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图制图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地图制图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地图制图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地图(Digital Map):

在一定的坐标系内,具有确定的定位和属性标志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贮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成为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数据的特点:

⑴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⑵对要素进行过制图综合。⑶具有确定的分类分级的属性数据。

数字地图的优点:

⑴提高了地图的制作速度。⑵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实时更新。⑶提高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⑷能为多用户共享。

数字地图的性质:

⑴是数字地图是可识别的。⑵是可以分析与量算的。⑶与模拟地图可以互相转化。⑷可借助现代化通讯设备进行传输。模拟地图定义:

采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理事物缩小描绘在有数学法则确定的平面上的图形,即传统地图。

模拟地图的特点:

⑴静态性:一旦完成,表示的内容就‘固化“了。

⑵是连续变化的现实世界的瞬时记录“快照”。

⑶不需要专门的阅读设备,符合人的视觉读图效果。

⑷便于携带。

⑸存储与显示一体化。

电子地图定义:

建立在数字地图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地图,是数字地图制图表示的一种现代形式。

电子地图的特点:

⑴动态可视化表达。⑵多媒体表现手段。⑶信息传输的可选择性。⑷强大编辑和更新能力。⑸丰富计算和分析功能。数字地图制图步骤:

⑴数据获取阶段。包括野外数据测量和属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入库等。

⑵数据处理阶段。包括数据变换(投影变换、辐射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及处理等;一种数学状态-另一种数学状态;)、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截取、数据压缩等;一种几何形态-另一种几何形态;)、数据抽取等。

⑶图形输出阶段。输出供专业规划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和文字说明等

部分英文单词:

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

Computer-Assisted Cartography

Digital Cartography

地图:map

地图符号map symbols

数字地图:digital map

数字地图制图:Computer Aided/Assisted Cartography

可视化Visualization

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

网络地图:Web Mapping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

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缩写DLG

拓扑学: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时的那些不便的性质。

不同矢量数据模型间的主要区别:

有的是利用路径拓扑(Path Topology)方法,有的则是网络拓扑(Graph Topology)方法。

路径拓扑(Path Topology)与网络拓扑(Graph Topology)的区别:

这两种模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⑴路径拓扑将二维要素的边界作为独立的一维要素来单独处理,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⑵而网络拓扑则着重于在一个关于边界的关系网络模型中来考察区域拓扑或连通网络下的二维要素。

路径拓扑(Path Topology)模型的表示方法:

⑴Spaghetti模型的优缺点:

①优点:编码容易,数字化操作简单,显示速度快。②缺点: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界数字化两次,造成数据的冗余。

⑵点位字典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编码比较容易,数字化操作比较简单,数据编码比较直观。②缺点:缺少拓扑关系。

网络拓扑(Graph Topology)模型的表示方法:

⑴DIME,双重独立地图编码:①优点:多边形之间的邻接性可以很容易访问,通过双向关系“起始”和“终止”以及左右多边形使得编辑、检索DIME基础文件变得容易。②缺点:由于线状地理要素的路径拓扑没有显式定义,因此,获取多边形轮廓线是相当复杂的。

⑵POL YVRT,链状双重独立式:①优点:数据结构紧凑、数据冗余小;拓扑关系明晰使得拓扑查询、拓扑分析效率高。

②缺点:对单个地理实体的操作的效率低、难以表达复杂的地理实体、查询效率低、局部更新困难。

栅格数据的概念:

由平面表像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

剖分模型是相对于矢量模型的另一途径剖分模型的基本数据单元是面域单元,最基本的有三种,即方格、三角形和六边形,它们有各自的几何属性

栅格数据的概念:

由平面表像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

栅格数据的特点:

⑴栅格数据结构是通过空间点的密集而规则的排列表示整体的空间现象的。

⑵其数据结构简单,定位性能好,可以与影像和DEM数据进行联合空间分析,数据共享容易实现。

⑶栅格数据操作简单,容易进行面域的叠置分析、制作晕渲图等。

⑷在自动绘图方面,栅格绘图速度高,效果好

栅格数据的存储:

