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从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工]
汉礼貌 用语的对比中看中西文化 的差异
Z
矛 逢
摘 要 :礼 貌 现 象是 不 同 的 民 族 所 共 有 的 .是 人 类 社 则 来 研 究 礼 貌用 语 .提 出 了礼 貌 原 则 fPoliteness Prin—
会 文 明 的 主要 标 志 ,它存 在 于 民族 的 语 言 和 文化 里 。 ciple),其 包 括 得 体 准 则 (Tact Maxim)、慷 慨 准 则
人 们跨 文化 交 际的 顺 利 完成 、社 会 的 正常 发 展 都 离不 (Generosity Maxim)、赞 扬 准 则 (Approbation Ma xim)、谦
开 礼 貌 用语 的运 用 。但礼 貌 用语 在 不 同的 文化 中具 有 逊 准 则 (Modesty Ma xim)、一 致 准 则 fAgreement Maxim)
根 源 ,即 中西 截 然 不 同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社 会 伦 理 道 德 种 礼 貌 ,而 中 国 人 在 受 到 别 人 的恭 维 时 ,常 常 用 “没
观 以及 思维 方 式 的差 异 。此论 文 通 过 对 跨 文化 交 流 领 有 、没 有 ”、“惭 愧 、惭 愧 ”来应 答 ,以此 表 示 谦 虚 ,或 者
差 异 在 中西 文化 中的 体 现 ,并 分 析 其 产 生 的原 因是 由 雅 。之 后 ,他 121又 提 出 了五 条更 详 细 的礼 貌原 则 :贬 己
于 深 层 次 的 文化 原 因 。如 是 由价 值观 、思 维 方 式 、社 会 尊 人 准 则 ;称 呼 准 则 ;文 雅 准 则 ;求 同 准 则 ;德 、言 、行
在 西 方 文 化 中 ,当 被 别 人 恭 维 时 .被 恭 维 人 礼 貌
英汉互译之中西文化区别研讨
英汉互译之中西文化区别研讨词汇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大多数都有相对应的词语。
比如日常见到的名词,房子(house)、地铁(sub-way)、火车(train)、树(tree)、人类(human)等等。
这样概念意义的词汇,即使是文化独有的,在翻译时,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它转换。
或者直译,或者意译又或者解释说明。
例如中国的特色小吃豆浆可以翻译成soybeanmilk,即解释了食材,又能体现该食品的液体特征和颜色特征。
但是,文化的差异往往体现在概念之外,表现在能产生联想的内涵意义之上。
1.色彩词汇色彩词汇是每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不但可以用来描述色彩,更可以用于表达丰富的文化含义。
例如,“红娘”一词,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西厢记》,后来用来比喻促成他人美好姻缘的媒人,饱含着赞美的寓意。
又如“黑马”一词,表示本来不被看好,却一鸣惊人的参赛者。
当然,这个词是来源于英国,这也说明中英许多的色彩词汇存在着相同或者类似的内涵。
同样以黑色为例,在英语文化中黑色代表着“死亡、灾难”,如,blackword 不吉利的话,blackmail敲诈;在中文里,黑色也具有负面的含义,如,“黑帮、黑钱”等等。
但不同才更体现文化特征,例如:2.动物词汇同色彩词汇一样,动物词汇也存在着许多的文化内涵。
用法的相似之处举不胜举,如“狐狸”,不论在中、英哪种语言中都可以用来比喻“狡猾”;用“猪”来比喻“贪婪”、用“蜗牛”比喻“缓慢”。
但是,文化的差异仍然使得许多动物词汇的寓意不尽相同。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关于“狗”这个词的寓意。
中国人习惯用它来表示贬低和歧视,而英语中,狗却是褒义。
再如,“蝙蝠”,中国人取其谐音表示“福”,可是在英语文化中,蝙蝠总是会和吸血鬼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恐怖;“天鹅”,在中文里,会用于形容女子长得美丽,可是在英文中,天鹅是用来比喻有才华的诗人的。
成语中的文化差异中英两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许多的成语和谚语。
从英汉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
庆之 意 . 如r tr a指 的 是 “ 念 1 或 “ 庆 的 日子 ”在 比 e lt y d ee d 纪 3” 喜 。 少 数 场 合 红 色象 征 尊 贵 与 荣耀 , : loth dcre f . 如 r l u te e pto s o r a r b
■曩
从 英 汉 颜 色 词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蒲春 芳
( 岛 大学 ; 岛酒 店 管 理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青 青 山东 青 岛 260 6 0 0)
摘 要 : 英 汉 两种 语 言 里 , 大量 的 表 示 颜 色 的词 汇 。 在 有 正是 这 些 颜 色词 使 语 言表 达 更 加 生 动 和 丰 富 多彩 。 中英 文 的 颜 色词 虽然 在概 念 意 义上 大体 一 致 . 但 同 一种 颜 色在 这 两种 语 言 中有 着 不 同 的 文化 内涵 。 本 文 通过 对 中英 文 中常 见 的 几 种 颜 色词 的 分析 .指 出它 们 在 不 同的 本 土 环境 中所 承 栽 的 不
( 重 欢迎 某 人 ) 隆 。 2黄 色 ( elw) . yl o 在 中国古 代汉 民族 传统 观念 中 , 黄色 是帝 王之 色 , 象 征着 它 尊贵 、 高 与权 力 , 黄 帝 ” “ 袍 ” “ 崇 如“ 、黄 、黄榜 ” “ 、 黄金 ” “ 和 黄道 吉 日” 。在 汉语 中“ 等 黄色 ” 表 示下 流 、 落 , “ 色 书 刊 ” “ 还 堕 如 黄 、 扫 黄 ”“ 色 电影” 。 在英 语 中没有 这样 的说 法 。 这些表 达 中 、黄 等 但 把
从英语学习中看中西文化异同和冲突比较异同
从英语学习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冲突比较异同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
