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合集下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2张PPT 含)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2张PPT 含)
• 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起义
四、黄巾起义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 建宁三年 )河内人妇食夫 ,河南人夫食妇。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发。
黄巾起义
四、黄巾起义
2、时 间: 公元184年
光复汉室铸辉煌 ——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
一、东汉的建立
1、背景: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复高祖之业,定万 公元24年,刘秀迎
世之秋。——刘秀 仕宦当作执金吾,
娶郭圣通,与“更 始”决裂
娶妻当娶阴丽华。 公元23年,刘秀昆 ——刘秀 阳之战,一战成名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民涕泣于市道。
公元22年,刘秀等 人从宛城起兵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梁冀,先后立过3个皇帝, 一家中7人封侯,出了3个皇后、 6个贵人、2个大将军、有3个驸 马;其家产达30多亿,相当于国 库一年租税的一半。汉质帝因说 他是“跋扈将军”,而被他毒死。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 和 殇 安 顺冲质 桓 灵 少献 帝 帝 帝 帝 帝帝帝 帝 帝 帝帝 即位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年龄 卒年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新东 朝汉 建建 立立
公 元
公 元
9 年
25 年
黄巾起义










184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1.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建立 背景西汉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元9 年,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他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 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起兵刘秀以“复汉”为旗号,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不断扩大 建权25 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统一 刘秀称帝后,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光武中兴 措施经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政治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形成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经济发展 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发明了水排;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2.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西汉衰落王莽建立新朝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兴盛 衰落瓦解中央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地方豪强大族势力不断壮大。

他们占有田庄,役使大量农民,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3. 黄巾起义背景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徒增多爆发184 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被称为“黄巾军”结果在东汉军队和各地豪强武装的围剿下,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易误警示1.“光武中兴”即中兴汉室之意: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安定的局面。

2.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直接原因是皇帝年幼,母后临朝,主少母壮。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③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国农历使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024/11/5
15
二、下坡路——东汉的衰落
(二)黄巾起义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 割据局面,加剧东汉的衰亡。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 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冲幼帝 2 3
皇帝长大 渴望亲政
质年帝 8 桓即帝 15 位
9 36
灵帝 12 34
皇帝身边有 少帝 14 14 谁能依靠? 献帝 9 54
2024/11/5
9
二、下坡路——东汉的衰落
(一)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跋扈将军——皇后兄长梁 冀专擅朝政,结党营私,大肆 将官爵给予亲族。梁冀把持朝 政二十年。在他掌权期间,立 三帝,毒一帝。
舞,还有人抚琴伴歌
✓ 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
大,为害一方。他们 经济实力强,拥有私 人武装,成为东汉发 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2024/11/5
11
二、下坡路——东汉的衰落
(一)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花费十年时间, 终于削平群雄,天下再归统一!
汉光武帝采取了什 么样的政策巩固他 的政权?
2024/11/5
光武帝
5
一、上坡路——东汉的兴盛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光武中兴 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形势,
你想到哪位故人?
刘秀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ppt

历史
时空 西汉

公元前202年
西 汉 建 立
公元元年 公元9年








想一想: 什么叫“外戚”?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D、皇帝的子女
历史
时空
公元9年
王莽新政
农民起义
主要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政治统治腐朽
材料: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自然灾害频繁
官逼民反
人民苦难深重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经过光武帝刘秀的励精图治,东汉社会状况发 生了哪些变化?
1.人口猛增
时间 东汉初年 光武帝时
全国户籍人口 1000多万 2100多万
——据《后汉书•郡国五》数据编制
经过光武帝刘秀的励精图治,东汉社会状况发 生了哪些变化?
2.百姓安居乐业
文 景
汉 武
西汉
新 光 东汉
之盛

公元 202
治世

中 公元9年 公元23年 公元25年 兴
背景(原因):1、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2、自然灾害频繁
爆发时间:184年
黄 巾
领 导 人:张角

