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3
教材内容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本教材为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为切入点,利用一连串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做一做”的游戏,展开新课,让学生探索求解,并体会检验解的合理性是必需的.这样充分体现新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经历“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2、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体会不同的设未知数的方法,通过比较,选择最优解题方法.
3、学会检验、解释、方程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字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竞赛教学法.
学法设计:合作、探究、竞赛学习法.
教学时间设计: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本日历、彩笔、用木条制成的活动方框.
学生:每人一张挂历或日历、彩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一系列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建立方程模式”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在多角度、多方法的解决问题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富有挑战性的气氛中进行着活动,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悟方程这一数学模型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思维能力得到有益的锻炼,情感得到熏陶与升华,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1.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礼貌用语的使用表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及时、简单、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走下讲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消除了师生间固有的隔阂,增强了学生的心理
安全感.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2.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本节课也力求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有活干”.本节课共分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互动探究,发现新知;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四、归纳小结,畅谈收获四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