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
”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不同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并由此决定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正如我们从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中西文化有着诸多异同,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不同人类的灿烂文明。
一、中英词汇中的文化差异词汇既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又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西文化差异首先就体现在各种词汇中。
首先,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带有显著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特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往往和喜庆、幸福、吉祥联系在一起,内涵比较单一。
而在西方英语中,red一词的意思则褒贬兼具。
例如:to paint the town red 表示“狂欢”、“痛饮”、“胡闹”,多指夜生活中的狂欢作乐,饮酒胡闹;red letter day是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red carpet字面意思是红地毯,表示隆重的接待或欢迎,以上这些同中文一样是表示褒义的词汇,但与中文不同的是,英语中的红色还代表不祥之兆,危险和暴力,因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自然会与流血牺牲联系在一起。
例如:red battle的意思是“血战”。
此外,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例如:做生意的人最怕in the red,red figure(赤字)。
此外,有关颜色的词在中英互译时不一定存在对应关系(即“红”不一定翻译成red;red也不一定就是“红”的意思),如红茶——black tea,红豆——love pea,红糖——brown sugar;red ruin——火灾,red sky——彩虹……其次,还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也因中西文化不同而意义不同。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狗”。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通常带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等。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同音 或 同形 字 , 在 禁 忌 之 列 。 国 上 下 . 平 民 到 王 侯 , 都 全 从 都要 遵 守这 一 规定 , 则就有 杀 身 之祸 。 就 是 我们 通常 否 这 所 说 的 “ 讳 ” “ 讳 ” 比 如 中 国 的 第 一 个 皇 帝 秦 始 皇 国 或 公 。
关 键 词 : 汉委 婉 语 英
委 婉 语 “ u h mi 源 于 希 腊 语 , 中 , e ” 为 ep e s m” 其 “u 意
“
这 是 因 为 中 华 民 族 没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 一 的 宗 教 信 仰 。虽 统 然 有道 教 、 教 、 斯 兰教 、 督 教 等 存在 , 是 信 仰 者在 佛 伊 基 但 全 民 族 人 口 中 所 占 比例 较 小 。 语 中 与 宗 教 有 关 的 委 婉 语 汉 大 多 和 死 亡 有 关 , 道 教 中 的 “ 化 ” “ 化 ” “ 仙 ”佛 如 遁 、羽 、升 ; 教 中 的“ 桀”“ 寂 ” 。这些 来 源于 宗教 的委 婉语 使用 涅 、圆 等
从 英 汉 委 婉 语 对 比 看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翟慧敏
( 阳职业 技 术学 院 , 南 濮 阳 濮 河
摘 要 : 文 从 跨 文 化 的 角 度 对 比 了英 汉 委 婉 语 Biblioteka 本470 ) 5 0 0
有 关 。比 如 表 示 “ e t ” 死 亡 ) 委 婉 语 中就 有 很 多 是 与 上 d ah ( 的
“ 转 ” 《 言 与 语 言 学 词 典 》 “ 婉 语 ” 释 为 :用 一 婉 。 语 把 委 解 “ 种 不 明说 、 使 人感 到 愉 快或 者含 糊 的 说法 。 替 具有 令 能 代
从中西文化不同浅谈汉英语言的差异
( 枣庄学院 大学英语 教学部 , 山东 枣庄 2 7 7 1 6 0 )
[ 摘
要] 本文依据英汉语言文化起源 的不 同 , 通过人们在 自然环境 、 宗教信仰 、 思维方 式 、 历史 典故 、 风俗 习惯等方 面
的不 同,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 的差异 , 并强调了准确恰当地把握和运用英汉语言 的重要性 。最 大限度地发挥英 汉语言 的 作用 , 有利于促进人类 的进步和发展 。 [ 关键 词 ] 汉英语言 , 差异, 中西文化
[ 中图分 类号 ] H 0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7 0 7 7 ( 2 0 1 3 ) 0 4— 0 0 7 3—0 4 该语 言 的社会 的文 化 , 看 到 该 社 会 的 自 然 环境 、 风 俗 习惯 、 宗教信仰 、 历 史典故 、 思 维
的 Ho w ma n y wi n t e r d a y s h a v e I s e e n h i m ,
s t a ndi ng bl ue — —no s e d i n t he s n o w a nd ea s t
貌 的 风 俗 和 信 仰 的总 体 。 由于 文 化 起 源 不 同 , 生 活方式差 异 , 风
、
自然 环境