⑴直接栅格编码: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

⑵压缩编码方式:①链码(Chain Encoding)、②游程长度编码(Run-lengthEncoding)、③块状编码(Block Encoding) 、④四叉树编码(QuadtreeEncoding)。

直接栅格编码:

概念: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

①优点:编码简单,信息无压缩、无丢失。②缺点:数据量大。

链码:

优点:很强的数据压缩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算功能,如面积,周长等的计算,类似于矢量数据结构,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缺点:叠置运算,如组合、相交等很难实施,对局部的改动涉及到整体结构,而且相邻区域的边界重复存储。

游程长度编码:

优点:压缩效率高(保证原始信息不丢失);易于检索、叠加、合并操作。

缺点:只顾及单行单列,没有考虑周围的其他方向的代码值是否相同。压缩受到一定限制。

块状编码:

数据结构有初始位置和半径,再加上记录单元的代码组成。

块状编码的优缺点:①一个多边形所包含的正方形越大,多边形的边界越简单,块状编码的效率就越好。②块状编码对大而简单的多边形更为有效,而对那些碎部较多的复杂多边形效果不好。③块状编码在合并、插入、检查延伸性、计算面积等操作时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对某些运算不适合,必须在转换成简单数据形式才能顺利进行。

四叉树编码:

⑴优点:①容易而有效地计算多边形的数量特征;②阵列各部分的分辩率是可变的,边界复杂部分四叉树较高即分级多,分辩率也高,而不需表示许多细节的部分则分级少,分辩率低,因而既可精确表示图形结构又可减少存贮量;③栅格到四叉树及四叉树到简单栅格结构比其它压缩方法容易;④多边形中嵌套异类小多边形的表示较方便。

⑵缺点:①其最大不足是其不稳定性,即同样的原始数据应用不同的算法进行编码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编码结果。②不利于数据分析。

栅格数据的处理内容:

栅格数据的处理包括:

⑴栅格数据的基本运算。

①灰度值变换:“临界值操作”,指凡是低于(或高于)某个临界值的灰度值被置成一种新的灰度值(例如0),其余的也可置成另一种不同的灰度值。

②栅格图像的平移:原始图像沿某个方向平移,移出部分丢失,移入部分为空白。

⑵栅格数据的宏运算。

①扩张:同一种属性的所有物体按事先给定的像元数目和指定的方向进行扩张。

②侵蚀:同一属性的所有物体将在指定的方向上按事先给定的像元数目受到(背景像元的)侵蚀。

③加粗:同一种属性的所有物体将按事先给定的像元数目加粗。

④减细:减细与加粗是一致的,因为加粗“0”像元就是减细“1”像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加限制,可能会导致线划的断裂或要素的消失。

⑤填充:其目的是让一些单个像元在给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某种算法而蔓延,使得由它们把这些区域全部填充。主要有两种算法:种子点填充算法(逐步加粗法);扫描线种子填充算法(逐行填充法)。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空间特征和过程的抽象表达。

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包括:

⑴误差(Error):与真实的差异值。

⑵准确性(Accuracy):与真实的接近程度。

⑶精度(Precision):数据的精密程度(数值有效位数)。

⑷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数值之间的最小可辨识差异。

⑸比例尺(Scale):表达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比例。

⑹不确定性(Uncertainty):空间现象本身不能准确确定的程度。

⑺微观角度

①定位精度:物体的地理位置与其真实地面位置之间的差别、偏差、精度。

②属性精度:空间实体属性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③逻辑一致性:数据关系上的可靠性,包括数据结构、内容和拓扑。关系的一致性。

⑻宏观角度

①完整性:数据范围的完整性、数据层的完整性、数据分类的完整性、数据检验的完整性。

②时间性:数据的现势性。

③数据档案:数据来源、内容以及处理这些数据所使用的处理步骤等。

④表达形式的合理性:数据抽象和表达与空间现象的吻合性。

数据误差的来源:

数据误差来源主要来自以下阶段:⑴数据采集阶段。⑵数据输入阶段。⑶数据存储阶段。⑷数据操作阶段。⑸数据输出阶段。⑹成果使用阶段。

常见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手段有:

⑴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逐一比较。

⑵元数据方法:在元数据中描述数据的质量信息(原始质量、处理质量),以供使用过程中掌握。

⑶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元数据(MetaData):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是关于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空间元数据(Spatial Metadata):

