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浮力的秘密.
沉浮的秘密大班教案
沉浮的秘密大班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沉浮实验,帮助大班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及沉没原理。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培养他们观察、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原理;•掌握进行沉浮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步骤3.1 准备工作•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桌子和椅子;•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塑料容器、水、小玩具等。
3.2 导入与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在水中不同的表现?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船在水中浮起、游泳圈能支撑人体浮在水面上等。
3.3 实验展示•将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塑料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浮动情况,提醒他们注意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密度等因素。
•帮助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浮沉与哪些因素有关。
3.4 实验操作•将一些小玩具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小玩具的浮动原理,是否与前面观察到的某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自由调整水中的小玩具数量和位置,并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5 总结与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沉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前面讨论的浮力因素进行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沉入水中?•提醒学生注意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浮力之间的关系。
3.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涉及到物体的浮力和沉浸现象?•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和思维逻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参与程度。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沉浮实验,大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沉渣现象有了一定的理解。
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拓展环节的引导,学生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202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一、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沉浮的现象,并能够用语言简单描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感知物体沉浮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沉浮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艘载满货物的大船沉入海底的故事,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船会沉下去?带着问题进入活动。
实验操作: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大盆,将一个空瓶子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瓶子沉下去的现象。
观察与描述(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如:“我看到的空瓶子放入水中后,它就沉下去了。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如:“很好,你很认真观察了实验过程。
那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分析与归纳(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物体沉浮的原因。
如:“为什么瓶子会沉下去?是什么力量让它沉下去的?”教师总结归纳:因为瓶子的重量比水的浮力要大,所以瓶子会沉下去。
同样地,如果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物体会沉下去;如果物体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拓展与运用(10分钟)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如石头、泡沫板、纸船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教师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我们可以在水中放一些大石头,让小船漂浮起来;我们也可以用泡沫板制作简易船。
”总结与回顾(5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回顾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
如:“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物体沉浮的现象,理解了沉浮的原理,并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如:“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浮力原理》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浮力原理》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浮力原理》教案一、前言本实验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了解浮力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学习如何感知并理解浮力原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浮力原理2. 学习如何感知水和物体之间的浮力关系3.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三、材料准备1. 塑料沙滩桶2. 洗涤液3. 物品(如小球、小车等)四、实验步骤1. 动手制作浮力实验器材首先,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浮力原理,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浮力器材。
步骤:(1) 利用塑料沙滩桶底面的洞口,将洗涤液倒入沙滩桶中。
(2) 将物品(如小球或小车等)放入洗涤液中,观察其浸没的深度以及能否浮在液面。
(3) 调整液体的量,使得物品最终能部分或全部浮在液体表面。
(4) 物品排开的位置不要太挤,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培养排队的习惯。
(5)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物品慢慢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2. 浮力原理了解了浮力实验器材的制作,我们就来说说浮力原理吧。
浮力原理是描述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关系。
步骤:(1) 从幼儿园大班孩子已经学到的概念及实验中的观察结果,逐步引导孩子认识浮力本质。
(2) 浮力是指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由周围水分子对物体的压力所产生的。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和物体之间的浮力可以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平衡,此时物体会停留在水面上且呈静止状态。
(3) 游戏难度可以逐步提高,向孩子们提出:“如果物体上多了一些东西,它还能浮吗?”“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否沉下去?”孩子可以探究、尝试。
3. 实验记录步骤:(1) 让孩子们使用书写用品,记下实验过程,例如:倒入洗涤液的量;物品浮在水中时,浮力与重力是否平衡等。
(2) 鼓励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家中多做实验,发现浮力原理的更多有趣特性。
五、总结通过亲身体验和协作探究,孩子们可以感知和学习到浮力原理。
同时,能够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物体的浮力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物体的浮力物体的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力量。
大班科学活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它对物体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适合大班科学活动的探索浮力的实践方法:实验一:浮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材料:透明容器、各种不同重量的小物体、注水杯、秤步骤:1. 将透明容器填满水,放在桌子上。
2. 用秤测量各个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逐个放入不同的小物体到水中,并观察它们的浸没情况。
记录下每个物体浮在水面上、部分浸没还是完全浸没。
4.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探讨为什么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同。
