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自从汽车的问世以来,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就没有停歇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从传统的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再到自动驾驶汽车,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汽车技术。
本文将从研究和发展两个角度来探讨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汽车技术的研究在汽车技术的研究中,工程师们不断进行着更加深入的探索,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技术、驾驶辅助技术、汽车安全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
1. 节能减排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成为汽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更加节能的汽车。
在燃油汽车方面,一些技术被开发出来,例如空气动力学设计、轻量化车身材料、发动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的车型开始出现并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
2. 驾驶辅助技术随着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驶辅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倒车雷达、倒车影像、自动泊车功能、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使得驾驶过程变得更加安全、容易,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 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技术一直是还有很多技术需求的领域,例如刹车系统、倒车雷达、自动驾驶、智能照明系统等。
随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汽车将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4.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大大减少了车辆对石油的依赖,推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再到自动驾驶汽车,其变化的速度和幅度都非常惊人。
未来的汽车技术研究和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加智能的汽车传统的汽车只是一个机械设备,现代的汽车拥有计算机、传感器、摄像头等,使得汽车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操作和计算,能够在很多方面协助驾驶员行驶。
在近年,智能汽车已在市场上公开推出,未来这种车型会越来越多,并且会逐渐走向自动驾驶。
汽车安全带技术的演变与创新
汽车安全带技术的演变与创新关键信息项:1、汽车安全带技术的发展阶段2、不同阶段安全带技术的特点3、安全带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4、创新技术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效果5、未来汽车安全带技术的发展趋势1、引言汽车安全带作为车辆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安全带技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创新。
11 汽车安全带的重要性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碰撞情况。
安全带能够在紧急制动或碰撞时,将驾乘人员牢牢固定在座位上,减少身体向前冲的力量,降低受伤的风险。
12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探讨汽车安全带技术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汽车安全带技术的发展阶段21 早期安全带技术最初的汽车安全带设计较为简单,通常是一条固定的带子,只能提供基本的约束作用。
211 两点式安全带这是早期常见的形式,通过腰部的一个固定点来限制身体的移动。
212 其局限性对胸部和肩部的保护不足,在较为严重的碰撞中,无法有效防止身体向前倾斜和头部碰撞。
22 三点式安全带的出现这是安全带技术的重大突破,增加了肩部的固定点。
221 三点式安全带的优势能够更均匀地分散碰撞力量,提高对身体的保护效果。
222 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准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中的伤亡率。
3、不同阶段安全带技术的特点31 传统安全带的特点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功能较为单一。
311 调整方式有限难以根据不同驾乘人员的身材进行精确调整。
312 舒适度有待提高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引起不适。
32 现代安全带技术的特点引入了更多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设计。
321 预紧式安全带在碰撞前瞬间收紧,提供更好的初始约束。
322 限力式安全带能够根据碰撞力度调整约束力,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4、安全带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41 材料科学的进步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使得安全带更加坚固耐用,同时减轻了重量。
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汽车还处于早期阶段,依赖于人力、蒸汽和电动能源。
以下是汽车技术的发展概述:1. 早期阶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汽车主要依靠蒸汽作为动力源。
蒸汽汽车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初步发展。
2. 内燃机的发明: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标志着汽车技术的重要突破。
内燃机以可燃混合物燃烧产生动力,这对汽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轮胎的改进:早期汽车使用实心橡胶轮胎,1911年,美国发明家弗朗西斯·厄尔文创造了充气轮胎,这不仅提升了驾驶舒适度,还改善了悬挂系统。
4. 汽油供给系统的改进:20世纪初,最早的汽车启动系统是手摇曲柄,随后出现了电气启动系统。
1922年,都柏林汽车制造商奥托·戴姆勒引入了汽车的燃油喷射系统,使汽车更加高效。
5. 制动系统的改进:最初的汽车制动系统通常是手操作的,后来发展出了踏板操作的制动系统。
1902年,美国人发明了液压制动系统,使得制动更加安全可靠。
6. 汽车外部设计的改进:汽车外部设计经历了多次改进,从早期的马车式外观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独特外观。
这包括车身材料的改变,如从木质车架到钢铁车身的转变;以及流线型设计的应用,提高了汽车的空气动力学。
7. 油耗和环保技术的进步: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汽车技术也在朝着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现代汽车采用了诸如混合动力、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技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尾气排放。
8. 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它们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驾驶。
以上是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的概述,这些技术创新为现代汽车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汽车技术将继续迎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维普资讯
圈 雾 。 车 地。 天
I c 艘
.