是关于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空间元数据的主要作用:

⑴确定一套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在性及其位置。⑵确定一套地理空间数据对某种应用的适宜性。⑶确定获取一套地理空间数据的手段。⑷确定成功地转换一套地理空间数据的方法和途径。⑸确定一套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与表达方法。⑹确定一套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方法。

地图制图生产流程:

⑴数据处理。⑵制图符号化。⑶地图标注。⑷地图编辑。⑸地图成果输出打印。

什么事综合:

通俗意义上的综合是思维的抽象化过程,从细到粗的思维过程。

地图综合:

⑴地图综合是一个空间表达映射过程。⑵地图综合是一个信息熵传输过程。⑶地图综合是一个问题求解过程。⑷地图综合是一个智能体行为过程。

为什么要综合:

⑴空间信息传输的需要。⑵空间数据集成的需要。⑶地图阅读的需要。⑷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的需要。

控制综合的因素:

⑴分辨率:

①空间大小分辨率:数据库所能表达的目标面积、长度的最小单位,小于该阀值的目标在数据库中不予表示。

②空间特征分辨率:数据库所能表达的目标细节特征的最小单位,小于该阀值不予表示,如曲线上的弯曲特征。

③空间间距分辨率:在数据库中可表达的两目标之间的最小间距(基于可读性考虑)。

④空间关系分辨率:目标间拓扑、距离、方向上可表达的最小可辨析关系。

⑤语义分辨率。集合语义分辨率(IS_A);聚合语义分辨率(Part_Of);次序语义分辨率。

⑥时间分辨率。目标时态特征划分的最小单位,将连续变化过程离散化后的最小时间间隔。

⑵精度。描述目标的不确定性特征,表达空间数据质量上的可信赖程度,有定位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之分。

实施综合的过程:

⑴建立综合过程概念模型。

①模型综合:在数据库世界从新的视点导出低分辨率下的地图数据库,DLM1→DLM2 ,即为模型综合。

②图形综合:从可视化角度,将数字景观模型用图形模型表达出来DLM →DCM,即为图形综合。

⑵进行结构化分析。

①拓扑特征:空间目标的连通性、邻近性、包含、叠置相交、关联、邻接空间关系分析。

②几何特征:目标的形状、排列、大小、方位、曲率、分数维、长度、凸壳、骨架线、形心等特征分析。

③语义特征:数量百分比、有序量的排序、差异量的语义距离、比率量的倍率关系。

④分布特征:分布中心、分布轴线、分布密度、分布范围、离散度、拟合趋势线(面)、空间聚类、统计规律上的均值、方差、峰值等特征分析。

⑤定位特征:绝对定位精度、相对定位精度分析。

⑥Gestalt特征:视觉平衡、视觉层次感、连续性、对称性、大小差异、方位排列、紧凑性等对目标视觉识别、群体结构分析产生的影响。

⑶判定综合约束。必须克服的空间表达限制,称为综合约束。

⑷实施综合操作。违背综合约束时,往往可以通过多个操作算子来解决,如两目标间的间距小于可辨析距离时,解决途径有:两目标合并,删除其中一个目标,对其中一个目标移位。

综合实施过程中的三种形式:

⑴自动化综合:又称批量式综合。机器系统自动识别空间结构、自动调用匹配的综合算子、自动设定参量系数,完成综合过程。

⑵交互式综合:人机协同作业下完成综合过程,对人/机进行综合行为分工,由人完成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分析空间结构判断综合算子选取,而让机器完成低层次的耗时劳动型综合行为,如执行化简、合并、移位的具体操作。

⑶在线式综合(on-the-fly):不产生真正的数据综合结果,只是将综合后数据在屏幕上实时地可视化显示,用于电子地图放大镜式的无级变焦可视化,这种综合方式要求时间响应速度快,需要层次结构综合机制的支持。综合形式在系统界面上表现为智能化变焦显示(Intelligent Zoom)也有称其为不同表达之间的数据导航(Navigation)。

地图综合后的质量评价:

⑴评价原因:地图综合使空间表达抽象化、概括化,同时也增加了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产生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