5.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明白轻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物体沉入水中的原因,即浮力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6. 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二: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材料: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长方体、球形、圆柱形等)、注水杯步骤:1. 呈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询问学生关于它们浮力的假设。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注水杯中,观察它们的浸没情况。
3. 让学生记录下每个物体的浮力表现,并观察它们受到的浮力是否与形状有关。
4. 引导学生注意到球形物体比长方体物体更容易浮在水面上,从而理解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 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三:浮力与体积的关系材料:透明容器、各种不同体积的物体(如不同大小的纸团或玩具船等)、注水杯步骤:1. 将透明容器填满水,放在桌子上。
2. 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不同大小的纸团或玩具船,并记录下每个物体的体积。
3. 一个一个将纸团或玩具船放入注水杯中,观察它们的浸没情况。
4. 让学生记录下每个物体的浮力情况,并思考与体积的关系。
5. 引导学生探讨并理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大。
6.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些实验和探索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浮力与重量、形状以及体积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2.掌握如何判断物体的浮力大小;3.学会运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体积有关;3.物体沉浮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2.学生需要透彻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选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入本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沉浮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浮力是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是因为周围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所造成的。
2.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体积有关。
以下是公式:$$F_b=\\rho gV$$其中,F b代表浮力大小,$\\rho$代表液体或气体的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V代表物体所受到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3.物体的沉浮状态判断方法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上;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时,物体会停留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定位置;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沉到液体或气体底部。
3. 实验演示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水池,并准备好一些材料,如木头、钢铁、海绵等等。
然后依次请同学来试验判断不同材料的沉浮状态,通过实验来深刻理解沉浮原理,并逐渐掌握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4. 师生互动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反复对话,引导学生反思、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沉浮原理及实验操作的理解。
5. 探究拓展为了增强学生的沉浮知识,老师可以在网课平台或者课后作业安排一些小任务,例如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物体的沉浮研究,或者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关于沉浮的探究课题。
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在教学后,老师需要进行回顾评估,以总结本次教学的得与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之谜》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浮力之谜》教学主题:浮力之谜教学内容:探究物体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认识浮力的概念和原理;2. 探究物体的密度大小对浮力大小的影响;3. 培养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饱满的柠檬、鸡蛋、饼干、棉花球、针、水杯、托盘等;2. 实验器材:水、注射器、容器等;3. 实验室器材:显微镜、卡尺、天平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鸡蛋与一个基围虾的放在水中的情景,让孩子们猜测一下,它们谁会浮在水上,谁会沉到水底。
引出浮力的概念。
2. 询问孩子们有没有了解过什么是浮力,让孩子回答,并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前活动(10分钟)1. 带领孩子们观察饱满的柠檬,揣测它与水的关系;2. 让孩子们设计实验步骤,预测柠檬是否会浮在水中;3. 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过程(15分钟)1. 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探究除了柠檬之外的材料(鸡蛋、棉花球、饼干等)是否能浮在水中;2.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天平和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并记录实验数据;3. 帮助孩子们思考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后活动(10分钟)1. 教师会用鸡蛋示范,向孩子们演示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2. 让孩子们思考一下,浮力是如何帮助人来制造能浮在水中的船等物品的;3. 回顾实验过程,帮助孩子们总结出实验结果并分享在课堂上。
五、延伸活动(20分钟)1.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互动,分享关于浮力及物体密度的理解和经验;2. 分组设计异材料实验,如海绵和钢筋的浮力比较等;3. 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浮力及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2. 对于浮力及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想法?3. 孩子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或疑惑?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可以写一个学习笔记;2. 学生可以观察植物或流动的水体,思考有关浮力及物体密度的原理;3. 学生可以为下一次实验做准备,并准备一个短报告。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教案名称:沉与浮的秘密适用年级:大班(3-4岁)教学目标:1.了解沉与浮的概念。
2.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浮力。
3.通过实验探索不同因素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教学准备:1.实验用容器2.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纸片、塑料球、橡皮泥等。
3.一碗水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容器中的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片会沉下去,而橡皮泥会浮起来?”2.回顾之前学习的关于浮与沉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
观察与描述:1.介绍实验用的容器和不同材质的物体给学生。
2.请学生一个一个地将物体放在容器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浮力。
例如,是否会浮起来,是否会沉下去。
3.鼓励学生用手触摸物体,通过触感来进一步了解物体的浮力。
实验探索:1.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会沉下去?”2.给学生不同材质的物体,让他们猜测物体是否会浮起来或沉下去。
3.让学生分别将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容器中,并观察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探讨不同因素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例如,物体的材质、形状和大小。
总结:1.回顾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的发现,并总结不同因素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提出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延伸活动:1.让学生自由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浮力,了解更多关于浮与沉的知识。
