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容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海湾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一、养殖容量的概念

1、容量——又称承载力,生态学上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

可以支持的最大生物量。这一概念来自种群生长的逻辑斯谛模型。逻辑斯谛方程:

——dN ——= r N ( 1—)= r N ( ——)N dt K

k —N K

r =物种的潜在增值能力

k =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平衡密度。

2、养殖容量—在已经高度开发的养殖生态系统中,可维持最高产量同时又不影响生长速率的养殖密度;或维持最大商品贝类产量的养殖密度。该定义与生态学上的容量有较大差距,又可称为“开发容量”。

二、 影响养殖容量的因素

1、营养盐—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

来源:

● 陆源:大陆径流,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季地表泻水

● 大气:闪电及宇宙辐射N2→NH3

● 固氮:固氮细菌及蓝藻(如颤藻)

● 生物:排泄、尸体分解

2、水体交换:以海湾港口为界面,湾内外产生水体交换,进入湾内的湾外海水中的初级生产力在湾内被截留,水交换越多,被截留初级生产力就越多,养殖容量就越大。

3、饵料竞争:生态位相同的自然种群或其它养殖品种在饵料上的竞争制约着养殖容量。

4、氧气的供给:浮游植物放氧,空气中溶入氧,水交换带来氧,这些条件都能满足养殖对象健康成长,但过大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缺氧。

三、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原理: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按一定的效率,由低营养层次的生物向高营养层次的生物流动,形成生态金字塔。金字塔中各营养层次生物量以某一渐进值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同一层次的生物量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基于这个原理,对完全依赖海区自然供饵的贝类,可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海域生态系统中贝类的生产量。

(一)采用营养动态模型估算贝类年生产量

营养动态模式B=PE n

B —估算对象鲜组织重

P —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鲜重)

E —生态效率:把生态系统看成是能量转换器,就存在有相对效率的问题,这种比率以百分数表

示之,称为生态效率。由下列四个参数确定:摄取量、同化量、呼吸量、净生产量。 n —营养层次,植物性贝类为1~1.3,对于贝类,上式改为:B=K x PE n

K —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之比。

以福建东山湾为例:

① 初级生产力(C)=385.11mg ∕(m2 ·d)x276km2 x 365d=38796 t

注: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采用有机碳产量进行换算。

P =初级生产力(C) x 100g 干重浮游植物**∕35g(C) x 1g 鲜重* ∕0.35g 干重

=38796t x 8.164898g 鲜重∕1g(C) =316765t 鲜重

注:*据beers 和stewart 的研究,浮游植物干重=0.35 x 浮游植物鲜重。

**据Margalef 和Vives 的研究,100g 干重浮游植物=35g 有机碳。

③ E =0.161

注:据洪华生等对该海域的调查结果。

④ n =1.05

注:据沈国英等《海洋生态学》认为植物食性贝类营养层次n (营养级)较低,仅为1~1.3,这里取1.05。

⑤ K=5.7861(含壳重∕鲜组织重)

注:据东山湾1998年养殖种类产量比例进行加权计算而得,相当于含肉率17.28%。

⑥ B=KPE n =5.7861x316765tx0.1611.05 =269331t

(二)采用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式估算贝类年生产量 ① Tait 对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结果认为,初级生产力(c)有10%的能量转化为软体动物,

那么,东山湾软体动物年产碳量为38796t x 10% =3879.6 t

② 据厦门大学测试中心对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贻贝、波纹巴非蛤等体内有机含碳率

的检测结果,并按1998年各养殖种类的产量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贝类软组织鲜重平均含碳率为7.5897% ,即1g 有机碳换算为贝类软组织鲜重为13.1758g 。

③ 东山湾贝类年生产量:

软组织鲜重= 13.1758 x 3879.6 t =51116.6 t

含壳重=51116.6 t x 5.7861=295766 t

(三)海区自然贝类现存量的调查测算(据1998年东山湾调查资料)

① 潮间带非养殖区软体动物现存量

软相潮间带 102.8g ∕m2 x 54.7km2 =5623t

生态金字塔(能量、生物量、数量金字塔)

高营养层次 食物链传递

低营养层次

岩相潮间带807.7g/m2 x 9km2 =7269t

①潮下带非养殖区底栖软体动物现存量

生物量4.37g∕m2 x 158.14km2 = 691t

①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现存量

浮筏及延绳附着动物898.23t∕km2 x吊养面积24.69km2 =22177 t

现存量合计:

①+②+③=(5623+7269)+691+22177=35760 (t)

(四)海区贝类养殖容量

①模型估算值

营养动态模式B =269331 t

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式295766 t

平均(269331+295766)/2=282549(t)

①贝类可养殖容量

模型估算值—自然现存量=282549—35760=246789(t)

(五)养殖容量换算可养面积

以养殖贝类单产最高的1998年20.845t∕hm2 计,则可养面积为246789t∕20.845t/

hm2=11839 hm2

(六)可扩大开发潜力

1998年贝类实际产量为220564t,养殖面积为10581hm2,而可养殖容量为246789t,可养面积为11839hm2。开发潜力:

可养产量246789—220564=26225( t )

可养面积11839—10581=1258(hm2 )

四、可养总面积的统计分析

在海区养殖容量达到饱和时,单位

面积产量与养殖面积成负相关。若单产

与养殖面积同步增长,则说明养殖容量

尚未达到饱和,可继续扩大面积或同时

提高单产(如图1)。单产达到最高后出

现下跌,则说明养殖面积超容量,应控

制在年产最高时对应年份的面积(如图

2)。

五、各养殖品种可养面积分析

图2说明,缢蛏单位产量与养殖面

积呈负相关。曲线交点对应面积

为635hm2 ,此为最高单产下的可养面

积。

图3说明,石蛎养殖面积曲线与单产

曲线的3交点所对应的面积均1150—

1160hm 2 。

图4说明,江瑶养殖面积曲线与单产

曲线交点对应的面积为248hm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