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引言:矿床是地球内部的宝库,它们是地壳深部成矿作用的产物。
而成矿流体作为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将着重探讨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影响。
一、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地壳及地下水系统。
地幔来源的成矿流体富含各种金属元素,如Cu、Pb、Zn等;地壳来源的成矿流体则富含稀土元素、钨、砷等。
地下水系统提供了矿床形成过程中重要的输运媒介。
二、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1. 温度与压力成矿流体的温度与压力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成矿流体更容易溶解矿物,形成热液矿床;相反,低温低压条件下的成矿流体容易析出矿物,形成富矿物沉积矿床。
2. pH值成矿流体的pH值对金属元素的溶解性起着重要作用。
低pH值环境下,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更容易溶解形成矿床;而高pH值环境则促使金属元素析出沉积。
3. 氧化还原状态成矿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影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式。
强还原条件下,金属元素以单质态存在或形成硫化物矿物;而强氧化条件下,金属元素则以卤化物或氧化物等形式富集。
三、成矿流体的主要物质成分成矿流体中的主要物质成分包括水、气体、离子以及各种溶质。
其中,水是成矿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溶解和输运大量的金属元素。
此外,气体成分如CO2、H2S等也对矿床成因起到重要影响。
四、成矿流体对矿床成因的影响1. 成矿流体的迁移作用成矿流体的迁移作用决定了矿床的形成位置和类型。
成矿流体在地下岩石中的迁移路径、速度和方式直接决定了矿床的分布模式。
2. 成矿元素的赋存与沉积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
它们可以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流体中,也可以以矿物颗粒形式悬浮于流体中,最终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沉积形成矿床。
五、矿床成因分析与矿产找矿通过分析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矿床的成因提供重要线索。
矿床成因分析是矿产勘探的关键环节,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内蒙古红花沟金矿是典型的石英-硫化物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矿床呈幅长3.5km、宽0~120m的条带状型式,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本文根据对红花沟金矿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微区成分等研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关键词: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探讨一、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内蒙古红花沟金矿位于阿荣旗境内,是北纬50°4',东经122°32',距阿荣旗城区约15km。
矿床位于呼伦贝尔-科尔沁旗-小兴安岭勘查区的中东部,处于东北造山带北段特提斯洋闭合、欧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时期的花岗岩成矿带上。
2.矿床的产出和矿化类型矿床产出的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
金矿以亚微细粒的游离金和金硫化物为主,主要伴生石英、硫化物、黄铁矿、菱铁矿等。
3.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变形剪切带与接触带内,矿体选在石英脉中发育较好,石英脉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等为主。
二、成因探讨1.成矿物质来源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包括地壳物质和岩浆物质。
岩浆物质主要是来自于上覆花岗岩的分异熔体,地壳物质主要是来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的古变质岩地壳中的矿物元素。
2.矿床形成环境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是在板块构造运动的复杂背景下,发生了造山活动,从而形成的高级别热液成矿。
热液的成因和成矿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岩浆热源及热流体对地壳的作用和后期反应。
3.成矿流体演化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是在花岗岩的热液演化条件下,由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所携带的高温流体,其成分具有集中性、同质性和相似性,为硫化物质高温溶液,热液温度在250~300℃之间,pH为5.5~7.5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为70~150mV之间。
矿床成因研究

矿床成因研究在地质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深入了解矿床形成的机理和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矿床成因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岩石圈内地质过程、构造演化和矿床形成的内在联系,为矿产资源探测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需要考察的是矿床的类型和特点,这对于矿床的成因和演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矿床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和地质特征,可以初步推测出矿床的成因过程。
同时,矿床的环境背景、地形构造及其演化,也是的重要方面。
探究矿床的成因机制需要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化学和地质等多学科的知识,结合矿床本身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地质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矿床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年代学以及矿床综合研究等方法。
例如,在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矿床中不同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和组合方式都能表露出矿床形成的环境;而同位素地球化学则能够揭示出矿床所处的岩石圈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矿物学研究则能够通过各类矿物的性质、产状、退化等信息,揭示出矿床地质构成和演化的相关特征。
