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三国鼎立PPT模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学课件PPT模板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 绍等。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介绍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 末年,只剩下760万······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势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曹 刘备
刘备
幻灯片
操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刘备
孙权 孙 权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
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群雄逐鹿说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课件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目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合作探究 4 拓展练习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1 学习目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 末年,只剩下760万······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 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势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曹 刘备
刘备
幻灯片
操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刘备
孙权 孙 权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
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群雄逐鹿说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课件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目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合作探究 4 拓展练习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1 学习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16 三国鼎立 课件(共51张PPT)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 是当时大的军阀。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用人才
经济上: 重视农业,屯田
3、官渡之战要点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经过:
以少胜多
袁绍 曹操
公元200年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生产破坏 严重饥荒
民不聊生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大量死亡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如何?
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袁绍 曹操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
龟虽寿(部分)
汉.曹 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 统一北方啊?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分布
1、赤壁之战要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火烧赤壁
曹 20万大军
刘
刘
刘20刘8年 刘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不足五万
孙
2.分析赤壁之战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用人才
经济上: 重视农业,屯田
3、官渡之战要点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经过:
以少胜多
袁绍 曹操
公元200年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生产破坏 严重饥荒
民不聊生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大量死亡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如何?
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 军阀割据。
袁绍 曹操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
龟虽寿(部分)
汉.曹 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 统一北方啊?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分布
1、赤壁之战要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火烧赤壁
曹 20万大军
刘
刘
刘20刘8年 刘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不足五万
孙
2.分析赤壁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43张PPT)
孙、刘
发言人:诸葛亮
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奠定了基础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孙权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5 万 刘备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宏大的志向——统一全国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他实现了吗? 没有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曹操想统一中国,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 绍,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 吗?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发言人:曹操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老骥伏枥, 《龟虽寿》提到“…志在千 志在千里。 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 烈士暮年, 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壮心不已。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东汉末年,因 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幸 地方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 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 存的人有如百分之一,想起来就 极大破坏,出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 让人感到苍凉。 者相籍的场景。 严重破坏。
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处 于有利地位。 经济方面:采取屯田措施,招募流亡农 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 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38张PPT)
A.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20
过关训练
13.(2018无锡)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C)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21
过关训练
14.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 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8
图片资料
三国鼎立形势图
首页
末页9
解题技巧
【例】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
店销售量的第一名。“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D ) A.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 C.赤壁之战孙、刘击败曹操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首页
末1页0
解题技巧
正确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形成的相关史 实。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 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 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 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 的局面完全形成。
14
过关训练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 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 直观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D )
15
过关训练
7.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
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C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
27
拓展阅读
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 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计不庭,谁能御 之。”……绍弗能用。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三国鼎立完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重视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讲授新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40张PPT)
赤壁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刘备---巩固与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讲授新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40张PPT)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孙权、刘备势力不断壮大 2.经过: 3.作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曹操
战争特点
结果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讲授新课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吴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0张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6课 三国鼎立 (共18张PPT)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0万人
官 渡 之 战
袁 绍
公元200 年Hale Waihona Puke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曹操——2万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官渡 之战
乌 巢
曹
官渡之战
操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学 史 使 人 明 智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 么经验教训呢?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 傲自满必然失败; 2、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阅读教材P76页,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三国鼎立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 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 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 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 在镇压黄 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 巾起义的过程 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 涣散。 中,形成形成
群雄并起的局 面,在这些割 据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绍、 曹操两大集团 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 袁绍
曹操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 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 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 许人也?
官渡之战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0万人
官 渡 之 战
袁 绍
公元200 年Hale Waihona Puke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曹操——2万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官渡 之战
乌 巢
曹
官渡之战
操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学 史 使 人 明 智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 么经验教训呢?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 傲自满必然失败; 2、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阅读教材P76页,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三国鼎立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 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 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 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 在镇压黄 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 巾起义的过程 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 涣散。 中,形成形成
群雄并起的局 面,在这些割 据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绍、 曹操两大集团 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 袁绍
曹操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 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 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 许人也?
