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系统化设计

设计方法学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
rb in
En gin e 第二讲 er 系统化设计 ing UN I. G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eY 葛杨 an ge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412182589.html, g

Ha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 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 和Beitz 教授提出,他们以 系统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 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 技术系统 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模式,基本上沿用 了德国标准VDI2221 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行产 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 代表性的是: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 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 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 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 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 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 品功能系统结构。
rb in
系统化设计
En gin ee rin g
UN
I. G
eY
an g

in 1. 系统定义 E ng (1) 有两个以上的元素组成 ; (2) 元素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有机联系,并保持一定的功能 ; i n (3) 由人工建造 的系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零部件均是有 ee 目的的、作用的。 r ing 2. 系统的组成要素 U 输入、输出、边界条件、元素 N 例:自行车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 I . 1)输入: 骑行者和自身力 G eY 2)输出:骑行者和前进速度 3)边界条件: 使用者人和骑行环境 an 4)元素:各零部件 g 各零件通过一定的连接关系构成部件
一. 系统及其特性 rb
Ha
第1节
系统

Ha
rb变速自行车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 in En gin ee rin gU NI .G eY an g

3. 系统的特征
H 1)整体性: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点和核心,系统看做是由许多子系 ar 统集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功能不是个别元素的简单选加。 bin 注: 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的有机联系、互相制约能使系统产 生更高价值的整体功能。如:自行车重的轴和轴承与飞机、飞船、火箭 En 中的功能价值差别极大,同样元素与不同元素组合能构成不同功能系统, 如齿轮副可以传动,他在减速机中是减速增扭而在齿轮泵中的功能是增 gin 压。 2)分解性:系统由元素组成,具有可分解性,可以认为系统是由较小 e e 的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更小的二级子系统组成的,依此类推, rin ……) 直至最后为不可分的单位元素(即零件 3)目的性:任何系统的构成一定具有明确的功能,构成方式不同达到 g 的目的亦不同,目的可能是一个或多个。 U 4)相关性:系统内的各元素之间具有互相依赖、互相制约、有机地联 N 系在一起的特定关系。它决定了系统的特性。I. 5)环境适应性:系统自身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系统均与其所处的环 G 境有密切的关系,即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三方面的交流,系统 e 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Ya ng

Ha
rb in
En gin ee rin g
仪器的五大元素(这些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可获得许多仪器),如: 1) 1-4-5 可组合控制仪 2) 3-4-5测量仪 3) 1-3-4-5可组合机器人 4) 4-2 可组合为钟表
UN
I. G
eY
an g

Ha
第 2 节 系统化设计方法
rb in
En gin ee rin g
UN
I. G
eY
an g

Ha
rb in
En gin ee rin g
UN
I. G
eY
an g

Ha
rb 1 确定设计任务 in En gin 一、明确设计任务的意义和方法 ee 1) 概述 rin gU 正确地确定设计目标是设计成功的基 NI .G 础。设计任务要求目标详细、明确、 合 e 理而又先进,并初步判断这些要求是否 Ya 有可能实现。 ng

H 制定任务要求时,设计师要弄清下列问题: ar bin 1) 设计本身涉及哪些问题? E 2) 有哪些愿望委托者还未提出来? ng i ne 3) 任务书所提出的条件是否真实? er ing 4) 哪些开发途径是可行的? UN 5) 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和应具有什么特征? I . 6) 哪些特性是不允许存在的? Ge Ya 7) 哪些产品应被取代? ng

Ha
rb 设计人员要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信息,对 i nE 委托的任务要求进行检查和思考。收集的资 料包括:ng ine 1)同类技术产品的不完善性; er i ng 2)目前的技术水平; UN 3)有关数据和重点。 I. G eY an g

