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3)

合集下载

上海20所高校公布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20所高校公布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20所高校公布就业质量报告出国为大家提供上海20所高校公布就业质量报告,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的更新!据《青年报》报道,哪所学校毕业生的月薪轻松越过万元门槛?本科毕业继续升造的学霸学校是哪家?他们留学时最向往的国家和学府又是哪个?哪里的毕业生能帮你培养出棒棒的“牛娃”?哪所学校还公布了求职成本和所获offer?……截至22日,本市已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20所高校“晒”出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交出人才培养质量的成绩单。

多所高校还首次公布了“不就业”和“创业”人数。

本报精心盘点了一组数据,助您真正读懂报告。

Q:平均税前月薪7733元,“碾轧”无数人?A:上海财大应届生就业薪酬又上涨上海财经大学骄傲地将此次发布结果定义为“出彩就业成绩,百年华诞献礼”。

的确,根据该校公布的毕业生薪酬,会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届毕业生共3643人,男女生比例为1:1.45。

毕业生总体升学比例23.23%,其中,本科生升学比例逐年提升,从年的28.53%增加到年的39.9%。

同时,截至年12月31日,上海财大届毕业生就业率96.07%,签约率90.12%。

薪酬水平堪称学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该校届毕业生平均税前月薪7733元,较届毕业生6940元的平均薪酬又上涨了11%!这个数,甚至超过了部分已经工作好几年的小白领呢。

进一步来看,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税前平均薪酬分别是7121元、8227元、10138元。

根据报告披露的数据,平均月薪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托(9750元)、商业连锁(9417元)、新金融(8661元),在这些行业领域就业的硕士生,月薪都在11000元以上。

而从不同岗位的薪酬看,前三名分别是精算(10957元)、行业研究/投资分析(8869元)、投资银行类(8675元),在这些岗位就业的硕士生月薪都在10000元以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3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5月目录前言 (1)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一)2013届毕业生规模 (2)(二)2013届毕业生结构 (2)(三)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6)(四)2013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6)二、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7)(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7)(二)就业指导服务 (10)三、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11)(一)毕业生就业质量 (11)(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 (15)四、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7)五、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9)(一)对招生的影响 (19)(二)对专业设置的影响 (19)(三)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20)前言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具有“航海家摇篮”之称的中国著名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是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

学校拥有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1273名,其中教授329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1名,聘任二级教授40名,三级教授66名。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性任务放在首位,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大连海事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坚持把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视为关系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学子及家庭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头等大事。

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完全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制度化。

学校明确提出,“待生如子,爱校如家”,要成为对学生最好的大学,要办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大学,就必须坚持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帮助大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业质量报告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业质量报告

1、毕业生总体情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级本科生,即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为332人,其中,生物医学工程4个班共116人;生物信息技术1个班共19人;生物信息技术基地班1个班共28人;生物技术4个班共84人;生物科学2个班共59人;基础学科生物科学实验班1个共26人,见表1。

表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统计截止9月1日统计毕业去向分布如图1所示:免试研究生126人,录取研究生25人,出国/境41人,就业81人,继续考研出国/境18人,待派遣或就业41人(含不能按期毕业14人),总体就业率为82.23%,比2012届整体同期就业率75.66%有显著提高(2012届毕业生升学率5 0.66%,协议就业率22.70%,出国/境率2.30%)。

图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2、就业信息分析2.1生命学院各专业毕业去向分类分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为数不多的既有工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又有理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的院系,因此在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专业差异。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开设了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基础学科理科基地,生物科学、生物信息技术(基地班)一直享有50%左右的免研率。

2013年,由于仍有16名学生直接获得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高校的直接攻读博士指标,整体免研率保持在40%左右。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信息技术的一些优秀学生放弃保研,选择报考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中科院等学校的研究生,由于学生能力较强,准备充分,此次录取外校研究生的结果比较理想。

就业方面,学院开办较早的2个传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在就业比例上高于其他专业。

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的学习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托学校工科优势,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复旦毕业就业

复旦毕业就业

复旦毕业就业
复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瞩目。

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高校,复旦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学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复旦大学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更是超过95%。

这一成绩是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度认可。

复旦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专业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让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少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就职,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斩获。

