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结课论文
关于财政学期末论文范文怎么写
关于财政学期末论文范文怎么写关于财政学期末论文范文怎么写财政学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分析》摘要:乡镇作为我国政府的基层服务组织,其资金监管是否到位,关系着我国基层服务质量的高低。
本文通过引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概念,着手分析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最终达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从而优化我国政府的基层服务,提高其服务质量。
关键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思考在我国,尽管国家在平衡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乡镇仍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进一步平衡城乡发展,造福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若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首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经济水平,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经济水平最基础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乡镇财政部门是最基层的政府财政部门,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处于最末端。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我国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好坏。
本段主要通过介绍乡镇财政资金的概念,阐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所谓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国家通过监控、检查、稽核、制裁、督促和反映等活动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性。
实际意义上的监管,则是指监管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人等,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
日常资金监管由县(市、区)财政局及其派出机构乡镇财政所、分局具体负责实施。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纳人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从而达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更好地造福乡镇居民的目的。
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仅仅是提高乡镇基层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平衡国家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果要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手段进行优化,则必须从问题的根源着手,从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并优化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加强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
财政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财政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标题: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分析财政政策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以及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回顾了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强调财政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探讨了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政策、财政支出和工业补贴等。
最后,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工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减税、财政支出、工业补贴一、引言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等手段,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手段。
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工业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财政政策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调控经济结构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就业、改善财政状况、优化经济结构和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等。
三、与工业发展相关的财政政策措施1. 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提高投资回报率和促进工业投资的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减税政策,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财务自由度和利润空间,进而刺激了工业发展。
2. 财政支出:增加对工业领域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财政支出的增加将促进工业发展的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发展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工业补贴:通过给予企业补贴,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等工业发展活动。
工业补贴有助于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工业发展。
四、财政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1. 刺激工业投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企业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学结课论文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财政学结课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支持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事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为保障各职能主管部门履行工作职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地方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和政府治理要求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专项资金专项不专,应属于职能运转的经费也从专项支出列支,挤占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设置“碎片化”,重点不突出;部分专项资金结构固化,“专项资金部门化、部门资金处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滞后,绩效不明显;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大多经久未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财税制度改革要求;部分专项资金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和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等等。
鉴于上述弊端,为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在专项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功能作用,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亟需按照国家关于深化财政改革的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并改革创新其管理机制。
二、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建议遵循“统一领导、科学设立、分类管理、规范使用、绩效优先、公开透明、跟踪监督”的原则,全面清理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
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财政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剧,高校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确立培养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论文范文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论文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专项不专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及行业庞杂且金额巨大,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专项资金的种类多达几十种。
"基数加倍增长"是我国预算机制长期采用的增量预算机制,随着人员的调动、时间的变迁单位积存的专项资金和单位公用支出混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完全变更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职能,使得大金额的专项资金专项性质不强,这也增加了专项资金的管理难度。
(二)使用随意我国现行的编制预算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模式,依据基数加上增长,有的甚至还将专项资金切块分配,此种模式也就造成了专项经费的编制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专项资金预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就直接导致了专项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截留、挪用现象普遍,例如,用来补贴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资金,就被不同程度的挪用。
类似行为歪曲了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财政资金的不合理利用也使人民群众有一定的损失,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使用效率不高各级各部门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项目的策划,到申请材料的准备和申报,都占用了专职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使得专项资金的申请成本在无形中增大。