维普资讯
ch。 。 。 “曩 。 车
够 地 圈
— 通安全 问题 已成 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 目前 , 全世 界每年
用的是制 动防抱死装置 (B ) A S 和驱动防精装置 ( S ) 新 的技 A R 术以提高 驾驶者的视野和对危 险提前预警为主要 目的:
亡 。主动安全性是 汽车安全性的重点研究领域 。目前已广泛采
视见度 , 提供一个特定的驾驶环境 。它可以测 定司机眼睛的位
置, 然后 电脑据此确定和 调节座椅 的位置。 在电脑的指令下 . 电
22 _ V c ‘l, ' o _ H A YTu l b ̄ 回 02 E R K l. m - '
会 自动启动 , 避免发生事故 。这种汽 车主动安全装置 已经被列 人世界一流汽车制 造商的 目标之中 。
() 3 眼位传感器。可使 每位 司机 的眼腈处于同样 的相对高
度上 , 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及周 围环境的无障碍视野和最好的
性 能的提高 ,有望以最彻底 的方式减少交通事 故 中的人员 伤
● 困 U● 交通事故死 亡的 人数约5万,因 0 此汽车的 安全性对
,’ 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汽车 io多年的 o
发展史中 , 有关 汽车 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 了 日新月异 的变化 , 从最初 的保险杠减震系统、 乘客系绊系统 、 安全气囊到汽 车碰撞试 验、 车轮肪抱 死制动系统 ( B ) 驱动 A S、 肪滑 系统 ( s ) 到无盲点 、 AH , 无视 差安 全后视镜 及儿 童限动 系统 的研 究 ,汽 车的安全 性能正 日趋完善 。特别 是近几 年 , 随着科学 技术 的迅 速发展 . 越来越 多的先进技 术被应用 到汽 车上。
基于ITS的汽车安全性研究
.
有效 减 少 了 交 通 事 故 的 发 生
,
但现 实
等
。
紧 急 调 度 中心 的 计 算 机 电 子 地 图
。
同 时在路况
、
车况 及 驾驶 员等综
.
生 活 中仍 不 可 避 免 地 发 生 很 多交 通 意
当即显 示 出事故 地 点
损 伤 中心 根 据
.
合 信 息 中辨 识 是 否 构 成 安 全 隐 患
.
确保 行
国外各大汽 车生 产器 技 术和 新材料
.
车安全
。
自政 府 的 协 调 下 正 加 大 投 入
研 制 开 发 与 IT S 相
全力
在汽车产 品 中的广 泛 应 用
汽 车 安全
。
越 来 越 多 高 科 技 的融 入 使 汽 车 的
关 的系统
”
。
这些 系 路
.
一
技术得 到 了更 加迅 猛 的发展
理 技术等有效地 综合运 用 于 整个 交 通 运 输管理 体 系
,
并且 把车辆
.
、
道
路
起
、
使 用 者 紧 密地 结 合 起 来 种在大范 围 内
.
建立
一
、
全 方位发挥作
用的
实时
。
、
高效
、
准 确 的综 合 运
输 管理 系 统
智能交通 系统是
一
个涉及 众 多
.
领 域 的复杂 工 程 应 用 系统
下 部分 组 成
智能 安 全 气
、
由 于 内嵌 有
即智能预 警 系统
车辆 辅 助 驾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王书贤【摘要】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交通事故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汽车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对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从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分别探讨,并展望了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257-259)【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被动;主动;现状;发展趋势【作者】王书贤【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9汽车的发展史已有100多年,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汽车安全新技术的应用也日新月异,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
汽车安全性按照事故发生的前后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前者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而后者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使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1]。
两者是不同的方面,不可相互替代,且缺一不可。
一辆安全的汽车,应该同时具有好的主动安全性和好的被动安全性,因此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乘员和行人安全的重要保障。
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不同:被动安全已经过了最快速的发展时期,现已渐渐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而主动安全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汽车安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想。
所谓主动安全技术(active safety technology)是指在设计及制造汽车时,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或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2]。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研发的重点。
目前所采用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智能防撞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ASR)、轮胎压力智能监测系统(TPMS)、巡航控制系统(ACC)、制动辅助系统(BAS)、紧急刹车辅助系统(EBA)等,下面介绍几种主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adas发展史
ADAS发展史1. 引言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即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一系列通过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技术实现的车辆辅助功能。
它能够帮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并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ADAS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2. ADAS的起源ADA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汽车制造商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技术提升行车安全性能。
最早出现的ADAS功能是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它能够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锁死,提高制动效果。
3. ADAS的发展历程3.1 第一阶段:基础功能(1990年代-2000年代)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汽车制造商逐渐引入了一些基础的ADAS功能,例如: - 防抱死刹车系统(ABS):通过感知轮胎是否锁死来调节刹车压力。
- 动力转向系统:通过电子控制来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
