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

合集下载

心理笔录:镜像效应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笔录:镜像效应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笔录:镜像效应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引言镜像效应是指一个事物在镜面中对称翻转的现象,它是光线成像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心理学中,镜像效应也被用来描述人们在心理上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尤其是针对孩子们的行为。

在这个视域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

一、镜像效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1 儿童时期的模仿行为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这种模仿行为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孩子们往往会以父母、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作为榜样,根据他们的行为举止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1.2 社交关系的镜像效应镜像效应也存在于孩子们的社交关系中,他们往往会在与同龄人或者亲近的朋友相处时,模仿对方的语言、动作和行为,以适应社交环境和融入集体。

这种模仿行为也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1.3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行为和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往往会在家庭中接受到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模仿对象,这些模仿对象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二、镜像效应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1 行为模仿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或者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暴力、虐待、欺凌等,这些行为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等问题。

2.2 社交关系的影响在社交关系中,孩子们往往会因为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产生误解和冲突,导致友谊关系紧张或者破裂,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镜像效应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3.1 增强正面榜样的力量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加强正面榜样的塑造,鼓励孩子们模仿那些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2 增强社交技能的培养在社交关系中,可以对孩子进行相关的社交技能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避免因为模仿行为而产生负面影响。

3.3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改善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加强亲子沟通,树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接受到负面的模仿对象,从而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最终题库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最终题库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最终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三、名词解释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

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

2.保护性抑制:过久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的减弱是保护性抑制,能保护大脑以避免过度疲劳。

3.面孔失认症:枕叶损伤的病人会患“面孔失认症”,其表现为,对照片上自己的家人不认识,甚至对站在病房、站在她面前的家人也不认识,但家人一开口说话时,她靠声音或听觉可以准确辨认出来访者。

而且,不同的脑损伤病人,可以表现对面孔的情绪、年龄以及人物识别的选择性障碍。

4.正强化和负强化: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结果使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这叫正强化。

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

5.精神分析:是奥地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4—9 (一)到(五))答: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 (一)到(五))答: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答: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贾子善--镜像神经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镜像神经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使用虚拟厨房帮助患者再学习重要的日常生活技能; ◎ADL训练和评估; ◎使用虚拟超市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评估和训练; ◎利用VR技术进行职业和社交能力培养及家庭相关知识的教育。
19
四、脑--机接口技术
脑电转化为某种信号来控制光标或辅助运动设备, 有可能帮助严重瘫痪者通过计算机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 和沟通或者帮助其实现想做的动作。
Michielsen ME:患者活动双手,眼看患手(无镜子) 患者活动双手,眼看镜子中健手的 影像患手(有镜子)
结果显示:后者相应脑区活动明显增强。
三、虚拟现实疗法
患者利用交互式虚拟现实平台进行运动想象治疗。
渥太华大学的Ruba等使用具有触觉反馈的数据手套进行运动康 复训练,并为患者设计了不同难度等级的康复训练虚拟场景: (1)置物架训练患者选取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杯子),并将物品
镜像神经元主导了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20世纪90年代初由Rizzolatti等发现,当 猴子看到实验员抓取食物时,猴子的大脑前 运动皮质腹侧神经元(F5区)就像它自己 在抓取食物一样被激活了。称这类神经元为 镜像神经元,其特性是能直接在观察者的大 脑中映射别人的动作、声音及情绪等。
镜像神经元存在的脑区
Buccino G 2013;Brunner IC 2014
二、运动想象疗法
(一)想象自己在做某项活动 (二)镜像疗法
1995年设计并用于治疗患肢痛 1999年用于偏瘫、空间忽略 2004年发现疼痛幻觉使残肢皮层代表区增大,而镜像疗法使疼痛 减轻、代表区缩小。利用镜盒装置,看着健手活动的影子,想象患 手在活动。
镜像神经元 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3 0 1 医 院 康 复 医 学 中 心 贾子善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答案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答案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答案1.1脑与外部世界1【判断题】某些癫痫病人由于外科手术而成为裂脑人,因此他们的大脑可以相互独立工作。

(?)2【判断题】人类的一些高级认知过程都和心脏有关,是心与脑的共同表现形式。

(?)3【判断题】所有具备生命特征的动物都有大脑。

(?)1.2脑科学的应用1【单选题】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用( C)来控制神经细胞的反应,控制特定的大脑核团。

A、磁波B、信号C、光D、声音2【判断题】别人没有任何方法破解深藏于内心的秘密。

(?) 3【判断题】不同的人脑功能上的显著差别来源于其不同的文化的宗教背景。

(?)4【判断题】大脑的每个半球都包括大脑皮层。

(?)5【判断题】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1.3打开大脑的“黑盒子”1【单选题】(A)是人脑的最大部分。