复旦大学也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和创业支持。

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招聘信息等服务。

学校还与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搭建更多就业机会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资本支持等创业服务。

复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得益于学校的优质教育和丰富的资源,也离不开毕业生们的努力和拼搏。

复旦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

总之,复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圈可点,得益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个人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复旦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5校2015就业多元数据

上海5校2015就业多元数据

上海5校2015就业多元数据近日,上海市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15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了界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新的关注角度和分析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岗位和毕业人数比例、毕业生薪酬统计这类数据,而是从就业、创业、深造等更多元的数据统计,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从新出炉的这份统计数据报告来看,不同特色的高校,就业特色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类研究型高校,本科生的深造比例都达到了60%以上,同时被世界名校录取的比例也难分伯仲;上海财经大学则在金融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华东理工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制造业占了大头;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上外小语种人才紧俏。

纵览这一份份报告,从毕业生去向中不难感受到时代特征的脉搏。

复旦:六成本科生国内外深造■首席记者姜澎昨天公布的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7677人,几乎全部毕业生都已落实去处,其中三成毕业生选择了国外深造,而本科毕业生中选择深造的占到六成。

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复旦大学流向现代制造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百分比只有个位数,而金融行业、医疗卫生、信息、教育等行业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流向。

本科生深造去向显示复旦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成效报告显示,继续深造成为本科生最主要的选择,而本科生深造的去向显示了复旦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统计显示,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总计213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7.74%。

复旦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海内外求学的比例为65.09%,相较2013年和2014年,分别提高2.8%和1.65%,彰显了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

其中,国内升学的总人数为10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74%。

按照学历层次区分,本科生国内升学879人,占本科毕业生的33.21%;硕士生升学74人,占硕士毕业生的2.14%;博士生升学(博士后)102人,占博士毕业生的7.57%。

上海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上海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表 1-1 2013-2015 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数量变化
学历
2013 年
比例
2014 年
比例
2015 年
比例
博士 硕士 本科 高职 总计
245 2546 5436 1015 9242
2.65% 27.55% 58.82% 10.98% 100.00%
285 2706 5363 1097 9451
3.02% 28.63% 56.75% 11.61% 100.00%
生源地
人数(男/女)
上海市
1865 ( 848 / 1017 )
浙江省
554 ( 280 / 274 )
江苏省
471 ( 206 / 265 )
山东省
129 ( 57 / 72 )
福建省
92 ( 51 / 41 )
辽宁省
83 ( 34 / 49 )
河北省
83 ( 45 / 38 )
广东省
31 ( 11 / 20 )
湖南省
80 ( 48 / 32 )
山西省
76 ( 32 / 44 )
黑龙江省
44 ( 15 / 29 )
吉林省
19 ( 5 / 14 )
小计
1170 ( 652 / 518 )
-5-
比例 14.27% 11.94% 8.93% 6.52% 2.59% 1.37% 1.34% 0.53% 0.19% 0.19% 0.04% 47.92% 12.93% 12.51% 6.26% 4.58% 3.05% 2.90% 1.68% 0.72% 44.64%
北京市
14 ( 5 / 9 )
香港特别行政区
2(1/1)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第三章 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与特色举措 ...................... 23
一、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23
(一)培育国家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服务祖国 .........................................................23 (二)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拓展就业市场 .........................................................23
(二)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13 (三)毕业生不同性别就业情况 ................................................................................. 14 (四)毕业生创业情况 ................................................................................................. 15 (五)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 16
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展望.......................... 27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素养 ......................... 27
二、推进就业引导工作,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 27

