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记叙文阅读理解对应题型答题思路及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理解对应题型答题思路及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69770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e.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对应题型答题思路及模板(1)标题考察考察标题含义:(1)谈谈你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2)本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的标题有哪些内涵?(4)文章标题有哪些含义?答题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考察标题作用:(1)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2)说说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3)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
答题模板:内容+结构+表达(此处表达指的是表情达意,理解为情感表达、表现手法、主旨表达等,3.4.5.6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有什么答什么)①(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
②(内容上)表明写作对象,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点明故事的背景,概括主要内容。
③(写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④(形式上)用词新颖别致;化用古诗词、成语,富有诗意;简洁凝练;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疑问句式,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格式新颖,条理清晰(小标题)。
⑤(情感上))寄托了……感情;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⑥(主旨上)文章文眼;暗示(点明、凸显)文章主旨;对主题的体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否改为另一个标题,为什么?答题模板:①表态。
(一般情况)不能换。
②分析原标题的作用(内容上写了……,结构上……,运用了……情感或揭示了……主旨)。
③改换后,新标题没有这种效果,所以不能换。
给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①写人的文章:主人公十性格。
②叙事的文章:什么人十做了什么事。
③咏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作标题。
④以文章线索为标题。
⑤以文章主旨为标题(2)词语赏析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8ed63efab069dc512201a1.png)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给文章拟题。
【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3、解题思路:【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
(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
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答案】不可。
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
【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二、记叙文的线索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af8f0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1.png)
记叙文阅读是看似很难,但是最简单的题型,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里直接找到或提炼出来。
这是其他题型都不具有的做题优势。
做好这几点,高分自然来:1.一字一句审题,明确题目问了什么,问了几个问题,利用好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确定答题角度和思路。
2.答题一定要紧扣文章本身,做到要点分析和文章内容相结合,不能偏废其一。
3.看分值、分角度答题;答案要标出序号(①②③④)一、概括文章内容1.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1)文题扩展法:对标题进行稍加扩展充实,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在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里,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3)要素串联法: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里,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串联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2.概括主人公的多个事件:(1)审题:注意题干中出现“哪些”“哪几件”,表明不止一件事;有时题干会明确指出几件事。
(2)阅读全文,进行分析,初步分层:看看文章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还可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具体讲了几件事。
(3)提取要点,简要概括:将每层的内容按照“人物+事件”的形式归纳,分条整理。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起因、经过、结果)(多个事件的主语要一致)二、探究文章主旨(1)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有时会直接点明主旨,有时会借助其他事物突显主旨。
(2)抓人物形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3)抓故事情节: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解决,都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4)抓段首句、结尾句:文章常开篇点明主旨,或者在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抒发或点明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标题的作用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点明故事背景,渲染……气氛。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abd3a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7.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2d53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e.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在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作者意图题等。
下面是对这些题型的常见解题技巧的总结:1. 主旨题:主旨题考察文章的中心思想,解答时需要归纳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找出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选项。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排除干扰选项等方式来确定正确答案。
3. 推断题:推断题考察对文章信息的推理和推断能力。
答题时可以通过推理和同义替换等方法,根据文章暗示的信息进行推理。
4. 态度观点题:态度观点题考察作者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看法和态度。
答题时需要通过分析作者在文字中的措辞和态度暗示来确定正确答案。
5. 作者意图题:作者意图题考察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答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全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选项。
除了以上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记叙文阅读的答题能力:1. 多读多练:多阅读记叙文的文章,进行大量的练习,增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了解,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2. 注重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脉络。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留意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寻找答案。
4. 注意选项干扰:注意选项之间的干扰和陷阱,切忌被表面的文字迷惑。
5. 善用标注: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使用标注线、标注关键词等方式来帮助理解和寻找答案。
总之,记叙文阅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答题的能力。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作用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作用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11fad2ad51f01dc281f186.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题型1:作用题试题类型主要分为一般语句作用,特殊语句作用,以及题目的作用。
解题思路:类型一:一般类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类型二:特殊类一、特殊词句的作用1.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2. 问句作用3. 古诗词作用4. 叙述顺序作用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问句作用反问句: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3.古诗词作用渲染文章意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记叙文答题思路
![记叙文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57bd133e45c3b3567ec8b88.png)
(一)记叙文重点题型及解题思路(注意同一考点的不同问法)1.概括全文内容或段意或主题或情节(或情节是怎样推进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首先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两个问题。
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答题语言必须规范,力求做到:清晰、完整、简洁。
答题格式: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小说、记叙文)概括内容或段意:人(主人公)+事 +结果概括主题:通过叙述了 ,, (内容),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或(赞扬了 ,, 批判了 ,, 揭示了 ,, )2.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 (或:找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有:(1)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答题思路:运用 ,, (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句子内容或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 ,, 的性格、品质或精神(或作者感情)提示:要选择有修辞或生动词语的句子,这样有内容值得赏析,要选择一个人的。
( 2)侧面(间接)描写:答题思路:通过写 ,, 内容,侧面表现(或烘托了)主要人物,, 品质,性格。
( 3)细节描写答题思路: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表现(或突出了)人物,, 品质、性格3.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 ,, 和,, 形成对比,突出 ,, (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伏笔:前文 ,, 为后文 ,, 埋下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照应:前文写了什么内容,后文写了什么内容,前后呼应,突出,, 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悬念:开头(上文)设置悬念,写,, (写出具体悬念是什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尾(下文)揭开悬念,(是怎样揭开悬念的),表现了,, ,突出了文章主题(注意:悬念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 让人产生疑问,一般在结尾揭开悬念。
)衬托:用乙(方面)陪衬甲(方面)。
作用:使甲(方面)显得更清楚、鲜明、突出。
分正衬与反衬欲扬先抑:作用:先写 ,, ,再写 ,, ,突出了 ,,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有力的突出了主题。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b37252aa00b52acec7ca17.png)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abc4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c.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b335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8.png)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8.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小学阅读理解:4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模板
