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合集下载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由于各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对老龄问题 重视程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对联合国老 龄问题行动计划的实施也就不同。联合国只 能起到一个监测、舆论引导和牵线搭桥的推 动作用,起到推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如国际 劳工组织、国际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人口 基金会以及国际上非政府组织在各自领域内 同各国政府合作开展老龄工作的作用。
这一专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研究人口老龄 化的著作。这本书解释了老龄化的成因和后 果,收集了大量人口转变的历史数据。
这项研究的贡献还在于提出发展中国家也会 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观点。这使联合国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不单纯是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 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从而促使联合国人口委 员会开始为研究全球老龄化进行资料和理论 准备。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第三节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 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 简称《行动计划》)对已经认识到人口老龄 化问题的发达国家起到了推动老龄问题研究 的作用,也推动了更多的非官方组织开展老 龄工作,如第三年龄教育、旅游、休闲和学 术讨论等。
总结:两次大会,重心转移
1982年,联合国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认为,研究解决 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道主义问题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切实保障老 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研究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发达国家:渐进老龄化且 先富后老,人道主义和发展问题;
(1)第一次明确把人口老龄化看成世界性的问题。
(2)明确认为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老龄问题)有 联系也有区别。
(3)第一次明确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发展。
(4)会议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 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的生活。

老年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

第一章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第一节人类个体的衰老和寿命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寿命分为个体寿命与群体寿命。

个体寿命长期以来是指在自然情况(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

群体寿命是指在某一物种群体内的平均寿命,有时也用最长寿命来表示对于某一物种迄今所观察到的某些个体寿命的最高值。

人类的寿命通常是按人口学生命表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来计算的。

每活过一年称为一岁,这就是日历年龄。

通常人口学、老年学所讲的年龄都是日历年龄。

人类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寿命的三种预测方法:(1)根据性成熟理论预测。

(2)根据生长发育期预测。

(3)按细胞分裂的次数来预测。

人类的最高寿限在100岁到120岁之间。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细胞中的46条(23对)染色体上载有人体的遗传密码,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影响着个体的寿命。

不同物种的寿命相差很大,而同一物种的寿命几乎都是特定的。

(二)环境因素人体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然界环境质量的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环境质量恶化超出了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时,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而阻滞发育或致病,加速老化而影响寿命。

1.原生环境温度、湿度、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水质、放射活性高低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地质环境条件都对人类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次生环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矿藏和资源的大量开采,煤炭、石油、原子能等能源的广泛利用,以及人口剧增,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废物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为次生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因素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

因此,现代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生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三章--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三章--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活动理论在现实世界中虽然得到了许多实证调查和社会现象的支 持,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该理论并没有考虑个性和社会经济 地位、生活方式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影响。 此外,活动理论也未能有效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 的关系。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 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 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 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 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s/blog_9553caee0100vgtq.html
第二节 老年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多学科交叉科学,老年学研究更为复杂 ,它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 生命周期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整个 一生中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对大量的变量进 行分析。即使是在比较不同领域的老龄化过 程研究中,研究者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研 究对象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
一、基本变量:年龄、队列和测量时 间
基本概念
脱离理论、活动理论 连续性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角色理论、相互作用理论 年龄、队列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复习思考题
1.使用某一种老年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一直作为博 士生导师的朱教授在80岁时仍旧每周从郊区的家中来 到城里,与他的学生工作一天。谈到他与学生之间的互 惠关系时,他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当学生谈到他们与 导师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这位 导师满怀敬意,他“现在”是老师,永远是老师。 2.试列举中国举行的大型老年调查研究,并按照横向 和纵向研究设计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其优缺点。
(一)年龄 年龄是一个人已经度过的时间 (二)队列 在人口学里,队列指在同一时期经历了同一起 始事件的一群人。 (三)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就是进行检验的年份或者时期,因此 收集数据的时间点可以很方便地反映出当时的 社会和历史对于个人的影响。