- 稳定性控制系统(ESC):通过感知车辆是否失控来调整刹车力度和引擎输出。
这些功能的引入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能,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3.2 第二阶段:高级功能(2010年代)进入2010年代,ADAS功能开始进一步发展,包括: -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利用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并自动调整巡航速度以保持安全距离。
-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通过摄像头感知车道线,并自动调整方向盘以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
- 盲点监测系统(BSD):利用传感器监测盲点区域,提醒驾驶员注意侧后方来车。
这些高级功能不仅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能,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3.3 第三阶段:自动化功能(202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DAS正朝着自动化驾驶的方向发展。
一些新兴的ADAS功能包括: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利用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前方障碍物,并在驾驶员未能及时制动时自动刹车。
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
这项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 passve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passve)和active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ctive)两个方面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被动驾驶辅助系统(passive)1.1.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迅速膨胀,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
它能够减少头部和胸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伤害并提高生存率。
1.1. 安全带预紧力限制器安全带预紧力限制器是另一个关键的被动驾驶辅助系统。
当发生碰撞时,该系统会通过限制安全带的松弛度,提供高强度的拉力,以减轻驾驶员和乘客的冲击力,并防止他们在碰撞中被丢出车外。
1.3. 报警装置报警装置是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又一项创新。
它包括碰撞感应器和报警装置。
一旦碰撞发生,报警装置会自动触发,并通知周围的人员提供援助。
这种设备不仅能及时提醒周围的人有人遇到了危险,还可以迅速呼叫急救车辆和相关的紧急资源。
二、主动驾驶辅助系统(active)2.1. 刹车辅助系统刹车辅助系统是一种用于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刹车的技术。
当系统检测到有碰撞风险时,它将自动应用制动器以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的影响。
这种技术的引入使得汽车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并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盲点监测系统盲点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盲点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摄像头,帮助驾驶员识别并避免在车辆的盲点内发生事故。
这项技术对于提高驾驶员的可视能力和减少侧面碰撞非常有帮助。
2.3.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可以自动调整车辆速度以保持与前方车辆安全距离的技术。
当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停车时,该系统将自动降低车辆速度,以减少碰撞风险。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I . . . .
I I . .
~ 一
一 田 汽
、
是 汽车 安全 性 的重 点 研究 区域 。 目前 已广 对 面 的 车 辆 。 泛 采用 的是 制动 防抱死 装置 ( B ) A S 和驱 动 安 装 后 视 摄 影 机 提 供 增 强 的 俱 面 视 6 防滑装 置 ( S 。新 的技 术 以提 高驾驶 者 野 。 A R) 摄像 讥的复 盖 面 比传统 的启 搅镜要 广 , 特 别是 对相 邻 的车道 。安 装在 车后扇 面形 的视野 和对危 险提前 预 警为 主要 目的。 I 汽 车横 向摆 动和控 制 系坑 .可以在 布置 的 四个微 型摄 像机 可 获 得车后 曲全 图 具 B 行驶 中将潜 在 的危 险预先 告 知驾驶 员 ,在 景 视 野 . 像 经 电子 台 成 , 有 变 焦 和 1 0 度 广角 能 力 可能 出现倾 翻 危硷 时 自动降 低 车速 。该 系 统 由两部分 组成 ,横 摆显 示部 分 和横 摆控 瘦 眼摄 像机 可在低 照度 条件 下 ,在汽 制部 分 ,横摆显 示 系统可 检 测 出倾 翻危 车处 于倒档 工作 时 ,即使 在近 乎黑 暗的情 险性并 提供 建 议行驶 车 逮 .当传感 器数 据 况下 也能提供 车后近 距 离 的细部影像 。 5 装 在前 脸格栅 上 的激 光 雷达装 置监 、 表 明临近倾 翻危险 时 ,横摆 控制 系统 向发 动机 电子 控制单 元发 出信 号 .以 便 降低发 测车前 行 人的行 动 .采用 的碰撞 预警 系统 动 机功 率并使 用发 动机制 动 ,当汽 车恢复 技术 主要是 为 了减少 追撞 和伤 害行人 的事 稳 定后 , 发动 机返 回原工 作状 态 。 故 ,对 于争后在事 故舫 范 方面 取得进 展具 2 智 能 的测 距 防碰 撞 系 统 , 以 按 照 有 重要 的意义 。如测到 有 人 走人 汽车的 行 、 可 奉 身车速 确定 前方 车辆 的安 全距 离 。 当车 驶路 线便点 亮 仪表板 上的警 示灯 .使前 扬 辆 进 八危 险 区域 时 . 自动巡 航 系 统会 自动 声 器 发 出声 讯 , 至 鸣 响 喇 叭 。 甚 启动 . 避免 发生事故 。 这种 汽 车的 主动安 全 后保 险杠 中 的传 感 器监测 后 面 的车 流 设 置 已经被 列 入世 界~ 流汽 车制 造商 的 目 情 况 , 由计 算 机 程 序 确 定 有 无撞 车 的 可
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技术探析
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技术探析车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探索车辆设计、生产、运营和维护的方方面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车辆工程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的前沿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车辆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车辆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
最早的车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利用木制轮子制作了简单的推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改进了车辆结构,发明了马车、蒸汽车等。