![小学阅读理解:4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10b01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6.png)
小学阅读理解4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可以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章,这些文章事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文章。
01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02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A、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作用: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说明文阅读01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7b6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0.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1篇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说明。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2篇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ced836eff9aef8951e062c.png)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标题含义答题模式:①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作答)②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典型例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故事内容: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同学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答题范例:答:①表层含义:两个同学救起落水的蝴蝶。
②深层含义: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应该像两个男孩一样心存大爱。
二、标题作用答题模式: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要把中心简要答出来)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①③⑤作用必答,②④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请分析《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个题目的作用答:作用是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心存大爱。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给文章拟标题解题方法:紧扣中心修饰语+关键词例题:以“两个男孩救起落水的蝴蝶”这个故事为例,题目可拟写为《温暖的营救》,“温暖的”是修饰语,“营救”是关键词。
四、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五、概括部分内容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六、归纳人物形象解题方法:①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②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③关注侧面烘托④抓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关键字词。
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决不能只看部分段落。
例题一:请概括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答: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例题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先总体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5c488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8.png)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虽然中考的语文阅读题有许多的难题和知识,但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解决语文考试中的难题,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记叙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总结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7ea158c7e21af45b207a894.png)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基本读文方法: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什么写(文章的主题、要表达的情感等)。
一、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2.理清线索(1)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2)作用: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只能答一个单线)1)时间顺序(人或物的成长经历)答题时只答成长经历…2)空间顺序(游记的行踪)答题时答行踪或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3)某一事物为线索(具体写出) 4)情感为线索(具体写)(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10)套路法。
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
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11)写作背景法(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题型1:作用题试题类型主要分为一般语句作用,特殊语句作用,以及题目的作用。
解题思路:类型一:一般类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 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 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类型二:特殊类一、特殊词句的作用1.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2. 问句作用3. 古诗词作用4. 叙述顺序作用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问句作用反问句: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3.古诗词作用渲染文章意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叙述顺序作用①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读来脉络清楚又头有尾,有条有理。
②倒叙:a.强调;b.制造悬念;c.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③插叙:a.补充内容,丰富情节;b.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类型三:题目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2.体现主要内容3.贯穿全文线索4.揭示情感主旨。
5.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4 月15 日--记叙文阅读题型讲解(二)人物形象分析一、人物描写为切入点1.鉴赏方法: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文本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2.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3.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典例分析:《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可见,孔乙己是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5.试题《老街名嘴》17. 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怎样塑造出一个老街名嘴的形象。
(不超过150 字)(7 分)二、以情节分析为切入点1.解题方法:(1)分析题干,确定中心词(2)确定答题区域(3)补全情节:(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语言简洁注:以记叙文阅读的表格题为切入点,准确筛选信息,来作为情节分析类延伸题的切入点。
2. 试题《鞋》结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从中可以看出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50 个字)(7 分)4 月22 日--记叙文阅读题型讲解(三)赏析题一、人物赏析:如(2010 年北京中考)忆冼星海人物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描写的内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具体作用为: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二、手法赏析:如(2009 年北京中考)又临黄河岸1.修辞手法(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表现手法(1)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三、词句赏析如(2009 年北京中考)又临黄河岸1.赏析词语常用句式:本义+语境义+情感答题步骤:(1)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义(2)找出词语的服务对象,并结合词义,按“服务对象+怎么样”的格式,写出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及表达效果。
(3)体味人物心情,与文中人物有关时,体味文中人物心情;若无,则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去揣摩。
2.赏析句子常用句式:某些词或手法+情景对象特征+某种情感。
即:句中“某些词或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某种情景”“某个对象”的“某种特征”,表现出“某种情感”。
分析角度: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说明文语言一、“xxxxxx”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二、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三、某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一、“xxxxxx”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1.答题格式:表态:不能删。
分析:如果删去……,其一,……;其二,……;(其三,……)总结: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条理性,所以,……不能删。
2.常见答题点:(1)无法照应/呼应前面的内容。
(2)使后面某一词缺少了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不清楚。
(3)使题目/或文中观点的含义不明确。
(4)确立文本意识,根据文中意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分值答要点)。
具体分析:(1)无法照应/呼应前面的内容。
例:(2009 真题)浩瀚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据专家测算,仅水产品一项,海洋每年就可向人类提供30 亿吨。
(呼应,说明对象不清楚)(2)使后面某一词缺少了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不清楚。
①说明对象(what)②人(who)常见说明对象③时间/时候(when))④原因/条件(why)⑤方法(how)……例1:(2010 真题)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也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谁,原因)例2:(2011 东城一模)壶口瀑布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千秋,但是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才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
(谁,什么时候)(3)使题目/或文中观点的含义不明确。
例1:(2011 西城一模《昆虫的拟态》)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昆虫的拟态的含义,方法)文中观点:例2:(2011 海淀一模《建筑与汉字》)第三,他们都注重疏密之法。
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
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借助……,从而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
(说明对象,无法建立建筑与汉字书法的联系,也就不能强调二者都注重了疏密之法的理念)(4)确立文本意识,根据文中前后意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分值答要点)例:(2011 朝阳一模)⑤原来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得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可在近9000 米的高空安详自在地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