Ha 二. 编制产品要求明细表 rb in En 1)对产品要求明细表的要求 gin e er 描述应正确、完整,没有含糊不清之处,应 ing 保证满足设计任务所反映的需要。 U 应考虑当前水平、未来可能的发展及本企业 NI .G 的条件,合理处理各项要求的先进性问题。 e 应该用对所需获得的效果的说明(即系统应 Ya 该做什么),而不是用取得这些效果的手段(系 ng 统应该是什么),来构成设计中的问题和要求。

H各项要求应尽可能定量,并给出其允许偏差。 ar b in 有关数据应符合标准化,系列化的要求。 E 各项要求应保证协调、相容,不应有无法调和的 ng 矛盾。 ine er 应根据各项要求的重要性和性质划分为要求或愿 i ng 望。 UN 2).产品要求明细表的内容和表达 I. G 各项要求按性质可分为必达要求、最低要求和愿 eY 望。 an g

必达要求:根据设计任务规定,这些要求是无论如 何必须达到的,否则系统功能便无法实现,这是最起码 的要求。例如功率、速度、流量等。 最低要求:反映设计的约束条件,如效率、噪声的 限制等。 愿望:力争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宽容余地。例如希 望集中操纵、维修方便等。 各项要求应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说明,否则设计 就没有确定的结果。这两方面如:
Ha
rb in
En gin ee rin g
UN
I. G
eY
an g

Ha数量:所有关于数目、件数、质量、功率、流 r bin 量、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说明。 质量:所有关于允许的误差、特定的要求,例 En 如耐热带气候、耐腐蚀或抗震等方面的要求。 gin e er 3)制订产品要求明细表的实例 ing 例1.摩擦离合器试验台要求明细表的编制 UN 要求该试验台能对载重量为2.5吨以下的汽车摩擦离合 I .G 器进行台架试验。 e 试验包括: Ya ng

1) 对离合器在整个工作参数(负载和转速)范围内进行工作 特性试验。
Ha
E 2) 能测量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离合器扭矩、负载扭矩,主、 ng ine 从动轴转速,以及有关各点的温度瞬时值。 er ing 3)试验台能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及数据处理。 U NI 4)制造成本不超过10万元。 .G 5)半年完成设计,一年内完成样机。 eY an 制订的要求明细表如表10-1所示。 g
rb in

第1次发放
1988年5月20日 第1页 共2页
H 修改 a
摩擦离合器试验台要求明细表
要求/愿望
要求
rb in

几 何

负责人
A设计组
安装试件最大外径:D=254mm
要求
转速:接合相对转速nr=10~3000r/min 无级调速: nr为主、从动边接合前的相对转速
要求 要求 要求
离合器脱开行程:max 40mm
离合器接合速度:0.5~6s/全行程(约1.5~22.5m/全行程) 离合器接合频率:max 5次/分 力
En gin ee rin g
运 动
长度:L=330mm
UN
要求 要求 要求 要求 愿望
主动扭矩:max 250 N.m 负载扭矩:max 116 N.m(可调) 离合器脱开力: max 6000N (可调) 被加速惯性矩:1~26 kg.m2
I. G
eY
an g
惯性矩可无级提供,至少每级不超过0.1kg.m2

第1次发放
1988年5月20日
H 修改 a
要求明细表 (摩擦离合器试验台)
要求/愿望
要求 动力消耗功率:45kw,三相交流380V 要求 供仪器用:220V、50Hz
rb in

能量

负责人
必要时允许采用液压传动
愿望 用普通钢材或铸铁
En gin ee rin g
材料 信号
要求 测量下列各量对时间的变化:主动转速、从动转速、离合器扭矩,
负载扭矩,摩擦面温度(4~8点),压盘厚度,中点和外表面温度 接合(滑磨)时间
UN
要求
I. G
要求 测量结果应能自动记录、贮存。由计算机自动检测数据处理 要求 试验结果可以打印及在显示屏上列表或用线图显示 要求
eY
测量点要能装传感器(测量点在回转件),并能将信号引出
an g
取代编号