A、端脑B、间脑C、中脑D、后脑2【单选题】(C)检测的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A、单电级记录B、功能核磁共振C、内源信号光学成像D、深度脑刺激3【判断题】深度脑刺激可以无损伤地看到大脑的功能活动。

(?)4【判断题】神经元的细胞体大小为1毫米。

(?)2.1 “标准像”与信息传递1【单选题】以下(C)是神经元所不具备的。

A、细胞核B、树突C、细胞壁D、轴突2【单选题】神经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D)A、树突B、细胞核C、轴突D、神经末梢3【判断题】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树突。

(?)4【判断题】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轴突。

(?)2.2信息交流的结构单元1【单选题】按照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来分类,可分为(A)类A、 2 B、3C、 4D、12【单选题】电突触具备(D)特点。

A、突触延迟B、神经递质释放C、前膜与后膜相互独立隔绝D、信号可双向传递3【多选题】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ABC )。

A、感觉神经元B、联络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D、抑制性神经元4【判断题】神经元具有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5【判断题】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

(?)2.3信息交流的关节点1【单选题】以下不能打开离子通道的是(D )。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1️⃣ 模仿行为的定义与普遍性模仿行为,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观察到另一人的行为后,不自觉地重复或再现该行为的现象。

这种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从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到成人间的社交互动,模仿无处不在。

它不仅是我们学习新技能、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共鸣、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键桥梁。

在心理学领域,模仿行为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学习机制,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元,能够在个体执行某个动作或观察到他人执行相同动作时被激活,从而促使个体模仿观察到的行为。

2️⃣ 模仿行为的心理学解释2.1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有相似特征或价值观的人,以此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模仿,个体能够表达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员,分享该群体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这种模仿不仅限于行为层面,还包括语言、穿着、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

2.2 情绪共鸣与同情模仿行为也是情绪共鸣和同情的重要表现。

当我们观察到他人的情绪表达时,镜像神经元会促使我们的大脑模拟对方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促使我们模仿对方的表情、语气甚至身体姿态,以表达理解和同情。

2.3 学习与社会化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模仿是学习和社会化的关键手段。

婴儿通过模仿父母和照顾者的行为来学习语言、社交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模仿行为逐渐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成为个体主动寻求新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3️⃣ 模仿行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3.1 积极影响模仿行为有助于个体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文化,促进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通过模仿榜样,个体可以学习到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3.2 消极影响然而,模仿行为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当个体盲目模仿他人,忽视自身特点和需求时,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迷失和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过度模仿还可能抑制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1️⃣ 模仿行为的定义与普遍性在心理学领域,模仿行为指的是个体无意识地或有意地重复另一个体的动作、语言、表情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这种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从婴幼儿时期的牙牙学语到成年后的社交互动,模仿无处不在。

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社会认同、情感共鸣与关系建立的重要方式。

2️⃣ 模仿行为的心理学机制2.1 镜像神经元系统: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镜像神经元系统在模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神经元在观察到他人行为时被激活,仿佛个体自身也在执行同样的动作,这种机制促进了理解他人意图、感受及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2.2 社会认同理论: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倾向于模仿那些他们认同或希望成为的人。

模仿不仅是对外在行为的复制,更是内在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身份的投射。

通过模仿,个体能够增强与所崇拜或所属群体的联系感。

2.3 情感共鸣与情绪感染:模仿行为还涉及情感层面的互动。

当人们观察到他人的情绪表达时,自身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情绪感染机制促进了社会成员间的情感连接,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合作。

3️⃣ 模仿行为的影响与意义3.1 个人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模仿是学习语言、社交技能和文化习俗的重要途径。

通过模仿父母、同伴或社会角色模型,儿童逐渐构建起自己的认知框架和行为模式。

3.2 社会整合:模仿行为在维持社会秩序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通过模仿得以传承和强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3 创新与变革:虽然模仿通常被视为保守和复制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激发创新。

通过模仿并改进他人的想法或做法,个体或群体可以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或文化形式,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学现象,它涉及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等多个层面。

模仿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体学习和发展,还促进了社会认同、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

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人类无意识模仿

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人类无意识模仿

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人类无意识模仿汪寅;臧寅垠;陈巍【期刊名称】《心理科学进展》【年(卷),期】2011(19)6【摘要】人类无意识模仿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

其在个体社会认知以及人际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回顾近十年来人类无意识模仿的各个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以及分析无意识模仿的行为学效应,脑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调控,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神经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的人类无意识模仿现象都是社会交流的产物。

该观点在澄清无意识模仿神经机制以及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而探索孤独症患者无意识模仿障碍的病理机制有望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开启新的方向。

