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1.2 区域发展阶段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思考】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利用当时国际市场上充足、稳定、价格便宜的燃料和原料,以及对工业产品巨大的需求量,发挥当时日本国内素质较高、价格较低的劳动力以及优良港湾的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经济。

探究点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材料一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高二地理《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地理《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地理《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并解释其含义1,3,52、说出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区域发展阶段特征描述的答题模式,并且能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归纳出描述区域发展阶段特征模式【归纳总结:】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核心中心城市、交通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发展状态(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补充讲解】初期阶段,是指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区域内的因子数少,空间结构简单,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此阶段,区域的发展往往是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在这个阶段,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短期内也不会受到明显破坏。

成长阶段,是指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在区域的中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人地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生态关系也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在此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衰落阶段,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

在区域的衰落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其他区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等),增长速度衰退,效益降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活力。

描述区域发展阶段特征答题模式:【自由探究】1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2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课外活动】收集世界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衰退的原因及其改造的经验。

【高二】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高二】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计划一、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要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案例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衡量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介绍,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课件展示板书内容预览教材内容并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看课件:青岛2022的经济增长读图思考:(课件)匹兹堡附近有大型优质煤田。

但为什么匹兹堡在19世纪中叶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和分析,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调查活动: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匹兹堡毛皮生产中心的发展将使匹兹堡的生活方式发生什么变化?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在不断增长的美国东北部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本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看看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地图: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阅读教科书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图。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

环节五 课堂巩固,挑战自我
1
2
3
4
OVER
NEXT


• 1. 下列说法不属于工业化阶段经济 发展特征的是( ) A. 区域内出现逆城市化 B.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C. 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转移
返回
机 遇
• 2. 日本经济高效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丰富的森林资源 B. 丰富的硫磺和渔业资源 C. 重视教育和科技 D. 周边国家的大力支持
环节三 案例探究---合作学习 (二)
•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初期阶段相比,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 空间结构:工业地域不断扩大, 呈现点—面发展模式。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 2.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 资源紧张 问题?
匹兹堡的困惑
衰退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五大湖” 沿岸工业带陷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 “钢都”匹兹堡已失去昔日的辉煌,由于钢铁等 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钢铁工 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1983年的 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 万以上,全市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 教育部门的投入都下降了一半。五大湖许多工厂 倒闭,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 带”,与美国南部与西部蓬勃发展的“阳光带”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 钢铁基地?
交通不发达,技术条件不够(无其他条件 配合)
环节三 案例探究---延续
成长 随着五大湖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 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 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 心,工业带基本形成。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也 逐步复杂化,发展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多种工 业部门,国民生产总值也迅速提高,由1870年的 164美元上升到1914年的400美元。 “五大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自 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 间也受制约,需要从区外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 - 1 -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 4 -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一、教学目标1.掌握区域的类型;2.掌握区域的空间尺度。

二、教学重难点区域的类型和空间尺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

以上表述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区域?为什么平沙岛基本农田的保护会涉及不同级别的行政区?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不同类型的区域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区域的概念,你们觉得区域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师:那么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像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热带和亚热带它们的划分有什么共性呢?生: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师:那我们说像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这说明了区域的什么特性?地球上有热带与亚热带,寒带与亚寒带,这又说明了什么特征?生: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师:我们把秦岭——淮河一线叫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湿润区的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这又体现了什么呢?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3.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区域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讲授(15分钟)教师介绍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全面了解区域发展的背景和基本要素。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已开发的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确定该区域的发展阶段,并总结该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PPT、海报或口头陈述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

5. 整合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学生要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了解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其发展阶段、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求学生以报告形式提交作业。

五、教学反思: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通过课堂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3. 布置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思考能力,深化他们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二下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

高二下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

高二下册地理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水平。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准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能够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能够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实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导入新课师(教师使用媒体表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实行问题探究。

课件展示:(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实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师(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三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080920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1》精品PPT课件

080920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1》精品PPT课件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元)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3 140
2、综合性指标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接08.09.19日没讲完的课件内容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标: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 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内部经济差异、对外开 放的程度、区域发展状态等。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展状况)
顺德的工业化阶段
顺德工业园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区域空间
结构、区域发展状况)
航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济南高新区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18Fra bibliotek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3、区域类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请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说出不同 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 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阶段(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
状况)
顺德的农业化阶段
工业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