矿床的成因过程通常涉及到巨大的构造变形和运移过程,因此构造地质学也是研究矿床成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的方法和手段不限于以上几种,实际上研究矿床成因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支撑和跨学科的探讨,从多个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
在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到的是矿床形成的机理、过程和规律。
深入了解矿床成因的机理,可以为确立矿床探测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分析矿床形成的过程和演化,对于我们理解矿床的运移、富集和分布等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形成的规律则可以为我们寻找其他未知的矿产资源提供启示和参考。
总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短时间内的进展有限,需要多学科、多方面地探讨、研究和探索。
不仅仅局限于对已有矿床的分析和解释,也需要关注到未来可能的矿床勘探和发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浅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

浅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标签:矿床;地质;模型法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1)控制要素;(2)变化、改造的过程;(3)变化、改造的产物;(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6)矿床保存条件。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
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
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
探讨矿床的成因及其研究方法

探讨矿床的成因及其研究方法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出了针对于矿产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也就表明国内矿产开采水平的国际化优势越来越强。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直接有效的提升矿产开采工作开展的效率以及质量,那么也就需要对整个矿床的形成原因展开全面分析,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开采目标。
通常情况下来讲,矿床往往都是在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情况下逐渐形成、完善的,并且在形成之后,符合国内矿床生产的基本标准。
因此,本篇文章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会着重对矿床的成因以及研究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矿床;形成原因;研究方法;全面探讨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但是在进行开采矿产资源之前,人们必须要熟悉的了解矿床的形成原因,从而对矿产资源进一步开采,并保证其开采质量与效率。
根据相应经验总结研究可知,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在全面化展开矿床的形成以及变化研究工作时,首先可以利用实验的模式来展开深度化的研究,从而使得矿产的研究力度能够得到强化,同时还能使得基本的矿产资源勘查效率以及预测能力得到保证,在根本上不断的使得矿产区域开采水平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此种实验的模式将会成为主要的矿床成因探究方法。
一、全方位分析矿床的基本种类所谓矿床是指地壳中富集了大量的有用矿物或组成成分,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工业要求,并能依靠现在的技术能够开采使用的部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的开采之前,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根据实际的研究发现,地下的矿床在实际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会呈现出较多的种类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这些类型的矿床有意识的分类为固体性质的矿床、液体的矿床、气态性质的矿床、液气共存的矿床等,在整个过程中,固体性质的矿床往往在分布范围上极广,而液体的矿床则主要是石油等元素,气态性质的矿床包括天然气等。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

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度的开采之前,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产资源开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矿床是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并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才形成的,形成之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变化,从而在地下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矿床都是经过长期的作用和变化才保持下来的,所以必须对矿床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关部门开采矿产资源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预测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矿产的基本确定条件和种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矿床的形状以及研究方法。
标签:矿床基本确定条件种类形状研究方法在研究矿床的形成以及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地质构造制图来进行深度的研究,加强对矿产变化的研究力度,不仅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勘察效率和预测能力,还可以有效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
矿床是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开采具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矿床和普通岩体不一样,可以明显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1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在确定矿床之前,要对矿床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矿床的基本确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在地下的储藏量也就是矿床的规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果矿床规模非常大,国家就需要对其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2)矿体的内部结构和形状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从而深入了解矿物质中有用的物质是否均匀分布,这对于矿产资源的投入成本和开采难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矿产资源必须要具有很大程度的工艺性质;(4)矿产资源的含量必须要符合最低开采品位,其中,铁的最低开采品位是2.5%,铜的最低开采品位是0.4%[1]。