复旦经济学院就业

复旦经济学院就业
表1
2006 0.981 0.982 0.990 1.000 1.000 0.984 0.971
0.983 0.949
2007 0.991 0.972 0.989 0.907 0.970 0.993 0.969
1.000 0.974
2008 0.960 0.969 0.922 0.961 0.839 1.000 0.983
世界经济系2005-2008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统计
2007 5 0 0 0 0 0 11 0 0 20 3 36 0 12 5 0 0 0 3 1 95
2008 6 1 0 0 0 0 10 1 0 21 0 29 0 13 11 0 0 0 2 8
102
5% 14% 9%
1%6% 10%
28% 27%
人数总计
地方 国家政府机构
教育 科研 社会团体 卫生 银行 保险 证券 一般企业 商贸机构 市场专业服务机构 军队 读研 出国 支教 委培 创业 隐性就业 未知
2005 6 3 2 0 0 0 21 0 0 20 0 18 0 20 10 0 0 0 0 9
109
表3
2006 9 4 0 1 0 0 15 1 0 17 0 23 0 18 15 0 0 0 0 1
8% 13%
7% 2%
8% 13%
市场专业服务机构
26%
一般企业
银行
国家机构和地方机关
保险及证券
出国
23%
读研
其他
图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05‐2008 年毕业生去向数据报表及分析报告
6
公共经济系的本科毕业生中进入国家机构和地方机关工作的比例相对其它 四个专业略显偏高,但并仍未成为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就业的主要选择。这一方面 是由于这些机构的选拔标准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共经济系学生的专业 指向性尚不清晰。但总体而言,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也较稳定。

2013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率

2013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率

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率数据截止时间:2013年9月30日1.毕业去向毕业去向与就业率统计密切相关。

根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编制的《就业工作手册》中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代码库的设定,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有派遣、考研、专升本、出国、待分、合同就业(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接收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回省二分、国家地方项目,共计10种,其中毕业去向为回省二分和待分的毕业生数量在就业率统计时不计入就业人数。

2013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毕业去向见表1。

表 1 各学历层次毕业去向人数分布毕业去向/学历01博士生11硕士生31本科生41专科生合计01派遣361 58.41% 3,047 74.48% 1,450 33.89% 86 88.66% 4,944 02考研24 3.88% 90 2.20% 1,245 29.10% 1 1.03% 1,360 04出境8 1.29% 136 3.32% 969 22.65% 1 1.03% 1,114 06待分30 4.85% 91 2.22% 167 3.90% 6 6.19% 294 13合同就业 4 0.65% 31 0.76% 65 1.52% 0 0.00% 100 14灵活就业 1 0.16% 45 1.10% 272 6.36% 3 3.09% 321 15定向委培190 30.74% 638 15.60% 82 1.92% 0 0.00% 910 16回省二分0 0.00% 11 0.27% 26 0.61% 0 0.00% 37 17国家地方项目0 0.00% 2 0.05% 2 0.05% 0 0.00% 4 合计618 100.00% 4,091 100.00% 4,278 100.00% 97 100.00% 9,0842013届我校各毕业去向人数比例与往届相比基本持平,详细统计如表2所示:表 1 2009-2013届毕业去向人数分布对比2010届4889 1312 948 654 160 441 22 7 220 8653 2011届4911 1411 895 542 229 384 29 4 231 86362.各学历层次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3-2017年复旦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3-2017年复旦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3
2018/4/13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88&majorIdPublic=2429&type=2&year=2018
3/3
1/3
2018/4/13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对口率
就业地区分布
上海
70%
辽宁
15%
四川
15%
0%
20%
40%
60%
80%
100%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88&majorIdPublic=2429&type=2&year=2018
2013-2017年复旦大学德语专 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8/4/13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专业介绍
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基础相应语、高级相应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相应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 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相应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相应国家国情等。
独家大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简历样本,并非全部毕业人数)
数据解读:
就业分布:近五年,每年学习该专业的人从事的职业(前五名)。 平均起薪:近五年,每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及四年后平均起薪预测。 对口率:指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所占比例。 就业地区分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哪些地区就业(只显示分布前十地区)
就业分布
平均起薪Biblioteka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188&majorIdPublic=2429&type=2&year=2018

2018复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复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复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2018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截至2018 年10 月31日,2018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06%,签约率为94.14%。

按学历层次区分,本科生就业率为97.92%,硕士生就业率为98.17%,博士生就业率为98.04%。

2、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按就业单位性质统计,2018 届毕业生中有64.80%的毕业生在各类企业 5 就业(其中国有企业占15.15%,三资企业占20.45%,民营企业 6 占29.20%);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为18.58%,在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党政机关就业的比例为13.59%,均比2017 届毕业生有所增加。

按学历层次统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皆主要集中于各类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分别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6.24%和14.93%,占硕士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4.44%和11.62%。