【总页数】9页(P916-924)【关键词】人类无意识模仿;变色龙效应;镜像神经元;联想学习学说;模仿过多症;社会交流;孤独症【作者】汪寅;臧寅垠;陈巍【作者单位】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院,NG7 2RD,UK;英国诺丁汉大学工作、健康与组织研究所,NG8 1BB,UK;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9;C91【相关文献】1.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J], 丁峻;陈巍2.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影响 [J], 王佳玲;时美芳;王建伟;朱美红;曾明;万里红;崔尧;顾旭东3.镜像神经元理论对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的启发 [J], 林颖;4.基于镜像运动神经元理论的模仿运动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部运动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J], 祁凤英; 张广飞5.镜像神经元运动模仿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李小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尔雅大脑的奥秘课后答案及考试答案(-神经科学导论)

尔雅大脑的奥秘课后答案及考试答案(-神经科学导论)

1.11 [判断题] 具备生命特征的所有动物都有大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2 [判断题] 裂脑人是由于外科手术造成两侧大脑相互独立工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3 [判断题] 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是社会学层次的讨论对象,难以用脑这一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来表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判断题] 传统的东方人和西方人对家庭和亲人的看法有所不同,它们可以在特定的脑区找到不同的激活方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1 [判断题]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用光来控制神经细胞的反应,可以控制特定的大脑核团。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2 [判断题]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不告诉别人,也没有方法被人破解。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3 [判断题] 特定的大脑核团执行特定的任务,它的病变造成功能丧失,表现的症状是相似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判断题] 脑的生物电信号可以被用来解读,从而控制机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1 [单选题] ()可以无损伤地看到大脑的功能活动。

A.单电极记录B.功能核磁共振C.内源信号光学成像D.深度脑刺激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 [单选题] 人脑中有()神经元。

A.1000万B.1亿C.10亿D.100亿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 [单选题] 神经元的细胞体大小为()。

A.1毫米B.1厘米C.10微米D.10纳米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 [判断题]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一旦建立就不会改变。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2.11 [单选题] ()是神经元所不具备的。

A.细胞核B.树突C.细胞壁D.轴突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 [单选题] 髓鞘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传送营养物质B.传送带电离子C.绝缘D.接受电信号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 [单选题] 树突小棘的主要作用是()。

【心理学】不易察觉的心理学166个现象

【心理学】不易察觉的心理学166个现象

不易察觉的心理学166个现象1️⃣ 引言:心理学的奥秘无处不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深度和广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学原理。

本文旨在探讨不易察觉的心理学现象,通过解析166个微妙瞬间,带领读者走进心理学的奇妙世界。

2️⃣ 心理学现象的微妙体现2.1 认知偏差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或记住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在社交媒体讨论、政治辩论中尤为常见。

可得性启发式:人们根据信息在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频繁报道的犯罪事件会让人误以为犯罪率上升。

2.2 情感与社交镜像神经元效应:当我们看到他人做出某个动作或表情时,我们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或动作倾向。

这是同理心的基础。

群体极化:在群体讨论中,原本持有相似观点的成员会变得更加极端,形成比讨论前更极端的共识。

这解释了为何网络论坛中的讨论往往走向极端。

2.3 决策与行为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远大于获得的喜悦。

这解释了为何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非追求收益。

框架效应: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会影响人们的决策。

例如,描述一个治疗方案的存活率为90%比描述其死亡率为10%更能让人接受。

2.4 记忆与认知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比已完成的事情记忆更深刻。

这解释了为何待办事项清单上的任务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虚假记忆:在受到暗示或误导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创造出并不存在的记忆。

这种现象在法律审判、心理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深入解析:心理学现象背后的原理这些不易察觉的心理学现象背后,隐藏着人类认知、情感、社交、决策等多方面的复杂机制。

例如,确认偏误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即我们往往难以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镜像神经元效应则揭示了人类情感与社交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理心在维系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心理学】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

一个人模仿一个人是什么心理学1️⃣ 模仿行为的定义与普遍性在心理学的广阔领域中,模仿行为指的是个体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状态下,对另一人的行为、言语、表情或体态进行复制或仿效的现象。

这种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从婴幼儿的学习过程到成年人的社交互动,模仿无处不在,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建立社会联系、传递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 模仿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2.1 镜像神经元系统: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揭示了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存在,这一系统被认为是模仿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

镜像神经元在观察到他人行为时被激活,仿佛个体自身在执行相同动作,这种机制促进了理解与共鸣,为模仿提供了生理基础。

2.2 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行为。

模仿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学习方式,使个体能够快速掌握复杂的技能和社会规范。

2.3 认同与归属感:模仿行为还常常与个体对特定群体或个体的认同及追求归属感有关。

通过模仿群体中的领袖或榜样,个体能够增强自己与该群体的联系,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3️⃣ 模仿行为的多样性与功能3.1 适应性模仿:在某些情境下,模仿是为了适应环境或满足生存需求。