法 的 系 统 及 结 构 。 语 言 是 和 交 际 环 境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一 种 行 为 , 语 言 单 位 的 意 义 是 在 使 用 中 的 意 义 , 是 环 境 赋 予 它 的 意 义 。它 体 现 了人 们 对 客 观 世 界 的认 识 和 态 度 , 语 言 的使 用 不 能 离 开 社 会 而 独 立 存 在 , 不 能 脱 离 社 会 流 传 下 来 的 决 定 我 们 民族 生 活 面
从英汉谚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交际策略
掌握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如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等,以促进有效沟通。
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英汉谚语翻译案例进行分析和 讨论。
文化内涵挖掘
深入挖掘每个谚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以揭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ABCD
翻译技巧探讨
针对每个案例,探讨其采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并分析其优缺点。
尊老爱幼传统美德传承
中国谚语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 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西方谚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如“Respect your elders”(尊敬长辈),但相对而言, 西方社会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平等。
善恶报应信仰体现
西方谚语中,善恶报应观念并不明显,更多强调个人责任和自由选择,如“You make your own luck”(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谚语则强调善恶有报,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坏报),反映了中国 文化的因果报应观念。
西方谚语中也有类似“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一报还一报)的表达,但与中国文化中 的报应观念有所不同,更多强调个人行为的后果自负。
自然灾害应对策略反映
英语谚语中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抗争精神,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 成)等。这些谚语鼓励人们积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
汉语谚语则更注重顺应自然、防范未然的思想。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汉语谚语倡导提前做好准备,如“未雨绸缪”、“防患 于未然”等。同时,也强调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以最小的代价应对挑战。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0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从英汉禁忌语异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 的一部分 ,并对文化 起着重要作 用 , 通过语 言 ,文化 得 以体现 和传 承 ;而文 化 的发展变 化 又促 进语 言 的丰 富和完 善 。禁 忌是人 类社 会普遍 存在 的一种 复杂 的文 化现象 。它是 指社 会力 图避讳 的某些行 为、事物 或关系 。在 西方 ,1 8世纪之前就 已经出现禁忌和禁忌语 。英语 “a o ”一词源 于波 tb o
的影响。因为忌讳 “ ” 离 ,所 以吃梨时要整个儿吃 ,不 能切成 一片 片来 吃 。至今 中国人的 传统 都保 持着夫 妻情侣 吃梨 时忌讳分成两半 ,因为它象 征着 “ 分离” , 这 样 的传 统 反 过来 又是 语 言对 于 文化 的 影 响 ,是 “ ” 的语音产 生 了梨 子不 能分 着 吃的文化 习俗 。 梨
如唐 高祖 叫李 渊 。 因此 在唐 代把 东晋 著名 诗人 陶渊 明叫 “ 陶泉 明” 。唐太宗名世 民, 为避讳 , 唐人 以 “ 代” 顶 “ ” 世 ,以 “ ”替 “ 人 民”字 ,观 世音菩萨 也只称 观音 菩 萨。众 所周 知 的成语 “ 只许州 官放火 ,不准 百姓点灯”也是 因为宋代知州 田登 自讳其名 “ 登”字 而产 生的 。此 外在 中国 ,在 宗教 上 ,语言 禁忌 出于 人们相 信语 言 有一种 特 殊 的 “ 召唤 ”力量 ,一旦说 出来就会真 的如此这 般 …所 以要求人们在 神圣对象 、 神 圣场 所 、神圣 时 间 内 ,禁说 污 秽不净 、亵渎神 明 的言词 ,或不 吉利 的话 ,非说 不 可 的术语常 用谐语 或 隐语 代替 ,以避其 讳 。如有 些船 家禁 忌说 “ ” 翻 、 “ ”等字 眼 ;有些 人忌讳说 “ 沉 棺材 ”而改称为 “ 寿 材 ” 寿器 ” 或 “ 、“ 长生 板” 等。 在 西方 文化 中,凡 是与神 灵和 上帝 崇拜 有关 的 词 语 以及 带 有 宗教 含 义 的词 语 都被 看 作 是神 圣 的 、 庄严 的 ,不 能 随便提及 ,否 则 就是 亵渎神 灵 。人们 对 “eu ” G d ,“ e vn Js s ,“ o ” h a e ”等宗教词语充满了敬
从英汉谚语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关 丽 芳
( 泉州 市 农 业 学 校 , 建 泉 州 3 2 0 ) 福 6 0 0 摘 要 : 语 是 从 人 民 口语 和 经 典 著 作 中提 炼 出 来 的 语 谚 言精 华 . 于 中西 方 的 社会 文化 存 在 着很 大 的 差的 “ 语 ” 词 与 英 语 中 的 “ rv r ” 体 一 致 . 谚 一 po eb 大 在 《 代 汉 语 词 典 》 修 订 本 ) , “ 语 ” 义 为 : 群 众 中 间流 现 ( 中 将 谚 定 在 传 的 固 定词 句 , 简 单 通 俗 的 话 反 映 m 深刻 的道 理 。“ rv r ” 用 po eb 在 《 文 当 代 英 语 词 典 》 英 语 版 ) 的 定 义 为 : h r w l 朗 ( 中 a sot el —