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学校/科研设计,分别占博士毕业生就业人数的40.51%和24.11%3、就业单位行业分析从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统计,在医疗卫生、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等行业就业的2018 届毕业生占77.47%。

相比2017年,在医疗卫生、制造业、服务业、政府机关/公共服务/部队等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均有增长。

2018 届硕士毕业生广泛进入各行业领域,其中前五位依次是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和医疗卫生行业。

4、就业单位地区分析从就业地区统计,大部分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其中在上海就业人数占73.86%,其次是浙江和广东等地。

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多选择四川、重庆等地,中部地区以安徽、湖北为主。

相比2017 年,2018 届毕业生赴中部地区就业比例有所增加,硕士毕业生选择赴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

5、录用重点单位前十根据2018 届毕业生签约单位统计,录用我校毕业生排名前十的重点单位列表如下,涵盖中央、省级直管企业,国有企业,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等。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更清楚的认识其严峻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我进行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

二、调查方式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进行调查。

三、调查内容1、毕业生就业环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另外,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钓鱼岛事件以及雅安地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表现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就业现状第一、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

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第二、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比往年下滑,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

其中,制造大类、工学专业签约率较高。

目前,制造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签约人数最多。

麦可思调查发现,截至目前,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免费下载】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免费下载】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日,全国20所高校按规定扎堆发布了首个就业质量报告,对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做出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首批公布就业质量报告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20所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就业率均达90%
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6%
湖北6所部属高校发布2013年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兰州大学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9.29%
武汉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1.82%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9%
山东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1.62%
2013年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8%
电子科技大学25个研究生专业就业率100%
2013年上海交大本科生就业比例不到四成
电子科大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为95.58%
浙江大学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89%
华中师范大学2013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复旦毕业生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85%。

届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届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届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2016届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复旦大学简称“复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之一,2016年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6届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毕业生规模:复旦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7590 人(不含高职生、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

按照学历分布,本科毕业生2705 人,硕士毕业生3543 人,博士毕业生1342 人。

男生共有3768(49.64%),女生3822 人(50.36%),男女比例为0.986:1,接近 1:1,性别比例较均衡。

毕业生去向:国内升学:2016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的人数为 110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4.52%。

按照学历层次区分,本科生升学 869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32.13%;硕士生升学 122 人,占硕士毕业生的.3.44%;博士生升学(博士后)111 人,占博士毕业生的 8.27%。

超过 9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除复旦大学外,毕业生多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和 211 高校录取。

出国深造:复旦大学 2016 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人数共 1084 人, 占毕业生总数的14.28%;其中有467名毕业生1被世界排名前50 位的境外高校(按《泰晤士报》最新排名)录取,占出国深造毕业生总人数的43.08%。

主要分布如下:重点就业单位:复旦大学2016届毕业生招录人数最多的单位涵盖电子信息、银行、会计等行业,招录人数前20位的非医疗机构单位如表 7 所列,其中世界500强1企业 9 家。

就业地域:2016届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人数共 2965 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78.50%,其次是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53 人和132 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4.05%和 3.4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2010年毕业生去向数据报表及分析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2010年毕业生去向数据报表及分析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2010年毕业生去向数据报表及分析报告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总体行业流向一、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体行业流向表1图12、总体情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由经济学系、世界经济系、国际金融系、公共经济系和保险系五个系别组成,其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行业流向大致相近。

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直接就业,尽管2009-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读研及出国率相较2005-2008年明显上升,但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仍为大多数本科生的第一选择。

而在相关领域的各个行业中,尤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和安永(EY))、银行以及一般企业最受本科生青睐,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进入国家机构与地方机关工作。

3、变动趋势2图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本科生在毕业选择上的变化。

2008年之后,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读研或是出国深造,而且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甚至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可见在后危机时代,就业市场仍处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

在行业选择方面,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数显著下降,相较之下,银行等金融行业的就业情况较为稳定。

咨询公司、证券、保险、期货及基金等行业由于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相对于其他行业就业人数偏少,而且近两年以来这些行业的就业率有所下降。

另外,根据图3的统计数据,2005至2007年期间选择外资公司就业的人数不断上升,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息息相关。

而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中资公司而非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外资公司。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行业流向表2图42、总体情况从图5中可以看出,硕士毕业生选择金融类行业就业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一般企业。