此外,不同的专项资金被不同的部门掌控,统一项目可以从不同部门以不同的名义来申请专项资金,使资金的用途被分散,最后导致资金难以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使专项资金的作用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
由于专项资金的下拨在不同部门之间转手,导致专项资金的拨款周期较长,对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一)清理申报项目,缩小范围长期以来,专项资金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专款专用,为此,对多达几十项的专项资金要进项定期的清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管理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具体的了解,并且对各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于大学财政学论文
关于大学财政学论文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的财政学课程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财政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财政学论文范文一:我国财政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分析财政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国家的立足之本,安定之根,是国家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是保证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重要条件。
而宏观经济管理是经济学中的一种专业术语,其主要从整体上对全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提供微观经济活动说必要的条件。
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一直都非常关注财政政策冲击的红宫经济效应,我国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利用宏观调控来实行财政政策。
目前在宏观经济领域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它把宏观经济理论模型用清晰的微观理论表现出现,使得理论更加细致和突出。
但是在面临财政风险这样一个关系着一个国家财政稳定,人民生活安定问题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该敏锐捕捉风险,有效解决并加以防范,保证国家财政持续稳定的发展。
1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1)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安全问题最近几年,很多西方国家有关金融危机的状况频繁发生,并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同样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范围内频繁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很大的威胁到了国家经济安全,人民陷入了无尽的恐慌当中。
1991年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而且,危机还延伸到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国家,造成阿根廷、智利等多国的金融市场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东南亚各国股市和货币体系瓦解,重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许多东南亚国家货币也随着大幅度贬值;2007年,美国的次级放贷危机给全球的主要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欧洲出现了债务危机问题,导致了不仅欧洲经济,而且世界经济都遭受了巨大影响,同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篇一:财政学论文财政学结课论文题目:对当前我国积极财政的思考姓名:张森文班级:数控1102学号: 20xx23040213指导教师:杨帆完成时间: 20xx年5月25日摘要: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理念长期化的隐忧,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态势,总体上已由“经济短缺”过渡到“经济过剩”,“经济过剩”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
对此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财政赤字及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
关键词:扩张性、经济短缺、过渡到、经济过剩、财政投融资、公共支出等;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从短期看,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都要受到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财力做后盾,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难以支撑的。
虽然从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2.93%(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60%左右),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7.6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0%左右),说明我国国债的发行仍有较大的余地;但从国债偿还率指标来看,我国1999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6.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左右),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再从债务依存度看,这一指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全国债务依存度1999年达30.6%(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0%左右),而中央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9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30%左右),都远远地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标准。
1998年以来,整个国家财政有1/4的支出、中央财政有1/2的支出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财政的脆弱性,必将对我国未来的财政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距国际警戒线较远,但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现实可比性。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针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依然存在漏洞,诸如在预算上往往不够科学化,支出上具有任意性,绩效的评价上缺乏完整的体系等。
下面就将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管理制度上缺乏针对性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方法,但是方法的针对性不足,与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吻合度差,往往是借助其他资金的管理方法再转移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这造成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与制度的规定会有所出入。
(二)在专项资金的申报中规范性不足,预算质量偏低在对专项资金的申请上需要具备完整的体系,避免出现资金申请上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但是有的单位在专项资金的申请上往往缺乏足够的支持论证,对资金的可行性的研究上存在不足,往往会占据资金空间,但是在使用安排上却缺乏完备的安排,预算工作严重脱离现实,往往具有任意性,主观性,预算编制工作往往与实际情况会出现过大出入,不能够体现出预算的科学性。
(三)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漏洞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取专项资金后,在使用上存在若干问题,比如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将资金使用到经常性项目中,出现资金的挪用现象。
再者,专项资金在使用后若有剩余后应当及时上缴财政部门,但是多数单位在有剩余的情况下,依然滞留在本单位中,或用于其他项目,或成为日常性费用。
(四)单位的财务人员起不到相应的监督控制作用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存在要求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远低于经营性企业,在专项资金的会计管理上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进行会计核算,记账,审核等,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专项资金的运用上缺乏绩效评价,为实现全程控制事业单位在获得专项资金后,应当设立专门的核算管理小组,实现资金运用的全程控制,但是目前的事业单位在将资金转移到单位账户后,对资金的运用上缺乏事中的监控、事后的评价,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绩效评价,不能够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资金的目的出现模糊性,社会效益低下,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有关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
有关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当前,财政学专业建设步入了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时期,财政学专业的就业质量对高校开展财经类课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政策研究一、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机理,也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机理,理清相应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推动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需要财政介入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两大属性。
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当个体享受文化产品或服务时,并不排斥其他个体同时享用,通常也不受市场情况变动影响。
[1]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成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的特殊产业。
根据分类,文化产业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要根据产品属性的偏向程度,对于公共性较小的产业,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予以扶持,而对于公共性较大的产业,政府则要起到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财政工具给予支持。
