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知识讲解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知识讲解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虽然也有部分开明官员“主战”,也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

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输了割地赔款,赢了还是割地赔款签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

应着政治的腐败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

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所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却屡次遭到侵略。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本论文就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中国近代反侵略失败原因及教训一、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最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内外因素的交织:反侵略战争失败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素可能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薄弱和不足,外因素则是指敌对势力的强大和侵略行为的残酷性。

内外因素的不利交织导致了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2.军事力量的不匹配:战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参战双方的军事实力和优势。

反侵略战争失败往往是由于敌对势力的军事力量远超过自身,无法抵抗或克服对方的优势所致。

这表明了军事实力的现代化和提升对于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性。

3.内外团结与协作的缺失:在反侵略战争中,内外团结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内部团结和政治稳定对于成功抵御外敌的入侵至关重要。

此外,与反对侵略的各方建立紧密的外交和军事合作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战略与战术的不当:战略和战术的不当也是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敌方的战术,精确分析形势和制定合适的战术指导是反侵略战争成功的基础。

5.政治和社会动力的不足:政治和社会动力对于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政治动力可以激励人民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社会动力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

缺乏政治和社会动力可能导致失败。

教训是反侵略战争失败后的经验教训。

其中一些重要的教训包括:1.积极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现代化建设,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防御能力。

2.加强国内的政治稳定和团结,形成内部的统一战线,以应对外敌的侵略。

3.深化国际合作和外交关系,争取外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对敌对势力的有效反制。

4.不断学习和吸收战争的教训,在指挥和决策层面实施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战术改善。

5.加强对社会和政治动力的培养和引导,增强在困难时期的韧性和坚持精神。

最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实施合理的改革和调整,以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面对不断来袭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

中国,泱泱五千年大国,文化悠久灿烂,人民群众勤劳智慧,何以落得此般外夷来犯却毫无还击之力田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官员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他们大多害怕有用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考虑的不是全天下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自身的私利,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压制和破坏。

在这种不懂得御敌策略,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如何取得胜利?俗话说“同心使得万年船”,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该拿什么和人家比拼?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对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中法战争后期,由冯子材指挥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这本是好事,给入侵者一个重重的打击,因鼓舞斗志,趁胜追击。

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

还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该出手时不出手,反而成了缩头乌龟,这样无能的政府如何能抵御得住侵略者的来袭?中日甲午战争时,光绪失去实际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权力被慈禧撺掇。

大敌当前,大小官员考虑的不是如何应战,而是相互攀比,送何礼物给慈禧太后;兵权在握的将领,考虑的不是如何指挥自己的士兵,浴血奋战,保卫国土,而是贪生怕死,消极避战;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在外敌入侵之时,还能大设寿宴,歌舞升平,不问国事,安于享乐,国家的最高层,不顾国土的流失,不顾百姓的安宁,就好比群龙无首,如何能打胜仗。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2),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可从以下几种历史事件分析:1、在近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一个封建专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无论是皇帝还是权贵,大都不了解世界大势,以至昏庸愚昧,贪生怕死,不懂御敌之策。

他们害怕外来侵略对自己的危害,于是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常常压榨百姓,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在这样的统治下,反侵略战争失败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中,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甚至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汉奸”,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

同时清政府又经历一场空前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高潮,清政府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力量分散,害怕战争持续下去,因而基于向英国侵略者投降,谋求妥协,为此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3、中日甲午战争时,李鸿章所重视的北洋海军竟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当时的清政府眼里根本就不重视军队的存在和发展,甚至为了筹备慈禧太后的万寿圣殿,而挪用海军军费,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