例如,婴儿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语言和生活技能;在文化中,模仿是传承习俗和信仰的重要手段。

3.2 社交互动与情感共鸣:模仿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当人们发现彼此的行为相似时,会感到更加亲近和信任。

3.3 个性表达与创造力:虽然模仿通常被视为复制行为,但它也可以是创造性表达的一部分。

艺术家和设计师经常通过模仿前人的作品来寻找灵感,进而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

4️⃣ 模仿行为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尽管模仿行为具有诸多正面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过度模仿或盲目模仿可能导致个体失去自我、创造力受限或产生社交焦虑等问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知识储备每日一练(6月10日)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知识储备每日一练(6月10日)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知识储备每日一练(6月10日)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大脑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

让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当它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

后来的研究证明,人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能够感受对象的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也都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明显地感受到。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同情”的魔力 B.何谓神经元C.脑科学的新发现 D.“爱”的潜在根源2、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其中有30%以上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者“填补了国内空白”。

的是,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斋中,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悲难以为继 B.遗憾步履维艰C.可惜寸步难行 D.无奈一筹莫展3、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以此来看,“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畏难豁免 B.紧张宽恕C.侥幸淡化 D.抵触忽略4、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

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

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望远镜)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凝结眺望一目了然B.固结目睹一览而尽C.冻结捕捉一览无余D.凝固观测一目千里5、一跨国企业计划7月份在全球两个大城市同期举办大型室外活动。

大脑的奥秘全部答案

大脑的奥秘全部答案

1.1脑与外部世界已完成成绩:100.0分1【判断题】某些癫痫病人由于外科手术而成为裂脑人,因此他们的大脑可以相互独立工作。

() 我的答案:√ 得分:33.3分2【判断题】人类的一些高级认知过程都和心脏有关,是心与脑的共同表现形式。

()我的答案:× 得分:33.3分3【判断题】所有具备生命特征的动物都有大脑。

()我的答案:× 得分:33.4分1.2脑科学的应用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用()来准确控制特定神经细胞的反应,控制特定的大脑核团。

•A、药物•B、电刺激•C、光•D、声音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判断题】别人没有任何方法破解深藏于内心的秘密。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3【判断题】不同的人脑功能上的显著差别与其不同的文化的宗教背景无关。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4【判断题】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1.3打开大脑的“黑盒子”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是人脑的最大部分。

•A、端脑•B、间脑•C、中脑•D、后脑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2【单选题】()检测的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

•A、单电级记录•B、功能核磁共振•C、内源信号光学成像•D、深度脑刺激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判断题】深度脑刺激可以无损伤地看到大脑的功能活动。

()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4【判断题】神经元的细胞体大小为1毫米。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2.1标准像”与信息传递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以下()是神经元所不具备的。

•A、细胞核•B、树突•C、细胞壁•D、轴突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单选题】神经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

•A、树突•B、细胞核•C、轴突•D、神经末梢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3【判断题】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树突。