由于大部分证券公司在招聘人才时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因此硕士毕业生选择证券行业的比例远高于本科毕业生。

【免费下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免费下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该报告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的2013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做出的评价。

其中,其中,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部分被认为是国内顶尖名校的高校却排名靠后,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报告如下:【评价排名榜单】注:以下表格分为两栏,阅读顺序为先左后右。

并列高校按学校名称以字母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表1 “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综合排名鉴于《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 年2 月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本报告的评价时间跨度从2月10日起,截至3月27日;评价覆盖了全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观察团队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开”项目调查研究团队。

排名的计分方法为:某小项内容缺失得0分;具备某小项内容得3分;具备某小项内容且其数据来自第三方评价得5分。

内容评价满分为50分,信息公开评价满分为8分,共计满分为58分;为方便参阅,本报告在以下评价排名表中将得分转换为百分制。

详细计分办法请参见后文“评分标准”。

【主要发现】1. 部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整体不达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观察、研究发现,75所部属高校于2014年2月至3月首次对社会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和信息公开方面总体有待提高,其综合平均得分为56.8分(百分制,以下同此)。

其中,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

参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部分被认为是国内顶尖名校的高校却排名靠后,这可能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高等教育作为各级教育中享有最大力度财政投入的公共部门,高等学校,尤其是占有资源最多的名校,均肩负对公众的社会责任,理应向纳税人及至整个社会汇报其独占的信息;并且就业信息作为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至公众的关注聚焦点之一,尤需保证其知情权,藉此也有利于督促高校自身提高培养质量及治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目录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质量报告 (2)一、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生源的基本构成 (2)(二)毕业生就业率的整体情况 (3)(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整体情况 (3)(四)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4)(五)出国、出境毕业生的整体情况 (5)(六)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分析 (7)二、本科生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质量 (8)(一)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8)(二)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情况 (9)(三)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10)三、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毕业质量 (11)(一)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 (12)(二)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 (14)四、创新精神培养与毕业生质量 (15)五、就业引导工作与毕业生质量 (16)六、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质量 (18)(一)用人单位满意度 (18)(二)学生满意度 (19)七、就业工作的基本措施 (19)(一)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9)(二)贴心服务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困难帮扶工作 (20)(三)推进专业化水平,完善职业发展体系 (21)附录: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人数统计列表 (23)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质量报告作为国家“985工程计划”重点建设大学,复旦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

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关心支持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各种机会,为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输送和配臵做出贡献。

一、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生源的基本构成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共780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20人。

毕业生总数比2012届增加739人,增幅约10%。

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生2832人,硕士研究生3312人,博士研究生1420人,护理学专业的高职毕业生241人。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3897人,占49.93%;女生3908 人,占50.07%,性别比例比较均衡。

从生源地分布来看:上海市(33.66%)、江苏省(8.44%)、山东省(7.29%)、浙江省(7.17%)、安徽省(4.89%)、河南省(4.25%)、江西(3.32%)等省市的毕业生生源数量相对较多。

(二)毕业生就业率1的整体情况截至8月31日2,复旦大学总体就业率为96.85%,比去年同期高3.15个百分点。

其中,就业人数为417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49%,升学(包括国内直研、考研和博士后)人数为1094人,比例为14.02%,出国出境毕业生总数为1100人,比例为14.09%,定向委培毕业生有1190人,占15.25%, 246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去向,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15%。

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三)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整体情况随着这几年复旦大学就业引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就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央企、三级甲等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数量超过60%。

具体人数分布见表1.2。

1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就业率=(就业+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

2根据教育部整体部署,本报告就业统计数据以2013年8月31日数据为准。

3签约就业: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教育部门统一的三方协议为准的就业形式。

4灵活就业:指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工合同或者自由职业者。

去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总数达到687人5,占所有去企业就业总人数的26%,相当于每四名企业就业复旦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表1.2: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人数分布三资企业347 484 62 893 21.39%医疗卫生单位32 322 261 164 779 18.66%高等教育单位 1 83 175 259 6.20% 中小企业39 177 32 248 5.94% 党政机关86 118 9 213 5.10%其它事业单位13 69 8 90 2.16% 初、中等教育单位17 63 9 89 2.13%科研设计单位 4 36 33 73 1.75% 其他企业139 224 34 397 9.51%(四)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体现出综合性大学学生在就业行业领域的优势所在。