矿床的研究方法

矿床的研究方法一、矿床研究的重要性。
矿床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经济建设那可是至关重要啊!咱们生活中用到的好多金属、矿物,都得从矿床里开采出来。
没有对矿床的深入研究,就没法有效地找到和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
这就好比做饭没米,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1.1 经济价值。
矿床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那可真是“金山银山”。
比如说,一个大型的铜矿或者金矿,一旦成功开采,能带动一方经济,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2 战略意义。
在国家层面上,一些关键的矿产资源,像稀土,那可是战略物资。
对矿床的研究和掌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二、矿床研究的方法。
2.1 地质勘查。
这就像是给地球做“体检”。
地质工作者们翻山越岭,观察岩石、地层的特征,寻找矿床的蛛丝马迹。
有时候要敲敲打打,采集样本,有时候还得用各种高科技设备,像地质雷达啥的。
2.2 化学分析。
把采集回来的样本放到实验室里,分析里面的化学成分。
这就好比是“破案”,通过分析元素的含量和组合,来判断矿床的类型和规模。
2.3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物理方法,比如磁力、重力、电法等,来探测地下的情况。
就好像给地球做“CT”,能发现隐藏在深处的矿床。
三、矿床研究面临的挑战。
3.1 复杂性。
矿床的形成过程那叫一个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时候就像一团乱麻,得一点点地理清楚。
3.2 环境问题。
开采矿床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可是个头疼的事儿。
在研究矿床的时候,还得想着怎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床的研究是一项既有意义又充满挑战的工作。
咱们得不断努力,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地下的宝藏,同时又保护好咱们的家园。
剖析矿床成因及研究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剖析矿床成因及研究方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矿产资源属于基础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可由于人们对很多资源的认识不够,导致开采不合理,应用不充分,造成矿产资源浪费。
本文剖析了矿床成因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矿床成因研究方法1 什么是矿床当天然聚积的矿石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应用到工业活动中时,才能被称作矿床。
例如:1977年,山东省临沭县发现了一颗质地优良,光泽纯美,重158.786克拉的著名钻石。
可是发现钻石的地方到目前为止都没发现大量的钻石堆积,因此它不能被称作金刚石矿床产地。
我们会产生疑问,到底什么规模才能称之为矿床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矿种的规模不同,所谓矿床主要是根据其经济价值而定的。
例如铝土矿的分布呈窝状,对于铝土矿来说是不能被称为矿床的。
如果是宝石矿,它不仅是个有价值的矿床,还可能是个规模较大的矿床。
同理,如果是一吨储量的铁矿、铝矿或煤矿等常见矿床,可能人们不屑一顾,但如果换做金矿,很可能还被称为中型矿床。
也就是说矿床的规模因矿种不同而不同。
除此以外,矿床规模还与其开采方法有关。
例如,对于规模不大的矿石聚积体,如果是露天开采,仍被称为可利用矿床,如果它深深埋在地底,可能被置之不理,它也就不能称为矿床。
总之一句话,矿床就是大量矿石天然聚积,有很大经济利用价值。
可以根据矿床规模、含矿系数、可采厚度、最大勘探深度和夹石剔除厚度等具体指标评判矿床的优劣。
2 剖析矿床的成因矿床是由地质复杂作用的结果,矿床在形成以后会经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变化。
我们现阶段发现的矿床基本都是形成后经过变化保存下了的。
所以为了提高矿产的预测能力,矿床变化及保存和矿床成因都应该是矿床学研究的对象。
矿床的变化及保存的研究包括:(1)控制矿床变化和保存的要素。
(2)变化和改造过程中的相应产物。
(3)矿床变化和改造的过程。
(4)不同类型矿床的不同变化。
(5)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矿床的变化及保存。
矿床成因与整装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与整装特征分析矿床作为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关注的对象之一,其成因和特征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了解矿床的成因和整装特征,不仅对于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矿床的成因主要与构造运动、热液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可以产生裂隙和断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裂隙和断层在地质历史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了矿床成矿的通道和储集空间。
热液活动是矿床成矿的关键环节,热液通过地壳的裂隙和断层进入地下,与周围岩体发生反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矿体。
在矿床整装特征分析方面,不同矿床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对于火山岩型矿床,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矿体与火山岩的密切结合。
火山岩型矿床常常以脉状、块状或矿带状的形式分布在火山岩中。
矿体与火山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接触,矿物成分和结构通常有所差异。
而沉积岩型矿床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矿体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上。
沉积岩型矿床通常形成在沉积盆地内,矿体呈层状或点状分布,矿物成分主要来自于沉积物的富集和改造。
除了成因和整装特征,矿床的勘查和评价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矿床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矿床的含矿区域进行详细、系统地调查和研究,以了解矿床的储量、品位和开采条件等,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床评价则是指对于发现的已知矿床进行资源量、品位、开采条件等方面的评估,为矿山开采提供可行性研究和科学决策。