19世纪末,汽车开始出现,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标志着汽车的诞生。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如福特、奔驰、宝马等。
二战后,汽车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车辆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车辆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1. 电动化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消耗的担忧,电动汽车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和高效能的优势,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亦日臻成熟,电池技术不断提升,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促使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普及。
2. 智能驾驶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研发的焦点。
智能驾驶技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装置,使汽车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反应。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经实现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拓展,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3. 轻量化技术减轻车辆重量是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轻量化技术包括使用先进材料、设计优化和制造工艺改进等方面。
目前,高强度钢、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应用正在不断推进,同时3D打印技术等新工艺的发展也为轻量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1、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是在事故发生时,为减少人员伤亡而采取的措施。
其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
安全带能够在碰撞时将乘客固定在座位上,减少身体向前的冲击力。
而安全气囊则能在瞬间充气,为乘客提供缓冲,减轻碰撞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也是被动安全的重要方面,高强度钢和吸能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
2、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前,许多汽车配备了诸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
ABS 可以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保持车辆的转向能力;ESC 则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和动力分配,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性;TCS 能够防止驱动轮打滑,保证车辆的起步和加速稳定性。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也是主动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CC 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AEB 系统则在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以避免或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
3、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近年来,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发展迅速。
车道偏离预警(LDW)和车道保持辅助(LKA)系统能够提醒驾驶员车辆偏离车道,并在必要时自动调整方向。
盲点监测(BSD)系统可以检测车辆侧后方的盲区,避免变道时的碰撞风险。
自动泊车系统则为驾驶员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泊车过程中的刮擦事故。
二、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更高程度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的级别将逐渐提高,从目前的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
汽车防撞毕业论文
汽车防撞毕业论文汽车防撞毕业论文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汽车防撞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本篇论文将探讨汽车防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 汽车防撞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防撞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汽车防撞装置是安装在车辆前部的保险杠,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碰撞时对车辆结构的损坏。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防撞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引入了诸如碰撞传感器、制动辅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2. 汽车防撞技术的分类根据防撞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可以将汽车防撞技术分为被动防撞技术和主动防撞技术两大类。
2.1 被动防撞技术被动防撞技术主要是指在发生碰撞时,通过车辆结构和安全设备的设计,减少乘员受伤和车辆损坏的程度。
例如,安全气囊、安全带、车身抗冲撞结构等都属于被动防撞技术的范畴。
这些技术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吸收撞击能量和保护乘员的方式,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
2.2 主动防撞技术主动防撞技术是指通过电子系统和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环境,预测潜在的碰撞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碰撞的发生。
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都属于主动防撞技术的范畴。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危险情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 汽车防撞技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汽车防撞技术的应用对交通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汽车防撞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
例如,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员免受碰撞的伤害。