高二地理课件-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课件-1.2区域发展阶段(湘教版必修3)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这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5.西部地区存在的两大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生 态环境脆弱。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 产业类型转变 结构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
高科技、交通运输和信息商务网络
区域空间 区域内发展差异缩小,开放程度和对外联 结构 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发展 状态
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大规模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出现;交通运 输建设显著加快,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区域发展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状态
工业化阶段——中国目前区域发展的阶段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8
辽中南工 业基地
京津唐工 业基地
沪宁杭工 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 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项目
内容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
发展水平低,人均GDP很少
区域产业 农业比重大;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 结构 业;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
区域空间 区域内部差异小,缺少大型中心城市,交 结构 通线路少,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 贸易规模小;自给自足
区域发展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状态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衰退阶段 ——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败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1.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如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新 兴工业的冲击),也有内部原因(如资源衰减、设 备老化、污染严重、劳动力价格高、土地租金高、 生产成本增加等)。
2.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如地理位置、资源等方面) 将不复存在,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 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复杂,第三产业也出现 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 断扩大,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 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区域发展阶段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 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地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地特点.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地影响.自主学习載材独应思看问題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地指标1 •衡量指标(1) 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2) 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 •区域空间结构地演化(1) 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发展水平、经济区位、⑤历史文化等.(2)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一一⑥不平衡――平衡……二、区域发展阶段1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地发展阶段(1) 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地比重,以⑧资源型工业和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2) 区域内部地经济差异比较⑩小_.(3)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2 .工业化阶段(1)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地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地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2) 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地?不平衡增长态势.(3)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地加速发展状态.3 .高效益地综合发展阶段(1) 加工制造业向O 21资金密集型和O 22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O 23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地比重.(2) ②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地主导力量,现代化地C 25交通运输网络和C 26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课堂活动区合怔援窕歯歳互动瘠击思雄(3) 区域内部地发展差异逐渐O 27缩小,区域地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0 28增强.探究点一区域发展阶段【探究材料】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地影响不是固定不变地,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地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地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地主要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地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 .2 •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地发展对当地地环境产生地不利影响3 •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地整治,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地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归纳】1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2 .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破坏3 •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规律总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内部经济差异三次产业状况对外开放程度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地发展阶段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较小,缺之拥有雄厚实力地大型中心城市,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较低,表现出典型地自给自足特征工业化阶段表现出明显地不平衡增长态势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地加速发展状态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逐步提高瑞士经济发达,但95%地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地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地国际会议就达2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1) 从三次产业人员地所占比重看,瑞士地第_________ 产业发达,在这一产业中,_______ 业、___________ 业、_________ 业尤为突出.(2) 目前,瑞士处于区域发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________ __ 成为区域发展地主导力量.(3) 瑞士地加工制造业和空间结构具有怎样地特点?答案(1)三金融旅游会展(2) 咼效益地综合发展咼科技(3)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空间结构:区域内部地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地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解析分析一个区域地发展阶段时要考虑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状态三大要素:产值比重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比重核心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交通、信息网络外围空间区域内部差异、对外开放性区域发展状态第(1)题,根据瑞士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可知,其第三产业最发达,“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说明其金融和会展业发达;瑞士“欧洲屋脊”“欧洲水塔”地独特乡村风貌说明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3)题,根据瑞士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可知,瑞士地第三产业地产值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地产值比重最小,处于高效益地综合发展阶段.探究点二区域发展和整治【探究材料】读“德国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国件尔风乙讪宁疏工业匮(1) 两地区区位优势地相同点为___________ 侈选)A •地理位置优越B •著名国际金融中心C.煤炭资源丰富D •水陆交通便利E.水能资源丰富F.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G.农业发达,为著名地“鱼米之乡”(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甲所示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地主要问题是图乙所示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地一大难题是(3 )图甲所示地区采取地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地有力措施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图乙所示地区今后地发展趋势为:【探究归纳】(1) ADF(2) 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短缺(3)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4)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律总结】图示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地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地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地地理背景,找到发展地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域地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在开发地过程中,对存在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理•【考例探究2】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地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落实适应科学发展观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地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材料一2005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地比较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地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地发展态势.(1) 分析材料一所反映地经济现象.(2) 依据材料二,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地产业格局,这种格局有什么意义?答案(1)①三大区域地第一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珠三角和长三角高于全国水平,京津冀低于全国水平•②三大区域地产业结构状况优于全国,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位于领先地位• (2)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地实现•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地读图析图能力,考查了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地变化•第(1)题,注意读图,全面比较,找出三大区域地三次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地比较,比较共同点与不同点•第⑵题,注意材料中“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该地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的人地关系。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3)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要求学生学习案例二,分小组讨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展示课件(10)案例三
(11)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课题名称
区域发展阶段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设计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修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目标要求是: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2)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3)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具体就是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总结发言进行点评。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区域的发展阶段二、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