矿床成因和整装特征分析在地质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矿床成因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探索矿床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而矿床整装特征分析则能够揭示矿床的空间分布、矿体类型和矿物组合,为矿床的勘查和评价提供依据。
然而,矿床成因和整装特征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矿床形成的过程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难度较大。
其次,矿床整装特征的解释和识别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这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地区来说可能不易实现。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成矿物质变化阶段
成矿条件:高温、高压、还 原环境
成矿元素:铜、铁、锌等
成矿过程:岩浆活动、热液 活动、沉积作用等
成矿类型:斑岩型、矽卡岩 型、砂岩型等
05 铜矿矿床找矿标志
地质标志
岩石类型:铜矿床通常与某些特定类型的岩石有关,如砂岩、页岩等。 矿物组合:铜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组合包括黄铜矿、辉铜矿、铜蓝等。 地层年代:铜矿床的形成与地层的年代有关,如古生代、中生代等。 构造特征:铜矿床通常与某些构造特征有关,如褶皱、断裂等。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铜矿矿床类型
02
铜矿矿床成矿 环境
03
铜矿矿床成矿 物质来源
04
铜矿矿床成矿 过程
05
铜矿矿床找矿 标志
01 铜矿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
形成原因:岩 浆活动与热液 活动共同作用
矿体特征:多 呈脉状、网状、 筒状等形态
矿石成分:以 铜、铁、硫等 为主
矿床规模:大 型、超大型矿 床居多
遥感标志的识别需要结合多种遥感数据, 如卫星影像、航空影像等。
遥感标志的识别还需要结合地质、地球 化学等专业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地球物理标志
重力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重力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磁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磁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电性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电性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震波异常:铜矿床可能导致地震波异常,可以作为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铜矿化:铜元 素在地壳中的
分布和富集
硫化物:硫化 物与铜矿化的
关系
地形地貌与铜矿成矿
地形地貌对铜矿成 矿的影响:地形地 貌决定了铜矿的形 成和分布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其储量和开采利用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核能发展和经济利益。
在铀矿床研究和开采过程中,铀矿床的成因和选矿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铀矿床成因研究铀矿床是指含铀物质较丰富,可供经济开采利用的地质体或矿体。
铀矿床的形成是由多种成因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矿床成因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铀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发现更多的铀矿床;同时,也为矿床的探测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对于铀矿床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化学成因:大多数铀矿床是由地下水或海水溶解物中移动的铀成矿物沉积物形成的。
这种成因会受到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如含水地下环境的化学性质、地下水流速度、沉积质量以及地壳构造等。
2. 地质构造成因:地质构造是铀矿床发生、聚集的重要原因,如断裂、褶皱、优势方向、氧化带等。
铀矿床的形成、聚集通常伴随着岩石圈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环境变化也会对其成因产生一定影响。
3. 生物成因:某些特殊的生物过程,如细菌還原作用、降解有机质等,会对地下水及矿物质进行还原或氧化,导致铀离子聚集成矿物形态沉淀形成铀矿体。
以上成因因素都存在于同一地域,相互作用、影响、补充形成铀矿床及其矿化特征。
二、选矿技术研究铀矿开采是实现铀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铀矿石中的铀占比较低,需要经过提纯和选矿过程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铀。
因此,选矿技术在铀矿采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主要的铀选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重选法:采用重力分选器等设备把矿石按密度、粒度组成分离,分离出中、重质铀矿石。
2. 浮选法:采用气体或液体做介质,使铀矿石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泡或泡沫上,形成浮选浓缩物,然后将泡沫和杂质分离。
3. 化学提取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和溶剂进行提取浓缩。
其中氧化亚氮、二甲酰胺和三氯乙酸等具有较高的抽提能力,是铀的典型提取剂。
以上的技术主要是将铀矿石尽可能的有效选取出,保证产出的铀精矿含铀量高,而到达经济利用的标准。
有色金属矿床成因与找矿预测研究

有色金属矿床成因与找矿预测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于有色金属矿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然而,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了数亿年的地质过程形成的。
了解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和找矿预测研究,对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火山岩型、沉积型、变质岩型等。
火山岩型矿床是在火山活动造成的岩浆喷发和喷出物堆积过程中形成的。
沉积型矿床则是通过海洋、湖泊或河流等水体的沉淀作用而形成的。
变质岩型矿床则是由岩石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有热液脉状矿床和矽卡岩矿床等。
不同的成因决定了矿床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找矿预测研究是为了寻找新的矿床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分析已知的矿床成因和勘探地质资料,研究者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存在的矿床。
这一工作主要依赖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综合应用。
