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官僚
官僚是指具体实施政务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 在政治市场上,选民是公共产品的需求者,政治 家(议员)和官僚 (官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 官僚的角色与地位: 官僚的角色与地位:政治家投票通过表决来订 立法律制度和预算方案,官僚系统执行具体计划并具 体供给公共产品。可见,官僚行为影响公共产品供给 及其效率,并最终对政治均衡产生影响。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Multi-pe aked Preferences)指的 是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 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 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 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 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 逐渐上升。 图中,甲乙两位投 票者为单峰偏好。而丙 为双峰偏好。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 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 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 的选民,即一半选民对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强,一半选 民的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弱。因此,当选民人数为偶数 时,可能会出现两位中间投票人。
维克塞尔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税收-成本与 公共支出-收 益相联系。 它要求在全 体一致同意 原则下展开 谈判。 林达尔均衡 实现时达到 了帕累托最 优。
二、多数同意规则
所谓“多数同意规则”(`t}ÉÜ|àç iÉà|Çz eâÄxá),也称为“ 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 ,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投票规则的实 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由于一致同意规则很 高的决策成本,使得 多数同意规则成为在 实践中最为普遍运用 的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投票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所谓“ 一致同意规则”(hÇtÇ|Å|àç eâÄx),也称为“一致性规 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 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 制。 根据这个规则做出的集体决策能满足所有投票人的偏 好,因为没有任何参与者的利益受损,所以它才得以 通过。 而只要有任何一个人不同意,则代表了该项决策使其 受损,这意味着一致同意的规则,是能保证实现“帕 累托最优”规则的。
四、寻租
寻租理论在公共选择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租金(Rent)指 一种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生产要素的机 会成本的剩余。因供给缺乏弹性而产生租金。只要供给 不具有完全弹性,就会存在某种超过要素机会成本的超 额收入。 例如,由土地所有权垄断而产生的地租,演艺体育明星 因天赋才能的稀缺性而获得的高额收入,拥有某项专利 或专有技术给所有者或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等等。 人们对政府管制行为下而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之 为“寻租” (Rent Seeking)。
官僚的尼斯坎南 官僚的尼斯坎南(Niskanen 1971)模型 尼斯坎南 模型
尼斯坎南(Niskanen 1971)是最早在公共选择的框架内研 究官僚行为的,并设计出影响深远的官僚政治模型。从官 僚个人角度,他将薪水、公务津贴、公共声望、权力、庇 护、机构的产出、变革的便利性及管理机构的便利等纳入 官员的效用函数。 如下图3-5 所示,设预算规模B是公共产品产量G的函数: B=B(G),公共产品的成本也是产量的函数:C=C(G)。预 算本身可代表公众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因此,B’(G)作为边 际收益函数,代表了公众对公共产品的边际评价、边际价 值,其向下倾斜。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有人认为,投票悖论的发生是由于投票人偏好的多峰性, 投票人偏好峰性的不同导致均衡或不均衡出现。
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 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 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 案中,对其中的一个 议案偏好程度最高, 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 度都低于对这个议案 的偏好程度。
投票者 偏好 最喜欢 最讨厌 最喜欢 最讨厌 投票者 偏好 投票人 4(51) 3(49) 1(44) 5(27) 方案及得票数 财政 1(23) 5(26) 税务 5(19) 3(27) 3(8) 4(7) 2(2) 2(22) 4(8) 1(5) 2(10) 5(8) 3(4) 2(11) 1(6) 4(2)
第二节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决策,是由公共选择决定的。 在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下,主要有直接民主制和间接 (代议)民主制两种。 直接民主制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 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在直接民主制下,个人或 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对特定财政决策的 偏好。 本节主要讨论直接民主制下的投票规则。
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决策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1)偏好显示问题,即如何通 过有效机制将每一个体对公共产品的评价真实表达出来;(2) 偏好的加总问题。如何将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观点集中起来 加以权衡。
1.个人偏好显示难题 在偏好显示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偏好显示机会不均等,二是偏好 显示不充分。 隐瞒偏好以规避可能的负担成本 “理性的无知”与投票冷漠症 投票交易行为与利益集团的操纵 2.偏好加总难题 公共选择的理论分析表明,再有效的投票制度,也无法实现将每个人 的偏好完全真实地显示并进而无扭曲地加总,来满足这一条件从而实现完 全的帕累托效率。
j{ç ?
