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解读(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下)上期我们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解读,本期将会就产城融合的产业导入、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生态景观、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产城融合有更为完整的了解。
导言
现有的产业园区规划一般分为产业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四个规划层次围绕产业规划依次承接,核心目标是将产业落地,缺乏对城市功能培育的考虑;工业园区规划和母城规划分别独立编制,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园区的建设先天不足。
随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转型,现有的层层衔接的规划逻辑已经难以指导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应当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介入相关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产城融合规划。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和升级的两大推手,城市涉及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类功能空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三大类产业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亦有不同的空间需求。
本文围绕产业与城市对空间功能的升级需求,构建网络化的空间引导单元,分四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产业升级——以研发创新为导向
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等级提升引发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集中,为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持;城镇的服务功能为
产业发展及人口集中创造了条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功能配套的需求。
(一)产业序列升级:前向、后向、侧向关联产业依序增长
根据园区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必然经过单一产业要素集聚—前后向关联产业集聚—侧向关联产业集聚—创新突破的过程。其中,前向关联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关联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和前后关联、旁侧关联大的企业引导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为整个企业运营链“护航”,生活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平台建设:满足R&D 产业化的空间需求
根据筑波科学城、硅谷和班加罗尔等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域的发展经验,在产城融合的最终阶段,产业发展的理想化状态是以科研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产业平台的构建最终是围绕R&D( 科研与开发) 产业化的平台建设来进行。因此,在要素集聚阶段,要围绕主导产业和园区的核心能力构建产业平台,这就要求在规划之初着重分析和判定产业平台构建的空间需求,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应成为产城融合功能空间拓展的方向。
二、空间布局——以产业、居住及服务平衡为核心
现有产业园区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空间饱和,公共设施用地被产业用地挤压,无法支撑服务中心的建设;二是园区空间结构零散,空间功能无序、单一,土地价值与使用功能不匹配,地均产出低,部分对土地成本敏感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替代”的局面。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不同,现代产业发展的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和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决定了园区功能的综合性,不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了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和娱乐休闲服务等综合功能。因此,园区规划要综合安排产业、科技研发、商业服务和居住等用地,形成产业发展区、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等多组团布局、空间结构紧凑、功能高度混合的空间形态。
例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分四期开发,一期主要建设高
端商务商业大街百米大道,在宝安区块配置行政、商业等设施,打造
滨海沿线公共绿地;二期贯通主要的城市轴线,沿线开发商业、绿化和居住等功能,增加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三期开发总部基地,跟进行政组团的商务商业配套,完善百米大道的商务功能,形成完整的滨海绿带;四期促进人口集聚,跟进居住功能,最终形成以深港合作区为中心组团,以宝安行政办公组团、总部办公组团和港口组团为次级组团,以文化娱乐组团为节点,居住组团在周边布置、适度穿插,绿化带放射状渗入的高度整合的空间结构。
(一)多组团布局:促进职住平衡
简单来说,产城融合是指居住与就业的融合,所以对产城融合度的衡量实质上就是对职住融合度的衡量,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的核心目标是职住平衡[20]。在具体的规划中,应划分产业组团、居住组团、生产性服务中心、生活性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在园区发展起步期综合布置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例如,苏州工业园的居住用地按居住分区、居住邻里、小区或组团三级规划,居住建筑用地按密度分高密度( 公共住宅)、高密度( 公馆式公寓)、中密度( 公馆式公寓)、低密度和工人宿舍五级进行布置;商业设施按城市级、分区级和邻里级三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居住区以邻里中心方式集中设置社区主要配套设施,工业区以综合性便利中心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集中宿舍区和商业便利服务设施。
(二)产业、居住和服务组合平衡:不同用地依存度的主导空间布局模式
产业、居住和服务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服务业用地的依存度不同,园区规划应根据主导产业依存度确立土地利用分配与主导空间布局模式,考虑适度混合用地。资金密集型产业对城市生活产生交通、
噪音和环境等影响,同时现代化程度较高,就业人员密度较低,通常生产用地集中成片,与居住、服务设施用地等在空间上适当分隔,避免相互干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员较密集,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较长,相关联功能的集聚区相对较大,在空间上可以与城市住宅、服务中心、生态景观等适当融合,产业工人居住社区可以深入到产业区内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员较密集,用地相对集约,可以与城市住宅、服务中心和生态景观等穿插融合,空间组织灵活自由、富有变化。
三、服务设施——以多元化、网络型为目标
公共服务设施按城市标准配套,生产性服务设施和生活性服务设施按照不同层级设置,生活性服务设施的配套形式以分散、多层级为主,生产性服务设施的配套形式以集聚为主。
(一)生活性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市政基础和商业服务分级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