第1次发放
1988年5月20日
H 修改 a
摩擦离合器试验台要求明细表
要求/愿望
rb in


安全和人机关系
第2页共2页 负责人
要求 要求 要求 愿望 要求 愿望
极限转速要监视和限制,有报警和安全措施 离合器的温度监视,有报警和安全措施 高速回转件;应经动平衡(如有飞轮) 操作简单可靠,便于观察各种仪器 可以手控操作和自动控制 更换试件方便
En gin ee rin g
UN
I. G
eY
an g

第1次发放
1988年5月20日
H 修改 a
摩擦离合器试验台要求明细表
第2页共2页 负责人
要求/愿望
rb in


加工和检查
要求 愿望 愿望 愿望 要求 要求 愿望
加工的零件为单件生产 尽量用标准件或外购件 尽可能在本单位加工 尽可能用国产器件
En gin ee rin g
UN
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同心度要检查 飞轮(如果有)要经动平衡 与安全有关的联接要易于检查
I. G
eY
an g

下列关于一体化设计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是指把若干分散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这种统一的经济也可以是联合公司或企业集团。企业实行一体化经营的方式有纵向一体化组织可以是一家公司,和横向一体化两种。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由于它涉及的主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主体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治或经济关系。 概念: 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性和主权让渡性,其核心是国家主权的让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为实现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 当今世界,“一体化”词语用处较多,企业也不例外,比如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产运销一体化、一体化项目管理、一体化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一体化、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等,具体内涵和外延千差万别。究其实质,“一体化”概

念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见王治卿博士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其他说法 一体化integration 亦称综合化。其性质就是创发的进化论者们所说的“emergent whole”或者是“integrated who-le”。又称为种群一体化和群落一体化等。这一名词,克列门茨等生态学家是经常使用的。在经济类文章的应用写作中,一体化常被提及。 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是指应用CAD 技术实现电力工程不同设计阶段、前后工序的数据传递,完成设计过程的主要工作。一体化设计涉及几个专业的称为专业间设计一体化;仅涉及一个专业的称为专业设计一体化。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 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 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 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 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 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 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 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学的准备、 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和延伸,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建造隔音墙”案例,目的是为了阐述系统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体会分析和优化仅仅靠定性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定量计算才行,以“为江边码头选址”为例,让学生们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 第二部分: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验系统是如何优化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局限在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不能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优化系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5、运用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性步骤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 ★复习巩固::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及方法要点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于标推的设计淮则和图表工具,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系统的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 从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开发现状来看,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是运用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为成熟的一种开发方式。简单地说,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 首先,自上而下,就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系统分析阶段,必须采用整体大于局部、上级优于下级的设计思路。优先考虑如何满足领导层的管理需求,其次才考虑中层与底层的管理需求。 其次,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应做到逐步求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力图在编写程序之前就清晰地了解客户的实际运作过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并且为将来可能的功能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最后阶段才进入程序编写阶段。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并且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方法,即先开发一些能够独立运行并完成某些功能的小型程序模块,而后将这些模块进行组合。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在所有功能模块开发完成之后,只需将所有模块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获得一个完善的系统。 二、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的由来与发展 在数据处理领域,“结构化”…词最早出现于程序设计,即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的含义是指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从事某项工作。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之前,每一个程序员都按照各自的习惯和思路编写程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曲技术方法,因此,程序的调试、维护都很困难,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1966年,Bohn和Jacopinl提出了有关程序设计的新理论.即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个程序都可以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制,而且只需这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和循环结构,其特点是每种结构只有一个入口点和一个出口点。程序设计的新理论,促使人们采用模块化编制程序,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尽量被此独立,用作业控制语句或程序内部的过程调用语句将这些模块连接起来,形成—‘个完整的程序。一般来说,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不仅大大改进了程序的质量和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修改性。 显然,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成功的方法。但是,它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问题。程序设计员不可能对一个系统产生整体的印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也不能解决系统的结构问题,更不能解决系统战略模型的表达问题。 但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系统设计产生了新的想法。既然可以用…组标准的方法来构造一个程序,为什么不可以用—‘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呢?于是,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模块化思想越引入到了系统设计工作中。一个系统由层次化的程序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每一个模块只归其上一级模块调用,并且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机电有机结合之二---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设计考虑方法