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认识老年保障问题——访著名人口与老龄问题专家邬沧萍教授

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认识老年保障问题——访著名人口与老龄问题专家邬沧萍教授

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老年保障问题——访著名人口与
老龄问题专家邬沧萍教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00(000)007
【摘要】<正> 邬沧萍,1922年生,1942年—1946年就读并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学系,1948年—195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并获MBA学位。

1951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统计学、人口学和老年学并从事研究工作,任
【总页数】2页(P34-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固守"与创新——邬沧萍教授的治学之道 [J], 孙鹃娟
2.建言立说堪为大家解惑授业无愧人师——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先生 [J], 邬沧萍;谢楠
3.邬沧萍教授在上海谈人口意识(摘录) [J], 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4.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老年保障问题:访著名人口与老龄问题专家邬沧萍教[J], 无
5.邬沧萍教授谈新形势下的人口研究与人口老龄问题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学概论说课课件

老年学概论说课课件
《老年学概论》说课
说课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 三、教法及学法 四、课程教学程序设计 五、教学考核方式 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老年学概论》是老年服务与管 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对我国人口老 龄化的研究和老年学的发展有着巨大 的贡献,适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和我院老年服务与管理 专业的课程设置。
三、教法及学法
(一)学情分析
1、课程前导
《老年心理与保健》、《老年健 康照护 》等课程,对老年人及人口 老龄化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2、后续课程
《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 策与法规》、《养老机构管理与实 务》、《民政与社会工》等课程。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 学大纲要求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法、 实践法等教法。
2、学法
(1)课前预习 (2)课后思考 (3)善于总结
四、课程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程教学程序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程的课时模块安排与时间分配
1、基础知识部分(1~3章) 6学时 2、涉老学科部分(4~7章) 10学时 3、老年人与家庭、社会和政治部分
(8~14章)20学时
(二)作业布置及训练意图
2、能力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
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2)社会能力
通过讨论、参观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 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 就业竞争力。

健康老人的人口之忧

健康老人的人口之忧

健康老人的人口之忧健康老人的人口之忧邬沧萍,1922 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人口学家、社会老年学家、统计学家。

1946 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1950 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统计学专业。

1951 年回国后于北京辅仁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任教,1953 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曾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际人口研究机构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老年学会亚太分会常务理事等。

参与编写我国第一套人口统计学教程,公开出版教科书、专著、译著、辞典等约 30 种,代表著作有《人口学辞典》《人口统计学》《社会老年学》《世界人口》《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学概论》《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等,公开发表论文、文章 300余篇。

1995 年获第二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2012年 10 月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邬沧萍先生早年负笈海外,学成矢志报国,成为中国人口学与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中国人口为世界之最,其生有序,则万物兼济;其老有安,则天下1/ 10太平。

邬沧萍先生以《人口统计学》《社会老年学》经世致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制定人口计生政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生一老之学堪称典范,于己于人,善莫大焉;利国利民,泽被后代。

2012 年国庆节,邬沧萍教授获首次设立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此时距离他归国任教已经过去 60 个年头,他专攻人口学研究也已40个春秋。

90岁高龄的老人捧出刚刚出版的、由自己主编的 50 万字书作《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声音洪亮:老龄社会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在知天命之年全面转入人口学,近花甲之年从事老年学研究,创办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第一个人口学系、第一份人口学学术期刊、第一个国际人口学培训机构。

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19页]

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19页]

