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演讲: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的关系

合集下载

价值构成理论

价值构成理论

价值构成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在初期野蛮社会,商品是由劳动决定和构成的。

但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资本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土地被少数人占有,产品不再归劳动者所有,而要在劳动者、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享,商品价值便不再由耗费的劳动决定,而是由几部分收入合并起来决定。

亚当·斯密从分工引出交换,再从交换引出价值并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他的收入价值论也称斯密教条包括:①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②商品价值决定于可以买到商品的活劳动量。

③“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构成价值。

”因为感到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同资本占有规律之间的矛盾,斯密由劳动决定价值论转向收入决定价值论。

虽然收入价值论由于斯密自身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不完善的,但他却显示了斯密较强的历史感。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最高阶段。

李嘉图在斯密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价格理论。

肯定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并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批评斯密树立了两个价值标准尺度:价值为所耗费劳动时间;也为该商品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他把商品分为两类:由稀少性决定的和有人类劳动决定的,他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李嘉图体系存在两大难题:①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②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作为李嘉图的学生,约翰·穆勒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同时把生产费用论加入其中,创造了自己的生产费用价值论。

1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2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

1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2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

选修二 (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人 教 版 政 治
①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 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 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在发展对外贸易时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
于从中获得好处。 ②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 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 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
选修二
人 教 版 政 治
2 . (2009·广东卷 ) 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 之间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 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 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
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
需要重新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解析: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比较成本理论的掌握,并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选修二
人 教 版 政 治
理论贡献 (1)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
理论缺陷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收入 分配 理论 (2)首次提出相对工资概念。从量 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 把工人实际工资 的下降归因于人 口的增长
阶级之间的对立
(3)把资本主义工资分为名义工资 和实际工资,承认资本主义制度 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选修二 基本观点
人 教 版 政 治
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 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是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 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 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 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 体。 克 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 ②劳动的二重性决 思 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 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 ③商品的价值量及 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 其与劳动生产率的 科学。 关系。 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论地租理论_论文-社科论文

论地租理论_论文-社科论文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1)二.亚当斯密土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一)亚当斯密关于土地地租定义的解释 (2)(二)亚当斯密对征收地租的论述 (2)三.李嘉图土地地租的主要内容 (3)(一)李嘉图对地租由中等土地决定地租的论述 (3)(二)李嘉图对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3)(三)李嘉图关于不断增长的地租与工资及利润的关系的论述 (4)四.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 (4)(一)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4)(二).级差地租 (4)1.级差地租的田间和原因 (4)2.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4)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之间的联系 (5)4.绝对地租 (5)五.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及李嘉图关于土地地租的相同和不同 (5)(一)马克思关于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阐述 (5)(二)马克思关于李嘉图的土地地租的阐述 (6)1.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Ⅰ的论述 (6)2.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7)论土地地租理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何莉华20082102051摘要:地租在亚当斯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认为①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最高价格。

并却斯密对绝对地租的存在给予肯定,虽对级差地租有一定认识,但没有明确提出,他认为:②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并在《国富论》中把地租分成③三节研究。

到大卫李嘉图他用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来解决地租的问题,地租又前进了一步,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税赋原理》第二章第43页说道: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土壤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部分土地产品。

他对级差地租做了初步体系。

到马克思地租理论得到了系统阐述。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对土地地租做了较多阐述他认为“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是租地认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坐高价格”。

他认为地主的地租是来源于农业工人的无偿劳动,并却他也认为绝对地租是肯定存在的,在他的思想中对级差地租已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他没有提出来,也不知道那就是后来马克思所说的级差地租。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对比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对比
进步性: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理论
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③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进步性: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局限性: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局限性: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浅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是威廉·配第最初提出的,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劳动价值论的人,并使他的全部经济学说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有了联系。

李嘉图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坚持了正确的一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了他的错误,时古典经济学达到了比较科学的程度。

学习西方经济学史,准确把握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很有必要的。

一、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条件劳动价值论是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理论,它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也就是说,它不是在任何的条件下都能产生的。

资本主义最开始会死出现在流通领域的,然而,它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由于资本主义在生产领域中成立,由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由商人和小生产者变成产业资本家来实现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总的生产过程就包括了流通,所以,人们的视野就从流通领域转向阿勒生产领域。