2.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浮沉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1.本教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沉与浮的秘密,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沉浮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沉浮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导语:沉浮是物体在液体中上下浮动的现象,这是儿童科学教育中常见的一个课题。
在大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沉浮的原理和科学背后的秘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针对大班的沉浮科学教案,帮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2. 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3. 学会制定实验计划,记录观察结果,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与推理。
4.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1. 学龄前儿童观察实验箱。
2.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金属片等。
3. 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杯子、碗、瓶子等。
4. 水、盐水、果汁等液体。
5. 记录表格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引入沉浮的概念,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a. 呈现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并分类这些物体。
b. 问题引导: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会沉下去?c.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容器中的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物体的材质、形状、浮沉情况等。
- 增加难度:将添加盐水或果汁等不同液体,观察对浮沉情况的影响。
3. 实验结果分析:a.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表格,一起分析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b. 问题引导:老师可以问学生,有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体沉下去了?有什么共同特点?c. 辅助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浮力有关。
浮力越大的物体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密度越大的物体越容易沉下去。
4. 拓展思考:a.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让一些本来会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呢?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设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5. 教学总结:a. 复习沉浮的概念及所学知识。
b. 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中的体会,并进行分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什么是浮力?什么是密度?2.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3.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水、不同物体(金属、塑料、纸张等)2.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浮动现象,如小船在水上浮起来,泡沫浮在水面上等。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浮动现象吗?”2.探究(15分钟)a.介绍浮力和密度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阐述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来。
b.示范实验: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通过实验的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浮沉情况,帮助他们理解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c.实验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
3.拓展(15分钟)a.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物体下沉时,液体(气体)的分子向上推动物体,形成浮力。
b.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浮力和密度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油可以浮在水上?”等。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结论:“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
”5.扩展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样的物质,如塑料、铁等,并请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思考、尝试和观察,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6.板书总结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浮力: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和体验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沉与浮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沉与浮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 -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的密度、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类判断物体的沉浮情况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水桶、石头、塑料球、橡皮泥、筛子、滴管等
•板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课件:科学沉与浮的原理和实例如何做
教学过程
热身环节(10分钟)
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游泳池里游泳时,身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学生用雪球法探究浮力的特点,并将结论写在黑板上。
正式环节(30分钟)
1.老师介绍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和密度、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并展示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体积和质量。
2.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大小关系,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水的买卖关系。
4.老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就实验结论进行讨论
和确认。
总结环节(10分钟)
1.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
2.小组展示并交流自己的结论,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物体密度、体积和
质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的沉浮原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沉浮情况。
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
生对于实验的流程和数据分析方面出现了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
加强对实验讲解的难度和向学生解释结果的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的秘密引言: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好奇阶段,而关于沉与浮的探究则是该年龄阶段的经典科学实验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沉与浮的原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科学教案。
一、沉与浮的基本概念沉与浮是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当一个物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时,它会沉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它会浮在液体表面。
通过实验,让孩子亲自体验沉与浮的过程,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二、沉与浮的原理物体沉浮的原理可以通过密度的比较来解释。
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如果物体的平均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就会沉入液体中;如果物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就会浮在液体表面。
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通过实验中不同材质的物体沉浮情况,来理解密度与沉浮的关系。