其次,主动防撞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碰撞的发生。
这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然而,汽车防撞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高昂的成本是汽车防撞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汽车发展历程详解
汽车发展历程详解一、汽车发明与早期发展汽车,这个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成功制造出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这一伟大的发明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汽车,受限于技术和制造工艺,结构简单,功能有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汽车逐渐向更大、更舒适、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汽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最初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后来的电动机,汽车的动力系统不断改进。
同时,汽车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汽车的行驶效率,还为乘客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三、汽车工业的扩张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推出各种新款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销售与服务业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四、汽车文化的普及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文化也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
人们通过驾驶汽车来体验速度与激情,感受自由与独立。
同时,汽车也成为人们展示个性、品味的重要载体。
在汽车赛事、改装文化等方面,人们通过参与和观赏来体验汽车的魅力。
五、电动汽车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电动汽车逐渐崭露头角。
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能耗、噪音小的特点赢得了广泛关注。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推出各种新款电动汽车。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六、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算法实现汽车的自主驾驶,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方式。
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现实。
浅谈未来汽车安全性能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
维普资讯
汽 车 的 出现 和 普 及 大 大 地 推 动 了 社 会 经 济 的
汽 车 安 全 取 决 于 车 、人 、 环 境 、法 规 四 个 方
发 展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 思 想 观 面 。但 首 先 要 有 可 靠 性 高 、安 全 性好 的 汽 车 ,这 是
后 来 随 着汽 车 的 普 及 ,汽 车 安 全 性 也 变 得 越 来 越 严 外 部 环 境 其 信 息 有 9 % 以 上 是 通 过 视 野 认 知 得 来 5
格 和 完 善 了 。 1 6 年 美 国 制 定 了 F S 法 规 , 这 的 , 因此 良好 的 视 认 性 是 汽 车 主 动 安 全 性 的 重 要 组 6 9 MV S
之 间 的 关 系 。 毫不 夸 张 地 说 ,;. 不 仅 为 人 类 的 身 全 性 ” ,是 指 汽 车 回避 事 故 发 生 的 性 能 。 被 动 安 全 t f车 - 体 装 上 了飞 驶 的车 轮 , 同 时 它 更 为人 类 的 思 想 装 上 性也 称 为 “ 次 安 全 性 ” ,是 指 减 轻 事 故 后 果 的性 二 了飞 驰 的车 轮 。但 车 速 的跃 升 、 道 路 的 延 展 ,使 人 能 ,即 事 故 发 生 时 ,汽 车 具 有 保 护 乘 员 以及 周 围行 们 在 感 受 汽 车 便 利 的 同 时 ,也 必 须提 防 不 期 而 至 的 人 不 伤 亡 或 少 伤 亡 的性 能 。人 、车 、环 境 是 影 响 汽 车 祸 。 目前 ,全 世 界 每 年 因 交 通 事 故 死 亡 的人 数 车 行 驶 安全 性 的 三 个 因 素 。 驾 驶 员驾 驶 汽 车 要 完 成
《汽车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总结词
根据前方车辆调整车速的系统
详细描述
ACC系统通过雷达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自动调整自身车速以保持安全距离,减 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提高驾驶安全性。
03 被动安全技术
安全带
安全带是汽车中最基本的安全配 置,它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 防止乘员从车内甩出,减少对身
合理使用灯光
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避免使 用远光灯。
注意观察路面
夜间路面状况不易察觉,需特别留意路面障碍物 和坑洼路段。
降低车速
夜间行车视线不佳,需降低车速以保障安全。
高速公路驾驶安全
保持车距
在高速公路上保持足够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刹车或避让障 碍物。
限速行驶
严格遵守高速公路的限速规定,避免超速行驶。
体的冲击。
安全带可以单边固定,也可以双 边固定,一般采用预紧式安全带 ,在碰撞前先拉紧安全带,减少
乘员的位移。
安全带可以配备限力器,在安全 带拉紧的同时,限制安全带的拉
力,以减少对乘员的压迫感。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汽车中重要的安全配置之一,它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为 乘员提供缓冲保护。
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方向盘、副驾驶前仪表板、车门内板等位置,根据碰撞的力度 和角度,弹出相应的气囊,以减少对乘员头部的撞击。
合理使用车道
根据车流量和行驶速度选择合适的车道,避免长时间占用超车道。
05 事故应对与救援
事故现场处置
停车安全
01
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将车辆停放在安全的地方,并确保不会
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障碍。
警示标志
02
在车辆后方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其他道路使用者注意前方的事
建国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回顾从无到有奋勇前进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文/朱健沈楠在曾经是侵华日军细菌工厂的废墟上,来自全国各地万名建设大军开始建设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的伟大事业;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汽车下线。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初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一汽经历了产品换型,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建设新一汽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以解放.红旗、奔腾为代表的9大系歹1J2012个品种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拥有27个全资子公司.17个控股子公司、3个上市公司,资产总额1317亿元、品牌价值605.78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
