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

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

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经络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经络的病理变化:传注病邪,反映病候。

经穴学说的临床应用:按经选穴,分经辨证。

与肺相连的经脉:肺、大肠、肝、肾手太阴肺经属肺,手阳明大肠经络肺,手少阴心经复从心系却上肺,足少阴肾经直者入肺中,足厥阴肝经上注肺,手太阴肺与手阳明大肠经别也经过肺。

与牙相连的经脉:大肠,胃

与心相连的经脉:心、小肠、脾、肾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手太阳小肠经络心,足少阴肾经络心,足太阴脾经注心中。

通过(月耑)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下贯(月耑)内,足太阴脾经上(月耑)内,足少阴肾经以上(月耑)内。

与鼻相连的经脉:胃、小肠、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手太阳小肠经抵鼻,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与喉咙相连的经脉:肝、胆、脾、胃、肾手太阴脾经挟咽,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循喉咙,足阳明胃经循喉咙,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与咽喉相连的经脉:心、小肠、脾手太阴脾经挟咽,手太阳小肠经循咽,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

与舌相连的经脉:脾、肾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与目内眦相连的经脉:手足太阳小肠、膀胱手太阳小肠经至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与耳相连的经脉:(除手阳明之外的阳经都是)手太阳小肠经却入耳部,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手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与巅顶相连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出巅入络脑,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与巅,督脉上巅。直上头顶的有:膀胱经,肝经,督脉

与胃相连的经脉:肝、肺、脾、胃、小肠手太阴肺经还循胃口,手太阳小肠经抵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手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与阴器相连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过阴器,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中极之输。

与肝相连的经脉: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足少阳胆经络肝。

腧穴又称: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

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痠痛阿氏穴,急救刺水沟。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主要部分。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作为针灸施术部位,始见于孙思邈的《千金方》;来源于内经的“以痛为腧”。

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针炙摘要

手太阴肺经11穴、手厥阴心包经9穴、手少阴心经9穴、

手阳明大肠经20穴、手少阳三焦经23穴、手太阳小肠经1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足厥阴肝经14穴、足少阴肾经27穴、

足阳明胃经45穴、足少阳胆经44穴、足太阳膀胱67穴。计309 穴. 特定穴: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特定穴。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原穴络穴表:

手太阴肺经太渊列缺,手厥阴心包经大陵内关,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足太阴脾经太白公孙,足厥阴肝经太冲蠡沟,足少阴肾经太溪大钟,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偏历,手少阳三焦经阳池外关,手太阳小肠经腕骨支正,足阳明胃经冲阳丰隆,足少阳胆经丘墟光明,足太阳膀胱经京骨飞扬。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先俞后募):

脏:肺肺俞中府,心包厥阴俞膻中,心心俞巨阙,肝肝俞期门,脾脾俞章门,肾肾俞京门。

腑:胃胃俞中脘,胆胆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极,大肠大肠俞天枢,三焦三焦俞石门,小肠小肠俞关元。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