机电有机结合之二---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设计考虑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伺服系统的稳态设计只是初步确定了系统的主回路,还很不完善。在稳态设计基础上所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一般不能满足系统动态品质的要求,甚至是不稳定的。为此,必须进一步进行系统的动态设计。 系统的动态设计包括:选择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校正(或补偿)形式,设计校正装置,将其有效地连接到稳态设计阶段所设计的系统中去,使补偿后的系统成为稳定系统,并满足各项动态指标的要求。 控制方式:常用反馈控制方式或前馈和反馈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式等。 校正形式:工程上常用对数频率法(借助Bode图)和根轨迹方法进行设计。对数频率法,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最小相位系统。系统以单位反馈构成闭环,若主反馈系统不是单位反馈,需要等效成单位反馈的形式。 动态设计的一般考虑方法和步骤:该方法主要用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进行设计,必须将各项设计指标反映到波德图上,并画出一条能满足要求的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并与原始系统(稳态设计基础上建立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相比较,找出所需补偿(或校定)装量的对数幅频特性。然后根据此特性来设计较正(或补偿)装置,将该装置有效地连接到原始系统的电路中去,使校正(或补偿)后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基本上与所希望系统的特性相一致。 一、系统的校正(补偿)方法

当系统有输入或受到外部干扰时,其输出必将发生变化,由于系统中总是含有一些惯性或蓄能元件,其输出量也不能立即变化到与外部输入或干扰相对应的值,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即为系统的过渡过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态设计过程,首先要根据系统传递函数(可由理论推导或实验方法获得)分析系统过渡过程品质(响应的稳、快、准)。 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过渡过程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系统的输出按指数规律上升,最后平稳地趋于稳态值; 系统的输出发散,没有稳态值,此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系统的输出虽然有振荡,但最终能趋于稳态值。 具体表征系统动态特性好坏的定量指标就是系统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可以用时域内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8.8)中的参数来表示。 1.PID调节器 当系统过渡过程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可先调整系统中的有关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关于迪克-凯瑞模型 1.系统的含义:从技术层面上,系统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集合,所有的这些部分协同工作,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有限目标。为了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整个系统采用反馈机制以确定它既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完成目标,系统被调整,直到完成既定的目标。 2.系统方法模型的构成成分 (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完成教学者设计的教学后,希望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在做什么,以及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应该怎么样,说明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及情境 确定学习者当前已具备的技能、所持偏好与态度。 (4)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对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做什么,写出具体性的描述。 (5)开发评估工具 开发评估工具,以便测量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6)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用开发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编制学习手册、选取教学材料和编制评估工具。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初稿完成之后,开展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以收集数据,确定如何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一般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试验评价。 (9)修改教学 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然后作出修改。 (二)进行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和绩效技术法。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绩效分析 分析组织、群体中存在什么影响绩效的问题。 (2)需求评估 学习者当前的状态水平与预期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 (3)工作分析 对工作中所作的事情的进行汇集、分析和综合描述的过程。 (4)澄清教学目标 将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清楚的进行表述,即学习者展示出何种行为被认为是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 (5)学习者、情境和工具 目标中应该考虑:是哪些学习者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工具达到目标。 3.设置教学目标的标准 (1)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引发教学需求的问题; (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所接受; (3)是否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基于该目标的教学开发。 (三)分析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分类