第二节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 1978年,联合国在33/52号决议中才决定举行一次老龄问 题世界大会,由各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于 1982年7月在维也纳举行,有124个国家的代表团和162 个联合国专门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共1 000多人参加。会 议的最终成果是通过了《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 划》。全文分序言、前言、导言(包括人口方面的背景材 料、老龄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和发展方面)、原则、行动 方面的建议、执行方面的建议,另有文件和附件约8万字。
第三节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 第五,联合国制定了到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 球目标——一个在新的行动计划出台前的目标,以利于推 动工作。
❖ 第六,发表《联合国老龄问题宣言》。 ❖ 第七,在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中讨论人口老龄化
和老年人口问题。 ❖ 第八,把世界首脑会议主题“人人共享的社会”应用到老
二、健康老龄化
❖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应对人口 老龄化的战略口号。它是由欧洲老年医学界最先提出的。 欧美学者多年对个体生理和心理老化的研究发现,个体身 心衰老虽不能逆转,但能延缓和推迟,并根据这一结论提 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理念。
❖ 健康老龄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如果能正常衰老,活到 75~80岁时各种器官组织和以前的状态功能差别不大。 人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和 健康寿命就可以大大保持和延长。
折不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 的生活。 ❖ (5)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 (6)认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长寿。
第三节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老年社会工作与服务PPT学习教案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老年社会工作与服务PPT学习教案
第24页/共43页
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预防和减缓老年人生理、 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衰退
(2)恢复老年人受损的社会 功能和社会关系
(3)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 各种资源
第25页/共43页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步骤
(一)预备阶段 老年社会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要得益于
老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良好 的专业关系,即老年社会工作者与老年服 务对象之间为了特定的专业目的而建立关 系。 (二)实施阶段
第37页/共43页
三、发展老年社区服务的途径
(一)老年社区服务的政策系统 老年社区服务政策体系应包括老年生活照
料服务政策、老年医疗保健服务政策、老 年精神文化参与政策、老年权益保障政策 几个方面。
✓ 1.老年生活照料服务政策 ✓ 2.老年医疗保健服务政策 ✓ 3.老年精神文化参与政策 ✓ 4.老年权益保障政策
第42页/共43页
因此,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研究主要是围 绕上述五个方面开展的,研究主要是关注 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政策实施结果进行 评价,同时针对新第形8页/共势43页、新问题提出新的 对策措施。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老年人的界定
60岁以上 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老年期的划分:60~69:低龄老年人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以被服务的人群来分 遭遇困难的老人 老人的家庭成员 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第16页/共43页
老年人的需要
健康维护(最关心和渴望满足的) 经济保障 就业休闲 社会参与 婚姻家庭 居家安全
身后事宜安排 第17页/共43页
以老人问题的种类区分
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 经济困难的老人 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 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受虐老人 丧亲老人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十三章--老龄政策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十三章--老龄政策

随着”银色浪潮”在全世界的席卷,“人口老龄化”(一词 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据统计,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 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0年达到6亿。据联合国 估计,2020年将达到10亿,2050年,全球将有近20亿的老年 人。在1950-1970年的20年内,老年人口增加一个亿,而 2000-2020年的20年内,老年人口增加4个亿。在1970- 2000年的30年内,老年人口在3亿的基础上翻一番,而从2020 -2050年的30年内,世界老年人口将在10亿的基础上再次翻一 番。在1950-2050年,全球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0.87个百分点 ,而老年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2.38个百分点。2002年,在全世 界186个国家和地区中,有68个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世 界每10个人口中有1个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每5个人中有1 老年人,到2150年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问题
(1)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问题,即如何从经济上保 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即如何满足老年人 的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 (3)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问题,即如何满足日益增 长的老年人对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
中国的养老问题
我国《宪法》、《婚姻法》、《农村五保供养 工作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 律,都肯定了家庭养老的法律地位; 目前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 、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巳逐 渐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家庭 养老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老年人精神问题与权益的侵害
二、我国老龄社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 题
1.缺乏政策评估
2.缺乏社会性别视角 3.缺乏老年人的广泛参与
三、我国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整理版
3
课堂练习
两人一组,轮流在每次课前带领大家做一个适 合老年人参与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介绍:
➢ 游戏名称 ➢ 游戏主题、目的、意义 ➢ 参加游戏人数 ➢ 所需材料或工具
整理版
4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一、衰老的科学含义 衰老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是有 机体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
整理版
15
1.衰老基因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衰老是既定的遗传程序以时间 为函数展开到最后的必然结果。衰老与死亡 亦可能是遗传计划中早已规定好的最后程序 。
整理版
16
目前认为:衰老与分化发育过程相似 由遗传基因控 制 进入成年后衰老基因开放 表达产物能特异地决定 生物寿命 。
近年已从多个物种中找到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田鼠X染 色体中存在1到几个衰老基因) 人1号染色体长臂与 X染色体上都存在一种与细胞正常衰老有关衰老基因 ;另报道 一种延长因子—1α(EF-1α)基因转化 果蝇生殖细胞培育的新品种比其它果蝇寿命延长40% 因此认为EF-1α具有长寿基因的效能 。
第五章 衰老生物学
整理版
1
目录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第二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第三节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整理版
2
导引
个体老龄化主要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群体老 龄化虽然主要决定于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 但仍要以人的生物性为基础,有关衰老的许 多基本问题都受制于一般生物规律。所以, 衰老生物学是研究老年学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认识老龄问题的基石之一。
2)皮肤色泽
汗腺 皮脂腺萎缩 分泌减少→表皮粗糙
变干 脱销 表皮色素斑是衰老标志 脸部 手背 前臂 小 腿 足背褐色斑 胸 背 腹 淡褐色/黑色疣状物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老年社会学第一章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