k o ae n a o tis d iea o ti e ea。学 习作 n wns tme th t nan vc b u f i g n rl t t c a le n 为 人 类 语 言 和 思 想 浓 缩 的 结 晶 的谚 语 ,有 助 于 深 刻 理 解 西 方
文化 , 以及 作 为 文 化 载 体 的 语 言 。 2 英 汉 谚语 所体 现 出 的 文 化 差 异 . 谚 语 . 为 人 类 文 化 生 活 的 文 明 成 果 , 映 着 各 自 民族 的 作 反 文 化 、 活 习 俗 和 道 德 取 舍 。 由 于 不 同 民 族 生 活 的地 理 环 境 、 生
“
自然 气 候 、 教 习俗 等 诸 多 方 面 的不 同 , 创 造 的谚 语 在 某 些 宗 所 方面所体现的文化色彩有着很大的地方差异。 2 1 历 史典 故 有 关 的谚 语 .与 在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有 大量 由 历 史 典 故 形 成 的谚 语 。 在 中 国 的典 籍 中 , 语 多 出 自诗 书 、 子 论 著 , :千 丈 之 堤 , 于 谚 诸 如 “ 溃 蚁穴。—— 《 非子 ・ 老》“ ” 韩 喻 ; 以貌 取 人 , 之 子 羽 。 《 记 ・ 失 ”史 仲 尼 弟 子 列 传 》 “ 为 玉 碎 ,不 为 瓦全 。 ” ;宁 —— 《 齐 书 ・ 景 安 北 元 传 》 “ 积 跬 步 , 以 至 千 里 。” — 《 子 ・ ;不 无 — 苟 劝学 》这 些 谚 语 结 ; 构 简单 , 义 深 远 , 有教 育 和 警示 作用 。 意 很 而 英 语 中 的 典 故 多 来 自《 经 》 古 希 腊 罗 马 神 话 等 两方 圣 、 经 典 著 作 , 据 《 经 》 载 , d m是 人 类 的 始 祖 , 最 古 老 的 根 圣 记 Aa 即 人 , 以a l a A a 所 s d s d m就 是 “ 常 古 老 , 常 陈 旧 ” 意 思 。再 o 非 非 的 比 如 : ra O t d nmyt g e ( 头 壮 牛 站 在 我 的 舌 头 A ge t Xs n s n u . 一 a o o 上 。 “ 牛 ” 表 不 可 挪 动 的 重 物 。 句 的意 思 是 : 话 极 其 谨 )壮 代 全 说 慎 与汉 语 “ i缄 其 口” 近 相 22 地 理 有 关 的 谚 语 .与 每 个 民族 都 在 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中 生 存 繁 衍 ,因 而 不 同 民 族 的一 些 谚 语 的产 生 和 该 民族 的 自然 环 境 、 理 环 境 、 地 山川 物 i h le指 “ 怏 不 乐 或 心 情 沮 丧 ” 本 来 心 情 ( o ) 无 色 nte u s 怏 b . mo d 是 彩 而 言 的 、 个 短 语 的 隐 喻 意 即 由始 源 域 “ l ” 起 令 人 沮 丧 这 bu 引 e 的色 彩 投 射 到 目标 域 “ 的 心 情 ” 产 生 的 。 如 , le a s 指 人 上 另 bu w , l 严 格 的法 律 , 指 周 日禁 止 跳 舞 宴会 等 , 于 美 国 殖 民 地 时 期 尤 始 清 教 徒 颁 行 的法 律 。 6绿 色 (re . ge n) 绿 色 是 生命 的颜 色 , 人 想起 春天 、 叶 、 地 等 , 青 春 、 使 树 草 有 活 泼 、 活 力 的隐 喻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文化 中 , 色都 可 象 征 安 有 在 绿 全 和 平 , .re v lt n ge np ae 如 ge nr o i ,re e c 。但 绿 在 汉语 言 中还 有 e uo 独 特 的 隐 喻 . , 戴 绿 帽子 ” 指 某 人 的 妻 子 与 他 人 私 通 , 果 如 “ , 如 直 译 成t w a a r e a.西 方 人 估 计 就 理 解 为 有 人 戴 着 绿 色 o er e n t g h 的帽 子 , 能 理 解 它 隐 含 的 意义 , 翻译 成 “ ea u k l ” 不 应 t b c c od 。 o 人 们 使 用 颜 色 词 进 行 隐 喻 认 知 是 人 类 对 颜 色 认 识 发 展 的 高级 阶 段 . 色 词 的 联 想 意 义 是 一 种 思 维 活 动 和 文 化 价 值 颜 的体现 , 因此 英 汉 语 文 化 中颜 色 词 的联 想 意 和各 自文 化 模 型 密 切 相 关 。 文 对 两 种 语 言 文 化 中基 本 颜 色 词 的 隐 喻 意 义 进 本 行 了对 比 . 现 基 本 颜 色 词 的 一 些 隐 喻 在 两 种 文 化 中 有 相 似 发 之 处 , 受 各 自文 化 价 值 、 统 习 俗 、 仰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但 传 信 基 本 颜 色 词 的 隐 喻 认 知 呈 现 了 不 同 的个 性 与 差 异 , 管 同 中 有 尽 异 , 用 基 本 颜 色 词 进 行 隐 喻 认 知 时 , 们 对 世 界 的 认 识 更 但 我 加真实 和生动 了, 而使英 汉两种语 言文化更加 丰富 了。 从 参考文献 : [ ] 惠 南 . 化 语 境 与 语 言 翻 译 [ . 京 : 国 对 外 翻 1包 文 M] 北 中 译 出版 公 司 .0 1 20. [ ] 惠 南 , 昂. 国 文 化 与 汉 英 翻 译 [ . 京 : 文 出 2包 包 中 C] 北 外
从英汉习语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习语看中英文化差异作者:聂荧彬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3期摘要: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反映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
中英两种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语,本文试从习语中分析中英两国在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会对双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反过来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两种语言。