例如,地震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来推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情况,从而间接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
除了传统的方法,现代科技也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便利。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的高分辨率影像,探测地表的物理、化学和矿物特征,从而辅助找矿预测工作。
地球信息系统则可以将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为找矿预测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然而,有色金属矿床成因与找矿预测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有色金属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极其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其次,找矿预测工作需要大量的勘探和采样,成本较高。
最重要的是,现有技术和理论对于寻找深部矿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尽管如此,有色金属矿床成因与找矿预测研究仍然是地质学领域的热点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在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有色金属矿床。
同时,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

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一直是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
矿床成因是指某种矿床的形成机理和过程,而成矿预测则是根据已有的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通过对矿床的勘查、探测和评价,推测其他潜在矿床的分布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方法。
一、矿床成因研究矿床成因研究的核心是探索矿物资源形成的机制与过程。
在地质学中,世界上的矿床大致分为热液矿床、沉积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岩浆矿床、剥蚀矿床等几类。
每一类矿床的成因都有其独特的地质背景和过程。
例如,热液矿床的形成与地壳中热液流体的运动、热变化和岩浆的升华有关。
在这类矿床中,矿物的沉淀和结晶是由于热液中的物质溶解度的变化所导致的。
而沉积矿床的形成则涉及颗粒物质的沉积过程,如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的泥沙沉积和有机物的降解。
矿床成因研究的方法通常包括实地调查、野外测试和室内实验。
通过对矿床周围地质构造的勘查和分析,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矿床形成时所处的环境和作用力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矿床附近岩石和矿物的分析,探究其成分和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矿床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二、成矿预测研究成矿预测研究是在已知矿床背景下,通过勘查和探测研究,推测其他尚未开发的矿床的存在和特征。
成矿预测的主要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应用等。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对地下物理场的测量,如重力、磁力、电磁场等,来寻找矿床的隐藏信号。
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对地壳中成分的分析,如土壤、植物、岩石矿物等的化学特征,来研究矿床的位置与性质。
遥感技术则利用航空、卫星等遥感工具,通过对地表地貌、植被、土壤等的图像信息进行解译,来寻找矿床的痕迹。
此外,数学模型的应用也在成矿预测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如物理模型、地质模型等,预测潜在矿床的位置、形态和规模。
三、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的意义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矿床学

第十一章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成矿物质来源与含矿建造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多数矿床,尤其是非成岩矿产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重视成矿物质多来源是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趋势。
同时研究发现,许多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复合成矿的特点,常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预富集到再富集成矿的多次地质作用完成的。
我们把预富集阶段形成的成矿物质丰度较高的岩石组合称为含矿建造,含矿建造是包含一系列含矿岩石与非含矿岩石的岩石系列,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含矿建造中有一部分是成矿元素的富集岩,一部分是具有与矿化有关的矿化剂元素,如S、Cl、F、C等。
而根据矿床学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分为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
直接由地幔岩浆、花岗岩浆或沉积介质提供成矿物质到矿床中的物质来源称为直接来源,由幔源、壳源固结岩石,即矿源层或矿源岩提供成矿物质所反映出的幔源或壳源来源特征,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对于成岩矿产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更多地反映直接物质来源,而对于非成岩矿产,由于其经过多次富集成矿,其物质来源特征可能更多反映间接物质来源。
一、上地幔物源含矿建造以上地幔为直接成矿物质来源的矿床局限于有限的矿床类型:1、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部分碱性岩浆有关的矿床,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与岩浆岩有联系,矿产种类有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镍硫化物、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金刚石、铌、稀土等,大部分是成岩矿产。
部分形成上地幔岩含矿建造,其中富集Ni、Co、Ag、Bi、U等。
2、与镁铁质火山有关的矿床,主要形成于火山期后热液自变质交代作用或喷流喷气作用。
其中包括块状硫化物、玢岩铁矿、黑矿型矿床等。
3、与上地幔煌斑岩岩浆有关的绿岩型金矿,可以通过地幔对流煌斑岩侵位形成金矿;富金煌斑岩浆在地壳浅层与地壳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花岗岩浆或加入变质热液中参与成矿。
煌斑岩脉含金丰度一般87PPb,明显高于壳源岩,金一般以Au-F络合物搬运。
以上地幔岩为物源岩含矿建造,成矿物质间接来自地幔,这类矿床对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金矿最为重要。