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设计方案

《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设计方案(2005年3月) 一﹑概述 这门课我们主要面对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类学生是他们所在单位已经部分或者比较全面的实施了信息系统;另一类学生是他们所在单位还完全没有信息化。对于第一类学生,对信息化已经有过初步或者比较深入的切身体会,我们希望能够与他们多多交流,希望能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对于第二类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能够了解信息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我曾经经历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参加过大型系统的软件实施,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我希望能够从更务实的角度,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在软件开发、软件实施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料,其中包括我数万字的软件开发日记——《规经》、会议记录、企业调查报告,我希望能够把我所知道的一些东西、所体会到的一些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二、关于信息系统我想说的 “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信息的利用”,我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关于素质教育 什么叫做素质,我个人理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灵境界、思维模式、行为能力。具体到我们的学习,我们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前两个方面的素质,学生在很好具备的前两个方面素质之后,结合具体的实践,行为能力的提高将是水到渠成。 四、关于我的哲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是检验主观的唯一标准。现代中国人太喜欢玩概念游戏,这是一种不务实的态度,不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够逆流而行,虽然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将来能真正够成功的一定是我们。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中螺旋上升的,我们如何处理好矛盾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主要矛盾,是我们能否客观、务实的关键。 五、如何评价一名教师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几句话能够让学生终生记住、终生受用。并以次来评价一位教师执教成败。 六、如何评价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一门课,需要能听明白几句话、记住几句话,并能终生受用。 七、期末考试的一道题 这个学期,学习《企业信息管理》之后,你听明白了什么想明白了什么如果没有能够听明白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如果没有能够想明白什么那你希望能够明白什么 八、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内容课内学时 1 信息与企业管理8 2 企业信息系统8 3 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8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的教案.doc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岗位群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而《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是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掌握的理论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字艺术的理解和对当前数字技术的了解等技能。该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数字媒体设计的理论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设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重点章节:第2章的基本要素与文字图案设计、第4章的网页艺术设计 难点章节:第6章的二维动画设计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课时数为72课时,每周4课时。其中理论72课时,实践0课时。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因此专门制作了PPT课件以及准备了教学案例。 2、教学见习 由于本课程注重实践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安排一系列针对以后工作中会用到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补充,加强学生的理论能力。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 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 (一)使用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二)参考材料:火星时代教程、《艺术与设计》

八、作业布置与批改设计 1.作业内容要求 作业内容是任课教师给的补充题,是课程中的内容延伸。可督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举一反三。 2.作业形式与题量 课堂讲授完毕后将所学内容的相似内容布置为作业,以达到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加以实际操作应用的目的。 3、作业批改设计 对于平时作业,可抽查进行评阅,对发现的主要和倾向性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对于学期末的综合实验,在每阶段提示学生统一完成,并进行评定,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统一答疑和评讲。 九、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一)考核方法 课堂出勤、课堂表现、教学参与、平时作业、综合实训、期末考试 (二)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占百分之七十。 十、采用的教材和学生选读的参考书 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参考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编制人: 教研室主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精品文档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核心笔记 中国部分 第一讲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石器设计 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二、原始“彩陶”的设计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原始彩陶设计有下列几种: 1、半坡型 鱼形花纹:由写实逐渐演变为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人面鱼身盆和尖底瓶汲水器。 2、庙底沟型: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点和螺旋纹的运用,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旋涡纹组成装饰;二是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是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 5、马厂型: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原始彩陶,还有典型的“龙山文化”,是以山东为中心,薄而光的蛋壳陶大量出现,是这类设计的突出特征。 彩陶的装饰设计,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有:立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 第二讲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 青铜器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 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 1 、礼器:礼器又可分为: A、炊煮器,如鼎、鬲(li,音历) 等。 B、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簠(fu, 音甫) 、豆等。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觶(zhi,音志) 、尊、卣(you,音有) 、壺、觥等。 D、水器,盤、匜(yi,音仪) 等。 2 、乐器:乐器有铃、鐃、鼓、鐘等。 3 、兵器:戈、矛、鏃等。 4 、工具和车马器 二、青铜器的用途 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及知识点整理