产业资本家需要购买工人的劳动进行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劳动的耗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根据一般情况来说,产业资本家离开劳动谈论价格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商品化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劳动力买卖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劳动的平等性,于是,人们从生产与劳动的耗费中寻求价格形成的基础有了可能性。

(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在李嘉图生活年代的英国,虽然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在壮大,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然而,封建地主阶级在议会中以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占优势。

地主阶级依靠其政治力量,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特别表现为对谷物法的修订。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急切需要消除封建地主的影响,废除谷物法。

所以在那时的英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矛盾越来越大,一种理论武器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是很有必要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最锋利的理论武器。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一什么是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属于经济学中的商品经济理论范围,它起源于英国的亚当·斯密,中经英国的李嘉图及威廉·汤普逊的发展,终于德国的马克思。

亚当·斯密之前的学者威廉·配第、约翰·洛克以及法国重农主义学者都提出过类似论点,建立初步的轮廓,但他们始终没有深入构建整个劳动价值理论,而只滞留于肯定劳动有所贡献的层面。

这理论可以一句説话概括它的基本论点:人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创造。

二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发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威廉、配第的提出阶段。

他指出一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的长短。

并且指出了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认为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阶段是亚当、斯密的发展阶段。

斯密指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必要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尺度,且劳动价值论只适于简单的商品经济,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大收入构成的。

第三阶段则是李嘉图的发展阶段。

三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大加推广,他首先肯定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果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麽劳动量每有所增加,就一定会增加劳动商品的价值,劳动量每有所减少,其商品价值也必然减少。

[6]”他随后察觉到亚当·斯密间断地使用两种价值尺度:谷物和劳动。

李嘉图加以补充亚当·斯密理论内的那种劳动不是生产的劳动量,而是透过商品交换得到的劳动量:“这里所说的劳动,不是指投放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量,而是指该商品在市场上能得到的劳动量。

[6]”李嘉图指出不论谷物还是劳动,甚至金银,这些量度媒介同样是“可变”,其价值会发生波动。

<一>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对价值的概念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观点的比较摘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劳动价值论,进而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

他在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1]。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及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重属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物天然就是商品。

至于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劳动生产物才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价值,他却从来没有考察过,他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中交换价值的量的比例。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又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明确指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他说:“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2]。

事实上他是把使用价值看成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李嘉图还大体上区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两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关系。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本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苹果 香蕉 柠檬 柚子 葡萄 1 5 3 6 12 外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10 40 12 12 9 本国生产率相对优势 ( a*Li /aLi) 10 8 4 2 0.75
28
如果w/ w* = 5,前二种商品在本国 生产,后三种在外国生产。 如果w/ w* = 3,前三种在本国生产, 后二种在外国生产。 看工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相对生 产率,也就是单位劳动投入之比。
* * PC PW > a LC a LW 5)
无穷大,世界没有任何麦的供给
2.5 贸易利益
布 本国 外国 aLC=1 a*LC=6 麦 aLW=2 a*LW=3
国际相对价格 PC P = 1 W 1、微观上得利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直接生产1/aLW单位麦 ,也可以生产1/aLC单位布,然后用布去交 换麦。每单位布可以交换到PC/PW单位麦。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交换到(1/aLC)( PC/PW)单位的麦。因此,只要(1/aLC)( PC/PW)> 1/aLW,或者PC/PW >aLC/aLW,就 值得。 (具体例子,参见书p27) 2、宏观上得利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1、比较优势假定
aLC aLW < a aLC a
* LC
* LC
a
* LW * LW
(2.2a)
(2.2b) 假定本国布与麦的单位劳动投入之比要比 外国低,或者说本国的布相对于外国来说 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就可以说,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
2.1 基本假设
1、有两个国家,我们分别称作本国和外国; 他们都生产两种产品,我们称为麦和布; 2、两个国家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进行 生产,并且劳动的供给给定。令本国的劳 动供给为L,外国的为L*; 3、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是唯一给定 的。令aLC和aLw分别表示本国布和麦的单位 劳动投入,a*LC和a*LW表示外国布和麦的 单位劳动投入;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论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学号:3132011006姓名:袁玉强专业:卫生经济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正文: (2)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2)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 (3)四、李嘉图价值理论的贡献 (3)结论 (3)参考文献 (4)摘要: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从评论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混乱和错误。

本文将会对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及李嘉图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进行阐述,并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李嘉图价值理论的贡献。