(2)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4.产业结构描述(1)主导产业。

(2) 一、二、三次产业变化。

(3) 工业结构变化(轻重工业、传统和新兴工业)。

(4)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合理、复杂。

三、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空间结构表现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变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四、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性指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精细型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五.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补充:南北差异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高原(黄土)、东北平原(黑土)江南丘陵(红壤)、长三角(水稻土)、四川盆地(紫色土)资源煤、石油、铁丰富水能、有色金属(湘)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耕地类型旱地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作物小麦、玉米、甜菜、大豆、花生水稻、甘蔗、油菜水果苹果柑桔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交通铁路、公路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房屋顶平、封闭、楼间距大顶尖、敞阔、楼间距小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差异。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1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1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案导学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知识提纲:
知识要点
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常用指标 发达地区 区域划分 高收入地区
② 综合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 ) 预期寿命 反映
————→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知识要点2 发展阶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1.2.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1.2.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请大家翻开 导学与助考地理图 册 ,阅读P188中国地形分区图、 P189中国气候类型图、P191中国 温度带图、P191中国干湿地区图、 P194中国主要能源的分布、P194 中国主要非能源矿产的分布图,
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发展的异同。
我国南方地 区、北方地区 发展的异同
比较内容
地理位置
自然 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矿产资源 农业生产
人类 活动
居民建筑
交通方式 文化行为
共同点
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为主
煤、石油、天然气 水田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为大米
南方
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山、丘陵为主
有色金属 旱地为主,两年三熟到一年两 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择性必修2
高二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2课时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 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 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以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为例,列表比较二者区域发 展的异同。
2.绘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因地制宜地谋求区域发展的思维 导图,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关联性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
煤、铁、石油等 矿产资源丰富
对内、对外 联系不便
商业贸易落后
重化工业基地
43°N—48°N,地 处东北地区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较少、温暖期短)
平原,黑土为主;耕地多 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 耕地面积大
以旱地耕作业、 畜牧业为主,农业 机械化水平高,主 要种植玉米、春小 麦、大豆等,一年 一熟。

湘教版选修:高二地理《1.2区域的发展阶段》教案

湘教版选修:高二地理《1.2区域的发展阶段》教案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时政材料】中国2010年2季度GDP超过日本,预计全年度GDP超过日本已成定局。

中国最需要怎样的“世界第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2年了,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跳跃式发展也给中国留下了诸多难题。

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注意力应该逐渐从“量的积累”转变为“质的提升”,从关心国家有没有钱转变为老百姓有没有钱,从一味强调经济高增长转变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也能排名“世界第二”,那才是更是让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时候!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人文发展指数终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已经跟上这一趋势,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原则、措施,而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

【阅读材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了2009年度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从指数中可以看出,今年全球的发达国家已经增加到37个,准发达国家已经增加到16个。

2009年正式跨入发达国家龙门的4个国家是卡塔尔、捷克、巴巴多斯和马耳他;而新加入准发达国家行列的有3个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墨西哥、哥斯达黎加。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二年级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中国的区域发展教案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着广阔的领土和多样化的区域发展情况。

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地理教育,帮助高中二年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

二、目标1. 了解中国区域发展的特征和差异。

2. 理解不同地区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区域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理概述: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人口等基本情况,并介绍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高原、平原、山脉和河流等。

2. 区域划分:学生了解中国的四个主要地理区域,即东部沿海地带、西部内陆地带、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解释每个区域的特点和发展差异。

3. 东部沿海地带:重点介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化进程。

学生应了解沿海城市的发展优势、外贸经济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4. 西部内陆地带: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如高原和盆地,并了解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生应认识到该地区的资源丰富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东北地区:介绍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现状,特别是重工业和农业。

学生应了解该地区经济转型的困难性以及国家政策对该地区的支持。

6. 西南地区: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如高山和盆地,并重点讨论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力发电和矿产资源。

