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建筑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建筑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

重点:儒家、佛家、道教、民间风俗等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难点:文化意识在建筑上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借助建筑实体案例、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得出知识、得到文化思维启发

作业及辅导:收集建筑民俗资料

课后小结:中国古代建筑的土木意义

第四章旅游建筑文化

导入: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同学举例),这些都是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代表。我国的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是有的早已中断,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的古代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教学目标:

五大项目及其关联任务设定,使学生对中国古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以及其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基本“文化语言”、“技术语汇”和“艺术特征”可以有初步的整体认识。

1.掌握中国古建筑基本结构。

2.掌握建筑艺术特征及其历代风格特点。

3.熟悉中国古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4.理解中国中国古建筑形制结构演变、衍化发展的轨迹。

5.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重点内容:儒家、佛家、道教、民间风俗等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难点内容:文化意识在建筑上的表现形式。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如:承德避暑山庄,受道教“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无论任何建筑都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协调,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川形势地理特征,气候条件,森林植被等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2.敬天祀祖: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三大祭的坛庙建筑如:天坛、社稷坛、太庙)

3.皇权至上:(以中为尊)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如:故宫明显的中轴线)

4.以家长为中心: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⑴第一阶段:新石器时期至原始社会晚期(萌芽)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我们了解到原始祖先在解决住得问题上大约是通过从空中到地面和从地下到地面的两条发展途径,最后创造了有基础、有墙

壁、有屋顶三大部分结构的地面建筑。

⑵第二阶段: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发展和基本形成)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得以集中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以营建自己的城垣yuan、宫殿、坛庙等。奴隶主还得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奴隶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师鲁班。

这一时期,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锯、凿等工具,为木结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周已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

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上最早记录了王都规划的模式,它一直不断影响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规划格局。这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文献。

这一时期建筑,改进创造了三种基本住宅形制:“庐”式、窑洞式、帐棚式。

⑶第三阶段:封建社会时期

战国时期:制砖技术、多层木构架技术、彩画技术、城市规模更大

秦汉:木构件技术日趋完善;石造建筑物。

秦:出现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城防、公路、水利工程

汉:大量使用斗拱,木构楼阁取代高台建筑,宫城建筑宏伟

魏晋南北朝(发展):

砖瓦;金属材料装饰;木结构技术提高;石结构技术巨大进步;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寺、塔、石窟、雕塑与壁画;宫城北移并建东西市。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它标志着砖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技术,在南北朝时期,无论在大规模的石窟开凿上或在精雕细琢的手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如:山西大同的云

冈石窟。

隋唐(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砖的运用逐步增多;琉璃烧制更进一步;雕塑、壁画精美。

建筑特点: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代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主佛卢舍那大佛就是在武则天的时候完工的。

宋代(大转变时期):

宋朝在建筑方面:首先,城市布局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其次,宋朝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朝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各种形式复杂的殿阁楼台。建筑特点:屋顶的坡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深远,斗拱用真昂;重要建筑的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华丽。

代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

元代(发展时期):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影响全国各地

建筑特点:减柱方法是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有了新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凿而成的。

代表:山西芮城永乐宫;湖北武当山金殿;山西洪洞广胜寺。

明清(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向前发展,获得了不少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明代的宫苑、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

宫园林,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又都超过明代。这个时期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建筑特点:“减柱法”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时期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和以前朝代有不同特点,即废弃唐宋以来以低矮的廊院围绕主体建筑的手法改为由正房和厢房、墙、门等组成封闭的空间,并通过不同空间变化来突出主体建筑。如北京故宫、天坛等就是这种院落组合的典型。

明代末年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艺术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思想具体表现三方面:1.中国传统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敬天祀祖、皇权至上、以家长为中心)2.重在以平面构图3.以木结构为主。(二)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特征:

1.风格统一,形式多样。

2.坐北朝南,以南为尊。

3.木结构为主,利用地势和台基烘托,借助建筑群体的有机结合来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4.

5.

6.

在封建社会一切建筑都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布局以外,其他基本构件的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