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
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
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一一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
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⑴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第八章内容分解成第十、第十一两个单元,老教材中的第二节、第三节部分内容合并成课题一,但是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

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

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

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不过出现了典型弱酸----醋酸的化学式。

⑷浓HzSQ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勺碳酸氢钠溶
液。

⑸新教材中关于溶液的导电性知识没有设立专题来介绍,只是利用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酸和碱的通性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

(6)新教材除了加强实验所占的比重以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
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一一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
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

[知识结构透视]
[单元目标聚集]溶液酸
碱度的表示方法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②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③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④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⑤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⑥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根据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
学方法。

②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③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v化学性质
课题二
V NaOH
Ca( OH 2
中和反应及应用
盐的组成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重点难点扫描]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中和反应、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一一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探究分析]
本单元共有五个活动与探究、九个实验、一个家庭小实验、一个调查与研究。

课题1中的活动探究内容:
(1)用植物的花自制指示剂的探究活动
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花或果实;要叮嘱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场所等地的花。

建议用白月季、红月季、鸡冠花、白菊花、白菜叶、红玫瑰、山芋花、水果萝卜等。

不用胡萝
卜等。

有些指示剂要现制现用,放置一段时间可能被氧化而影响指示剂的变色效果。

(2)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探究
关于酸与指示剂的作用、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是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实验安全、耗时少,我们建议可再重现前面的实验,而不是通过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知识。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做稀硫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实验时,可用水浴加热。

学生充分讨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最后归纳小结盐酸、硫酸等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
此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只有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的反应直观认识,我们建议补充学生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上帝之手”。

通过实验得出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然后类推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内,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塞上导管下端绑有彩色气球单孔橡皮塞。

“上帝之手”:在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包装塑料瓶内,提前放好一个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薄塑料袋,塞好塞子,实验时摇动塑料瓶使薄塑料袋破裂。

(塑料瓶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压瘪) 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几个类似的实验课题1中的实验内容:
(1)[实验10-1 ]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由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10-2]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教师介绍并演示闻气味的方法,比较生活中闻气味的方法与实验
闻气味的方法不同,再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实验10- 3]浓硫酸腐蚀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实验物品应放在玻璃片
上进行实验。

(4)[实验10-4]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实验10- 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10 -5
时水一定要缓慢滴入锥形瓶,否则锥形瓶底会因冷、热不均而裂掉。

演示后,利用动画给
学生加深印象。

(5)[实验10-6]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由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切勿用手拿)
(6)[实验10- 7]课前布置学生自带膨化食品中的生石灰干燥剂进行分组实验。

(7)[实验10- 8]建议用并联装置。

课题2中的活动探究内容是:
(1)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在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带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实验前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时,要注意比对的时间(一般30秒以内)。

(2)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建议学生收集自己的头发样品或同学、家人等健康的头发样品,不主张学生到理发店收集头发样品,防止疾病传播。

并提前30分钟将头发伸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

观察头发时可以用普通手柄式放大镜。

(物理实验室借用)
课题2中的实验内容:
[实验10-9 ]中和反应
教材上取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蒸发,目的是通过固体是否潮解来判断生成物不是氢
氧化钠,而是新的物质。

如果溶液太稀或固体太少我们建议当溶液恰好变成无色后,再逐滴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红色,这样重复操作一次,也能让学生真实地理解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

对于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我们认为教师无须用过多的语言来讲述,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三课时,
课题2: 二课时,单元复习及检测:二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运用学生熟悉的事件或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归纳出酸、碱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运用好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腐蚀性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4.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尽量选用学生自带的生活中的物质,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和他们的生活是紧
密相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