⑵评价方法:

①全局性评价:某种要素选取保留的数量、长度、面积等是否符合开方根规律或其他选取原则,不同要素间的相对比率是否保持原统计规律,全局性的空间结构如群结构、密集分布中心、分布范围是否保持无偏差。

②几何评价:目标大小、空间间距、空间细微特征是否达到了空间分辨率要求,空间定位的绝对精度、相对精度是否超限、主体形状层次结构是否得以保持。

③拓扑评价:点线面目标之间的与距离、方向无关的邻近、包含、关联、重叠关系是否得以保持、曲线,多边形化简是否有自交现象,相邻多边形化简后是否产生了碎片、裂缝,道路网、街道网通达特征是否有改变。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教学文稿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 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 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2)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3)GIS 与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

和判断能力。(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 (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4)应用人 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 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方法试题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 方法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模拟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 一、名词解释 1.图形 2.像素图 3.参数图 4.扫描线 5.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 6.投影 7.参数向量方程 8.自由曲线 9.曲线拟合 10.曲线插值 11.区域填充 12.扫描转换 二、判断正误(正确写T,错误写F) 1.存储颜色和亮度信息的相应存储器称为帧缓冲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被称为位 图。() 2.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屏幕分为m行扫描线,每行n个点,整个屏幕分为m╳n个点,其中每个点称为一个像 素。―――――――――――――――――――――() 3.点阵字符用一个位图来表示,位图中的0对应点亮的像素,用前景色绘制;位图中的1对应未点亮的像素,用背景色绘 制。――――――――――――――――-() 4.矢量字符表示法用(曲)线段记录字形的边缘轮廓线。―――――――――――() 5.将矢量字符旋转或放大时,显示的结果通常会变得粗糙难看,同样的变换不会改变点阵字符的显示效 果。―――――――――――――――――――――――――()

6.在光栅图形中,区域是由相连的像素组成的集合,这些像素具有相同的属性值或者它们位于某边界线的内 部。―――――――――――――――――――――――() 7.多边形的扫描变换算法不需要预先定义区域内部或边界的像素值。――――――() 8.齐次坐标表示法用n维向量表示一个n+1维向 量。―――――――――――――() 9.实体的边界由平面多边形或空间曲面片组成。―――――――――――――――() 10.平面多面体表面的平面多边形的边最多属于两个多边形,即它的表面具有二维流形的性 质。―――――――――――――――――――――――――――――――() 11.实体几何性质包括位置、长度和大小 等。―――――――――――――――――() 12.实体的拓扑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相邻、相离、方位、相交和包含等关系。―――() 13.实体的扫描表示法也称为推移表示法,该表示法用一个物体和该物体的一条移动轨迹来描述一个新的物 体。――――――――――――――――――――――――() 14.如果投影空间为平面,投影线为直线,则称该投影为平面几何投影。――――-() 15.平面几何投影分为两大类:透视投影和平行投影。――――――――――――- () 16.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有限值时,相应的投影为平行投 影。――――――() 17.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无穷大时,相应的投影即为透视投影。―――――()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学科的单独实习以及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结束我们将正式结束大三生活,面临大四的考研与就业,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很鄙陋,尽管我们的专业技术少之又少,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不知道,但是相信,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大学匆匆,四分之三已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们更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此次实习,希望能够磨练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继续发扬互 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 今天的辛勤与汗水一定会换来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 目 录 前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院 (系): 资源环境学院 组 长: 徐晓霞 组 员: 吴健利 姚亚庆 杨勇帅 方洋 覃进明 赵凯 左石 指导教师: 刘梦云 杨香云 张宝利 2009级地信专业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实习相关人员及材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实习相关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实习方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任务分工............................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实习内容及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杨陵区地形图的制作..................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杨陵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杨陵区城市扩展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杨凌区旅游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数字地图制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实习总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实习感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实习成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实习目的 地图学学科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资料和数据来源,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地图制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关行业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次实习,希望能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GIS可能使用到的硬件中,下列设备分别用于:图形图像扫描仪________;显示器________;磁盘或磁带_________。 2、数据和信息的管系为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________。 3、GIS脱胎于________,他们都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4、GIS是________中期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5、________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关关系等的抽象表示,________的形式不仅表现为数字,还有文字、符号和图像等。 6、信息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性、实用性、________和________。 7、地理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地理信息属于________,地理信息具有________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特征十分明显。 8、GIS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内容可以分为________、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9、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都可抽象标识为________、线、面三种基本的图形要素。 10、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________、________和度量空间关系。 11、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关联关系、________和连通关系。 二、判断题 ()1、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系统,GIS由两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和必要的软件。 ()2、GIS技术起源于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在本质上是统一种系统。 ()3、空间数据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可以概括为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实践特征。 ()4、手扶跟踪数字化是从现有地图中获取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所需图形数据的唯一有效的方式。 ()5、在描述空间对象时,可以将其抽象的点、线、面、体四类基本元素。 ()6、虽然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在表达空间对象时有本质的不同,但这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实现相互转换。 ()7、高程指空间参考的高于或低于某基准平面的垂直位置,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地图制图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掌握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于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四个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掌握地图的基本功能 地图功能定义:地图效能与作用的抽象概括。包括信息传输功能、信息载负功能、模拟功能与认知功能等。 地图信息传输功能: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是信息传输工具之一。编图者须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制图对象,结合用图要求,合理使用地图语言,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用图者。用图者须熟悉地图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地图信息,形成对制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 地图模拟功能:地图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空间结构特征,还可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式、图形数字化与数字模型,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 地图认识功能:包括通过图解分析可获取制图对象空间结构与时间过程变化的认识;

