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摘要: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困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
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是普及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目前学生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名目繁多:课堂同步、精练导学、同步导学……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做到晚上12:00才能完成,在学生宿舍经常看到学生打着手电筒写作业,课业的繁重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反对题海战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经过与实验班的跟踪对比,发现教学效果与之相差无几。
二、原因及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时仍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体验、探究的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但课堂教学的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说明教师上课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
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三、措施及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初中启蒙化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精心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
例如在上课时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
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为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
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1.集中备课。
(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式发言。
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
(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
(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
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2.实施教学方案。
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
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3.教学反思。
4.形成新教案。
同一教案多次上课,多次反思,反复讨论。
结合本班级实情,最终讨论定稿。
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四)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下面主要以案例形式,介绍几种有效教学行为。
1.自主交往式
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案例1:哪里来的煤气?
【问题背景】冬天,在某些高寒农村地区,仍沿有用煤(或炭)烤火的习惯。
女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用火引燃,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
女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
”女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密闭容器中:①3gc和10go2②3gc和2go2③3gc和6go2
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讨论交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上三种情况。
【展示汇报】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 (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点燃co2和c+co2点燃2co 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来表示方便记忆。
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2.过程活动式
学生用实验去探讨知识的全过程,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
案例2: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究
【问题提出】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猜想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交流展示】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
通过讨论对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反应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理念下的教学,我们都会千方百计从课堂这个主渠道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望广大同行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崔俊杰.初中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吉林教育:教研,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