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c6dad9f78a6529657d5315.png)
小儿血液特点
•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1、出生时为大细胞 2、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 儿为60-80d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生理性贫血
–时间:生后一周开始下降,至2-3月(8-
12周)达最低,6月时恢复正常水平,平均 每周下降Hb10g/L
–程度:轻度贫血,自限性。
足月儿最低100-110g/L 早产儿最低70-90g/L,早产儿出现早而重
–意义:有利于确定病理性贫血的诊断标
准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 4、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萎靡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 5.粘膜的改变:口角炎、舌 炎、舌乳头萎缩。咽下困难, 或咽下梗阻感
• 6.皮肤:皮肤干燥、角化、 萎缩无光泽。毛发易断易脱。 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呈 勺状,亦称反甲。
• 7、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
• 8、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合 并感染。
–诊断标准:
<6月者: ⑴生理性贫血:为轻度贫血(Hb>90g/L) 水平 ⑵病理性贫血:新生儿期:Hb<145g/L
1~4月 : Hb<90g/L 4~6月: Hb<100g/L
– 6月~6岁: Hb<110g/L – 6岁~14岁:Hb<120g/L
– 海拔每↑1000米,相应诊断标准中 Hb↑4%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彩课件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dc21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e.png)
01
03
02 04
新型护理技术
未来可以探索新型的护理技术, 如无创监测、智能护理等,提高 护理效率和质量。
团队合作与沟通
加强多学科团队合作,提高医护 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为 患儿提供更全面、连续的护理服 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强免疫力
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锻炼 ,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 免疫力,预防感染。
及时处理感染
如发现患儿有感染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
疼痛的缓解与消除
疼痛评估
对患儿进行疼痛评估,了 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 续时间,以便采取适当的 护理措施。
非药物性缓解
采用热敷、按摩、分散注 意力等方法缓解疼痛。
家庭支持与患儿教育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对患儿的康复 和治疗至关重要,有利于增强患儿的 信心和勇气。
患儿教育
向患儿和家庭成员普及造血系统疾病 的知识和护理技巧,如如何预防感染 、如何合理饮食等,以帮助他们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05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案例分 析
案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管理的意义与实施
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让患儿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制定自我管理计划
在医生的指导下,让患儿参与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 、用药等方面的管理。
定期自我检查
让患儿学会定期自我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报告医生处理。
案例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b3c0ddc5da50e2534d7fac.png)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大多数是成熟的 分叶和杆状核
大多数 原始或稚粒细胞
细 胞
②血液系统疾病 减少 ③理化因素
④单核—巨嗜系统功能亢
进
⑤其他
血小板 HB种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1岁 <5% 2岁 <2%
女:110-150 淡紫红色
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两面凹的 球形D10- 球形10-15 球形10-12 圆形 圆形
圆盘状 12
微米
微米
椭圆形 卵圆形
D>7.5微米 微米
两面凸圆 盘状2-4 微米
细胞核
无
杆状、分 分叶状 S形
183儿科护理教案_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教案
![183儿科护理教案_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d3b1dff00bed5b9f31d48.png)
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7/6/7教案完成时间:2007年4月1日
课程名称
儿科护理学
年级、专业层次
05专科
授课教室
7BJ404&7AJ402
教 员
汪丽琪
专业技术
职 务
助教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崔焱
教研室审阅意见:
______(教研组长签名)
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教案末页)
相关专业英语词汇
贫血(anemia)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给予铁剂补充时应注意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析
《儿科学》科学出版社魏保生
《现代儿科护理手册》重庆出版社郑显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熟悉小儿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教学内授40
小儿缺铁性贫血讲授40
教学重点: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教学难点: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e607c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d.png)
护理计划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制定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的护理措施。
营养支持计划
根据患儿营养状况,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方案。
健康教育计划
向患儿及家属传授与疾病相关 的知识和护理技巧。
心理护理计划
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 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
护理实施
执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落实各项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措 施。
用药管理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孩子用药,避免擅自 更改剂量或停药。
休息与运动
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同时鼓励其参加适当的运动。
心理支持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帮 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了解患儿及家 属对疾病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 。
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关注患儿的情绪状态变化,评估心理 护理措施的效果。
03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特殊护理
贫血患儿的护理
总结词病情 观察
根据贫血类型和程度,制定 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补充 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 等造血物质的食物,如瘦肉 、绿叶蔬菜、豆类等。同时 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 茶、咖啡等。
预处理护理
骨髓移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化疗、放疗等,应密切 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
心理支持
骨髓移植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应给予关 爱和支持,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同时向家长提供 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04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与预 防
康复指导
定期评估
健康教育护理
通过多种方式向患儿及家属传授疾病知识和 护理技巧。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975f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8.png)
contents •造血系统疾病概述•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特殊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与家庭支持目录造血系统疾病的定义造血系统疾病的分类01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造血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021. 红细胞疾病:如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032. 白细胞疾病:如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
043. 血小板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054.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065. 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 1. 贫血:如苍白、乏力、头晕等。
3. 感染易感性:如发热、咳嗽、腹泻等。
5. 骨痛或骨骼异常:如骨髓炎、骨髓纤维化等。
造血系统疾病的症状因具体疾病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2.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4. 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瘤等。
010*********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铁剂和维生素其他药物手术治疗030201放疗和化疗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病变部位,杀伤异常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化疗: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常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放疗和化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患儿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定期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持患儿的卫生和清洁,预防感染;在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放疗和化疗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对于造血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适当增加蛋白质、铁、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