极度紧缺战争的原料使军队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

“万寿之日”,慈禧还让皇帝与大臣没惹你陪坐听戏,不问国事,李鸿章在次期间消极避战,积极求和,使得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代史 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 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绝对正确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第一章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里内阁因此垮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却屡次遭到侵略。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本论文就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中国近代反侵略失败原因及教训一、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最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2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 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 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 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 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
•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最 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 约》。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 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
•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 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 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 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 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 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 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 原因和教训
金融1501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 却屡次遭到侵略。1840·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如何认识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如何认识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如何认识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一、历史概况与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首先发动了军事侵略,众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夺去了中国大量的钱财和领土;对中国政治上的控制使清政府几乎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对中国经济上的掠夺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中国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文化的渗透预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奴役化,摧毁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如此的侵略,再加之清政府无止境的搜刮,中国人民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面对侵略与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的反侵略斗争。

其中着名的有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等。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而不亡。

这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最终都以中国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期间的原因与教训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

二、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黎建军(人文学院 09中本1班 2009014126)[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的第一大强国,各方面水平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令其他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然而到了明代中期,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各方面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到底是什么令中国在一次次的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归结起来,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2)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3)缺乏坚定不移的战争意志和准备;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我们在战争中饱受创伤,但我们却从中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经验,为我国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近代;反侵略;原因;教训随着中国进入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及申办世博会,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资在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开始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以此来重新检讨近代中国的中西关系。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他们企图瓜分中国、牟取暴利。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与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然而,每一次的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陷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然而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早已千疮百孔。

分析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三点:一、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的作战缺乏应有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试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

试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

试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自1840年起,至1919年的80年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从中国的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正确的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依然对我们有很重大的意义。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他们大多数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在中法战争的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为此垮台。

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

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同样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廷为筹备慈禧六十大寿,不仅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

全朝上下不想如何抵御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

指挥战争的李鸿章为保存自有的军事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

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后,慈禧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简单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复杂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导致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落后必然要挨打,动乱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强国才能避免外国的侵略. 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论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在此期间发生的反侵略斗争包括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37年7月~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

除了抗日战争,其它的五次反侵略斗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对此论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民对近代反侵略战争的认识,提高国民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和平意识,优化我国的历史文化氛围,从而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一方面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战争发生后,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思考和教训深思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拉开了外强掠夺中国的序幕,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以达到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控制。

从1840年到1919年期间,外国侵略者发动战争,屠杀无辜民众。

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制造了旅顺大屠杀,还有俄国军队在1900年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等。

而且,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巨额赔款、掠夺中国土地。

为了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

所有的侵略手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穷苦民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军民不断进行着反侵略斗争,主要两股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战斗和人民军队的斗争。

在人民群众斗争力量中,有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人民军队力量中,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涌现出邓世昌等英勇将领为国捐躯。

对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均以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失败告终。

分析其中原因,以中国内部情况来说只要有两方面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从1840年外国敌强发动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一方面打压变法救国的维新派,消极反抗。

在中日甲午之战中,慈禧不是忙着打仗,而是忙着过生日,宴请群臣,不问战事,加之长期不打仗的清兵处于涣散状态,作战能力大大减弱。

清政府的消极态度以及海军军费的匮乏,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委曲求全割地赔款。

另一方面清政府与外强联合起来打压中国民众的反侵略斗争,清政府在打击国内反侵略斗争问题上,却尤为积极。

慈禧为了维持封建统治,不惜与外敌联合起来,打击义和团的爱国斗争。

所以,清政府统治下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腐败,成为了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与外国侵略者相比,当他们通过工业革命完成生产技术的变革,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下的社会经济技术明显落后。

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武器装备的落后,清兵使用弓箭、鸟枪以及明朝时期的大炮,而外敌所使用的炮弹,不仅射程远、威力强,而且易于行军作战。

尽管与外敌作战的时候,中国以高出敌军几倍的兵力,也没有办法取得战斗的胜利。

而且,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落后,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社会风气日渐消弥,朝政收入无法满足军队作战物资需要。

综合上述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使中国军民得到深刻的教训,激发一种强烈的民族觉悟,意识到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民族独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存亡的真理。

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全面开始民族独立运动,代表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并且,还意识到要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变法,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中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