无论哪种情况,政府都需要借助财政工具,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的正外部性效应需要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的优秀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体现为:优秀的文化产品具有益智和娱乐功能,借助现代高科技在传播速度、距离和技术方面的先进手段,它的外部性被急速地放大,能对某一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正外部效应,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一般情况下,文化产品的边际收益难以弥补其边际成本,文化企业不倾向于提供这类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提供,根本无法达到社会最佳规模,也不利于文化产业资源有效配置。
因此,必须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持,弥补市场失灵。
(三)文化产业的公共经济特征需要财政调控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且国外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重视长远的社会进步,由政府主导,在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战略定位。
财政学课程论文
财政学课程论文财政学是经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财政学从传统发展到现代,与传统的财政学一样,现代财政学的主要任务也是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学课程论文范文一: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探析1课堂设计是关键有了课余的资料准备,要使学生对课程真正产生兴趣,更关键的一步是要看教师的课堂设计环节。
1)课堂授课环节的灵活设计,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比如,有一次上课时间恰逢元宵佳节,笔者就利用平时搜集的谜语素材,占用一半课时举行了财政灯谜会,谜面多涉及财政经济方面,猜中者还能得到一份小礼品。
这样既烘托了节日气氛,另一方面也未太多耽误课程进度。
学生争相抢答,也是对这一课堂灵活设计的肯定。
2)课堂中幽默视频与小段子的穿插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第一节课讲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一段“90后出师表”的小段子,段子中提到某90后在没有教育资助、就业扶助、医疗保险、房价管控、食品安全等举措下的悲催结局,引出“如果有相关政府举措的话,结局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兴趣高涨,自己就列举出近在身边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
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让他们觉得财政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再比如,在讲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时,会播放幽默视频《咱纳税人的钱都去哪儿了》,让学生对纳税人的钱,也就是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去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学习,定会事半功倍。
在学习财政收入——税收部分时,通过播放视频《中华税收历史》《你知道自己都交了哪些税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税收发展史和税制现状。
还有在讲到国债时,播放英语视频《十分钟让你了解美国国债危机》等,在动画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
2014年国家新预算法颁布后,财政部官网上有一段《分分钟讲讲新预算法》的形象生动的视频,在讲到政府预算时播放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讲出来新预算法新在哪儿。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国家支配社会较多份额的资源,决定了必须有专门的学科对此加以研究。
财政学具有天然比较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范文一: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服务发展思考摘要:自2000年我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的理财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也对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仅就乡镇财政如何依法理财,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服务;发展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基层环节,直接面向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其建设水平和管理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理财水平的发挥。
早在2005年,财政部就印发了《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现“法治财政”的目标。
《意见》同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说,提高乡镇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关系到党和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首先乡镇财政人员应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乡镇财政人员是依法理财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立牢固的思想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镇财政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及近期中央的重大经济工作部署,特别是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深刻把握乡镇财政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中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务求在思想及认识上有新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乡镇财政工作,为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财政学课程的结课论文范文
财政学课程的结课论文范文财政学是研究国家经济状况的一门学科,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个学科。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财政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财政学的论文篇1《浅谈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流程与制度设计》一、精细化管理与财政资金管理的区别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模式,它建立在常规基础以及管理之上,既是一种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人或岗位、管理制度、资金流程等的有机结合,旨在加强控制,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而财政资金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着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它是以国家财政为中心,同时也包括了与国家相关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
但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说:受到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了经营体制不灵活,管理体制落后,因为它的束缚,使得我国的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也就大打折扣,仅仅靠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在财政根源上起到作用。
所以要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也为了能使财政资金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二、财政资金实现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这就要依据资金运动过程,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引用,而财政管理所包括的决策管理、战略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部分,这些都难以在财政管理现状中体现出来。
2.管理制度框架化,这些框架对于政府职能单位部门来说只是外部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3.财政管理手段单一,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只注重预算管理,而强化预算管理就会弱化其他管理手段。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制度去克服它。
三、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设计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精细化的流程,因为只有一个标准的、通用的、能有效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流程才能真正的使制度落地。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中,忽视了人员的管理,忽视了人员的价值,缺少了人文性的思想以及管理上的专业性,因而让财政资金管理前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举步维艰。
财政学课程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 —200** 学年第 * 学期《财政学II 》课程论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论国有企业改制中财政财务问题绪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真正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自买自卖“、“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主要财政财务问题,并结合财政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产权制度方面的原因;二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原因。
通过对企业产权理论和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对产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功能进行分析,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进行了明确,并对二者的联系进行了论述,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以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相互制衡的产权结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从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政财政财务产权改革(一)研究背景在人类社会迈入新世纪的第八个年头,回顾我国20多年来所走过的改革道路,我们发现,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面,我们面临着太多的难题,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更将会遇到一系列挑战。