精神病学习题集-症状学

精神病学习题集-症状学

精神病学习题集连载:绪论-症状学发表日期:2005-01-22 作者: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出处:网络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心理学-QQ咨询-五行学本页面已被访问:4628次第一章绪论练习题【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枝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枝学科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枝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枝学科E.精神病学是心理学的分枝学科2.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A.生物医学模式B.整体平衡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社会文化模式3.一般认为,使用成瘾性物质后产生“快感”是由于A.突触间隙DA浓度升高B.突触间隙NE浓度升高C.细胞内NE水平升高D.突触间隙5-HT浓度增加E.突触间隙DA水平降低4.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D.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E.一般认为,人类是具有精神活动的唯一动物5.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A.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B.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低下C.5-HT系统功能亢进D.5-HT系统功能低下E.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不足6.关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以下说法哪项不对A.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B.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C.神经系统可塑性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D.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E.只存在于机体的发育阶段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统计,精神障碍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比重为A.10.5% (中低收入国家);23.5%(高收入国家)B.8% (中低收入国家);15%(高收入国家)C.6% (中低收入国家);10%(高收入国家)D.15% (中低收入国家);30%(高收入国家)E.5% (中低收入国家);15%(高收入国家)8.有关心身疾病的描述,哪项不对A.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B.是一组与心理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C.有器质性病变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D.冠心病和消化性溃疡不属于心身疾病E.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9.以下精神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首位的是A.酒依赖B.双相情感障碍C.药物依赖D.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E.单相抑郁10.以下不属于心身医学研究范围的是A.把精神医学与行为医学的方法运用于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之中B.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在疾病病原学、症状学、病程和预后中的相互作用C.提倡医疗服务的整体观念,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D.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转归E.研究特殊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或异常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11.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B.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E.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12.关于精神病学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躯体疾病的症状可以作为心理应激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B.各种躯体疾病均可影响大脑机能而出现精神症状C.临床上某些药物可导致精神异常D.精神疾病也可以伴随一系列的内脏和代谢功能紊乱E.精神异常也可以使某些药物的疗效下降(二)B型题A.多巴胺(DA)B.5-羟色胺(5-HT)C.去甲肾上腺素(NE)D.γ-氨基丁酸(GABA)E.谷氨酸1.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亢进有关2.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3.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昼夜节律紊乱、失眠等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4.目前认为,新型抗抑郁药,如氟西汀主要是通过阻滞哪种神经递质的回收,产生抗抑郁作用A.谷氨酸B.甘氨酸C.多巴胺D.乙酰胆碱E.脑啡肽5.属于兴奋性氨基酸的是6.属于抑制性氨基酸的是7.属于单胺类递质的是(三)X型题1.可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有A.遗传因素B.应激性生活事件C.感染D.人格特征E.个人的特殊经历2.对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关系的正确理解包括A.心理因素可能是导致某些躯体疾病的原因B.心理症状可以是躯体疾病的结果C.心理因素可导致躯体症状D.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任何关系E.任何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3.与精神障碍关系密切的神经递质包括A.兴奋性氨基酸B.抑制性氨基酸C.单胺类神经递质D.神经肽E.乙酰胆碱4.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A.宏观上可表现为脑功能的改变B.突触数目的改变C.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D.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E.微观上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变化5.精神疾病的康复和社区服务的宗旨是A.功能训练B.全面康复C.重返社会D.提高生活质量E.完全治愈,不再复发6.新世纪精神病院的现代化前景是实行A.管理开放化B.治疗多元化C.院内园林化D.室内家庭化E.医疗、护理工作合并7.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A.应激性生活事件B.情绪状态C.人格特征D.父母的教养方式E.社会阶层和社会经济状况8.下列生活事件中能作为应激源的是A.离婚、丧偶等家庭危机B.学校与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紧张C.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D.战争、移民等社会事件E.个人的某种特殊遭遇【填空题】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枝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______和______的一门学科。

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的关系

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的关系

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的关系人类语言能力的独特性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大脑中与语言相关的神经机制。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神经元类型,即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对于语言模仿能力的发展和语言学习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镜像神经元的概念和特点。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其活动模式与观察到的动作或行为高度相似。

这意味着当我们观察到别人做某个动作时,我们的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仿佛我们自己在进行这个动作一样。

这种神经元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模仿他人的动作,从而实现语言的学习和交流。

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语言模仿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早期的语言发展阶段,婴儿通过模仿父母或其他成人的语音和语调来学习语言。

研究表明,镜像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婴儿观察到成人的口型和发音时,他们的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模仿并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音。

此外,镜像神经元还与语言理解和交流的能力密切相关。

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话时,我们的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仿佛我们自己在说话一样。

这种激活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情感,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

研究还发现,镜像神经元的激活程度与个体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密切相关。

那些在镜像神经元激活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具有更好的语言理解和交流能力。

然而,镜像神经元与语言模仿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

除了镜像神经元对语言模仿的作用外,语言模仿也可以促进镜像神经元的发展和活跃。

通过模仿他人的语音和语调,我们可以加强自己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的连接和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和交流能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语言模仿成为了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尽管镜像神经元在语言模仿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神经机制。

视觉识别的两次飞跃产品经理职场进产品运营用户分析操作指南

视觉识别的两次飞跃产品经理职场进产品运营用户分析操作指南

视觉识别的两次飞跃1.ConvNets是当今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学习革命的驱动力,被广泛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大事件大卫·胡贝尔(David Hubel)和托尔斯滕·威塞尔(Torsten Wiesel),发现了猫和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视觉系统中的层次化结构(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以及解释了视觉系统如何将视网膜上的光线转换为人脑可辨识的信息。

福岛·邦彦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被称为认知机(Cognitron)的最早的DNN之一,之后又在认知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开发了神经认知机。

(Neocognitron);20世纪80年代,法国计算机科学家杨立昆,提出卷积神经网络(ConvNets)理解ConvNets对于了解当前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其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深度学习领域的进展,机器对图像和视频中物体的识别能力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深度学习简单来说是指用于训练DNN的算法,这里的DNN就是深度神经网络,指的是具有不止一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并不是指神经网络所学习内容的复杂性,而仅仅是指网络本身的层数。

大脑识别模式:当人的眼睛聚焦于一个场景时,眼睛接收到的是由场景中的物体发出或其表面反射的不同波长的光,这些光线激活了视网膜上的细胞,本质上说是激活了眼睛后面的一个神经元网格。