关键词:价值劳动商品引言:斯密和李嘉图著作的出版时间相隔41年,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在《谷物法》上突出表现出来,李嘉图被看作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李嘉图那里达到顶峰。

因此,想要深入了解经济学说史,就必须要了解李嘉图的理论,而劳动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

所以,了解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对我们学习经济学说史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从批评斯密的价值理论开始的。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指出了私密价值理论中的混乱和错误。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

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

李嘉图认为,有些使用价值的很大的东西,如空气、水等,可以没有交换价值。

在这里,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交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前提条件,实际上指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资承担者。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价值的决定。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劳动力的价值用工成本的关注虽然是帮助企业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只关注用工成本,而不看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也即劳动生产率这个指标,对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做法上会产生很大的误导。

因此,我在此特别强调,在我们讨论用工成本时,一定要连带其他几个相关指标,即劳动力投入的工时和得到的报酬,劳动力创造的产出,以及劳动生产率。

其中尤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力投入的工时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常常用劳动力每小时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来衡量。

很明显,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除了员工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之外,还与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资本投入、能源利用水平、组织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运作总体水平的体现,劳动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员工的价值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工人的工资要显著高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从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资料来看,在过去5年中,虽然员工工资的年均增幅达到%,用工成本增加了,但是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年均增幅%.二者并非对立指标。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最近透露的资料,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不少新兴经济体。

xx年,中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日本的%,俄罗斯的% .换句话说就是,在创造财富能力方面,一个美国人“顶”中国16个人,一个日本人“顶”中国13个,一个俄国人也“顶”中国4个。

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马建堂透露的另一个资料也许可以为此作一注解,那就是中国企业在资源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低效。

2016年,中国GDP占世界的%,却消耗了世界%的煤炭和%的石油;而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和%;日本GDP占%,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只占%和%.而在企业的组织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两项上,我并不能找到具体的相关数据。

浅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一)

浅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一)

浅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一)论文关键词: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古典资本理论资本的生产性资本的剥削性论文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具有独立生产力性质的要素,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是体现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

对资本性质认识的分歧建立在要素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而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论都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要素价值论的基拙上判断资本的本质是生产力性质,失去了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性。

而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资本剥削性质的判断,割裂了资本和商品使用价值的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要根据实践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价值论,并对资本性质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资本理论向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称“经济学如果能在资本的理论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其他所有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资本理论的争论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其一,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二,如果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它是否具有和劳动、土地要素一样的生产力性质?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的本质是体现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并且把认为资本是具有生产力性质要素的古典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

理论上,资本性质判断的分歧以价值理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要素价值理论的对立是资本性质认识对立的根本。

而这种分歧在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已埋下了伏笔。

一、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理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资本性质的判断都是非正面的,它或者被当作剥削的手段,或者作为劳动要素的附属品而存在。

对于资本利润而言,它或者被看成剥削收入,或者是对劳动产品的扣除。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

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及利润的性质1776年亚当·斯密那部影响深远的《国富论》诞生了,其中共存的两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三种收人价值论成为后世严重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要素价值论的源头。

浅谈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浅谈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浅谈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论文关键词〕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文摘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原始实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换比例的决定法则,它必然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决定和变动相抵触.斯密歌锐地觉察到了这个矛盾,但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李嘉图同样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却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普通适用性,结果留下了被论敌攻击的口实.马克思解决了李嘉图学派的矛盾. 1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中的两个矛盾 1.1劳动价值论同等t资本获取等t利润之间,的矛盾李嘉图在《原理》一书《论价值》章的第4,5两节中举了个例子.假定资本家A投资了5000镑,全部作为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现雇佣10。