如今,我国的国有企业已从原来的完全依赖政府逐步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市场信号的反应逐渐敏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所好转。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事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财政财务问题尤其是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令人担忧。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个人认为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制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财政财务问题及其如何加强改制后的财政财务治理,这一工作将涉及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人员定位、内部监督等等方面的问题。
年财政学结课范文.doc
2017年财政学结课论文范文2017年财政学论文篇一:立足素质教育,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摘要】财政学是研究国家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
财政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教学效果整体都不太理想。
当然,其中影响因素很多。
本文认为应试教育观念是最关键因素之一,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改革《财政学》教学的治本之策,以期对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职能、财政收支、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
财政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一般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是在开设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财政学。
目前,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多数都开设了财政学课程,但是整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探索。
早在1986年,中央财经大学就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旨在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推动全国财政学教学改革与理论研究。
目前,已经涵盖了全国60多所高校,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
但是,财政学整体教学效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其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本文从教育观念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角度,研究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治本之策就是以素质教育观念统领财政学教学活动。
1教育观念的反思与发展教育观念是在人们以往的经历中形成的,并且会潜在地、不自觉地对人的教育行为产生客观影响。
所以,人不可能像换衣服一样简单,彻底改变自身观念,一定要经历一个非常艰难、曲折和漫长的斗争过程,将伴随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1]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扬弃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观念。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一、当前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够合理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理论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财政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将专业学科较好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
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有些学校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
财政学相关理论更多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运用,同时开设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比较抽象,无法融会贯通。
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开始财政学这门课程,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一些非财税专业,在没有任何财税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难度很大。
大一期间更多开设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虽说财政学也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缺乏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整门课程听起来有点“听天书”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所以虽然开设了财政学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稍显单一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高校多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板书,尽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仍较为陈旧。
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更差。
到考试的时候,又出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恶性循环,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另外,有些老师可能担任几个专业财政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差异,上课使用的课件、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财政学论文5篇
财政学论文5篇第一篇:财政学论文2011-2012年第二学期《财政学》科目考查卷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班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成绩: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探讨一、前言(一)研究目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计划体制转换过来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支出结构仍明显具有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支出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是以基本建设支出为主的经济建设支出占有较大比重。
因此,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和经济体制改革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以及政府采取的不同政策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
而且,今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研究意义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财政从那些从属于市场竞争性的投资中解脱出来,大力支持和保障诸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科学、治理污染以及支持“三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建立保障社会民生的长效机制。
认识到财政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采取正确的方针,处理好和把握好财政支持和保障民生的关系。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保障总体上覆盖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且农村人口所占比例高,地区间、城镇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也较大,而财政对社会民生的支持和保障,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财政对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需要持续加大,这是财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另一方面,行政成本过高,一般性开支控制不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绩效考评刚刚起步等,又制约着财政对社会民生保障的力度。
从财政支出的宏观结构来看,存在着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长期过低的问题;从财政支出的横向结构来看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满足不了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需政府举办的诸多事物仍然进行着大量供给;从财政支出的纵向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也是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作业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财政现状财政这一词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平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与我国财政有关的话题,如新闻、报纸上经常提到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等类似的字眼。
可见财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
简单来说,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而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是我国的一大政策手段,在促进我国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与弊端,我们必须辨证的看待它、使用它,让它在促进为我国的发展上起到更佳的效果。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我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还需要政策支持,因此中国政府目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的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及经济发展职能。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