矿床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矿床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矿床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矿物资源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开采利用方法等。
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广泛,对于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床学研究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获取矿床及其周围地质形态、岩石组成、构造特征等基本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遥感与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卫星遥感、地震、重磁等物理方法,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揭示地下构造、岩性、矿化等特征。
3. 实验室测试:通过岩石和矿石的物理、化学测试,确定矿石中的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岩石性质等,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
4. 数值模拟与模型研究: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矿床形成的模型,模拟矿床的生成过程,从而推断矿床的形成机制。
二、矿床学研究的应用1. 矿产资源勘探: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提高矿产资源的发现率和勘探效率。
2. 矿产资源评价:通过对矿床的研究,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包括资源量、品位、开采难度等方面,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3. 矿床成因研究: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对于探索矿床形成的规律和寻找新的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4. 矿床类型分类:矿床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将矿床按照其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矿产资源的系统整理和管理。
5. 矿床开发技术:矿床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开采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和开采效益。
矿床学研究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矿床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
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及矿床成因研究

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及矿床成因研究矿产资源是地球所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热液成矿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矿床形成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热液成矿作用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热液成矿作用机制热液成矿作用是指由于热液对岩石的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形成矿石的过程。
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溶解-沉淀作用,二是渗流-替代作用。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热液通过与地壳中的岩石发生接触,使得岩石中的矿物发生溶解。
当热液中的成分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发矿物的沉淀,形成矿床。
这个过程被称为溶解-沉淀作用。
另一种机制是渗流-替代作用。
热液通过脉管或岩石的裂隙渗入到固体岩石中,从而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变质和替代。
这个过程被称为渗流-替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实际成矿过程中,溶解-沉淀作用和渗流-替代作用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研究者们通过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还能为寻找和探测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二、矿床成因研究矿床成因研究是研究矿床形成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旨在揭示矿床的起源和演化。
通过深入研究矿床的成因,可以为矿床资源的勘探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热液成矿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
研究者通过分析矿床中的矿物组成、地质构造以及热液流体特征等来探讨矿床的形成过程。
以金矿床为例,热液成矿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通过高温、高压的热液流体对岩石的化学作用以及渗透作用发挥作用。
热液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在流体的携带下进入到固体岩石中,发生溶解、沉淀和替代作用,最终形成金矿床。
矿床成因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还能为找矿者提供重要的勘探指导。
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索不同类型矿床成因,不断提高矿床勘探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萤石矿床成因与勘探技术的研究

萤石矿床成因与勘探技术的研究矿床成因和勘探技术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萤石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萤石矿床的成因以及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萤石矿床的成因萤石矿床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
据研究,萤石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砂岩等沉积岩中。
在这些岩石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的变质和变质作用,使得其中的氟离子与其他元素形成了化学结合,从而生成了萤石矿床。
此外,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也是萤石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会引起地壳的断裂和变形,从而形成一些萤石矿床的富集区域。