关键词:英汉习语民族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242-01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语言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即从语言里就可以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习语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文化的写照,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是语言的精髓和人们智慧的结晶。
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
习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它是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
下面我们我们从习语中来分析中英两国在各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1 地理环境差异中国人常说,“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而英国人往往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
“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
原因就是两国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英语中有大量跟航海,渔业相关的习语。
如: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to take the ropes了如指掌,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坚持到底,a poor fish 可怜的家伙,a cold fish冷淡的人,queer fish怪人等。
从英汉语言句子层面上的差异来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杂的树状 结构 的长句 , 即聚集型 ( C o m p a c t n e s s ) 的体现 。但是 , 汉
语 的选词造句 , 则在很大 程度上挣脱 了语 言型态 的束缚性 , 它 既 没有谓语动词 和非谓语动词 的区别 , 而且也 不会被 限定在 特定 的
主谓框架 之中 , 即流散型( D i f f u s i v e n e s s )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汉语 的特 点在 于
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上下文来决定 , 尤其要 突出整个语言
的框架性 。汉语 中词语 的涵义往往反映在整体上 , 需要在意合 的 网络 中搜 寻。而一旦离开 了具体 的语境 , 概念 和涵 义将变得极其 模糊 , 琢磨不透 , 因此 又被称 为是意合语 。
通 常是 以主谓 或主表 为主干 的 , 把语 句 中的各成分悬 挂于主谓 两个 主干 的前后 , 通 过对 丰富 的关系词 的灵活运 用来过 度和 连 接, 宛如葡萄藤的主干那样一枝独秀 , 进而枝蔓横生 , 从 而形成 复
似一 根竹 竿 , 一盘珠子 , 一水波涛 ; 而英语的句子更如同是一棵 参 天的大树 , 一 串葡萄 , 一树荔枝 , 一 串珍珠 。
的进行组合 , 力求言能尽意 , 形式 紧而缺乏 弹性 , 关系裸露。而汉 民族的语 言造句对空问构架 的严谨并不在 意 , 且不拘泥于任何的 形态 , 而是 “ 注重线 性的转折 与动 , 追求的是流动的韵律和节奏。
体思维上 的不 同影 响, 英语 等印欧系语 言展示 出的是单位 的 自 足
性, 往往以主谓结构为主 , 形态 明确 , 显性 的句法 和词法 。这一系
的语 言所描述 的语 句中的各个成分 、 意群 、 以及各分 句之间 的关 联, 往往是通过诸如连词和介词 这一类 的词汇 问的纽带直接展现 出来 的 , 而语句中的各语法 关系主要 是通过词 汇间的不 断变化来
通过英汉谚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力发扬 人性 ,主张 人性 自由。如英 语谚 语 :
M a esw h thec n n n do a a ,a d God wha l. t he wi1
人 做 他 能做 的 , 上 帝 做 他 愿 做 的 。
这 些谚语 用对人的赞颂来代 替对 神的赞颂 。 意大
面 ,探讨 英汉 谚语 中中西 文化 的异 同。
一
、
人 文思想 ( ma i i Ies Hu ns c d a )的异 同 t
人文 主义 注意 发扬 人 的光辉 ,人文主 义 学说 以
人 的问题 为 中心 ,但 由于对 人 的 本身看 法不 同 ,人 的 问题 所涉 及 的面又 极 为广 泛 ,所 以人文 主义 在 中 国 的发展和 在西 方 的发展 也 不尽相 同。这 些不 同 自
另外一 些谚语 表 达 了人作 为 万物之 灵 的地位 。
Ma e o l fh nvr . 是 宇 宙 的 灵 魂 。 nit u t u ies 人 sh s o e e Ma e aue f ltig. 是 衡 量 万物 的 标 准 nit sr lhn s 人 sh me o a
Co pa io fCulur lCo m rs n o t a nno a i n o g ih a d Ch n s o e b t to fEn ls n i e e Pr v r s
工 JU Zhig X I O a — ua 一 — uo . A Yu n y n
摘 要 :谚语是意 义相对 完整的固定 句子 ,是语 言中一种 重要 的熟语 ,是 语言的花朵。笔者 从人 丈思 想、道德观