通过地图量算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数量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可获得制图对象的各种变量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地图上相应要素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分析,可认识制图对象的演变和发展。发挥地图认识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地图在分析规律、综合评价、预测预报、决策对策、规划设计、指挥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地图的分类 地图分类是根据地图某些特点与指标对其进行归并与区分。可按多种标准与方法分类,如地图比例尺、制图范围、地图内容、地图用途、地图形式等。 地图比例尺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地图量测精度。如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 按制图区域范围(自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计算机地图制图复习资料分解

1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概念 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地图制图或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2.支撑技术 支撑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制图综合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指导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理论主要有: 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输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地图认知理论、制图综合理论等。 3.应用范围: 普通地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4.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优势: ●1、易于编辑和更新 ●2、提高绘图速度和精度 ●3、容量大且易于存储 ●4、丰富地图品种 ●5、便于信息共享 5.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 6.与计算机地图制图相关的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 ?地图学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电子地图 7.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地图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即解决地图信息如何以数字的形式表示、获取、存储、处理和输出,其实质是从图形(连续)转换为数字(离散),经过一定的处理,然后再由数字转换为图形的过程。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应用于地图制图,是因为地图本身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 经过科学概括,应用特有的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上的景物显示在平面上的一种“图形—数学模型”。 ●面对地图,无论其内容多么千变万化,表示方法多么千差万变,图形结构多么复杂多 样,总是可以按照几何特征将地图图形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图形元素,即“点状图形”,“线状图形”和“面状图形”。

ERDAS专题制图输出

专题制图输出 一、试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掌握利用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专题制图输出的具体步骤。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 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 2、方法准备 专题制图的工作一般流程: 开始——地图图面设计(plan the map)——准备制图数据(prepare the data layer)——确定专题制图围(define the map frame)——启动地图编辑器(start map composer)——放置图面整饰要素(place map decorations)——地图打印输出(print the map)—— 结束 3、数据准备 TM数据专家分类后数据。 三、实验步骤 1、具体操作 (1)准备专题制图数据 1)在View 窗口打开要输出的数据层。 2)在菜单条单击File| Open |Raster Layer命令。 3)选择文件为专家分类的结果图inlandc.img.