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分组。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

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

有的分三大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我国的分组情况:➢60一69岁低龄老人➢70一79岁中龄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

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老年-概述第三版2013-3(1)

老年-概述第三版2013-3(1)

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 Nursing绪论杨云衣参考资料☐《老年护理学》(第4版).王世俊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Gerontological Nursing (7thed).Charlotte Elioppoulos.Williams & Wilkins 2010.☐默克老年病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大全网老年网站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 Nursing☐第一章绪论☐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第四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第六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第七章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第八章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第九章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第一章概论--相关概念掌握☐老化P1 Aging☐年轻老人P2☐老老年人P2☐高龄老人P3☐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P5☐健康期望寿命P1掌握Elderly and Aging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老化aging :出生后到成熟期后,随年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

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人的寿命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平均期望寿命:某地区或国家总人口的平均生存期限。

又称预期寿命,指在现阶段出生的新生儿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预期寿命74.83掌握Elderly and Aging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按性成熟期(14~15岁)的8~10倍,生长期(20~25)的5~7倍等方法推算。

补充功能性年龄☐生理功能性测定:1是测定包括肺活量、心脏及肾功能;2是测定体内细胞及其细微物质的变化:包括骨量丢失,指甲的生长,肌肉之比率变化,各种激素的变化,感觉与神经功能变化及免疫功能的降低与否。

☐功能性年龄的定义强调心理、社会功能多于生理功能☐功能性年龄定义的另一个优点是对老人的直觉有较正向的关系。

老年学概论课件: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

老年学概论课件: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

复习思考题:
1.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一节 人类个体的衰老和寿命
任何生病、死的过程。这些过程是人类在 长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人类自从要求 认识自身的健康、长寿、衰老、死亡等便开 始探索它的原因和奥秘,这正是老年学的萌 芽。
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
寿命(life span)有个体寿命与群体寿命 (或物种寿命)之分。个体寿命长期以来一般 是指在自然情况(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 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 吸的时间。
二、生产力发展导致死亡率下降——人口老 龄化的基础
在历史上,人类的寿命很短。在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 岁~30岁。在19世纪上半叶,今天的发达 国家死亡率仍高达32‰,是今天中国死亡 率的几倍。
三、生产力发展加速出生率下降——人口老 龄化的决定性因素
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必要 条件。在18世纪,全世界各国毫无例外都 是高出生率国家,那时欧洲国家每个妇女 平均生育六个孩子,亚非拉国家每个妇女 生育七八个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在那个 年代人们还不知道人口老龄化为何物。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细胞中的46条(23对) 染色体上载有人 体的遗传密码,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 及衰老过程,影响着个体的寿命。
(二)环境因素
1.原生环境 2.次生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
一、 人口老龄化的理论解释
人类认识个体老龄化比较容易。人们在 实际生活中认识到增龄现象,即随着时间推 进每一个日历年增长1岁。到一定年龄后,增 龄现象便伴随着生理的衰老而发生。衰老也 称为老化现象,但增龄又不是同衰老同步发 生的。