医疗卫生、金融、IT信息高科技、教育科研、以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专业服务业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具体人数分布见表1.3。

表1.3复旦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人数分布行业类别高职本科硕士博士总计金融168 507 27 702 IT/通信/电子/互联网133 328 31 492 教育/科研/培训29 190 222 441 现代专业服务业178 244 10 432 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团体/部队99 157 15 271 现代制造业89 141 29 259 文化/传媒/出版46 64 11 121 石化/能源/电力26 60 27 113 建筑/房地产39 55 5 995见本报告最后附表统计。

交通运输物流业17 26 1 44其他行业65 52 6 123 总计233 965 2290 687 4175从毕业生签约岗位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博士生最高,硕士生次之,通识教育培养下的本科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最小。

具体相关度数据见图1.1。

图1.1:2013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调查统计图(五)出国、出境毕业生的整体情况2013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毕业生总计1100 人。

学生受到世界知名高校认可与肯定。

在明确注明录取学校的632名毕业生中,获得世界前50位高校录取的毕业生总数达到324人,录取比例超过50%,其中本科生录取比率超过64%。

具体见表1.4。

表1.4 排名世界前50位高校录取我校毕业生人数分布排名大学(英文)国家/地区本科硕士博士总数3 哈佛大学美国 3 1 44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11 1 126 帝国理工英国12 127 耶鲁大学美国 4 48 芝加哥大学美国7 1 89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010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011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35 3512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13 1313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瑞士 1 114 康奈尔大学美国12 1 1315 斯坦福大学美国 2 21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8 1 917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美国16 1 1718 麦吉尔大学加拿大019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1 120 杜克大学美国7 721 爱丁堡大学英国 2 22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3 323 香港大学中国香港10 1 1 122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 4 1 525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17 1 1826 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1 1 227 西北大学美国 4 428 布里斯托大学英国 3 329 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瑞士030 东京大学日本 1 3 43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22 2232 曼彻斯特大学英国 5 533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香港11 2 1334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法国 1 1 235 京都大学日本 1 136 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 2 237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韩国 1 138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美国 3 339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4 440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27 2 2941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法国 1 142 布朗大学美国 1 143 纽约大学美国17 1744 北京大学中国045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046 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04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 1 1 1 348 清华大学中国0150 大阪大学日本 12013届7805名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3897人,占49.93%,女生人数为3908人,占50.07%。

复旦大学男生、女生就业率基本一致。

从总体就业率看,男生为96.27%,女生为97.42%,女生略高1个多百分点。

从学历分类看,本科、高职和博士毕业生的女生就业率水平均超过男生,其中本科和高职毕业生的差异超过3个百分点。

在硕士毕业生群体里,女生的就业率水平较男生略低,差值约0.6个百分点。

具体见表1.5。

表1.5:不同学历、性别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统计表二、本科生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质量复旦大学坚持把本科教育摆在发展首位。

学校明确提出,要着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

目前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41万人、专科生71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3万人,留学生1800多人,留学生来自70个国家,占本科生数的14.8%。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46.3%。

复旦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

文理基础课程设臵人文、社会科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

目前,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4%以上,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位臵。

2013届2832名本科生毕业生中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外继续学术科研,体现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2013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930人,其中985高校874人(含复旦大学762人,除复旦大学以外的985高校112人),除985高校以外的211高校15人,中科院等科研院所41人。

录取我校本科毕业生数量的高校、研究所见表2.1。

表2.1 录取我校本科生最多的前十位高校及科研院所排序所升学的大学名称人数2 北京大学304 清华大学156 浙江大学118 同济大学 610 华东师范大学 5(二)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情况本科生毕业生出国、出境总人数达到834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9.45%。

出国、出境深造的首选地区为美国、英国和香港,这三个地区的出国人数分别占到了出国总人数的49.16%、11.63%和8.75%。

十年来,本科生出国、出境比例连年提升。

图2.1:十年来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比例图(单位%)(三)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965人。

现代专业服务业、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为就业行业的前三位,分别占了本科生就业的25.61%、24.17%和1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