这个曾在经济体制转换中经受磨砺与阵痛的老国企,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
不断用一个又一个“第一”擦亮自己的名字,就在于坚持不懈地走了一条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56年,一汽一路走来,56年,中国汽车工业奋勇向前,以一汽为首的一个又一个中国汽车企业,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刷新着一个又一个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记录。
产化.自主开发三步走的战略,汽车工业从此走上了”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的道路。
改革开放后.大胆引进汽车技术以及整车,零部件.生产线,使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汽车性能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车组成的“老三样”中.上海大众为我国的汽车引进开了一个好头,它坚持了中国当代轿车、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上海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使极度落后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成长为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到1994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当年的2.7%攀升到80.47%,告别了CKD(进口汽车零部件,然后国内组装)时代,同时,它还间接带动了其他车型的国产化进程,标志着我国汽车吸收和消化国外技术初显成果。
1989年,一汽以3万辆奥迪的技术引进项目起步,于1996年,一汽大众全面建成投产。
由于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国产化方面积极进取.生产出在市场中获得皮实耐用13碑的捷达轿车,形成了汽车市场良好竞争的局面。
aeb 概念
目录
CONTENTS
• AEB 简介 • AEB 系统构成 • AEB 应用场景 • AEB 技术趋势 • AEB 的未来展望
01
AEB 简介
AEB 的定义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是一种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旨在减少车辆碰撞和减 轻事故后果。
AEB 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与前方的障碍物或车辆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 ,当判断存在碰撞风险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并采取自动制动措施,以避免或减少 碰撞。
AEB 硬件系统
传感器硬件
包括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 ,用于获取周围环境信息。
控制器硬件
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等设备,用于处 理传感器数据和控制执行器动作。
执行器硬件
包括制动器、转向器等设备,用于执行车辆 的加减速和转向等动作。
AEB 软件系统
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识别车辆周围障碍物和危险情 况。
AEB 的未来技术趋势
$item1_c技术趋势:AEB技术将会朝着更高性能、更智 能化、更广泛应用的趋势发展。
技术趋势:AEB技术将会朝着更高性能、更智能化、更 广泛应用的趋势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自动化流水线
通过AEB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 化,降低人力成本和误差率。
预测性维护
通过AEB技术对设备进行实时监 控和故障预测,降低维修成本和
停机时间。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控制
通过AEB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智 能化控制,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
舒适度。
家庭安全监控
通过AEB技术实现家庭安全的实时 监控,提高家庭安全防范水平。
3
市场需求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安全需求的提高 ,AEB 技术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现代汽车科技介绍
谢谢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减少尾气排放:现代汽车科技通过提高燃油效率和采用新 能源技术,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空气污染。
降低噪音污染:现代汽车科技通过优化发动机和车身设 计,降低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减少能源消耗:现代汽车科技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 技术,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
促进环保材料的应用:现代汽车科技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 可回收材料,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
车联网技术的应用
智能导航:实时更新路况 信息,提供最佳路线规划
车辆远程控制:通过手机 APP实现车辆启动、熄火、 解锁、定位等功能
车辆安全监测:实时监测 车辆状态,提前预警潜在 安全隐患
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车联 网技术实现车辆自动驾驶, 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现代汽车科技的影响
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车的速度和性能。
电气时代:20世纪初,电动汽
C
车开始出现,环保、节能成为
汽车科技的新方向。
智能时代:21世纪初,智能汽
D
车、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
汽车科技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现代汽车科技的特点
智能化:现代汽车科技越来越智能化, 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导航、智能语音 控制等。
环保化:现代汽车科技越来越注重环 保,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1
提高出行效率: 现代汽车科技 提高了出行效 率,缩短了出 行时间。
2
减少环境污染: 现代汽车科技 减少了汽车尾 气的排放,降 低了环境污染。
3
提高生活品质: 现代汽车科技 提高了汽车的 舒适性和安全 性,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品质。
4
促进经济发展: 现代汽车科技 的发展带动了 相关产业的发 展,促进了经 济发展。
近代汽车 发展历程