4)Raster Options为Fit to Frame. 5)单击OK按钮,after_class.img在窗口中打开。 下面的专题制图将针对此图像进行。 (2)生成专题制图文件 专题地图编辑器又称Map Composer 或Composer,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启动。 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单击Main| Map Composer命令,打开New Map Composer对话框。 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单击Composer图标,打开New Map Composer 对话框。 在New Map Composer对话框中,需要东西以下参数。 1)专题制图文件名为composer.map. 2)输出图幅宽度为28。 3)输出图幅高度为30。 4)地图显示比例为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0、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0.1、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通讯系统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0.2、地理(空间)信息: 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0.3地理信息系统: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说明: 1.是计算机系统 2.操作对象:空间数据 3.基本功能: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 4.其技术优势在于其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5.与地理学和测绘学关系密切 GIS的定义框架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分类 0.4GIS的基本构成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 2.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 3.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0.5GIS组成—软件—空间数据—人员 0.6GIS的功能 1.数据采集: 数据是GIS的血液,贯穿于GIS的各个过程 2.数据编辑与处理: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需要对其编辑和格式转换等处理,因此GIS应提供强大的、交互式的编辑功能,包括图形编辑、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拓扑建立、数据压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 3.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 GIS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GIS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全关系型数据管理、面向对象数据管理4.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测绘职业技能竞赛《地图制图》知识点

地图制图 1地图是先于文字形成的用图解语言表达事物的工具。 2 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3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4 专题地图按内容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 5 地图按照用途分为普通地图和专用地图。 6 地图按使用使用方式分为桌面用图,挂图,野外用图。 7 按地图用色效果分为单色地图,彩色地图。 8 地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9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图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专题要素。 10 普通地图上的地理要素是地球表面上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 11 制作地图的基本途径:实测地图,编绘地图。 12 实测地图分为野外实测地图和航测法成图。 13 传统的地图编绘方法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印刷。 14 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15 研究、设计和使用符号是地图制图人员的根本任务之一。 16 地图符号主要包括视觉图像的三种类型,即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文字符号。 17 地图符号的特点:1约定性2任意性3抽象性4准确性5简明性 18 地图符号按符号的几何性质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19 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 20 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可分为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 21 地图符号一般表现制图对象的四种特征:形状、性质、数量、位置。 22 按符号的类型特征分为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色域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 23 地图符号设计的一般要求1图案化2象征性3清晰性4系统性5使用适应性6生产可行性。 24 影响符号设计的因素1地图内容2资料特点3地图的使用要求4技术和成本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尔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和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2、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间断成片分布范围的表示方法。 3、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符号准线、等和表示要素四数量指标具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4、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以电子屏幕实时现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为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5、普通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概貌的地图。 6、质底法:按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普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质量差别的表示方法。 7、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8、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之间存在比率关系,但是两者纸币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而是在绝对比率上加上某种函数关系条件。 9、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以及其背景的影响,有些给人轻的感觉,有些给人重的感觉。 10、定位图表法:是一种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的表示方法。 11、连续比率符号: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 12、互补色: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得到的间色,与另外一原色为互补色,混合可得黑色。 二、填空 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均匀布点和地理布点。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地图投影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设计、地图比例尺设计。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GIS复习思考题(精).doc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解释:信息、数据、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有何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与CAD、数字制图、一般事务管理有何主要区别? 4、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5、G IS的基本构成有哪些?务部分的主要作用? 6、G IS的基木功能有哪些?并筒要说明。 7、G IS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8、G IS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4个阶段?备有何主要特点? 第二章空间信息基础 1、G 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我国大比例尺采用什么投影方式? 2、地理空间实体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地理信息的数字化描述方法有哪些? 4、地图投影有哪些类型? 5、解释:地图投影、拓扑、空间数据、元数据 6、空间对象的描述要素有哪些? 7、拓扑关系中有哪儿种基本的拓扑关系?其基本含义是什么?在GIS+用拓扑有什么主要作用? 8、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有哪些类型,并简要说明。 9、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并简要说明。 10、地形图“都江堰”的编号是H48G024026,简要说明其编号的含义。 第三章空间数据结构 1、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叙述四种栅格数据存储的压缩编码方法。 3、试写出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模式,并列表比较其优缺点。 4、叙述由矢景数据向栅格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5、叙述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6、简述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细化处理的两种基木方法。 7、解释:地理空间、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空间数据结构 8、费尔曼链码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值? 9、游程编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2种方式? 10、块码给栅格数据编码的方式是什么? 11、四叉树编码的基木思想是什么? 12、矢量数据的获取方式有哪些? 13、DIME编码什么?有何特点?

