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师编制趋于饱和,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准备不足、就业观念陈旧、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指导教育欠缺、就业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为此,文章从高校、政府和师范生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新形势就业问题

自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设立算起,中国师范教育走过了百年历史。我国设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主力,招收培养了大批师范生。自20 世纪90年代末人才招聘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发展趋势,师范生就业逐步告别了统分统配。从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知识失业”问题开始凸显,大量师范生毕业后未能及时进入教师队伍,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师范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一)自主择业渐成主流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生的就业方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方式,使师范生有更多自由选择权,用人单位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加上社会上就业机会减少,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师资来源日趋多样化

《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各地逐步开始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任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专业界限。非师范生开始进入基础教育教师就业市场,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难度。

(三)各层次师范院校毕业生竞争激烈

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来看,城市重点高级中学普遍要求应聘者的毕业学校为“985”“211”重点院校,且具有研究生学历,城乡中小学对招聘者有类似要求的也不在少数,专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就业空间。在此形势下,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严格要求,其工作选择空间大不相同。研究生及重点高校毕业生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则面临较大的压力,师范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四)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

经济发达城市的师资趋于饱和,贫困、偏远地区的师资却极度短缺。由于经济发达城市交通便利、生活便捷,当前师范生大都选择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过于集中于某一区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经济发达城市长期吸纳应届生,师资早已接近饱和,对应届生的需求数量逐渐减少,使得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很多毕业生不愿前往就业,即便去了也不打算长期在那里工作。同时,私立学校由于发展预期不明朗、职业前景不明确、工作压力偏大等原因,师资力量也相对紧缺。于是,出现了发达城市学校应聘者络绎不绝、偏远地区及私立学校几乎无人问津的尴尬场面。

二、新形势下师范生的就业问题

(一)就业准备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

用人单位在招聘师资时,不仅注重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注重其师范技能与教学经验。而以全日制教学为主的师范类院校,多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其师范技能的培养及教育实践的训练,导致学生虽学到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却未能具备较高的师范技能。此外,学生教学实习时间较短,加上个别学生

不重视实习,在实习期只是混日子,导致部分师范生的实习经验缺失。师范技能的缺乏会导致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偏低,没有求职优势,即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往往是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和学生需求。还有部分师范生不喜欢教师职业,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没有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认知的培训,毕业时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

(二)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倾向偏高

多数师范生眼高手低,缺乏准确定位,在求职中期望值过高,希望到大城市及发达地区工作,倾向于高薪、高福利且发展空间大的岗位,而没有认识到自身能力能否胜任,拔高了求职门槛,减少了就业机会,造成偏远欠发达地区和部分私立、民办学校苦于招聘难而应届师范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两难局面。有的师范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就业,一味地追求就业要“一步到位”,这些就业观念不仅不适合社会实际需要,也影响了毕业生自身职业的发展。

(三)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

随着师范院校数量的增多,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师范院校,师范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自然出生率大幅下降,近年来中小学适龄学生减少,对教师需求量也随之减少。而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使学校及家长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期望值明显提高。随着需求量减少,应聘者增多,师范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中小学人数的锐减形成的反差造成师范生就业出现膨胀性失业的局面。用人单位对师范生学历层次、毕业院校要求普遍提高,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四)就业指导教育欠缺,毕业生求职规划缺乏

新形势下,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多元化要求,使得毕业生的职业目标、自身定位和应聘技巧等在其就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学生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定位职业目标的主要渠道,但多数师范类院校的就业指导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指导对象多是大四学生,缺乏从大一到大四的就业观指导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过多局限在对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形势的介绍、求职技巧的培训等理论的传授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业指导教育只关注“结果”,轻视“过程”,注重短期效果的即时教育,忽视了就业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无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五)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渠道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