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物词的审美追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咏物词的审美追求

闫凤春

(巴盟电大分校,内蒙古临河016000)

[摘 要]苏轼是宋代咏物词的奠基者。他的咏物词具有咏赞物性,传递情趣;物之异化,传达情

致;“物”为所用,情结全章;“物”境朦胧,含蓄托情等特别的审美特征,使人们在品评、激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苏轼 

咏物词 审美特征 审美追求 苏轼作词很注意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他的咏

物词尤其表现出很高的审美追求,思想性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与心者,该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亦。”他强调创作的审美追求应该认真观察,研究描写对象,清清楚楚掌握它的特征,同时有熟练的艺术技巧,写作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咏赞物性,传递情趣

通过对物态进行刻画描写,咏赞物性,传递词人的审美情趣。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报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本词采用以人观物为视角,人与物分离的写法。上片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岁暮风寒,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在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开之际,得知大地即将回春,自有无限喜悦之意。“寒雀满疏篱,争报寒柯看玉蕤”生动地描绘了寒雀对物候变化的敏感。顾随先生曰“……‘满’字、‘看’,颊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圆寂耶?”“一首《南乡

子》,高处、妙处,只此开端二语”(顾随文《东坡词

说》)。而东坡词之妙并不止这些。“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进一步从寒雀早梅引出赏梅之人,客来花下,寒雀惊飞,此原本无足怪,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恋枝,竟至客来花下,尚未觉察,直

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觉之,而惊飞之际,才不慎踏散芳英,则雀之爱花、迷花已尽述,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为花之所陶醉俱明。散落之芳英,恰恰落在酒杯中,平添无穷雅兴。可见雀之于梅,在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下片写高人雅士在梅园举行的问酒之宴,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之调。而“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梅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似属出格,但细察作者本意深可爱赏,诉之味觉形象,读来令人感到新颖可心!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办法加以表现。侧重物态的刻画描摹,全词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但对物性咏赞无尽,表达出高雅的情致和情趣。

将物异化,若即若离,传达情致

苏轼开创了咏物的“离和”之法。将物异化,忽而为物,忽而为人,离和不定。成为宋代咏物词独特的表现手法。以《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为代表,作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

“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廉《填词杂说》、魏庆之

《诗人玉屑》

)有此二端,使通篇不胜幽怨缠绵,又空灵飞动。咏物而“不滞于物”,驰骋想象,将抽象的“有思”的扬花,化作具体有生命的春日思妇的形象。“梦随”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扬花之魂,二者“不即不离”之间。又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苏轼写来倍觉缠绵衰怨而又轻灵飞动,描绘扬花那种随风飘动、欲起旋落,垂垂欲下、似去又还之状生动真切。与首句“似花还是非花”遥相呼应,此境中心领神会。以下“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无理有情,籍以表达一种浓郁的惜花之

4—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4年第1期(总第59期)

情和春去之恨。情不足,恨未尽,于是继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想像奇特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与“一池萍碎”一意相承。花尽难觅,春归无迹。至此,扬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乍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情中景,景中情,总收全文,干净利索,余味无穷;虚中有实,实中见虚。

咏物词贵在空灵蕴籍,言近旨远,给人以无限沉思的余地,而忌拘于形似,索莫之神,正如刘熙载所说“词以不犯本位为高”(《艺概词曲概》),苏轼寓居惠州时,作《西江月》写惠州梅花“玉骨那愁瘴物”的独特风韵时,紧紧把握住广南梅花的特色,用夸张的描写手段,多方面烘托出它的亭亭玉立、妖娆多姿的形象,单就写花来说,已经到了绝妙的境地,更妙的是这亭亭玉立、妖娆多姿的形象。同时也就是朝云的形象,如庄周化蝶,两相契合,浑然无迹,把比兴的表现手法发展到了高度。最后两句,回荡一笔,点名了主题,凄然伤怀之情,溢于言外。

以“物”为抒情契机,情结全章

咏物不囿于物态的描刻,而是找到自然物与词人主观情致的契合点,物作为构思线索、情节,环扣全词,以此为契机抒发情怀。

《减字木兰词雪词》

云容浩白,破晓玉英纷似识。风力无端,欲学扬花更耐寒。相如未老,梁苑犹能陪俊少。莫惹闲愁,且折红梅小楼。

词中对云容雪态稍事勾勒。白雪如玉,又飘洒如扬花,但其耐寒的品格又不似扬花。作者主要意图是借观梅抒发与制造乌台诗案的群小抗衡到底的愤慨。接着又宽慰自己“莫惹闲愁”,“且折红梅小楼”,于阳刚之中糅进阴柔之美。

苏轼作《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词,从向往春天的寒雀写起,由欢蹦乱飞的寒雀引出梅花,人观雀,雀观梅,曲折地将春回大地梅花盛开的欢乐热烈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进而通过咏梅、赏梅记录作者与杨元素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和两人之间的深切友谊,这段生活非梅花不足以喻其优雅,这种友谊,非梅花不足以拟其高洁。对《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一词,张炎《词源》评此词“后段愈出愈奇”,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踪扬花抒发一片惜春深情。缘物生情,以情映物,使情物交融而至浑化无迹之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扬花。是离人泪似的扬花,还是扬花般的离人泪?杀拍“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可谓神来之笔,既承上又扣题,与“似花还是非花”遥相互应。

物境朦胧,寄托含蓄

苏轼经“乌台诗案后,谪贬于黄,杜门深居”。又生怕为文所累,时刻告诫自己“牢闭口、莫把笔”,因此所作多朦胧,尤其咏物多有寄托。

《水龙吟・次韵章之夫》据邱俊鹏先生考证作于贬黄时期,词中“寄寓了作者自己漂泊、沉沦的感慨”。但表面看只是一首咏物的闺怨词,笔法隐晦。《卜算子・黄定惠院寓居作》是苏轼在黄洲贬所抒怀之作。通片运用比兴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遭遇和神情动态。借孤鸿衬托,表达“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语)。“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苏轼自指如同孤鸿之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专写孤鸿,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作者出台狱后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心情与处境的写照。抒发个人忧愤寂苦之情,表明作者的人格和情操:宁可幽居,自甘寂寞,却不肯俯仰于人,苟合于世。但也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陈廷焯评此词说:“寓意高远,运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之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贺新郎・咏石榴》用“美女出浴图”,寄托词人不与浮花浪蕊争雄、不与群小浮沉的高尚情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洞仙歌》借柳喻人,全章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进而刻画了佳人的品格美;写柳体态标格、婀娜多姿,落寞失意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咏物含深湛,在于寄托”(《金粟词话》)。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畅,形神兼到,熨贴自然。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摹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于物,也不脱离所咏课题。

苏轼咏物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对阳刚之美还是阳柔之美的品评、激赏,都让人受到一种美的洗礼,真切的感悟“物”之美,“情”之真的艺术魅力。这与苏轼超尘拔俗的胸襟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责任编辑:降小宁]

5

闫凤春 苏轼咏物词的审美追求 学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