学生应了解资源开发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介绍中国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以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加强学生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并就各自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地理资料分析: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国区域发展的真实数据和报告,让他们学会分析数据和报告,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区域发展。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节中国的区域差异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各个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的自然区;通过对三大自然区的不同特点的学习,明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是普遍存在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三大自然区的特点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课时安排:1.5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电脑,投影仪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开始了。

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

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

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

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

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

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归纳]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xxx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xxx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承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同时同学们考虑它的划分与三大阶梯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教学课件)高二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2)

1.2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教学课件)高二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2)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阻挡,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水稻土;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
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 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
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耕地面积较多
01 区域发展的异同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农业生产
3.博斯腾湖和艾比湖湖岸芦苇湿地土壤的甲烷排放量夏季最高,
其原因不可能是( D)
A.土壤升温,产甲烷菌活性增强 B.芦苇植株生长旺盛,吸收输送甲烷速率快 C.淹水范围扩大,土壤湿度增加,分解形成的低碳有机物较多 D.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易形成厌氧环境
课堂练习
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利用低碳有机物制造甲烷。甲烷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植物体的通气组 织排放到大气中。厌氧(缺少氧气)环境有利于生物残骸被分解为低碳有机物。同处新疆 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和咸水湖艾比湖湖岸都有芦苇湿地分布,但芦苇生长各异,土壤产生的 甲烷排放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根据以下图片及教材文字信息,完成教材17页活动。
03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根据地形要素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部山地以及 东北中部平原;根据农业生产要素将东北农业区划分为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 2.主要由于该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3.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以及市场需求大、政府政策支 持等原因,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02 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区域发展的异同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各个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的自然区;
通过对三大自然区的不同特点的学习,明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

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

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

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

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 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

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

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
[归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承转]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同时同学们考虑它的划分与三大阶梯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板书]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讲解]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

同样,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的也要变化,如气候的变化,会使土壤,动植物等都发生变化。

看幻灯片(我国不同地区的植物,土壤)
[讲解] 看到雪松,黑土地想到东北;看到骆驼刺,沙漠想到西北;看到椰林,红土想到南方。

不同的植被土壤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正如课本上所说“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那么什么要素起决定作用呢?在我国,主要是气候和地貌。

它们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同学们看图1.1,然后看P3第二段,总结一下,回答我让你们思考的问
题。

(此时,同学们可以进行讨论)。

[总结][板书] 划分标准不同
[叙述]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各区的特点,咱们来看一组图片(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范围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占
全国面积的45%,人口
的95%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
地、准噶尔盆地等地貌
单元,面积占全国的
30%人口的4%
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
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的1%.
地形海拔较低,大部分在
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
部分在500米以下,并
有众多平原。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
著。

3000米以上山脉,
250—500米的内陆盆

海拔4000米以上,有
7000—8000米的山
峰。

气候夏季海洋季风影响,冬
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
风向降水有季节变化,
年降水量〉400mm.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
部400mm左右,西部
100mm以下;气温年较
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温低,冻土广泛。


力大,水汽少
水文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区,河流短小,雨
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
主。

湖泊多,多咸水湖。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使许多江河的发源地;多冰川,湖泊。

植被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
原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灌丛。

谷内有森林。

土壤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
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
盐分含量较高。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

人类影响不如东部季
风区广泛、深刻。

但该
区较脆弱,易受破坏人类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些知识的基础上,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地理学的方法。

深刻体会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布置作业] 思考题: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考虑一些现实问题(如你对西部大开发在自然方面的看法,对南水北调在自然方面的看法等)
★板书设计: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范围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占
全国面积的45%,人口
的95%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
地、准噶尔盆地等地貌
单元,面积占全国的
30%人口的4%
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
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的1%.
地形海拔较低,大部分在
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
部分在500米以下,并
有众多平原。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
著。

3000米以上山脉,
250—500米的内陆盆

海拔4000米以上,有
7000—8000米的山
峰。

气候夏季海洋季风影响,冬
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
风向降水有季节变化,
年降水量〉400mm.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
部400mm左右,西部
100mm以下;气温年较
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温低,冻土广泛。


力大,水汽少
水文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区,河流短小,雨
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
主。

湖泊多,多咸水湖。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使许多江河的发源地;多冰川,湖泊。

植被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
原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灌丛。

谷内有森林。

土壤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
壤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
盐分含量较高。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

人类影响不如东部季
风区广泛、深刻。

但该
区较脆弱,易受破坏人类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