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口腔清洁监测体温变化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易感患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a53e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b.png)
儿科护理在儿童的健康成长过程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童的生理 、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们 需要专业、有针对性的护理。
造血系统疾病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造血系统疾病是一类影响 骨髓、淋巴组织和其他血 液成分的疾病,包括贫血 、白血病等。
流行病学
儿童是造血系统疾病的高 发人群,尤其是某些先天 性的造血系统疾病。
度,提供心理支持。
家庭支持
了解家庭对患儿的支持程度、经 济情况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有
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患儿自我形象
造血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患儿的自 我形象,如面色苍白、脱发等, 需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给予关
爱和支持。
03
常见造血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饮食调整
为患儿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 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根据医生建议,可使用铁剂进
缺铁性贫血患儿护理案例
护理要点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等,以提 高铁的摄入量。
铁剂补充:根据医嘱,给患儿服用合适的铁剂,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
缺铁性贫血患儿护理案例
病情观察
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指标,观 察贫血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心理支持
关心患儿的心理需求,给予鼓励 和支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输血过程监控
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呼吸急促等 ,及时采取措施。
输液护理
确保输液装置清洁无菌,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根 据医嘱调节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对患儿造成影响。
感染防控与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cc94466edb6f1afe001f57.png)
第九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知识回顾:1.造血系统包括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等。
2.供造血细胞生成、发育、分化成熟的组织称为造血组织。
3.造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种外周血细胞的过程,受造血微环境和造血生长因子的精细调控,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一)小儿造血的特点1. 胎儿造血1)卵黄囊造血期:约胚胎第3周,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聚集形成“血岛”,其中间的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初级原始红细胞。
胚胎6~8周,血岛开始退化。
2)肝脾造血期(胚胎中期主要的造血器官):肝脏造血约自胚胎第6~8周开始,4~5个月达高峰,6个月渐减退,约出生时停止。
主要造红细胞,也可产生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脾脏约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主要产生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胚胎5个月其造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减退至消失,只保留造淋巴细胞的功能。
3)骨髓造血期:骨髓从胚胎第四个月开始造血,并成为胎儿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器官。
2. 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红骨髓(新生儿及4岁以下的婴幼儿)---造血状态黄骨髓:5~7岁开始,长骨中的红髓逐渐被脂肪组织(黄髓)对代替,至成年时红髓仅限于颅骨、锁骨等短骨或不规则骨及长骨近端。
黄髓——不稳定状态,当造血器官受刺激时48h内转变成红髓而造血。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2)髓外造血婴幼儿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很小,在某些情况(如严重感染、溶血、失血等)下造血需要增加,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液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二)小儿血液的特点1.血容量:新生儿占体重10% 儿童占8-10% 成人占6-8%2. 血细胞(1)红细胞(×1012/L):出生10天2-3个月12岁RBC 5-7 4-5.5 3 >4HB 150-230 110 >120生理性贫血:出生后因EPO、生理性溶血、血循环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10天左右较出生时减少20%;至2~3个月时,RBC降至3.0 ×1012/L,Hb降至110g/L,出现轻度贫血。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cffb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5.png)
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改善
减少辐射暴露
01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如减少X光检
查频次,避免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
减少感染风险
02
患儿应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降低感染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
03
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03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饮食 护理
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维持营养平衡
造血系统疾病会导致患儿体内血 液成分发生变化,易出现贫血、 出血等症状,合理的饮食护理有 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促进患儿的
康复。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质,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
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预防并发症
通过饮食护理,可有效预防因营 养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如营养
03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的患儿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应控制患儿的零食摄入量
,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脂肪。
饮食误区与纠正方法
误区一
忽视患儿的饮食需求。纠正方法:应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和 年龄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物 质。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疏导
心理评估
及时对造血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以便 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
心理疏导
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如心理 咨询、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儿缓解情绪压力,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07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 与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时数
2
教师姓名
专业名称
护理
教材版本
2
授课对象
(年级、专业)
专科授课时间教学目与要求掌握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和二次交叉的概念。
掌握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定义、护理诊断和健康宣教。
掌握补铁的注意事项。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
2、《最新儿科护理学》,陈百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儿科疾病与保健》,朱均,封立雪,学苑出版社
4、《实用儿科学》,第六版,诸福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辅助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备注
课程负责人审核
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案概要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编写时间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教学重点
1、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和二次交叉的概念。
2、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3、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
铁代谢过程。
课时分配
小儿造血的特点。――讲授10分钟。
小儿血液的特点。——讲授,举例,提问20分钟。
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和分类。——讲授15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流行病学、铁代谢过程、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讲授、举例和提问25分钟。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讲授、举例10分钟。
外语关键词
1、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EMH
2、贫血Anemia
3、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4、铁剂Chalybeate
参考资料
1、《儿科护理学》第4版,崔焱,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