近代汽车发展历程近代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一些里程碑事件和关键技术的简要概述。
发动机的发展: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
这辆三轮汽车由一台单缸四冲程燃气发动机驱动。
20世纪初,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采用了多缸设计和汽油供给系统的改进。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基于传动装置的可大规模生产的汽车模型T型车,这标志着汽车的普及化。
1920年代至1930年代,车辆动力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和压缩机的出现使得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显著增加。
安全技术的改进:1959年,瑞典制造商沃尔沃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点式安全带,这是第一次引入汽车安全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安全气囊的原型开始出现,并于1970年代普及。
这种被动安全措施为乘车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其他关键技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电子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中,包括电子点火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
19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系统开始出现,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碰撞预警系统等。
这些系统显著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21世纪初,节能环保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技术被广泛研发和应用,以减少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总结:近代汽车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技术革新阶段,从最初的内燃发动机到安全技术的改进,再到现代的电子控制系统和节能环保技术。
这些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为汽车提供了更高的效能和更安全的行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摘要:任何技术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汽车安全技术也不例外。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
当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步累积的时候,汽车安全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技术如今对每辆汽车都必不可少,但在汽车发明之初,谁又会想到汽车会隐藏高速的危险。
那汽车安全技术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这里从安全配置的引入出发来看看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怎样的路程。
汽车的安全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预知和规避危险、并防止事故于未然的主动安全;另一部分则是当事故发生时防范驾乘人员受到伤害的被动安全。
在安全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以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为主;到了后期防范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已经运用的越来越普及。
先来看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
安全车身那些从事汽车安全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们对比拉·巴恩伊这位“汽车安全之父”充满了敬仰。
确实,巴恩伊这位天才的汽车设计师,在汽车安全领域做出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突破,他的很多安全理论至今仍是汽车研发的基础和标准。
1939年8月1日,巴恩伊第一次来到了位于斯图加特市郊辛德芬根区(Sindelfingen)的奔驰汽车厂上班,当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目标:在汽车技术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当时他在一个9×12米大小的木板房里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研发工作。
从他的第一个项目就能看出,这个年轻人将开创被动安全技术的新纪元。
他为Mercedes-Benz 170 V 敞篷轿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平板车架,这种平板车架不仅比当时系列车型采用的X椭圆管车架对于震动敏感度明显减少,而且在发生侧面撞击时能为驾乘者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作为当今汽车安全车身技术的基础,巴恩伊在他的“Terracruiser”(1945)和“Concadoro”(1946)的新车方案中率先提出了他对被动安全的设想和未来车身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思想。
其中,六座的“Terracruiser”在车身中部设计了异常坚固的乘坐舱,并且前面和后面分别与塑性变形碰撞缓冲区弹性连接,它们在事故发生时能吸收碰撞所产生的动力能量。
类似的安全特性在三座的“Concadoro”上也有所体现。
“Concadoro”车身采用三厢结构设计,单排的座椅使得驾驶舱可以前后调整。
此外,设计方案已经有了带挡板的方向盘和安全转向柱。
而这个时候,汽车巨子丰田汽车尚未诞生,本田汽车仍然在专注于它的摩托车技术。
安全带一名叫尼尔斯的瑞典人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三点式安全带。
20世纪4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别克汽车上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
随着安全带拯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将安全带的安装和使用作为强制性规定。
自安全带面世以来,全世界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安装进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
40年内无数生命因安全带而获救,证明了安全带"生命保护绳"的作用。
安全带的发明和使用是当今汽车安全的专家VOLVO,早在上世纪40年代,VOLVO汽车的安全设计也开始启程,20世纪40年代,VOLVO在PV444型车上配置了诸如胶合挡风玻璃和安全车厢的框架机构等创新配置,这种设计和奔驰的巴恩伊在轿厢安全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1963年,所有沃尔沃出品的汽车的前座都已经配备3点式安全带作为标准装置,布连为了打开庞大的美国市场,于是联同负责瑞典国内安全带测试及批核的艾当(Bertil Aldam)博士到美国讲学,并向公众及车厂讲解安全带的优点,可惜收效仍然不大。