个工人生产谷物,假定利润率为1000,则年终谷物的相对价值为5500镑,即工资5000镑,利润500镑.另假定资本家B同样投资5000镑,作为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雇佣100个工人制造机器.年终机器的相对价值和谷物一样,都是5500镑. 第二年,A把谷物卖掉后继续投资5000镑,雇佣100个工人,生产出来的谷物价值和上年度一样,仍为5500镑.假定B在第二年利用第一年生产出来的机器,即投入固定资本为5500镑的机器,然后再投资5000镑雇佣100个工人生产布匹.假定机器不磨损,即没有旧价值的转移,则布匹的相对价值为6050镑,其中5500磅是100个工人的工资5000镑加上这笔资本的利润500镑之和,这和谷物的情况一样.除此之外,还有550镑则是5500镑固定资本(机器)按10%的利润率计算所应得的利润. 在这里李嘉图写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们每年在商品生产上所使用的劳动量虽然恰好相等,但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却会由于各人使用的固定资本或积累劳动量不等而会不相等.”这个论断显然和他所坚持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的基本理论相矛盾.但是李嘉图却仅仅把它看作是价值决定的一种例外. 由这个矛盾引起的一个争论是“耗费等量劳动生产的葡萄酒,为什么窖藏时间长的陈葡萄酒会比没有窖藏的新葡萄酒有更大的价值"? 1.2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和资本相交换之间的矛盾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其中V+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工人所得工资为V.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新创造的价值应与工人所得(工资)相等,V+M=反倒成为了法则”.马尔萨斯还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只有在不使用资本从而不存在资本利润的‘文明’以前的社会中,才是适用的”. 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都是李嘉图的忠实门徒和李嘉图学说的坚定信仰者和继承者,他们把李嘉图学说看成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力图通过解释和 2.3马克思: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885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2卷《序言》中,要求那些污蔑马克思“副窃”的“经济学家们”证明:“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怎样能够并且必须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而且反而以价值规律为基础来形成.”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10年间,不少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解释,但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直到1894年《资本论》第3卷问世,才以生产价格理论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其实,在《资本论》第1卷定稿前,马克思就已经最终完成了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三个部分,即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其中C+V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也叫做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于是,原来的公式,现在可以表示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既有部门内部的竞争,又有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在此基础上,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必然引起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资本家占有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李嘉图的例子清楚的证明了价值(C+V-+M)转化为生产价格(C+V+P).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只是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商品按照他们的价值或接近于他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他们的生产价格进行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他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在简单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品只能按价值进行交换;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品也只是在较大范围内按社会价值进行交换;只有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在这种条件下,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科学的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证明了生产价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两者并不存在实质上的矛盾. 新、陈葡萄酒由于窖藏时期不同,即资本周转时期不同而具有不等的利润,在资本流动较慢的情况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而陈葡萄酒的生产价格会超过其自身的价值,会超过新葡萄酒的生产价格.马克思的理论从实质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3马克思:劳动和劳动力不同李嘉图体系的支持者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因此不能解决等价交换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的矛盾.实际上,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而劳动力本身也不是一种普通商品,而是一种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商品,资本家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转化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人体生存的生活过程,因而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劳动者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给资本家,资本家就占有了劳动.而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劳动者除了生产出自身的价值外,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剩余劳动的表现是剩余产品,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论马克思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论马克思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相关论述基本上都出现在第5章。

因此,仔细考察起来,布劳格实际上否定了斯密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

熊彼特也强调,把劳动作为价值尺度与把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同一件事。

他写道:“实际上,以劳动本身的价值绝不变动(情况并非如此)为理由或出于任何其他理由,选择劳动时数或天数作为表示商品价值或价格的单位,并不等于提出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正如选择牛作为表示商品价值或价格的单位并不等于提出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那样。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尽管斯密强调了劳动这一因素,但他的价值理论根本不是劳动价值理论。

”①换言之,熊彼特在这里明确反对把斯密的价值理论概括为劳动价值论。

布劳格和熊彼特从斯密的论证结构和整体逻辑出发,试图证明,斯密的价值理论是收入价值论。

此外,我们发现,整个《国富论》的写作语境也表明了斯密的价值理论不能被概括为劳动价值论。

在《国富论》中,斯密明确区分了原始野蛮状态和文明状态,而他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处于文明状态中的商业社会。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判定,斯密的写作语境显然不是简单商品交换而是资本主义条件的下商品交换。

因此,他的价值理论致力于揭示的绝非是原始野蛮状态下的价值规律,而只能是文明状态下的商业社会的价值规律。

斯密在《国富论》第1篇第6章明确规定了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原始野蛮状态,而不适用于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的商业社会状态。

以上分析使我们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传统形象产生质疑,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斯密的论述中没有包含劳动价值论的维度呢?事实上,尽管布劳格和熊彼特都否认用劳动价值论概括斯密的价值理论,但他们也都承认,斯密的某些论述暗示了劳动价值论。