老年学概论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老年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课【教学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开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选用教材】《老年学概论》(201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姜向群主编【参考教材】1.《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静林主编(2009.8) 2.《老年权益保障教程》长沙民政学院自编教材江浪、陈卓颐主编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课程性质、目的】一、课程性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而且我国老年学专业人才奇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这就要求对老龄工作的组织、制度和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老年学概论》的编写和出版适应了高校老年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对老年学专业的内容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课程目的: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政治、家庭等),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课程基本要求】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的概念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五章--衰老生物学
第五章 衰老生物学
目 录
第一节 人的生理衰老
第二节 第三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人体各个系统的衰老与常见病
导引
个体老龄化主要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群体老 龄化虽然主要决定于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 但仍要以人的生物性为基础,有关衰老的许 多基本问题都受制于一般生物规律。所以, 衰老生物学是研究老年学的重要基础科学, 是认识老龄问题的基石之一。
三、衰老的标志
生理年龄是指一定时期的生理发展水平所达 到的年龄。从理论上讲,生理年龄比日历年 龄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或衰老程 度)。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就是在衰老过程中某种群 内一定日历年龄的个体普遍表现出的与年龄 相关的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亦 即该年龄所特有的衰老变化。
第二节 衰老的理论和假说
支持该学说的证据主要来自一些体内和体外实验。包括种间比较 、饮食限制、与年龄相关的氧化压力现象测定、给予动物抗氧化 饮食和药物处理;体外实验主要包括对体外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氧 压力与代谢作用的观察、氧压力与倍增能力及抗氧化剂对细胞寿 命的影响等。该学说的观点可以对一些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如:自 由基抑制剂及抗氧化剂可以延长细胞和动物的寿命。体内自由基 防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脊椎动物寿命长的,体内的氧自 由基产率低。 但是,自由基学说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应及其产物是引发衰老 直接原因的实验依据,也没有说明什么因子导致老年人自由基清 除能力下降,为什么转化细胞可以不衰老,生殖细胞何以能世代 相传维持种系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次级产 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发性原因。
由于一些内因和外因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 失去平衡,引起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促使 生理性衰退现象提前发生而缩短人的寿命, 被称之为病理性衰老。 所谓早衰是指生命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种 种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致使人体的结构与 功能发生不良的变化或疾病,机体提早出现 衰老变化,生命中途夭折的现象。

老年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

老年学概论老年学概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老年学概论就是对老年学这一学科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本文将从老年学概念、老龄人口分布、老年学研究内容、老年学应用等方面,对老年学概论进行系统阐述。

一、老年学概念老年学是一门研究老年人晚年生活各方面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老年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和质量提升,同时对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扶持政策的制定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老龄人口分布老龄人口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这一人群在全球各国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全球老龄人口已突破1.45亿,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近25亿。

在中国,老龄人口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2.5亿增长至近5亿。

三、老年学研究内容老年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老年学研究:主要包括智力、学习、认知和记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社会行为、自尊心等方面的研究。

2.身体健康方面的老年学研究:主要包括老年人的营养、药物治疗、体育锻炼、康复等方面的研究。

3.社会经济方面的老年学研究: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社会安全、退休金、健康保险、养老院等方面的研究。

4.文化教育方面的老年学研究: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文化兴趣、退休后的教育、生活情趣等方面的研究。

四、老年学应用老年学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支撑。

以下是老年学应用的常见领域:1.老年健康照护:老年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医护人员对老年病患的诊疗和照护,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状况。