念 和 宗教 思 想 三 个 方 面 对 英 汉 谚 语 进 行 比较 与 分析 , 归 纳 总 结 出 中 西 丈 化 在 这 些 方 面 的异 同 关键 词 :谚 语 ; 中 西丈 化 : 人 丈思 想 ; 道 德 观 念 ; 宗 教 思 想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O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7 — 2 5 (0 6 1 0 7 — 4 6 1 95 2 0 )0 — 0 70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从英汉称谓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三、 从英汉称谓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1.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封建制度深刻地影响 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封建家长制使父权 成为家庭中的主导力量, 并维系着整个家族成员之间的 宗法制度 关系。中国古代是一个有着宗法制度的国家, 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它在发展 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宗法制度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 严格的规定, 例如 “亲属内外有别, 长幼有序 ” , 这也使 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 家和国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称谓语上也深深打上了阶级的烙 印。而西方国家经历了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等先进思想 活动的洗礼, 这让他们较早地接受了自由平等和法制的 思想。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天独厚, 使得西方各个民族 人格独立的特点, 他们崇尚个人英雄主 都有追求个性 、 义, 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不需要附着于某个集 体,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他人的尊敬。 另外一方面, 西方人 的家庭一般都是小模式的,家庭内部成员相对较少, 子 女成人之后大都会与父母分开居住, 而中国大都是几代 因此,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 同堂, 希望家庭成员越多越好。 非常简单, 也不像汉语区分得那么明细。如下表:
20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
8 第·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总第 133 期
Aug 2012
期
从英汉称谓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刘艳芳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要]称谓语是语言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 价值观念 等信息。 称谓还和人们所属的社会、 民族心理、 政治背景、 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 在生活当中, 我们 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称谓语, 从不同的称谓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论文将从两个 部分阐述英汉称谓词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 文化差异 [关键词]称谓词;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 (2012)8- 0196- 02 称谓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沟 通人际关系的符号和桥梁, 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 地位及相互关系。 最容易被人们观察, 最反映人的身份、 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 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 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每个 人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人或事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 , 而在与他人的联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称谓 词, 称谓词的使用可以使我们比较明确地了解到一些信 我们可以通过称谓语看出交际双方的角色 息。比如说, 身份、 社会地位 、 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等信息 。所以 说, 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 , 能帮助人们明确自 称谓语在一定 己在社会群体中应当担任的角色。因此, 从 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 英汉称谓语的差别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背后蕴 藏的不同文化。 一、 称谓语概念及其分类 在不同时间段内编辑的词典中, 都有各自对称谓语 称谓语的词语意义也在 不同的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地完善。 