这些神经元通过位于眼睛后面的纤长的视觉神经来交流彼此的激活信息并将其传入大脑,最终激活位于大脑后部视皮层的神经元。

视皮层大致是由一系列按层排列的神经元组成,就像婚礼蛋糕那样一层一层堆在一起,每一层的神经元都将其激活信息传递给下一层的神经元。

ConvNets 识别模式:ConvNets 由一系列模拟神经元层组成,在这里,我还是将这些模拟神经元称为单元。

每层中的单元为下一层的单元提供输入,当一个ConvNets处理一张图像时,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激活值-根据单元的输入及其连接权重计算所得的真实的数值。

(幼儿学前教育)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幼儿学前教育)镜像神经元的发现

镜像神经元的觉察在意大利帕尔马,前的一个夏天,一只猴子坐在专用试验椅上等着吃中饭的研究人员回来。

一根细小的电线差不多植入了猴子负责运动的大脑区域。

当猴子每次抓或移动实物时,其大脑区域的一些细胞就会兴奋起来,为此,监控器还会记录一个声音:啵哩———破,啵哩———破,啵哩———破。

一位毕业生手上拿着一个冰淇淋球进来了。

猴子盯着他。

之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当学生将冰淇淋球放到他的嘴唇边上时,监控器听到了一个声音:啵哩———破,啵哩———破,啵哩———破。

事实上,帕尔马大学的神经学家加库脉·李乍那迪早就看到了这一现象,他当时拿的是花生。

当猴子看到人们或其它猴子拿着花生放到他们的嘴里时,同样的大脑细胞兴奋了。

之后,科学家觉察,猴子剥花生或听到有人剥花生时,此细胞会兴奋。

当用香蕉、葡萄干和其它所有实物时,同样的情况发生了。

李乍那迪博士最近同意采访时表示,猴子大脑中有特有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当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和当猴子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

人类大脑有假设干镜像神经系统来专门传输和了解别人的行动和意图,以及别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他们的情绪。

镜像神经元不是通过概念推理,而是通过直截了当模仿来让我们领会别人的意思。

通过感受而非思想。

此觉察触动了许多科学规那么,改变了对文明、移情作用、哲学、语言、模仿、孤独症和心理疗法的理解。

此觉察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生物学根底。

大脑中大多数神经元比较呆板。

许多只是来探测别处世界的一般特征的。

有些遇到水平线时就会兴奋,有些那么只认垂直线,其它的负责探测单频声音或运动方向。

在更高级的大脑中,科学家觉察成群的神经元能探测更远为复杂的特征,如脸、手和富有表现的肢体语言。

此外,其它神经元会关心设计身躯动作,设想复杂的姿肢。

在大脑中的前区皮质、后顶页、颞叶上方的沟回区域和脑岛处觉察的镜像神经元,会对一系列与意图相关的行动有兴奋反响。

2022年白城市国企招聘考试基础题库

2022年白城市国企招聘考试基础题库

2022年白城市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基础题库(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2月1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这也是近百年来首件从()回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

A.英国B.日本C.德国D.美国【答案】:B2.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

该星是世界首颗具备()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硫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A.促进充分就业B.经济加速增长C.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基本稳定【答案】:B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1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答案】:C5.下列不属于“岁寒三友”的植物是()。

A.竹B.松C.梅D.菊【答案】:D6.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D7.大夫行医又称“坐堂”,这里的堂起源于:()A.关押大堂B.皇宫C.古代学堂D.饭馆【答案】:A8.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方面的标准。

变色龙效应-详解

变色龙效应-详解

变色龙效应-名词详解目录• 1 什么是变色龙效应• 2 变色龙效应的相关实验o 2.1 实验一o 2.2 实验二o 2.3 实验三• 3 变色龙效应的产生原因• 4 变色龙效应对个体社会学习和生存发展的影响什么是变色龙效应变色龙效应是指人们经常无意识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学现象。

变色龙效应的相关实验心理学家巴奇(Bargh)和查特朗(Chartrand)识别了他们叫做“变色龙效应”的部分肢体语言,发现,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势或者身体姿势,你往往会更喜欢他们。

实验一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么,甚至是陌生人?测验所谓的“变色龙效应”。

在第一个研究当中,78名试验参与者会与试验知情者或者说是“同谋”坐下交谈,这些同谋事先已被告知有计划地使他们的肢体小动作各不相同:有的老是微笑,有的老是抓脸,有的则不断晃脚。