考试大纲 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对其学习水平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复习考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以及设计方法的认识;教师通过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找出共性问题;另外,通过考试还可以检查教学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传动机构、动力驱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种类和特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伺服驱动、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主要参考书; 刘武发等编,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张建民等编著.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根据教学大纲选用教材,根据大纲要求确定考核内容。 5.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要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的关键技术。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机电一体化设计流程,产品的设计过程,调试过程,接口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第3章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 数控机床的概念设计。 第4章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设计特点,齿轮传动比的确定方法与分配方法,调整齿轮侧隙的措施;谐波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的结构、特点及传动比的计算,联轴器选择;滚珠丝杠副的选则预紧计算;滚动导轨、塑料导轨的特点及选用;支承机构的特点。 第5章机电一体化中的检测系统设计

系统的优化教案

3.2.2 系统的优化 授课教师: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杨丽丽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并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对当前的系统提出优化的方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模仿非常6+1节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课前制作了计分牌,用来累分。 2.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完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用合作精神 3.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通过“小闹钟”案例、“鸟巢”和刘翔训练方案的优化调整案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系统优化

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一个案例“风力发电”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第二案例“利润问题”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第三案例“货物派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提供学生一个探究任务,优化一所小学门前的交通问题,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进一步得到实践和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知 师:作为一个系统,通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迅速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车位不够停放等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要对交通系统进行改善、优化,我们进行优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来看几个实例是,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案例:小闹钟 师:大家猜猜看,悬挂上面的这个白色的物体是什么? 学:灯、闹钟…… 师:是闹钟,当到了我们设定的时间响了以后,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学:关掉闹钟,再睡一会 师:等你醒来的时候,时间往往超了很多,这种情况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师:大家遇到个问题时,我们班同学有没有想到去改进闹钟的设计?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个闹钟就解决这个问题,它叫拼图闹钟,当闹铃响后,你要把它底部的图拼好,它的铃声才能停止。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相比较,在哪方面进行了改进? 生:性能 师:这个闹钟和普通的闹钟价格上会不会有提高很多? 生:不会,因为拼图的材料成本很低。 案例:鸟巢的优化调整 师:我们再来看2008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鸟巢”采用是什么结构? 生:框架结构 师: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生:钢 师:它采用是大跨度重型钢结构体系,它在设计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优化调整,其中有一项调整是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优化后方案,减少用钢量1.2万吨,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师:鸟巢去盖后,在哪方面得到改善? 生:成本降低 师:虽然去掉了盖子,但鸟巢的外观、设计理念都不会改

一体化设计原则的说法

一体化设计原则的说法 概念 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性和主权让渡性,其核心是国家主权的让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为实现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国家联盟。 当今世界,“一体化”词语用处较多,企业也不例外,比如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产运销一体化、一体化项目管理、一体化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一体化、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等,具体内涵和外延千差万别。究其实质,“一体化”概念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见王治卿博士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其他说法 一体化integration 亦称综合化。其性质就是创发的进化论者们所说的“emergent whole”或者是“integrated who-le”(通过部分

的结合所出现的全部新的性质)。又称为种群一体化和群落一体化等。这一名词,现在克列门茨(F.E.Clements)等生态学家是经常使用的。在经济类文章的应用写作中,一体化常被提及。 为了提升国家政治和经济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以欧洲为例,二战前的欧洲经济实力强大,长期称雄于世界。二战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 1957年3月,法、德、比、荷、卢、意6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将成员国经济融合在一起,象征欧洲正式走上一体化道路。 随着欧共体统一市场建设的顺利进展,1991年12月,欧共体各成员国建立欧洲联盟。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成功启动。现在,欧元成为世界上和美元抗衡的重要货币。最近欧盟成员国又签署了欧洲宪法性质的《里斯本条约》,设欧盟总统,向着更高层次的一体化迈进。 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体化的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在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上,比单个的欧洲国家更有力量。