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第一篇: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学结课论文——对地方财政的认识姓名:学号:专业: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各个方面的改革已经进一步展开,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影响至深的分税制,正处于这一制度建立二十年以来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分税制究竟是分钱还是分权?分到哪一级?财权是收还是放?事权又该如何重新划分?在更为复杂的背景下,新的改革已箭在弦上,但何去何从仍深陷争议。
而新一届政府正在力推的“营改增(指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被普遍认为将倒逼分税制改革。
在这之前,我国的税制是怎样发展的。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改革开放、财政、税制、分税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那么在这次会议之前,我国地方财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要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地方财政的解读,首先要分析一下我国地方财政的发展阶段:我国的财政,从形态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一直到建国,到抗美援朝,我们是供给型财政,在分配中筹集、运用资源支持前线武装斗争和保卫新政权;等到我们进入“一五”为代表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财政形态就要转变为生产建设型,以寻求尽快建立我们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造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结课作业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财政现状
财政这一词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平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与我国财政有关的话题,如新闻、报纸上经常提到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等类似的字眼。
可见财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
简单来说,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而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是我国的一大政策手段,在促进我国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与弊端,我们必须辨证的看待它、使用它,让它在促进为我国的发展上起到更佳的效果。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我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还需要政策支持,因此中国政府目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的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及经济发展职能。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
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
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抉择政策,即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即
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扩张的财政政策。
同时采用“自动”稳定装置,以不变应万变,减缓经济的波动。
在政府税收方面,主要体现在累进的所得税上。
当经济处于高峰期时,可抑制需求;当经济处于低谷时,刺激需求,促使经济复苏。
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失业人口的数量。
同时还有政府的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同时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有利于缩小两级分化,缩小贫富间距,促进社会的公平。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市场欠发达,经济结构亟待调整,资本相对匮乏,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无法推卸的责任。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
2014年,我国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强动力。
第一,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第二,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看待财政给我国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的去认识当前我国财政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与不足,同时不断完善财政给我国带来的积极作用。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总结可得知,目前中国的财政状况受到下列四项不利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的潜在债务,如不良贷款及资本结构重组、国有企业改革的负担、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均衡的财政关系、以及庞大的债务负担。
当前,中央政府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来支付必须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与环境保护。
如果无法有效解决,这将导致经济成长停滞、高通货膨胀与社会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极其不利于中国目前的发展。
因此,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当前的财政弊端,中国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政治上的危机。
财政危机对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传染。
曾经有金融学家指出,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有力的财政,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市场化就不可能持续顺利地推进。
这一论断触及了财政危机对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传染效应。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的货币化进程所产生的铸币收益等还能够支持相对虚弱的财政下的金融市场
化的话,那么在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之时,虚弱的财政对于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的制约就更为显著了。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需要通过财政的支持来促使其发展。
财政危机向养老保险制度的传染。
基于中国特定的就业结构和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事实上成为财政的隐性负债。
但是虚弱的财政不能给予养老保险以有力的支持,即使我们不考虑由此可能导致的社会的不稳定而仅仅从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稳健运行来看,虚弱的财政也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健康维持下去的硬性制约。
合理的推论是,在缺乏财政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若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乱收费”是财政风险的重要病灶。
因为许多领域的财政开支,正常的财政支出不能满足,于是各种形式的预算外收费纷纷出笼,进而导致财政分配秩序的不协调及预算外、制度外财力的急剧膨胀。
预算外和制度外财力的存在,尽管可以发挥某些特定的作用,可以弥补预算内财力的某些不足,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挖”预算内为代价的。
它们所形成的“乱收费”现象,不仅严重破坏正常的财政分配秩序,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经济发展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因而是中国财政内部的“心腹之患”,是中国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病灶。
目前制约着我国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财政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和有限,而国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调控开支,但不能调控收入,因为财政开支是一个无底黑洞,而财政收入增幅却相当有限,因此有限的财政收入自然无以应对无限的财政开支,财政产生困难理所当然。
在无限的财政开支面前必须配上一个无限的财政收入才能应对社会需要和社会风险,财政开支往往由社会客观因素所决定,而由不得国家控制,国家如果紧缩财政开支,势必影响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极易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教育问题等就由不得国家控制。
如果在这方面过度控制,必然导致国家政府失去人道主义引起社会不满。
如果国家放纵财政开支,因而又导致财政亏空,因此国家财政就时常处于尽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财政开支是由社会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是不可否认的。
因为客观事实由不得国家控制支出。
作为国家政府具体应该调控的范围就是财政收入方面,当今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就是税收,但税收根本就不能随意调高调低,税收过度调高势必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对、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连锁反应,因此,
国家的财政收支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根本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货币循环。
国家唯一做到的就是调控财政开支,制约和放缓社会经济发展。
这样的状态就不能形成有效财政,也就不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一旦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就充分体现出国家财政的虚弱,国家财政就难以抗拒风险。
财政做为我国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改善民生等,我们应利用好这一政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自身的不足,存在的一些缺陷。
总之我们要辨证的看到我国目前的财政现状,不能只看到它的作用而忽视它的不足,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同时不断纠正它的弊端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