2.老年人社会安全:通过老年人社会安全方面的研究,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老年人文化娱乐:老年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文化娱乐机构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4.家庭扶持和养老院:通过老年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好的老年人护理和照顾方法,也可以帮助养老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经典: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经典: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2002年,第二届,国际战略目标,发挥21世纪长寿社 会的巨大潜力,确保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安全和有尊严 地步人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社会。发 展中国家:加速老龄化且未富先老,发展的潜力在于老 年人口参与社会。16源自结果:从“悲观”到“乐观”
所谓传统老龄理念,是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持悲观的思想, 将老年人口作为“负担”、“包袱”,对社会日益老龄化 现象感到恐惧,认为人类社会将面临老人危机和养老保障 制度崩溃的危险。
充分发挥。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10
第三节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 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 简称《行动计划》)对已经认识到人口老龄 化问题的发达国家起到了推动老龄问题研究 的作用,也推动了更多的非官方组织开展老 龄工作,如第三年龄教育、旅游、休闲和学 术讨论等。
9
(1)第一次明确把人口老龄化看成世界性的问题。 (2)明确认为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老龄问题)有
联系也有区别。 (3)第一次明确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发展。 (4)会议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
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的生活。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具体介绍可参见 /chinese/esa/ageing/1stageing.htm
8
大会一致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简称国际老 龄行动计划),明确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人口老 龄化和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和需要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 济秩序的行动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 间的技术合作,来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行动计划 共分 4个部分:导言、原则、行动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其中《老 年人关切领域》的行动建议共51条,涉及保健和营养、保护老年 消费者、住房和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和就业、教育 等 7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一、国际上采用过的几个老龄化理念 国际上流行一些应对这些担心的老龄化理念, 即能达到什么样的老龄化,如有保障的老龄化 (安全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成功的老龄 化、有尊严的老龄化、丰富多彩的老龄化、独 立的老龄化和积极的老龄化,等等。