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 是这样解释称谓语 的, “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 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在一般的情况下, 称谓语 身份、 有两大类, 一类是亲属称谓语, 还有一类是社交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或者拥有血缘关 系的人员之间的称呼, 而社交称谓语则是指非亲属之间 的称呼, 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之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使用的一些 间是怎样称呼的。 称谓语, 这些常用的称谓语都是在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 积淀下来的, 是承载着各自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 二、 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异 1.称谓语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 “ 长幼尊卑贵贱” 和 “内 , 所以中国人在称呼时都是比较有礼貌的, 一般 外有别” 对长辈都很尊敬, 例如儿女对自己的父亲一般都统称为 “爸爸” , 而在表示尊敬时却会称呼自己的爸爸为 “ 亲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作为重要的桥梁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不同文化中思想的表达方式,探寻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与哲学特质。
本文将从英汉语言的比较视角出发,对比中西方哲学思想,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1. 词汇的多样性中文和英文中存在着大量的比喻、典故、成语等词汇,它们既为语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也表现了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相比之下,西方语言倾向于使用抽象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如英文中的“liberty”(自由)、“equality”(平等)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区别。
中文的思考方式往往是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考虑问题,而英文则更注重逻辑分析和概括。
2. 语法的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差异。
中文语法复杂,一段话中经常会出现重叠的句子和语义,这种方式体现了中文讲述故事的方式。
而英文则更注重语句结构的整齐和逻辑思考的清晰。
在文章的表达上,华语为主的作家往往会使用比喻、象征和直接表达等方式,而英语的作家则更侧重于说明和分析。
3. 文化的影响4. 思考方式的不同中西方哲学思想在思考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思想的根源体现在对存在的认识上。
中文中对于存在本身的研究更加深入,思考的重点在于内化和自我,如“天人合一”的思想。
而英文中对于存在的研究更加注重外化和他者,如“自然法则”的思想。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哲学和语言之间深刻而微妙的联系凸显出人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比较两种不同的文化与哲学,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丰富人类价值观和思想的宝贵机遇,更是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
河北农业大学学 报( 林教育版 ) 农 J u n l f r utr l i ri f b iAg i l r o r a o i l a Unv s yo e( r u t e& F r sr d c t n Ag c u e t He c u oet E uai ) y o
on t u t r ld f e e e be we n e s n s r m he he c lu a i f r nc t e a t a d we t f o t pr g a i i tnc i n o a m tc d s i to f Eng ih a d Chi e e po ie s ls n n s lt ne s
文 化价 值观 。
一
合 作 原则 的不 足 , N. eh 1 8 ) 出 了礼 貌 原 G. I c ( 9 3 提 e 则 , 括 :1 策 略 准则 ; 2 宽宏 原 则 ; 3 赞 扬 准 则 ; 包 () () () ( ) 虚 准则 ; 5 赞 同准 则 ; 6 同情 准 则 。B o 4谦 () () rwn
的交际冲突来分析其产 生差异的根源。
关 键 词 : 汉 礼貌 ;礼 貌 语 用 差 异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英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G 62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O 8 9 7 20 ) 3 3 3 3 1 O ~6 2 ( 0 9 0 —0 1 —0
H iu AN L- n j
( ho lo um a te nd S ilSce c Sc o f H nii sa oca i n e, N o t nie st i a,Ta y n。03 051 r h U v r iy ofCh n i ua 0 )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