5位投票人的偏 好都为单峰偏好且 投票人数为奇数, 投票人V3偏好即为 最终多数票原则下 的公共选择结果。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多数同意原则可能导致投票悖论,那么,是否 存在一种政治机制或者决策规则能够完全消除 这一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阿罗于1951年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TÜÜÉãËá \ÅÑÉáá|u|Ä|àç g{xÉÜxÅ< 。其基本结论是:“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 ,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 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
裁性的。”
阿罗所设想的理想的集体决策规则应该是:
自由三选择条件。 自由三选择条件。即在所有的方案中,至少对其三种,各社
会成员可做逻辑上许可的顺序安排。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条件正相关。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条件正相关 社会选择不会和个体的选
择与判断反其道而形之,即某一备选方案在每一个体排序中的地位都上 升了,而其他方案的相对位置不变,那么,集体选择中这一方案的地位 也要有所上升,或者至少不变。
一、政党、政治家与选民 (一)选民 选民行为构成公共选择的基础环节,是形 成财政决策的源头。选民是理性的经济人,他 是在个人成本——收益分析下参与投票的。选 民通常只会投票给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益的政 治家。
一、政党、政治家与选民 政党、
(二)政治家与政党 政治家是选民的代表,其责任是替选民投上庄 严而神圣的选票。政治家由议会议员(立法委员)构 成,也包括通过选举而执政的总统(政府最高首脑) 。在现代选举制下,政治家往往需要依托于一定的 政党,而政党又是由相似的政治纲领和政府职能的 个人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政治家是他所在政党的代 表或领袖。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和“选择性激励”机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和“选择性激励” 制
区别于传统的利益集团理论,Olson发现,集 团利益对于集团内部成员而言,是一种同等受 益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集团越大,人数越 多,为实现集体利益而活动的单个个体的收益 越小,当这不足以补偿其成本时,个体就会倾 向于选择“免费搭车”。 选择性激励机制,是指按照成员对集体利益的 不同贡献程度给予区别对待。 如何评价利益集团?有无积极意义?
二、官僚
三、利益集团
人们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在公共产品 和政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集团、组织等来实现自身 的利益。通过组成利益集团,对包括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相应的影响。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共同利益 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由于现实社会中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一个人可以 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而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三、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并不都能产生稳定的均 衡结果。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人孔 多塞和博尔塔就发现了这一情况。 同样按照两两议案进行表决的方式 ,右图的偏好结构下得到了一致的表决 结果。 投票者 偏好 第一 第二 第三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C B A 丙 B C A
Biblioteka Baidu
投票者 偏好 第一 第二 第三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但是,如左图所示,三种投 票顺序下,三种方案都可能获胜 ,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投票顺序。 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体的偏好一 致,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 一致结论。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一致同意原则与交易政 治观 一次性投票与两两比对 多轮投票下的多数票规则 经济人假设与个人主义
寻租的进一步理解
“寻租”与“寻利”的区别就在于:寻利是生产性的活 动,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反映,它有利于降低成本 并鼓励开发与创新,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增加;寻租是 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租金来源于政府干预和管制的创造 。这种租金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财富的转移,并非新价 值的创造。 寻租的影响: ①租金的创造本身要消耗资源; ②利益集 团寻求寻租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游说、公关甚至 不惜采用蒙骗和贿赂等手段; ③ 基于利益的冲突性, 寻租与避租相伴而生;④遏制寻租现象所需耗费的无谓 成本和社会成本。
总体来看,在财政1和2 班的投票中,方案四取得了 税务(票数) 财政(票数) 税务(票数) 财政(票数) 压倒性优势;但是,在税务 53 27 83 11 方案4vs.5 1和2班的投票中,则有可能 出现方案1和4分别获胜的“ 40 40 8 85 方案1vs.4 投票悖论”局面。 70 10 86 8 方案4vs.2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一、概念: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 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 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 非市场决策机制。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构 成了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人假设 3.交易政治观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L/O/G/O
第一节 公共选择论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 机制相差甚远。对私人产品而言,市场价格机制是简 单而有效的。尽管决策是由个人和厂商分散作出的, 但在竞争性市场下,价格信号的传递能充分反映出资 源的稀缺性和消费者偏好,继而能正确引导资源的配 置与流动。 而公共产品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决定 了个人不愿真实显示自己的偏好,建立在私人选择基 础上的市场过程是失效的,必须通过政治程序将个人 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转换成集体行动来实现。这种机制 和程序就是公共选择。
彼此不相关的选择对象具有独立性。 彼此不相关的选择对象具有独立性。社会对任两种备选方
案的选择,只取决于个体对这两种备选方案的选择,而与其他备选方案 无关。
公民主权条件。 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不能强加于人。 非独裁条件。 非独裁条件。社会选择不能由某一权威人物的喜好趋向,作为整个
社会的选择结果。
政党、利益集团、 第三节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