有保障的老龄化(又称安全的老龄化) 有尊严的老龄化 成功的老龄化 有贡献的老龄化 独立的老龄化
第六节 国际老年学学术活动
现代老年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但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度中断。老年科学的发展是从 发达国家开始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现在还处于这一扩 展过程中。老年学的国际学术活动由研究个体老化开始 到研究群体老龄化。自从研究群体老龄化后,老年学就 由纯科学探索变成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 与此相适应,老年学队伍也由少到多。大多数研究者就 不能只关在实验室和象牙塔内,而必须到老龄实践工作 和老年人实际生活中来。
(1)第一次明确把人口老龄化看成世界性的问题。 (2)明确认为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老龄问题)有 联系也有区别。 (3)第一次明确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发展。 (4)会议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 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的生活。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积极老龄化”既包含了“健康老龄化”的 基本元素,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口 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 宝贵资源,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即不断 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
“积极老龄化”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由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提出 来的。当时,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 会支出,老龄问题成为西方社会的包袱。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 西方社会由于难以承受养老的过高支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去 机构化”的做法,即让住在医疗机构的老人回到社区,在社区内 开展护理照料。这一做法虽然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支出,但还是无 法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于是,他们对福利政策做 了许多改变,包括削减国家福利、实行福利的多元化、强调个人 责任等等,可这些尝试仍然无法解除西方国家的福利困境。联合 国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的“积极的老龄化”思想,给国际社会老龄 工作提供了指导,旨在促使世界各国用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 应对措施来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变消极应对为主 动应对,趋利避害,以推动世界老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s/blog_5fb475b20102e08o.html
积极老龄化以《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为指导: 在联合国强调老年人独立、参与、照料、自我 实现和尊严五原则的基础上,把健康、参与、 保障结合为一体提出来是顺理成章的。 其二,在经济上论证目前政策上鼓励提前退休 是公共政策造成的。在老年人健康水平逐渐提 升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继续工作有助 于减少养老金支出和医疗支出等。
第一节 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 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突出的特点 是人口激增。战后初期,许多发达国家一度 出现短暂的婴儿潮。 那时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全部关注都在世界人 口的急剧增加上。当时有的学者对人口老龄 化已开始有所认识,但只限于英、美、法等 发达国家。他们已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将来可 能是个影响全局的问题。
这一专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研究人口老龄 化的著作。这本书解释了老龄化的成因和后 果,收集了大量人口转变的历史数据。 这项研究的贡献还在于提出发展中国家也会 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观点。这使联合国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不单纯是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 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从而促使联合国人口委 员会开始为研究全球老龄化进行资料和理论 准备。
/system/2011/02/21/0 03772611.shtml
这一理论指出,健康老龄化社会是指一种具有应对人口 老龄化挑战能力的社会。社会有能力化解人口老龄化带 来的消极作用、不利条件,逐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 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口与社会包括经济、生态环境、 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使社会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健康老龄化社会是老少融合的社会,是不分年龄、人人 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健康老龄化社会必须以个体健 康老龄化为前提,在实现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实现 人口(群体)健康老龄化。
二、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9月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这一理论 认为,老龄化有个体老龄化和人口(或群体)老 龄化之分。个体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人进入 老年以后,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仍保持良好状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 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 活质量较高,成为一个健康老年人。
第二节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 世界大会
1982年7月26日~8月 6日在维也纳由联合国主持召开。出席 这次大会的有 124个国家的代表团,包括42个由部长级官员率领 的代表团。中国派出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就中国老龄问 题现状作了发言。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导致 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议 得出的一致认识是老龄问题绝不仅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现象,今后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无论就规模和速度而言都将超过发达国 家已经达到的水平。会议分别就发展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从政 治、经济、人口、社会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特别着重讨论了在老 龄问题上各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和国际合作问题。 具体介绍可参见 /chinese/esa/ageing/1stageing.htm
第四章 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国际老年学学术活动
从“短命”到“长寿”
18世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没有超过35岁 ,许多落后国家甚至不到30岁。 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的发明和推广,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在 其后来的100年间延长10岁,上升到约40岁。 20世纪初,青霉素和一批抗生素的陆续发现及其所带动的医学进 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近100年间增长26岁。
20世纪50年代,人口问题受到联合国和 许多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及学者的重视。随着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研究的深入和欧洲生育率 调查研究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问题。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的人口专家意识 到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避免性,就委托法国著 名人口学家皮撤组织专门班子研究人口老龄 化问题。
大会一致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简称国际老 龄行动计划),明确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人口老 龄化和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和需要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 济秩序的行动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 间的技术合作,来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行动计划 共分 4个部分:导言、原则、行动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其中《老 年人关切领域》的行动建议共51条,涉及保健和营养、保护老年 消费者、住房和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和就业、教育 等 7个方面。
200年来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是人类寿命延长的主导因素。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 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 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 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 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世界大会
世界人口严重老龄化,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是要帮助各国政府和社会进行政策规划,确保老年人继 续各尽其能,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这次大会除回顾维 也纳大会之外,还将通过订正的行动计划,把新世纪的 社会、文化、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实情考虑进去。 订正行动计划的草案题为《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 已送交各会员国。这是一个实用工具,可协助决策者研 拟应付其社会人口变化的对策。战略强调,必需确保国 际及国内的所有政策议程,以及促进社会权利、经济权 利和人权发展的其它重要文件,都要把老龄问题摆在主 要的位置上。
第四节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 世界大会
背景: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今后50年间, 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 近20亿人。今天,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花甲 老人。到2050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年 纪较大的人,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 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chinese/esa/agein g/2ndageing.htm
2002年,第二届,国际战略目标,发挥21世纪长寿社 会的巨大潜力,确保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安全和有尊严 地步人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社会。发 展中国家:加速老龄化且未富先老,发展的潜力在于老 年人口参与社会。
结果:从“悲观”到“乐观”
所谓传统老龄理念,是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持悲观的思想, 将老年人口作为“负担”、“包袱”,对社会日益老龄化 现象感到恐惧,认为人类社会将面临老人危机和养老保障 制度崩溃的危险。 传统伦理道德观被市场经济价值观所取代,老年人面临经 济上的贫困,身体衰弱,疾病困扰,精神上的孤独、寂寞 和失落,使他们失去传统的地位和尊严。人们担忧尊老、 敬老、养老的风尚改变,老年人失去传统的天伦之乐的晚 年生活,受到歧视,甚至被遗弃。传统老龄理念从老年弱 势群体分析多,从对社会消极影响方面分析多,将老年人 的养生保健作为理想社会的追求目标。
大会的形式
世界大会在马德里的市政大会堂举行,主要任务是商定 《战略》。 大会的工作安排以全会和主要委员会为轴心。与会者可 在全会上就各大主题进行一般性意见交流,而主要委员 会和其它工作组(需要时设立)将负责编写《战略》, 供全会审议通过 。 西班牙政府主办一系列圆桌讨论会,吸引独立专家、知 名人士和在老龄问题上具有特殊利益的群体参加。目标 在于促进各国政府同民间社会就涉及老龄化的重大问题 和挑战开展广泛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