计算机的地图制图名词解释

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地图制图或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学科。 2地图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图数据,它描述了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地图:地图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它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原则,有选择的将复杂的三维地理空间的某些内容投影到二维平面介质上,并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现出来。 4地图投影:地图是一个平面,而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地图投影。 5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图要素中空间特征部分的数据,也称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的数据。 6关系数据: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爱你关系的数据。 7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为非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8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9矢量数据结构:是表达地图空间数据的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记录坐标值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呈点、线或面状分布的地理实体。 10栅格数据结构:可将地图区域的二维平面表象按行和列作规则划分,形成一个栅格阵列,其中各栅格阵列元素又称为像元,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灰度值来表示相应的属性值。 11数据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过程。 12数据质量:用该数据来表达数据三大特征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引论 1.如何理解反映地表像片,素描画和地图的区别? 地图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航空相片拍摄的是实物不具备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的特征,而素描画则不具备符号系统运用的特征。 2.浅述地图定义的变化。 第一页第二段 3.结合实际试谈地图的用途。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日常生活中,地图滴看书看报弟弟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 4.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地图学概念:他研究用地图 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互相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 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地图应用技术和方法。5.地图制作有哪些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法。 6.我国古代对地图制图的贡献是什么?P19—P21

7.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RS﹑GIS﹑GPS一体化。 8.试述地图学与RS,GPS,GIS的区别。 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 RS遥感:遥感技术的利用促进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遥感制图。此外由于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 GPS:卫星大地测量的出现, 为大地测量制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立了世界大地坐标系, 二是精化了地球形状, 三是填补了海洋上的测量空白, 四是拓宽了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五是提供导航和实时定位资料, 六是对传统的常规测量提供检测手段。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投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39 2.谈谈你对地图投影变形的理解。P41 3.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特性是什么?P47—P48 4.什么是地图的主比例尺?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P36 5.举例说明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36 6.莫卡托投影具有什么性质?其主要用途是什么?p52‐p53 7.什么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61‐P63 8.为什么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都没有等角投影?P50

《新编地图学》复习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详见P2)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详见P2) (1)比例尺(2)地图投影(3)坐标系统 3、地图的定义。(详见P4)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详见P5) (1)地理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 5、地图的类型。(详见P7) (1)按比例尺划分: ①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 ②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0万到1:10万之间); ③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 (2)按区域范围划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③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④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①普通地图(地形图、地理图)②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详见P9)(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4500多年; (2)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代表作晋朝全国《地形方丈图》“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7、地图的成图方法。(详见P21) 地图的成图方法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1)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2)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详见P26)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详见P27廖克)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方法试题4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模拟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 一、名词解释 1.图形 2.像素图 3.参数图 4.扫描线 5.构造实体几何表示法 6.投影 7.参数向量方程 8.自由曲线 9.曲线拟合 10.曲线插值 11.区域填充 12.扫描转换 二、判断正误(正确写T,错误写F) 1.存储颜色和亮度信息的相应存储器称为帧缓冲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被称为位图。() 2.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屏幕分为m行扫描线,每行n个点,整个屏幕分为m╳n个点,其中每个点称为一个像素。―――――――――――――――――――――()3.点阵字符用一个位图来表示,位图中的0对应点亮的像素,用前景色绘制;位图中的1对应未点亮的像素,用背景色绘制。――――――――――――――――-()4.矢量字符表示法用(曲)线段记录字形的边缘轮廓线。―――――――――――()5.将矢量字符旋转或放大时,显示的结果通常会变得粗糙难看,同样的变换不会改变点阵字符的显示效果。―――――――――――――――――――――――――()6.在光栅图形中,区域是由相连的像素组成的集合,这些像素具有相同的属性值或者它们位于某边界线的内部。―――――――――――――――――――――――()7.多边形的扫描变换算法不需要预先定义区域内部或边界的像素值。――――――()8.齐次坐标表示法用n维向量表示一个n+1维向量。―――――――――――――()9.实体的边界由平面多边形或空间曲面片组成。―――――――――――――――()

