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含解析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
解析:选D。修:恢复。
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⑥D.①③⑤
解析:选A。④⑤两句是讲管仲在齐国施政以及其主张平易而容易实施,没有表现鲍叔牙“能知人”,可以排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这是没有遇到时机。
(2)百姓想要的,趁机给百姓;百姓认为不好的,趁机去掉。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2020《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精练管仲列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管仲列传《刺客列传》一文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将再度加强对文言字词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1.颍(yǐng)上2.鲍(bào)3.商贾(gǔ)4.不肖(xiào)5.齐桓(huán)公6.匡(kuāng)正7.仓廪(lǐn)8.少姬(jī)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2.鲍叔知.其贤:了解3.常欺.鲍叔:欺负4.鲍叔终善.遇之:对待5.不以为言...:把这种事对外说6.管仲事.公子纠:侍奉7.管仲囚.焉:被囚禁8.鲍叔遂进.管仲:推荐9.任政..于齐:执政10.九合.诸侯:会合11.一./匡.天下:完全/匡正12.齐桓公以霸.:称霸13.尝与鲍叔贾.:经商14.分财利多自与..:给自己15.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是16.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被17.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贤能18.吾尝三战三走.:逃跑19.邵忽死.之:为……而死20.与俗.同好恶:平民百姓21.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库22.上./服./度.则六亲固:上位者/遵循/礼法23.四维.不张:纲纪24.令.顺民心:法令25.因而予.之:给26.贵.轻重:重视27.慎权./衡.:秤砣/秤杆(引申义见“考点四·古今异义”)28.桓公实.怒少姬:实际上29.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责备/周王祭祀滤酒之物/向30.令燕修.召公之政:恢复31.桓公欲背.曹沫之约:背弃32.诸侯由是..归齐:从此33.知与.之为取:给34.管仲世所谓..贤臣:认为是35.而不勉.之至王:勉励36.乃.称霸哉:仅仅37.将./顺.其美:扶持/顺从38.匡./救.其恶:纠正/制止(一)使动用法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二)意动用法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2.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三)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称霸(四)名词作状语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2.南.袭蔡:向南(五)形容词作名词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字音与字形考点重点实词考点词类活用考点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苦/困厄2.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没有才能3.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含答案

第10课 管仲列传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2.虚词归纳与⎩⎪⎨⎪⎧ 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3.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展示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自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
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

2019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语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惊异。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光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生疏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情。
生疏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予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留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中其次段是文章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一、人物名片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增。
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二、文化常识成语中的伴侣之交人不行以没有伴侣,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古人对伴侣有很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方交情深厚的伴侣。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相交往的伴侣,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性结拜的兄弟姐妹。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伴侣。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伴侣。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伴侣。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伴侣。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伴侣。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伴侣。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 解析:选A 。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 .吾幽囚受辱B .岂管仲之谓乎C .管仲之谋也D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
A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 项,宾语前置句;C 项,判断句;D 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选修《《史记》选读》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於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次,整理。
②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③厥有《国语》。
厥:才。
④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通达、表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3、请翻译下列句子:(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对选文内容分析好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
2,阅读下列文字。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局部。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拟,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根底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2015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 .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答案 D解析 D 项后文“政”为“政令”之义,故“修”不能解释为“修建”,可解释为“修复、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 B.⎩⎪⎨⎪⎧ 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答案 D解析 A 项介词,把/动词,认为;B 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 项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D 项副词,于是,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管仲因而信.之 B .贵.轻重,慎权衡 C .然孔子小.之 D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答案 A解析 A 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C.鲍叔不以我为愚.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答案 C解析C项“愚”,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愚笨”。
A项“穷困”,古义为“困厄,处境艰难”;今义为“生活困难,贫穷”。
B项“因而”,古义为两个词,“因”指“趁机”,“而”指“就”;今义为“表结果的连词”。
D项“不肖”,古义为“没有才能”;今义为“品行不好”。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D.分财利多自与答案 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节):管鲍之交和深厚友情。
第二部分(3—4节):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部分(5节):司马迁的赞词。
三、重点研讨(一)1.仿照例句,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②信: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③小: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④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
2.①判断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④宾语前置句⑤反问句,宾语前置句⑥被动句⑦被动句⑧省略句⑨省略句3.①我曾经多次从政却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②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③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
④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二)(1)是从五个方面来写的:(1)经商、(2)谋事、(3)出仕、(4)作战、(5)事君(2)这句话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现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3)这一节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
管仲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
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了两人的友谊与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节文字,司马迁较多地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第1节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日后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这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①推行了正确的内政和外交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③他辅佐齐桓公采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的策略。
四、应用拓展1.A(危行:正直的行为)2.B(之:他,代越石父;到……去。
A.因;C.才;D.为什么)3.B4.B(晏子意识到自己进内室没有向越石父告辞,是无礼,有错就改,这才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5.(1)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管仲列传演练 Word版含解析推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仓廪实而.知礼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解析:选C。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A.介词,替;B.介词,表被动;D.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管仲囚焉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D.管仲既任政相齐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四章管仲列传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 解析:选D 。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思垂空文以自见.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解析:选B 。
B.介词,表被动/动词,“显露”。
A.介词,“替”;C.连词,表转折,“可是”;D.语气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吾尝三战三走.D .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富.国强.兵 B .然孔子小.之 C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 .贵.轻重 解析:选A 。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与“管仲既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吾幽囚受辱B.岂管仲之谓乎C.管仲之谋也D.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管仲列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解析A项,卑:平易。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解析均为表被动。
B分别为知道/知识;C分别为归顺/回家;D分别为制度/量词,次,回。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解析D项,均为介词,和。
A介词,把/动词,认为;B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 )(3分)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解析“穷困”在句中指处境困窘。
答案 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A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解析①③⑤宾语前置句/②④被动句/⑥⑩判断句/⑦主谓倒装句/⑧⑨定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共同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的肆意破坏,却日益加剧着环境的污染。
B.战士们正趴在战壕沿上,紧握着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C.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D.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2,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入了人的灵魂,合成人的血肉之驱,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驱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年九岁,失母。
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
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左右莫不改观。
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
帝闻善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
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
香日:“《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①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
”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及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选D。
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仓廪实而.知礼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解析:选C。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A.介词,替;B.介词,表被动;D.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吾尝三战三走.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选D。
A.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古义:逃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富.国强.兵B.然孔子小.之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D.贵.轻重解析:选A。
A.使动,使……富、使……强;B.意动,以……为小;C.意动,以……为羞、以……为耻;D.意动,以……为贵。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管仲囚焉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D.管仲既任政相齐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解析:选D。
D项“修”是“恢复”。
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解析:选A。
④⑤两句是讲管仲在齐国施政以及其主张平易而容易实施,没有表现鲍叔牙“能知人”,可以排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财分利时管仲经常多分给自己,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财,因为他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
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解析:选D。
D项,“通货积财”是指治理国家,不是说管仲自己聚敛财富。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这是没有遇到时机。
(2)百姓想要的,趁机给百姓;百姓认为不好的,趁机去掉。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注]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 .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C .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解析:选A 。
“加”应为“施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 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解析:选D。
A项,副词,竟然/副词,才;B项,代词,他/指示代词,那;C项,介词,到/介词,和;D项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12.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选A。
②句是任用管仲的原因,④句体现管仲的忠诚。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解析:选C。
鲍叔牙认为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会被杀。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相国。
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
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
将要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然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样做的,您如果宽恕他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
”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
”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
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鲍叔说:“您告诉使者这样说:‘我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想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