结果:的确,通过测量参与者抓脸,晃脚以及微笑的的情况,我们发现试验参与者自然地会模仿试验同谋(他们刚刚才认识)的肢体语言。

抓脸仅仅增加了20%,但晃脚的比例却惊人地增加了50%。

实验二模仿增进好感?在第二个试验当中,沙特朗和巴夫想要知道这些晃脚或者抓脸的动作有否实际作用,还仅仅是社交互动的副产品。

试验设计:这78名参与者会被安排到一间房间与一名陌生人(另一名试验同谋)谈论一张摄影作品。

在交谈过程中,这名同谋会模仿一部分参与者的肢体动作,其他的则不然。

试验结束以后这些参与者会被询问对这名同谋的好感程度并对交流的顺畅性进行打分,两项的分数都在1到9分之间。

结果:模仿确有其效。

肢体动作被模仿的参与者,对同谋的打分平均是好感度6.62,顺畅性6.76,而其他的参与者打的平均分则是好感度5.91,顺畅性6.02.你可能会说,差别也不大么,但对于人们几乎都觉察不到的这种微妙的行为的变化,这种效应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

实验三对他人观点接纳程度高的人会表现出更多的变色龙效应么?因为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的人会自然地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6, 916–924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1.00916916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 作为社会交流产物的人类无意识模仿汪 寅1 臧寅垠2 陈 巍3(1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院, NG7 2RD, UK) (2英国诺丁汉大学工作、健康与组织研究所, NG8 1BB, UK)(3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南京 210097) 摘 要 人类无意识模仿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

其在个体社会认知以及人际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回顾近十年来人类无意识模仿的各个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以及分析无意识模仿的行为学效应, 脑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调控,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神经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的人类无意识模仿现象都是社会交流的产物。

该观点在澄清无意识模仿神经机制以及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而探索孤独症患者无意识模仿障碍的病理机制有望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开启新的方向。

关键词 人类无意识模仿; 变色龙效应; 镜像神经元; 联想学习学说; 模仿过多症; 社会交流; 孤独症 分类号B849:C91; B8451 引言“无意识模仿”(mimicry)是人类社会交流过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自然地无意识地复制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

无意识模仿有很多种形式, 如面部模仿、情绪模仿、语言模仿以及行为模仿(Chartrand & van Baaren, 2009)。

受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的影响(Grafton, 2009), 通常认为无意识模仿是一些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的基础, 如有意识模仿(intentional imitation)、动作理解、共情、心理理论、决策制定以及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临床上, 异常的无意识模仿与一些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如模仿过多症(echopraxia)与孤独症(autism)。

在行为学层面上, 最早研究人类的无意识模仿来自于社会心理学上的“变色龙效应” (Chameleon Effect)。

Chartrand 和Bargh (1999)发现当被试和实验员自然交谈时, 实验员适当地增加摸脸或抖腿收稿日期:2010-09-27通讯作者:陈巍, E-mail: anti-monist@的次数会显著增加被试相应的摸脸或抖腿行为的次数; 并且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被试都没有察觉到模仿行为的存在。

随后, 他们研究了无意识模仿行为对个体认知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发现, 当实验员模仿被试时, 被试对实验员的印象以及交流过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这暗示着无意识模仿能促进社会交流。

后续的研究还表明无意识模仿能加强个体间相互的喜爱和联系, 甚至诱发个体的亲社会状态(Chartrand & van Baaren, 2009)。

总的来说, 无意识模仿行为的作用是促进社会交流, 增加个体间的联系。

随后, 认知心理学对这一非言语的行为进行了更深的剖析。

从行为本身来看, 无意识模仿的过程十分简单:当人们交流时, 一方做出的动作(或表情)被另一方无意识地复制出来。

人们经常这样做, 并且做得毫不费力。

但是从行为背后的脑神经机制层面来看, 无意识模仿却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从他人角度获取的动作感觉信息(表征)会导致自身相应动作运动信息(表征)的激活。

举例来说, 当个体观察别人打哈欠并无意识模仿该动作时, 该动作(打哈欠)的感觉表征(如嘴巴张开, 双眼闭紧)会直接导致自身运动皮层中执行该动作的运动表征(如使口轮匝第6期汪寅等: 从“变色龙效应”到“镜像神经元”再到“模仿过多症” 917肌收缩, 咬肌舒张)的激活。

在这里, 表征间有两组对应关系:第三人称视角(third-person perspective)对应第一人称视角(first-person perspective), 动作的感觉表征(sensory representation)对应运动表征(motor representation)。

然而, 人们自身在执行一些全身运动和面部表情时无法像他人那样直接观察到这些动作的视觉效果, 而只能通过肌肉运动的体感来感受该动作的运动信息, 所以对于这些动作来说, 动作的感觉表征和运动表征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从眼睛获取的光学成像信息和命令肌肉执行运动的神经冲动信号是完全不同的信息。

现在的问题是:当个体无意识模仿某个动作时, 大脑是如何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表征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模仿研究中所谓的“对应问题” (correspondence problem) (Heyes & Bird, 2005)。

认知心理学家对于“对应问题”的疑惑终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灵长类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的发现中得到了线索。