设计概论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设计学包括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明代家具的基本特点精、巧、雅、简。 何道夫·鲁斯提出装饰即使罪恶的原则。 少就是多是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准则。 中国宋朝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大艺术是指绘画、建筑、雕塑。小艺术是指所有的工艺。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依存美和自由美。 我国宋朝五大名窑当中,生产白瓷的窑是定窑。 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人机工程学),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参照和创造) 按照(贡布里希)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解构主义)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919年,(格罗佩斯)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简述水晶宫博览会的意义。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水晶宫虽然1936年毁于大火,但无论从功能还是形式上看,它都绝非成功之作,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开创了两种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试论述波普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从本质上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这场运动思想根源,其实还是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来的。当时的英国青少年代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启发,这些影响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消费文化等等英国的设计界顺应英国青年的这种心理需求,发起这场运动。一批青年设计家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垄断局面非常不满, 借用“波普”运动来进行积极的反抗。主要的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刚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

网上教学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 1 功能模块图 1.1 系统模块设计概述 模块化设计不仅是将一个系统划分成一些小的部件所构成的系统即可,同时要满足模块化组合原则、模块化可解性原则、模块化保护性原则、模块化连续性原则等。模块化的连续性完全取决于模块的信息隐蔽的能力。对于模块化保护性部分取决于信息隐蔽,如错误数据不传送到程序的全局变量中去。要实现完全的模块保护性,要求模块的实现包括例外处理部分。 一个模块化系统是指该系统由一系列松散耦合的模块组成。模块是一个适当尺寸能独立执行一个特定的功能的子程序。它应该具备下述3个性质:第一,对一个模块作某些改变,该变化影响不应超出该模块的边界。第二,从系统中消去该模块,将仅仅影响它执行的功能。第三,用一个具有相同接口和功能的新模块代替旧模块,将不改变原系统的功能,而可能影响的仅仅是系统的性能,如执行速度。上述3个性质可概括为模块的有界性、可插拔性和可互换性。 1.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得出我们数据库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图见图1-1。

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下面将这几个模块的功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学生注册登陆模块: ①.用于参考学生考前在规定时间内注册自己的相关信息及参加考试的个人密码 ②.学生根据注册的学号及密码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网上考试系统参加考试 ③.学生可随时修改个人参加考试的密码。 (2)题库管理模块 ①.增加试题

②.查询试题 ③.修改试题 ④.删除试题 (3)在线考试模块 ①.自动组卷:根据教师的试题要求,自动生成测试试题;即参加考试学生 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后,系统根据任课老师的要求自动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试卷; ②.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答题,超时不提交答卷本试卷作 废,但学生可重新抽题。系统给出时间提示,采用倒计时方式提醒考生考试时间,到最后三分种给考生提示。试卷提交后不可以再次重新抽题,或重新考试。 ③.系统自动评卷: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即时进行在线判卷,当场给出学 生所得分数及成绩等级。 (4)成绩管理模块 ①.成绩查询: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 ②.成绩统计:以班级为单位对参考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及不及格的学生人数,并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成绩 ③.成绩单输出:按“考试成绩登记表”的格式输出学生成绩单,并可以打印。 (5)课件视频发布及下载模块 ①.课件视频发布:网上发布任课教师的电子讲义。 ②.数据库视频下载:提供数据库多媒体视频发布下载。 ③.课件及有关信息的维护。 (6)师生交流模块 ①.论坛:实现学生与老师的更进一步的交流,学生不懂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 ②.作业提交系统:统计学生用Email提交作业的情况。 (7)系统维护模块 ①.注册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注册,用于规定学生的注册日期。 ②.登录维护:控制学生是否可以登录网上考试系统,用于规定学生的考试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概述