英汉语言比较视野下的中西哲学中西哲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哲学体系,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中西哲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英汉语言比较的视野下来探讨中西哲学的异同,分析两种哲学体系的特点。
一、语言的不同1. 词汇表达的差异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词汇丰富,表达方式直接,简洁明了。
而汉语则是一种以象形、指事和会意文字为主的语言,词汇量较大,表达方式抽象、复杂。
这种语言文字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哲学在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上的区别。
2. 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语的句法结构较为灵活,强调主谓宾的表达方式。
而汉语则更注重在句子中使用修饰成分和补语,句子的结构更加复杂。
这导致了中西哲学在逻辑推理上的差异,英语更加直接,汉语更加抽象。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1. 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哲学在逻辑推理上存在着差异。
西方哲学在逻辑思维上较为直接,讲究因果关系和逻辑的严谨性。
而中国哲学更注重整体性和抽象性,在逻辑推理上更富有灵活性和包容性。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中西哲学的风格和方式上。
2. 观念的不同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哲学在观念上存在着不同。
西方哲学更加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哲学更注重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这种观念的差异也在文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上得到了体现。
三、哲学思想的比较1. 价值观念的差异2. 哲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中西哲学在传播与交流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国际性的哲学体系。
而中国哲学则更多地局限于东亚地区,对外传播的影响力较小。
这种差异在全球化时代尤为突出,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成为了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四、译文表达的差异1. 语言表达的难度由于中西哲学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将中西哲学的思想译成对方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西方哲学的翻译涉及到对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而中国哲学的翻译也需要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刻的把握。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2)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2)二、情感色彩中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英汉对基本颜色的分类差别不大。
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black,green,各种颜色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译者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有时却大相径庭:如:红旗red flag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等等。
green 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 with envy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
汉语中表示十分嫉妒的“眼红”,应该译为green-eyed而不能译为red-eyed。
由于美元的纸币是绿色的,所以green 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
黄色yellow在英汉语言中的引申含义差别较大。
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可鄙的人,ayellow livered胆小鬼。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等等。
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
能够表示汉语中的意思的词应该是:pornographic色情的、vulgar庸俗下流的等。
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
如:blue jokes下流的笑话,bluefilms黄色电影等。
蓝色blue 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有时也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blue talk下流的言论、blue video黄色录像。
白色white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
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葬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葬事。
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