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特点:
历时9月被镇压
结果: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 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 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 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 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4.柔术治国,光武中兴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生活在光武中兴时期的他会说唱什么呢?
被释放的奴隶
我终于不再受贪官勒索了
4.柔术治国,光武中兴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
释放奴婢 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监督 惩处贪污
允许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简化了政务, 整治了官场风气
巩固统一多民族 的国家。加强了 民族团结
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减负的农民国百家姓兴安旺居昌乐我终盛业于自由了,脱离了奴籍 内迁的匈奴社人会太平祥我压和力小了,衣食无忧了
被贪官压榨 的百姓
我终于过上定居生活,不要 再漂泊了
农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 ↓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 被淹没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
手工业
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水排的发明提 高了冶铁质量
13、东汉的兴衰
1.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材料一:(西汉后期)“大 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 雨……(民)饥馑……死于 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 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2)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徭役、赋税繁重
外戚王莽
皇帝的母族、妻 族被称为外戚。 王莽是西汉汉元 帝皇后王政君的 侄子。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东汉车骂出行壁画(局部) 壁画中有车辆、骑马随从、步行仪仗等,前呼 后拥。生动再现了东汉豪强出行的景象。
黄巾起义
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1.背景
黄巾起义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
童谣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汉王朝 黄巾起义军
材料: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 侍(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gu que】(搜刮)财利,侵掠 百姓。 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在这个城堡院落里,豪强大族 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 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汉代庄 园中常见的望楼,高坐的顶楼上悬挂大 鼓,并有武士巡视了望,一有敌情,实 行防御。从这件望楼模型可以了解当时 豪强地主称霸一方、拥兵自保的情景。
东汉绿釉陶水亭 亭上层四角有张弩控弦 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 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 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 强地主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 武装的写照。
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黄巾起义的背景、概况、 特点和影响。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
东汉建立与 “光武中兴”
东汉是怎样建立的?什么是光武中兴?
壹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末年政治形势
读图知史,说一说西汉末年的的社会状况?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朝政 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 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怒”。 ——《后汉书》
东汉王朝刚刚建立, 我该如何巩固统治呢?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 4.阅读课本P75-76,结合材料,了解①汉在光政武治帝上为和巩军固事对上全加国强的中统央治集采权取了哪些 措施?
材料一:(汉光武帝)诏②曰多:次“下民令自释八放年奴以婢来,被禁略止为残奴害婢奴者婢,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人影武响装:及豪娱强乐大生族活的势写力照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裂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
1.背景
三、黄巾起义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
童谣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汉王朝 黄巾起义军
材料: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 皆由十常侍(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gu que】 (搜刮)财利,侵掠百姓。 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 东汉的建立
为什么史称
公元__2__5___年,刘“秀东称汉”帝?,后 定都___洛__阳_____,史称___东___汉____。
刘秀就是___光__武__帝_____。

从公元25年到公元36年,光武帝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材料1: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 恣于野,不恤百姓。
——东汉·荀悦《汉纪》 材料2: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 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0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0张PPT)

东汉宅院画像砖
该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宅 院,其中有围墙、长廊、前后院、堂屋、 望楼等,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
新课学习
活动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东汉统治产生 了什么影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以及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东汉的政治、社 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在政治方面,导致朝政混乱,政治腐朽不堪,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在社会方面,外戚与宦官集团、豪强大族都竭力搜刮民财、压榨百姓, 导致民生困苦、社会动荡,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东汉形势图
新课学习
学习任务二 了解“光武中兴”。 活动 1 阅读教材,梳理光武帝施政措施表格。
新课学习
光武帝施政措施
背景
目的
措施
西汉末年, 朝政腐败, 社会动荡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巩固统治, 稳定社会
◎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课堂小结
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东汉的兴衰”有何认识。
东汉 25 年 刘秀(光武帝)


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 面、民族关系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 强大族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
看文物,学历史。
右侧为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俑。观察文物,查
阅资料,完成如下任务(三选一)。
教材,完成“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知
识卡片。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
使用 __二__牛__一__人__一__犁___ 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受命__治__理__黄__河__ ,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东汉的兴衰ppt课件