在这些区域中,地壳的断裂缝、岩石接触带和破碎带等地方往往是萤石矿床的富集区。
因此,在勘探萤石矿床时,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是十分重要的。
二、萤石矿床的勘探技术萤石矿床的勘探技术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遥感勘探三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研究地球的物理属性来探测矿床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电法勘探等。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来研究矿床的分布情况,磁法勘探则利用地球的磁场特性来探测矿床。
电法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差异来研究矿床的分布情况。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来探测矿床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有土壤和岩石的化学分析、溶液采样和地下水的分析等。
通过分析不同地点的土壤和岩石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差异,可以判断矿床的存在情况。
此外,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也可以为矿床勘探提供重要线索。
遥感勘探是通过利用卫星和飞机等遥感技术来探测矿床的一种方法。
遥感技术通过测量和记录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可以获得大范围、连续和非接触的矿床信息。
常用的遥感勘探方法有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和雷达遥感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来识别出矿床富集的区域。
综上所述,萤石矿床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贵金属矿床是指含有贵重金属元素的自然资源,如金、银、铂、钯等。
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热液作用、成岩成矿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对于贵金属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成矿条件:1. 地质构造:贵金属矿床与地壳构造有密切关系,常出现在活动断裂带、断裂交汇处和构造变形带等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
这些构造带的存在,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促使地下流体的聚集和贵金属的沉积。
2. 岩石类型: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类型的岩石密切相关。
金矿床常与变质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岩石有关;银矿床则常与伴生矿物中的铜、锌等金属元素共存,形成矿化带。
了解矿区的岩性特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热液作用:研究贵金属矿床的热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热液是贵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载体和化学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研究热液运动、成分变化及流体包裹体中的成分,可以判断贵金属成矿的动力学过程、热液来源和成矿环境。
二、找矿方向:1. 区域找矿:区域找矿是根据地质、构造、矿床分布规律,选择有利的找矿区域进行综合研究。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地下流体、岩石及矿石中贵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找出有潜在贵金属资源的地区,并提供进一步找矿工作的指导。
2. 矿床找矿:矿床找矿是在已知有贵金属矿床的区域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寻找与之类似的矿床。
矿床地质学的研究包括对矿体产出规律、岩性特征、脉石特征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矿床内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而推测潜在矿床的位置。
3. 地球化学找矿:地球化学找矿是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寻找与贵金属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贵金属元素在地表物质中的异常富集以及地下水中的成矿元素的异常富集等,可以作为找矿的指标。
4. 物探找矿:物探找矿是利用物理探测技术,通过对地球的物理场和电磁场的测量与分析,寻找与贵金属矿床形成有关的物理异常。
河北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三维模型及矿床成因研究

河北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三维模型及矿床成因研究河北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三维模型及矿床成因研究摘要: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具有丰富的钒、钛等矿物,是钢铁、冶金、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料。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黑山钒钛磁铁矿三维模型,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为矽卡岩型,是在中基性火山岩、深成岩和变质岩区域发生矿化作用形成的。
矿床成因主要受到地壳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热液作用、古气候等因素的控制。
本文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对该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矿床成因,三维模型,石英,钒钛矿1. 研究背景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含有的钒、钛等矿物是钢铁、冶金、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地球化学、矿床学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的矿床成因和三维模型进行了建立和研究。
3. 矿床成因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主要为矽卡岩型矿床,其成因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控制:(1) 地壳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该矿床形成于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的中基性火山岩、深成岩和变质岩区域,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和深部热液作用。
