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偏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在实验之前,先检查各元器件是否齐全完好,并且区分 望远镜、平行光管、起偏器和检偏器; 2.在分光计的调节过程中,在望远系统的调节前注意在内 侧装上会聚透镜; 3.在测量之前应保证起偏器的内外盘读数头均处于零度, 检偏器的外盘读数头处于90°。在读数头的调节中应轻 轻转动整个读数头而保持盘上的读数不变,注意1/4波片 的放置及调整; 4.刚开始测量时检流计应打到最大档,在测量过程中根据 实际情况从大到小调节量程。衰减旋钮顺时针旋转至不 可再旋时,检流计上的示数为标准电流; 5.分别使检偏器外盘读数大于和小于90°,在此基础上分 别转动起偏器的外盘到检流计示数最小;
(3)将校光片A和B分别置于望远镜光管内 外两端(A和B因架子不同,只可分别装 于光管两端),同理,光斑也应同时在校 光片A和B的圆框内,如不在,说明平行 光管与望远镜的共轴未调整好,应重新调 整,使共轴。 (4)换下两只校光片,换上半反目镜,并在 半反目镜上套上光电探头,通过信号线连 接数字式检流计,因目镜内装有45°半反 镜片,既可从目镜中观察光斑,也可通过 检流计(使用方法详见其说明书)确定光 电流值。
式中tg Φ的物理意义是P波和S波的振幅之 比在反射前后的变化,称为椭偏法的振幅 参量。Δ 的物理意义是P波和S波的相位差 在反射前后的变化,称为椭偏法的相位参 量。RP和RS 分别为 P波初量和S波分量 的总反射系数。椭偏仪的结构图如图27.1 所示。
在波长、入射角、衬底等参数一定时,Φ和 Δ是膜厚 d 和折射率 n 的函数。对一定厚 度 的某种膜,旋转起偏器总可以找到某一 方位角,使反射光变为线偏振光。这时再 转动检偏器,当检偏器的方位角与样品上 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光束不能通 过,出现消光现象。消 光时,Δ和Φ分别由 起偏器的方位角 P 和检偏器的方位角 A 决 定。把 P 值和 A 值分别换算 成Δ和Φ后, 再利用公式和图表就可得到透明膜的折射 率n 和膜厚度d。
4、检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与固定。 (1)检偏器读数头套在望远镜筒上,90°读数朝 上,位置基本居中。 (2)将黑色反光镜置于载物台中央,将望远镜转过 66°(与平行光管成114°夹角),使激光束按 布儒斯特角(约57°)入射到黑色反光镜表面并 反射入望远镜到达半反目镜上成为一个圆点。 (3)转动整个检偏器读数头使调整与望远镜筒的相 对位置(此时检偏器读数应保持90°不变),使 半反目镜内的光点达到最暗,将此时检偏器读数 头的位置固定下来(拧紧三颗平头螺钉)。 (4)适当旋转激光器在平行光管中的位置(旋转角 度为±90°),使目镜中光点最暗(或检流计值 最小),然后固定激光器。
实验步骤
1、用自准直法调整好分光计(请参照JJY1’ 分光计说明书,或本实验后的附录),使 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共轴并与载物台平行。 2、分光计度盘的调整:使游标与刻度盘零 线置适当位置,当望远镜转过一定角度时 不致无法读数。
3、光路调整。 (1)卸下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物镜,在平行 光管物镜的位置旋上校光片A。 (2)椭偏仪标配半导体激光器,装在平行光 管外端,在平行光管另一端旋上校光片A, 此时如旋转激光器(1) 起偏器读数保持0°,检偏器读数保持 90°,此时白屏上的光点应最暗(或检流 计值最小)。 (2)1/4波片读数头(即内刻度圈)对准零 位。 1/4波片框的红点(即快轴方向记号)向上, 套在内刻圈上,并微微转动(注意不要带 动刻度圈)。使半反目镜内的光点达到最 暗(或检流计值最小),固紧1/4波片框上 的柱头螺钉,定此位置为1/4波片的零位。
思考题
1. 1/4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2. 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时,对样 品的制备有什么要求?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 射率
实验目的
掌握椭偏仪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学会利用椭偏仪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
实验仪器
1、半导体激光器 2、平行光管 3、起偏器读数头(与6可换用) 4、1/4波片读数头 5、氧化锆标准样板 6、检偏器读数头 7、望远镜筒 8、半反目镜 9、光电探头 10、信号线 11、分光计 12、数字式检流计
5、起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与固定。 (1) 将起偏器读数头套在平行光管镜筒上, 先不要装上1/4波片,0°读数朝上,位置基 本居中。 (2)取下黑色反光镜,将望远镜系统转回原 来位置,使起、检偏器读数头共轴,并令 激光束通过中心。 (3) 调整起偏器读数头与镜筒的相对位置 (此时起偏器读数应保持0°不变,即转动 整个读书头),找出最暗位置。此位置为 起偏器读数头位置,并将三颗平头螺钉拧 紧。
实验原理
由激光器发出一定波长的激光束,经过起 偏器后变为线偏振光,并确定其偏 振方向。 再经过 1/4 波长片,由于双折射现象,使 其分解成互相垂直的 P 波和 S 波,成为 椭圆偏振光,椭圆的形状由起偏器的方位 角决定。椭圆偏振光以一定角度入射到样 品上,经过
图 27.1 椭偏仪的结构图
样品表面和多层介质(包括衬底-介质膜 -空气)的来回反射与折射,总的反射光 束一般仍为椭圆偏振光,但椭圆的形状和 方位改变了。一般用Φ和Δ来描述反射时偏 振状态的变化,其定义为
7、将仪器按照椭偏仪的调整中所述的方法调 整好。 (1)将被测样品,放在载物台的中央,旋 转载物台使达到预定的入射角 70°,即望 远镜转过40°,并使反射光在目镜上形成 一亮点。 (2)为了尽量减少系统误差,采用四点测 量。
先置1/4波片快轴于+45°,仔细调节检偏器A 和起偏器P,使目镜内的亮点最暗(或检流计 值最小),记下A值和P值,这样可以测得两 组消光位置数值。其中A值分别大于90°和小 于90°,分别定为A1(>90°)和A2 (<90°),所对应的P值为P1 和P2。 然后将1/4波片快轴转到-45°,也可找到两组 消光位置数值,A值分别记为A3(>90°)和 A4(<90°),所对应的P值为P3 和P4。 上述公式公适用于A和P值在0-180°范围的数 值,若出现大于180°的数值时应减去180° 后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