3点式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布连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3点式安全带不但能够保住性命,更能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减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
现在,不少国家都已强制规定使用安全带,虽然大部分地区只要求前座乘客佩戴。
但是第一条强制佩戴安全带的法规直至1971年是才在澳洲的维多利亚省通过,接着陆续有其他国家效法,包括1975年的瑞典。
然而,美国却一直没有联邦法规规定车中乘客佩戴安全带,目前美国的安全带使用率约为60%——65%,因为部分州政府已订立有关法规。
至于欧洲,使用率大概是七成,但由于地理及文化因素,各地的差异颇大。
当然,最理想的是达到100%,但这个目标短期内还是遥不可及。
其实,汽车最初面世时,已经有人发觉只要用一条带,将臀部缚在座椅上,便能令颠簸的身子稳定下来,尤其是当时的马路凹凸不平,经常把车上人颠个半死。
可是,即使这种围绕式安全带早于1907年已经注册,可是也一直未受重视。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有人开始认真研究安全带的实际用途,但他们却非汽车业人士,而是当时发展迅速的航空工业从业人员。
布连发明的3点式横放v型安全带出现后,情况才扭转过来,这种简单而安全的设计模式,基本上一直沿用下来。
早于1967年已将3点式安全带定为后座标准装置的沃尔沃,更将使用权开放给其他汽车制造商,日后的改良也集中于提高效率及使用时的舒适和方便性。
3点式安全带的第一次改革于1968年出现,当时一种名叫固定转芯的小装置,首次应用在前座安全带上,3年后后座也采用了。
由于可以容许乘客有更多的活动自由,省却了因适应不同人体形而作出特别调校的麻烦,而且闲置时亦不会碍手碍脚,终于巩固了现代安全带的模式。
不过,直到1986年,后排中间的座位才成功安装3点式安全带,令全车乘客都可以得到周全的安全保护。
1990年,早已把3点式安全带列为所有座位的标准装置的沃尔沃汽车再进一步,增设了一种附加设备——安全带束紧器(Belt Tensioner),它能够藉着感应器于制动时作出的反应,收紧安全带,加强保护力。
安全气囊安全带的问世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仅仅有安全带的汽车却又带来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就是那些车速太快的车主在事故后脊柱折断的事故发生率在不断的攀升。
由于安全带的束缚,身体被死死固定在座位上,安头部毫无固定只能依着惯性迁移,于是车祸后的结果是在减少死亡率的同时增加了脊柱损伤人数。
这时候安全气囊应运而生,安全气囊能够有效的保护激烈碰撞导致的头部移动,从而保护脊柱。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安全气囊几乎成了各个汽车厂商轿车的标准配备了,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
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
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
1953年8月,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首次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并在美国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
真正实现安全气囊的商用仍然是汽车安全的始祖戴姆勒奔驰,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现。
到了1980年,奔驰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
而从1985年起,在全部供应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有安装了这种安全系统。
随后,又出现了第一个保护驾驶员旁前排座乘员头部的气囊。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要求在新车上必须安装气囊。
例如在美国,相应的法规已从1989年起实施该法规要求一定要安装大尺寸的气囊。
而欧洲的专家们则认为最好的方案应该是:安全带和小尺寸气囊的配合使使用。
所以,欧洲的公司只生产小尺寸气囊。
现在,在汽车上,一个气囊安装在驾驶盘上,一个安装在驾驶员旁前排乘员的前面。
侧面气囊或者装在车门上,或者装在座椅靠背上,气囊用尼龙制成,材料厚度为0.45mm。
为了保证气囊的气密性,在其内表面涂复薄薄一层合成橡胶或硅橡胶。
在气囊的内表面固定有专门的带子,这些带子在气囊充气时能使其保持一定形状。
气囊侧面设有许多孔,这些孔用来快速从气囊中排出气体。
这点十分重要的,否则,人就会被气囊推向后面或被一个气囊或几个气囊挤住而受伤。
为避免气囊因长期叠置而成硬块,在气囊内部覆盖一层特殊的材料,它可使气囊的有效使用期达到15年。
后来,安全气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单独配备在驾驶位到前排全部配备,再到侧气囊的配备。
后续又有了安全气囊的衍生安全装置安全气帘的应用,在安全技术的改进上,我们还需要更快,因为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口仍然相当庞大。
安全气囊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强制使用,部分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但不久后标配气囊将是厂家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不得以成本来计算。
安全头枕安全气囊很好的解决了汽车发生正碰时的脊柱向前移位问题,但向前过后还会被安全带往后拉又怎么办?汽车被追尾呢?那又如何来保护脊柱呢?于是安全头枕悄然而生。
在发生追尾事故的时候,前方车辆乘客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就是颈部和头部。
安全头枕是在车辆受到来自后部冲击的情况下,乘客的身体挤压座椅的联动机构,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头枕同时向上向前快速移动,最大限度地防止头部猛烈后仰,从而保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安全。
目前也又大规模应用的趋势。
被动安全只是能在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损失,那能不能有种方式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呢?于是就有了主动安全技术的大规模普及。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底就把汽车停下,这时由于车轮容易发生抱死不转动,从而使汽车发生危险工况,比如前轮抱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抱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
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抱死这个问题的,装有ABS的汽车,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而休会抱死不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涤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
ABS是通过安装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等不断检铡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滑移率拢了解汽车车轮是否已抱死),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
因此,ABS装置能够使车轮始终维持在有微弱滑移的滚动状态下制动,而不会抱死,达到提高制动效能的目的。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 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
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