灵长类镜像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它不仅在猴子自身执行某个动作时会放电, 而且还会在观察其他猴子执行相同动作时放电(Rizzolatti & Craighero, 2004)。

在这里, 大脑似乎直接将“对应问题”中的两种不同的动作表征同时编码在一个(群)神经元上。

镜像神经元最早发现于猕猴运动皮层前区的F5区和顶下叶的PF区, 随后, 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fMRI)揭示在人脑的两个同源区域—— 额下回(IFG)和顶下小叶(IPL)也有类似镜像神经元的存在, 这些区域统称为“人类镜像神经系统”(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Rizzolatti & Craighero, 2004)。

由于人类镜像神经系统为“对应问题”提供了直接的神经基础, 不少学者开始直接研究镜像神经元和无意识模仿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 人类镜像神经系统和猕猴镜像神经元在一些性质上的不同与人、猴在模仿能力方面的差异成正相关(Iacoboni, 2009; Ferrari, Bonini, & Fogassi, 2009)。

此外, 大量脑成像实验证实, 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直接参与无意识模仿的任务(Iacoboni, Woods, Brass, Bekkering, Mazziotta, & Rizzolatti, 1999; Rizzolatti, Fadiga, Fogassi, & Gallese, 2002; Catmur, Gillmeister, Bird, Liepelt, Brass, & Heyes, 2008; Catmur, Walsh, & Heyes, 2009)。

而当镜像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时, 人类的模仿能力也会大大下降(Heiser, Iacoboni, Maeda, Marcus, Mazziotta, 2003)。

Catmur, Mars, Rushworth和Heyes (2010)发现, 当经颅磁刺激(TMS)抑制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活动时, 人的无意识模仿严重受损。

这些实验结果都充分表明了人类镜像神经系统是无意识模仿的神经基础。

镜像神经元为无意识模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理论架构:当人们观察他人动作时, 镜像神经元被激活, 由于这些镜像神经元本身也是自身执行那些动作的神经基础, 所以动作的感知通过镜像神经元的活动直接激活动作的执行, 无意识的模仿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然而, 仅仅阐明无意识模仿的神经基础不足以解释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问题, 如人类的无意识模仿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相对于其他运动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在神经发育和认知发展上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在一些场合人们表现出较多的无意识模仿,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却没有?临床上一些模仿行为的异常仅仅是镜像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吗?接下来本文尝试通过回顾镜像神经元的来源以及其行为调控的研究, 旨在这两个层面上揭示无意识模仿行为都是社会交流的产物。

2镜像神经元是社会联想学习的产物既然镜像神经元是无意识模仿的脑神经机制, 那么镜像神经元本身又是从何而来?目前为止有两种假设:自然选择学说(natural selection theory) (Lepage & Théoret, 2007; Rizzolatti & Craighero, 2004)和联想学习学说(associative learning theory) (Heyes & Ray, 2000; Heyes, 2010; Del Giudice, Manera, & Keysers, 2008)。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镜像神经元是天生的, 即灵长类个体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了镜像神经元。

在进化上, 由于镜像神经元能直接将“他人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联系起来, 这极大地帮助了灵长类在社会交流时对他人动作的理解, 所以它是自然对灵长类动作理解这一特殊功能所选择的产物(Rizzolatti & Craighero, 2004)。

自然选择学说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新生儿和新生猴的模仿行为(Melzoff & Moore, 1999; Ferrari et al., 2009)。

由于新生儿(猴)有着最少的社会交流经历, 并且缺少主动的模仿意识, 他们的模仿行为强有力的支持了无意识模仿的先天论(Meltzoff & Decety, 2003;918 心理科学进展第19卷Rizzolatti et al., 2002)。

然而近些年来不少研究发现最初观察到的新生儿模仿行为可能只是一般的唤起行为(non- specific arousal)。

首先, 新生儿的模仿实验重复性很差(Anisfeld, Turkewitz, Rose, Rosenberg, Sheiber, Couturier-Fagan, Ger, & Sommer, 2001)。

其次, 新生儿的模仿行为仅限于口部(如嘴唇上翘, 双唇互轧), 至今还没有任何新生儿成功模仿四肢动作的报道(Anisfeld, 2005)。

再者, 新生儿模仿时心跳速度明显增加(Nagy, Kompagne, Orvos, & Pal, 2007), 并且一些唤起刺激如触碰新生儿的手掌(Humphrey, 1970), 在新生儿眼前晃动物体(Jacobson, 1979; Legerstee, 1991)以及播放音乐(Jones, 2006)也能诱发新生儿的这些口部模仿动作。

因此, 很多学者认为, 新生儿一些看似的口部匹配行为(matching behaviour)不能完全支持自然选择学说(Jones,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