系统由若干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且各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同样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在开发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开发阶段、建造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维护阶段。 系统分析与设计讲的其实就是如何分析和设计出一个合适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类似于一个能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的大脑的模拟,可以用来处理国家社会问题而不仅限于计算机。具体来讲就是以计算机、软件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目标,由信息资源处理模型支持的,由计算机硬件、通信和网络资源、用户、数据、规章制度等组织和管理起来的处理信息的统一体。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人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有整体分析、综合思维、系统运筹的能力,需要人深入实践,擅长沟通与交流。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生命周期法自上而下,由全局出发全面分析,然后再一步一步设计实现。原型法则是抓住一个系统,经设计实现再后在不断改进扩充,直至成为一个全局系统。 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1.面向功能方法(F Oriented ,简称FO)。首先搞清系统功能,按功能收集系统要求,按功能划分子系统。 2.面向数据方法(Data Oriented ,简称DO)。着眼于分析企业信息需求,首先建立全企业共享数据库。 3.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简称OO)。对象和对对象所做的工作的数据是对外封闭的。 系统分析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系统开发是面向客户的,应从客户的角度考虑。诸如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之类的产品更新换代机构应该在所有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建立起来。2.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序的过程,它允许步骤的重叠和倒转等。3.如果系统的成功可能性受到很大限制时,应取消整个项目。4.文档材料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可递交成果,应加以重视。 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整体描述,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系统开发过程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信息系统和软件的CMM框架用来帮助改善其系统开发过程的成熟度。CMM包括了五个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期中,每个等级都是下一个等级的必 须条件。 系统分析的核心概念是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能被称为定义阶段或者逻辑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确定需求,在这个阶段至少将目标转换成为满足其需要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框架。在这个阶段需要交付的成果是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草稿。在初步定义完了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后,得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如果一个项目落后于进度或者超出预算,,知道哪个需求比其他需求更重要可能是很有用的。在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中可以使用到时间盒的技术。需求分析并不会真正的技术,因为企 业需要具有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的能力。信息系统不能比企业自身的响应技术还慢。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Dick&Carey

《教学系统化设计》书评 现代教育技术 刘张周 读完Dick&Carey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纠正了我对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通过对本模型的学习,我对“系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系统的理解仅仅是知道系统的基本特征(动态性)。本书对系统的解释通俗易懂,即是相关部分的相互作用的集合。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确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在教学系统化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有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的机制,而且还要有在教学失败时能够及时修改的机制。 迪克凯里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整个系统分为九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输入和输出,上一部分的输出又会成为下一部分的输入。比如,在评价需求确定目的阶段,输入信息是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分析等,输出信息则是所确定的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目的又是教学分析、学习者和环境分析的输入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经过不断修改,最终输出的产品是一个能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广义范畴的教学设计。书中提到,在进行这一系列步骤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的。没有唯一适合的教学设计模型,只有更适合所处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模型。所以在真实情景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该模型进行设计。书中的迪克凯里模型既是基于理论和研究的,也是基于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的。 经过个人分析,书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模型中的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行为目标或学习者的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的目标,即学习者能够做什么。编写绩效目标,教学策略开发,修改教学等也反映了行为主义“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后继行为”的观点。 2. 教学目标分析中能力分类依据的是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教学策略设计的步骤也来自于加涅的理论。另外在分析学习者、设计教学材料等方面也体现了认知主义不仅关注学习者外在行为,还重视其内部心理过程的观点。 3. 在教学策略设计、分析入门技能、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等环节也涉及到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中的新技能的学习要建立在入门技能的基础上。另外,要创设尽可能接近事实的问题情境,对教学进行评价、修改教学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反馈精神。

系统化教学设计笔记

第一章系统化教学设计导论 —、基本概念 1.系统的概念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 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2.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3.ISD 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典型的ISD 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4.本模型的三个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知注意和建构注意 5.关于“行为”的概念 你会发现“行为” 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不要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 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 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模型介绍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本步骤是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之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本步骤是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本步骤分析学习者、分析技能的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 4.编写绩效目标 本步骤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5 ?开发评测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