准确地说,他们认为,斯密的价值理论存在着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清之处。

正是在第1篇第5章讨论交换价值尺度的部分,我们可以找到种种暗示劳动价值理论的表述。

斯密明确指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主要区别摘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创的,而是由古典经济学派首先提出来的,是以其中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第一个提出,从这一理论渊源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参考和借鉴了其理论并将其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对古典经学派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的。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发展与创新一、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斯密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他不仅把交换价值的真实基础归结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而且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凝结的劳动量,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坚持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尺度的正确观点,但他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一方面,他既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他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我的价值尺度是劳动量”。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其劳动价值论有不少的错误。

一是混淆了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和交换到的劳动,而这两者在量上是不相等的,购买到的劳动不能成为价值的尺度;二是将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混为一谈。

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价值是第一性因素,而分配则是第二性因素。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价值实体。

价值实体,是指商品中消耗的人类的抽象劳动。

什么决定价值——从劳动价值理论到主观主义价值理论

什么决定价值——从劳动价值理论到主观主义价值理论

什么决定价值——从劳动价值理论到主观主义价值理论摘要: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秉持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投入赋予了商品价值,因而商品的价值内在于商品之中。

而卡尔·门格尔则提出了主观主义价值理论,指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同人类的某种需求发生了特定的关系,从而较为成功地埋葬了劳动价值理论。

但是主观主义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主观主义”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卡尔·门格尔主观主义价值理论经济活动的产生正是源于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超过了它的供给,即我们所谓的“资源的稀缺”。

而常态下我们获得稀缺资源的方式不是暴力掠夺式的占有,而是通过交换,即互通有无。

但是,如此,问题也就来了,如何保证每一次交换过程都能实现公平?即我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人们试图衡量并确定每种商品的价值,从而在进行交换活动时,可以找到一个评价商品价值的可靠的尺度。

我们首先将论述古典学派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而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理论是多么的站不住脚。

随后我们将考察卡尔·门格尔的主观主义价值理论,看看他理论的优势在哪里?而他的局限性又是什么?一、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古典学派的共同观点是:可以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标准作为价值的尺度,而这样的尺度只能蕴含在商品本身当中才会具有确实性,而商品又是被生产出来的,所以它的价值必定是在其生产过程中被人为的注入的。

那么这个被注入的东西是什么呢?他们相信是劳动。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古典学派的开山人物,亚当·斯密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1但是,他没有明确说明何以劳动赋予了商品价值,或许他认为这一点是自明的,因为根据经验似乎的确如此,人们付出了“辛苦和烦恼”,于是就有了商品。

当然,亚当·斯密,以及所有的劳动价值论者都遇到了一个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确定两种不同劳动数量之间的比例常常是很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李嘉图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 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 大卫李嘉图批评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的矛盾 之处:“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 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 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 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 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 尺度的量成比例。”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 斯密和 大卫· 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从而为科学理解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奠定基础。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 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第一框
[走进生活]
斯密的理论贡献
斯密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 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教授。在此期 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后来斯密结识了伏尔泰、魁奈和杜尔
哥,1776年3月9日,他的政治经济学巨著
《国富论》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诞 生。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 荣誉和爱戴。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背景材料 斯密认为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交换价 值很大的东西,可能有极小的使用价值,水和钻石是其著名 例子,在斯密看来,水的使用价值很大,但往往不具交换价 值;钻石的使用价值不大,但却具有极大的交换价值。
人物
比较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不 同 点
使用价值与交 换价值的关系
没有使用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 的东西肯定没 的东西可能有 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
有时由生产该 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决定, 由生产该商品 有时由交换 价 所耗费的劳动 量决定 值决定
商品价值的决 定因素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都 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 定
答案 (1)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 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 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点拨·合作探究区
深度思考 请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析。
答案
(1)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
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 价值。
二元价值理论
理论贡献
①首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②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
价值决定的 ③认识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 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 泉
理论缺陷
①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
交换价值 ②有时还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 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 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体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的二元性
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 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 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 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 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 最高阶段。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既有 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 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 价格理论。

李嘉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②价值只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 批判了劳动价值二元论 ③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 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 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内容 产品中去; 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 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
问题探究 斯密认为,水和钻石的交换价值是由各自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吗?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2)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有时又认为, 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归纳整合
总结归纳
基本观点
亚 当 斯 密
点评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 换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 换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条件 肯定Hale Waihona Puke 纠正了斯密的论述李 嘉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