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课堂上,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

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通读之后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即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再别康桥》为例:

作者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活着的。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挥笔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如果了解了这些背景,我想,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当自己的灵魂与作者融为一体时,你也似乎回到当时那样一个写诗的情境中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此时的你,对诗歌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有了较为独特的视角去思考这首诗歌。

有了这两个基础,我们再来欣赏诗歌,鉴赏诗歌的种种“美”

点,就相对容易得多。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抓住诗眼。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其中“击”、“翔”二字有力地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像郑愁予的《错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即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第二,从语言切入。

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为多数人喜爱,不正是被“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类优美的句子打动人心的吗?再比如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和讨论。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第三,由意象切入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她又说:意象“像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它对诗的作用好象一个集成线路的组件对电子仪器的作

用”。诗的创造力、想象力、一切生命力,都在意象的塑造上,所以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

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中选取了木棉和橡树两个主要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却用了相对的几个意象来表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

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选择。

诵读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两个基本又重要的策略,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要抓好这两方面。诵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诵读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一首值得传诵的诗歌,它都浸透了诗人的血性与灵性,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学生和诗歌之间的关系。中国当代诗人韩东说过一句话:“诗歌的美感完全是由个人的生命灌输给它的,又是由另一具体生命感受的。”黎巴嫩的伟大诗人纪伯伦也说过:“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