(2) 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该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特的热液成矿作用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矿床。
(3) 古气候:研究表明,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形成的古气候条件较为湿润,这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4. 三维模型建立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和遥感数据的处理,建立了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的三维模型。
该模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
5.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机理和形成过程被更为深入地了解。
同时,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为该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6. 意义和应用承德黑山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矿床之一,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和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矿床的成因及研究方法
摘要: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
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建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蛄合。
关键词:矿床地质模型法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1)控制要素;(2)变化,改造的过程;(3)变化、改造的产物;(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6)矿床保存条件。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
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
④矿床规模。
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
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
获得矿产品的全部部用,包括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
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矿床种类繁多,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
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煤和天然气)。
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
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
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
随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
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
金属矿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属元素或组分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含量。
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矿床的大小、形状及产出深度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矿体的形状可以有不连续的脉状及凸镜状,不规则块状、筒状或胡萝卜状,裂隙网脉状、破碎岩石及沉积地层中的浸染体及沉积层状等。
目前对矿床形成的确切深度或最大深度知道得还不多。
金刚石晶体可能形成于几公里深的地方;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几百至数千公尺深的范围内。
许多矿床形成的深度可深达16公里。
成矿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范围很大,这取决于成矿的深度。
由岩浆熔融体分异作用形成的岩浆分凝矿床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
成矿时的压力一温度关系可能是复杂的。
静水压力梯度取决于地下水的密度或含盐量,一般每加深30公尺增加3千克/平方公分(每加深100迟增加40-45磅/平方时)。
在同样深度下,地静压力或岩石压力是静水压力的2~3倍。
共生次序是指在某个矿床内不同矿物形成的先后次序。
在同一矿床内,随着成矿熔液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在不同时间将产生不同矿物的沉淀。
在不仅有一个热液活动期的成矿条件下,共
生次序会进一步复杂化。
根据对全世界许多热液矿床的研究,按照矿物的稳定性顺序,已确定了矿物沉积的一般顺序。
与矿物共生次序有关的是矿床的分带现象。
当成矿熔液沿著岩石中通道运动时,它们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上发生变化。
结果在沉积过程中,随着距岩浆源距离的增加,可形成不同矿物的富集。
这种分带现象是常见的,但是在矿床中并不都出现。
一般情况下,锡、钨及铋矿物比铜矿物更靠近岩浆源,而铅及锌矿物则远些,自然金、自然银和含金、银矿物则更远,而距岩浆源最远的是锑和汞矿物。
“矿床模型法”是一种经常用于成矿预测的科学方法。
“取象比类”是属于东方科学思维的另一类科学方法,将它用于矿床研究。
矿床模型法深受应用条件制约。
“从已知到未知”同是矿床模型法和取象比类的准则,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是以物质组成为依据建立矿床模型,后者是将矿床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在我国用矿床模型法指导找铀矿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经历了由典型矿床模型、综合矿床模型,统计模型到成矿概念模型的进化,实现了物理模型向数学模型的转型。
从方法论上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未获得相应提高,其有效率十分有限,对指导我国找铀矿有实效的只有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其它各类矿床模型在实践中都业绩不佳。
其成败完垒决定于建模区与预测区地质背景的可比性。
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在我国应用的成功,完垒是因为中亚与新疆两地的地质演化历史相似所致。
工艺生产安全、效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并可在矿带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不但是矿床技术进步,而且工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对矿床的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矿床赋存条件开采的矿山。
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