东汉的兴衰ppt课件
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沦为 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任务:写出以下时间点的重要历史事件
西汉建立
新朝建立 东汉建立 东汉灭亡
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9年,外戚(指皇帝 的母族、妻族)王 莽夺取政权,定国 号为“新”。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 剧了社会动荡,激 起各地农民起义。
姓名:刘秀 血统:汉室子弟 生于:公元前6年 逝于: 公元57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没落的皇族
骑牛举义
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后汉书‧光武帝纪》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长安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A.社会经济发展
B.民族政权并立
C.王朝走向衰亡
D.南方人民北迁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堂练习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3.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史称“光武中
兴”,其原因不包括(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合并州县,裁减冗员
C.减轻农民负担
D.外戚宦官交替执政
4.“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
影响
豪强地主 刘秀原配妻子,第二
任皇后,祖上是辅佐
刘秀第一位皇后,出 生于中山郡名门望族,
齐桓公的管仲,阴家
母亲是西汉皇族后裔,
是南阳豪门大户
父亲是河北世家大族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 面的重要因素。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3.光武中兴
江山易打不易守,国家初建,百废待 兴,我该如何进行统治呢?
时间
公元25年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都城 统一
洛阳
刘秀称帝后,用10多年的 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3. 光武中兴: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经济
政治 民族 关系
措施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 减轻刑法,释放囚犯 给予土地,减轻田租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 影响: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裂局面的重要因素
CONTENTS
思考:结合课本及材料,说明东汉末年为什 么会爆发农民起义呢?
➢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 民相食。
➢ ( 建宁三年 )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 夫食妇。
天灾人祸一起来,为 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在哪里跌倒, 就要在那里
东 汉 的 衰亡之途 兴 衰
落幕之叹
4.社会发展 :农业、手工业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1.黄巾酿祸 :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大起义 2.名存实亡 :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乱作一团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
王氏
汉元帝妻族、王政君、王凤、王根、 汉成帝母族 王莽
2. 王莽篡汉
时 间: 公元9年 建立者: 王莽
西汉 灭亡
国 号: 新
影 响: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篡汉(9-23A.D.)
面对国内的混乱局面,王莽便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一下。这当然要 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后来,王莽又征用民力,加重 捐税,纵容官吏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这样一来,就逼得农民起来反 抗了。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此诏令反映出( C ) 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
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其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 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最能说明当时 ( D)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使其一蹶不振。
没有推翻东汉
课堂小结










新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起 义






东汉中期
公元184年
随堂检验
1.“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根据下图,可计算西汉的“国祚”是
(B )
西汉建立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献帝禅位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A.193年 B.210年 C.226年 D.421年
风气
加强了民族团结
2.光武中兴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近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时)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东汉初期)天下安平,人无徭役, 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 羊被野”
--《后汉书》
原始鸟形灯盏
汉代的耕作, 以二牛抬杠最为典 型,应用最为普遍。 《后汉书》记载: 庐江郡“百姓不知 牛耕”,王景为太 守,首先修复了著 名的水利工程芍陂, 又“驱率吏民,修 起芜废,教用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境 内丰给。”
三、何以亡——黄巾起义奏亡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光武中兴
1.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1)措施: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光武中兴”是指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安定局面。他采取的下列哪一统治措施,与西汉“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类似(B)
A.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C.加强对官吏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D.合并州县,裁减官员
3.下面方框内容反映东汉某一时期的政治现象。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
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东汉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B.在位皇帝的智力都较低下
C.外皇帝在位时期的情况。该卡片主要反映的是(B)
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掌权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6.下列关于黄巾起义叙述错误的是(C)
A.朝政腐败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
C.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东汉的统治一蹶不振
课后巩固提升
1.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C)
A.211年B.193年C.210年D.194年
【解析】观察时间轴可知,公元前202年西汉建国,公元9年灭亡,存在时间是202+9-1=210(年)。
9.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光武中兴
1.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外戚”是(D)
A.刘邦B.刘秀C.张角D.王莽
2.面对山河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B)
(2)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5.表现: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掌权
婴帝时,太后阎姬临朝,阎显掌权
质帝时,大将梁冀掌权
灵帝时,当时太后父亲窦武掌权
少帝时,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掌权
A.宦官专权B.外戚专权
C.文官专权D.宰相专权
知识点3黄巾起义
5.下列关于东汉衰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朝政日益腐败
6.危害: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3黄巾起义
7.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8.经过: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最后被东汉军队镇压下去。
结果:最后被镇压下去
A.时间B.领导人
C.口号D.作用
【解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的口号。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年龄
10
少主登基,太后辅政—外戚当权—皇帝亲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皇帝早逝—少主登基,太后辅政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导致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4.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C)
时间: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图1
图2
(1)你能从图1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吗?图2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问题: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图2反映的现象给东汉带来什么危害?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