官渡之战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质课件(共26张PPT)
草船借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史学著作 《三国志》的记载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 描述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三国志》 “……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 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翻车
魏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 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蜀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 的最早记录。
吴
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 (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 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 洲(台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形成于: 229年
220年,曹丕自称 皇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
课堂练习:
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 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
人物应是( D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的是( A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 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 ,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 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
经济: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好提议!你 来负责屯田 制度实行
将无主农田收归国家 所有,让流民、士兵开 垦耕种,由国家和屯田
的农民按比例分收成,
这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
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
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
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 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
蜀汉在丞相诸受葛任亮于的治败理军下之,发际展, 经济,改善民族关 (2)蜀汉 系,加速了西奉南命地于区的危开难发之。间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4张PPT)
三、三国鼎立 1.概况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 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曹丕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二、赤壁之战
1. 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 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操占领荆州后,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 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三顾茅庐
隆中对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 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襄阳市西 郊二十里)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 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第五· 出师表》
曹操(200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220)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西晋(280 蜀(221))
孙权
吴(222)
课堂练习:
1、曹操初步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C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乌巢之战
2、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据一座东汉大 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下列事情中,曹操参与的是( B )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
时间
交战双方
208年 曹军(20余万人)和 孙刘联军(约5万人)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战争特点 结果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疾病流行, 战斗力减弱;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环境;曹操实力不足 以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共25张PPT)
三国遗迹
当
阳
关
陵
第16课 三国鼎立
历史背景
沉
重
打
击
东
黄巾起义
汉 统 董卓入京:废少帝、立献帝,专擅朝政。 治
关东军的成立:以袁绍为盟主,“名豪大 讨伐董卓
十
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三国志·文帝纪》
第十九路
八 路
消灭董卓以后,各
诸
诸侯相互发动兼并战
侯
争,连年混战。东汉
名存实亡。
官 渡 之 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镇压黄 袁绍巾出身起于义世的家过大族,在军阀混战中, 利用自己程的中地位,和形势成力,成为当时最大的 军阀。占形有成今河群北雄、并山西和山东东部,兵 多慢粮,足不,虚起有心的1采0纳万局部兵面下力,的,建他议轻;视统曹治操黑,暗很,傲 军心涣散在。这些割据 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 展实自力曹己相操的 对绍 大 壮在力 较集 大、镇量 弱团 起曹压,。逐来操黄曹步两。巾操起占义据中河,南不一断带发,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 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隆中对策
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操挥师南下。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探究: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 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当
阳
关
陵
第16课 三国鼎立
历史背景
沉
重
打
击
东
黄巾起义
汉 统 董卓入京:废少帝、立献帝,专擅朝政。 治
关东军的成立:以袁绍为盟主,“名豪大 讨伐董卓
十
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三国志·文帝纪》
第十九路
八 路
消灭董卓以后,各
诸
诸侯相互发动兼并战
侯
争,连年混战。东汉
名存实亡。
官 渡 之 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镇压黄 袁绍巾出身起于义世的家过大族,在军阀混战中, 利用自己程的中地位,和形势成力,成为当时最大的 军阀。占形有成今河群北雄、并山西和山东东部,兵 多慢粮,足不,虚起有心的1采0纳万局部兵面下力,的,建他议轻;视统曹治操黑,暗很,傲 军心涣散在。这些割据 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 展实自力曹己相操的 对绍 大 壮在力 较集 大、镇量 弱团 起曹压,。逐来操黄曹步两。巾操起占义据中河,南不一断带发,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 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隆中对策
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操挥师南下。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探究: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 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三国鼎立七年级上册历史优质课件(人教统编版)(共17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巩固练习: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A)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2、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D)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
,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天下形势示意图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北方 南方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阅读材料并思考: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 重兴修水利。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将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 台湾地区的联系。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意见。
赤 壁
孙、刘联军
5万人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人教统编版 ) (共1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三国鼎立PPT优秀课件75(5份) 人教版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入新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 烽火连不休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第二篇 第三篇 时势造英雄 赤壁怀古 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终形成
第四篇
各显其能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 · · · ·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C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
A、220年 C、221年
B、222年 D、229年
D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第16课 三国鼎立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取胜的原因: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从比较战 前双方实 力和战争 中两人的 所作所为 分析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重视人才
袁绍失败的原因: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思考: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 北方啊?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三国鼎立
导入新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 烽火连不休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第二篇 第三篇 时势造英雄 赤壁怀古 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终形成
第四篇
各显其能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 · · · ·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C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
A、220年 C、221年
B、222年 D、229年
D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 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第16课 三国鼎立
动 脑 筋:
右边是明朝人 画的有关刘备 和诸葛亮的一 幅画。看看画 中的人物都是 谁?他们去做 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退回北方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取胜的原因: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从比较战 前双方实 力和战争 中两人的 所作所为 分析
(1)“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
(2)重视人才
袁绍失败的原因: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请思考: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 北方啊?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局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6张PPT)
220年, 曹丕称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
魏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蜀
222年,孙
权称王,
国号吴,
定都建业
政权名称
魏
三国鼎立
时间 创建者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定都
洛阳 成都 建业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 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 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 “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 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 里?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曹的操真于正2方20法年。正…月…病其逝实,曹终操是 一个很有本年事六的十人六,岁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评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
第 一 ,现 在 一 些地方 不是大 喊大叫 发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罗贯中 刘备 关羽 张飞
第18课
三国鼎立
魏
洛阳
成都
建业
蜀吴Bibliotek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 的评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分天
三、三国鼎立
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
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 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 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魏 220年 洛阳 蜀 221年 成都 吴 229年 建业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且军中疾病流行, 战斗力减弱。
•术。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
➢ 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及军队
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 敌、指挥失误等因素; ➢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 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 生产和社会的进步,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 件。
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魏
末 年
孙权
赤壁之战(208年)
军
蜀 吴
02
课文解读
学习目标
1. 知道三国各自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 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
结果、影响。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一、官渡之战
新课展开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 袁绍和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强大,都想吞 并对手,称雄北方。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称 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国 号吴,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 与大陆的联系。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骄兵必败,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等。
曹操
探究: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
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 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 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 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 州后,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2.赤壁之战概况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思考: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 何会失败?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3.官渡之战概况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曹操出奇制胜,火烧乌巢)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经过
延津
● 三四万人 曹 操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 军事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发展军事实力 袁绍用人多疑,骄傲轻敌,治军不严,战斗力不强
三国鼎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
目录
CATALOG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课堂检测 04 延伸拓展
01
学习目标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 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 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 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 面的呢?
3.220年建立魏国的是___D___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4.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___C___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三国鼎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
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
曹操
大起来。
袁绍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是当时 最大的军阀。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 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 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 筹集了军粮。
阀
联合抗曹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04
延伸拓展
课堂习题
1.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__A__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2.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__D__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翻 车
03
课堂检测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 倒退。
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 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 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