10.平面多面体表面的平面多边形的边最多属于两个多边形,即它的表面具有二维流形的性质。―――――――――――――――――――――――――――――――()11.实体几何性质包括位置、长度和大小等。―――――――――――――――――()12.实体的拓扑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相邻、相离、方位、相交和包含等关系。―――()13.实体的扫描表示法也称为推移表示法,该表示法用一个物体和该物体的一条移动轨迹来描述一个新的物体。――――――――――――――――――――――――()14.如果投影空间为平面,投影线为直线,则称该投影为平面几何投影。――――-() 15.平面几何投影分为两大类:透视投影和平行投影。――――――――――――-() 16.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有限值时,相应的投影为平行投影。――――――()17.当投影中心到投影面的距离为无穷大时,相应的投影即为透视投影。―――――()18.在透视投影中,不平行于投影平面的平行线,经过透视投影后交汇到一个点,该点称为灭点。――――――――――――――――――――――――――――――()19.用DDA算法生成圆周或椭圆不需要用到三角运算,所以运算效率高。――――()20.主灭点的个数正好等于与投影面相交的坐标轴的个数,显然最多有四个主灭点。()21.透视投影按主灭点个数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22.平行投影分为正(射)投影和斜(射)投影。―――――――――――――-()23.在正投影中,投影方向与投影面垂直。――――――――――――――――――()24.在斜投影中,投影线不垂直于投影面。―――――――――――――――――()25.当投影面与x,y和z垂直时所得到的投影分别称为正(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26.在斜投影中,当投影面与三个坐标轴都不垂直时,所形成的投影称为正轴测。-()27.投影面也称为观察平面。―――――――――――――――――――――――()28.观察空间位于前后裁剪面之间的部分称为裁剪空间或视见体。―――――――()29.找出并消除物体中的不可见部分,称为消隐。――――――――――――――()30.经过消隐得到的图形称为消隐图。―――――――――――――――――――() 三、填空 1.图形软件的建立方法包括提供图形程序包、和采用专用高级语言。 2.直线的属性包括线型、和颜色。

数字测图复习题

数字化测图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为数字量,然后由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 3. 数字测图就是要实现丰富的地形信息、地理信息数字化和作业过程的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 4. 计算机屏幕上能显示的图形软件给出了两种表示方式,即矢量图形和栅格图形,对应的图形数据称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数字测图中通常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和绘制矢量图形。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 6.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制图的数据类型有三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朴数据。而空间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 7. 绘图信息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 8.数字测图中描述地形点必须具备的三类信息为:点的三维坐标、测点的属性和测点的连接关系。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 理、绘图、存储、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组成,其作业过程与使用的设备和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有关。 11.数字测图系统可区分为现有地形图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成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 12.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13.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鼠标、键盘、图形数字化仪和扫描仪,属于输入设备;

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和绘图仪等,属于输出设备。 14.地面数字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 15.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数字化仪法、航测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采集数据。前两者主要是室内作业采集数据,后者是野外采集数据。 16.测定点位是测量的基本工作,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 17.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为:点位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成果更新、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可以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 18.数字测图作业模式粗分可区分为,数字测记式和电子平板两大作业模式。 19.由于软件设计者思路不同,使用的设备不同,数字测图有不同的作业模式。可区分为两大作业模式,即测记模式和电子平板模式。 20.测记法是一种盲式作业,电子平板法是一种明式作业。 21.把测定的碎部点实时地展绘在计算机屏幕(模拟测板)上,用软件的功能边测边绘,称为电子平板测图。 22.电子平板可区分为测站电子平板和镜站遥控电子平板。 23.全站仪是在电子经纬仪和电子测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化的测量仪器,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机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仪器,称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全站仪)。 24.全站仪的分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合式全站仪及整体式两种类型。 25.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光电测角系统、光电测距系统、双轴液体补偿装置和测量计算机系统。 26.目前,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系统主要有三类:即编码度盘测角系统、增量式光栅度盘测角系统、以及动态光栅度盘测角系统。 27.脉冲法测距就是直接测定仪器所发射的脉冲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传播时间而得到距离值。 28.相位法测距是通过测量含有测距信号的调制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间接地测定电磁波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进而求得距离值。 29.实现图数转换的设备称为数字化仪;数字化仪分为两类: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