三、探究沉与浮的实验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沉与浮的原理,以下是一些实验教学方法的推荐。
1. 核桃和橡皮泥实验准备一些核桃和橡皮泥,并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盛满水的容器。
让孩子们将核桃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沉入底部,然后再将橡皮泥揉成小球形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从而理解物体的密度与沉浮的关系。
2. 探究不同物体的沉浮性质在实验中,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铁钉、木块、塑料球等,以及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让孩子们一个个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和对比,孩子们可以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性质不同,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密度与沉浮的原理。
3. 配置不同浓度的盐水实验通过操作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并将橡皮泥分别放入不同盐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孩子们可以发现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高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幼儿对密度与沉浮关系的理解。
水的浮力大班科学教案
水的浮力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浮力是物体能够在水中上浮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水的浮力的原理,并进行实验观察,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一、浮力的原理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当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会对其表面施加压力,由于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这个压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并且方向是向上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同时也会施加一个与物体重力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下压力。
当物体的重力和向下压力相等时,物体在液体中平衡,悬浮在液体中,即产生了浮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浮力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步骤材料:一只空塑料瓶、一些小石子(或沙子)、一盆水。
1. 将瓶子充分清洗干净,确保内部没有残留物。
2. 将瓶子放入盆中,注意不要将瓶子完全浸入水中,留一部分露出水面。
3. 将小石子或沙子逐渐加入瓶子中,观察瓶子在水中的浮力变化。
4. 当瓶子中的重力与浮力相等时,瓶子将在水面上停止下沉,保持平衡。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瓶子内没有放入石子或沙子时,瓶子能够完全浸入水中,没有产生浮力。
2. 随着瓶子中放入的石子或沙子增多,瓶子在水中的一部分开始浮起,直至整个瓶子停止下沉。
3. 当瓶子内放入的石子或沙子超过一定数量时,瓶子会下沉,无法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产生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浮力越大。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浸入深度与浮力的大小成正比,浸入深度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平衡时,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具有相同大小的反向力。
四、实际应用浮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1. 船只能浮在水面上,正是因为船体比水所受浮力大,才使船能够在水中漂浮。
2. 游泳时,我们通过掌握浮力的原理,能够在水中保持浮起的状态,减轻身体的负荷。
3. 浮力还被应用于气球、潜水服等器材的设计中,使其能够在空气或水中浮起或停止下沉。
大班科学浮力的秘密
大班科学浮力的秘密浮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的重要的概念之一。
当我们放入一个物体在水中时,我们会观察到它能够浮起来,这就是因为浮力的作用。
那么,浮力的秘密是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秘浮力的原理和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浮力是指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与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相等的浮力。
如果物体的体积大于液体所能够排开的体积,就会产生浮力,物体就会浮起来。
为了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装满水。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物体,如橡皮泥或小玩具,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力。
在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物体会浮在水的表面上。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较大,而物体的密度较小,使得浮力相对较大。
这就是为什么沉在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的原理。
除了观察浮力,我们还可以探索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现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容器,装一半水和一半油,并将物体放入容器中。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物体会浮在油的表面上,并且不会沉下去。
这是因为油的密度较小,浮力较大,使得物体能够浮起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使用一个空的瓶子,将瓶子放入水中并将它倒置。
我们会发现,瓶子不会沉下去,而是浮在水中。
这是因为瓶子上方的空气(低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使得瓶子能够浮起来。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与物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当物体的体积大于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时,就会产生浮力,使得物体能够浮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浮力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造船工程师需要考虑船舶的浮力,以确保船只能够在水中浮起来。
此外,游泳设备和潜水装备也利用了浮力的原理,使得人们能够在水中轻松地浮起来或下潜。
总结一下,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班科学浮力的秘密
科学活动:浮力的秘密(大班)设计意图:在“我发现”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观察、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孩子们看看这,瞧瞧那,对那些平时常接触又有些陌生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在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浮力的秘密”,皆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物体的浮力,创造性的发现调节浮力的方法。
目标:1、通过实验,使幼儿认识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水中为什么沉浮的道理。
2、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想出调节物品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1、罐子、珠子、木块、塑料片、铁片、石子、橡皮泥、泡沫、小气球、钉子、玻璃球等2、教师准备一张大的记录物体沉浮的记录表。
过程:一、激发兴趣1、小猴子开火车来到我们的教室。
(放录音开火车的声音)2、小猴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学准备中的物品)3、利用汉字卡边认读汉字边认识物品。
二、探索浮力的秘密1、幼儿分组操作活动(1)、幼儿把不同的操作物品分别放到桌子上透明的罐子中。
(2)、幼儿自由操作,和同伴互相交流,观察物品放入水中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发现浮力的秘密(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为什么有的物品浮起来,有的沉下去?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允许幼儿有各种想法,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用幼儿易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
(不管是什么物品,当它的重量与水的浮力相等时,它就浮在水面上,水向上托的感觉就是浮力,反之,当物品的重量超过水的浮力时就会下沉。
)(3)、你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过什么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吗?a、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鼓励幼儿进步的口吻让幼儿积极发言。
b、教师讲解生活中浮力的产生我们在池中洗澡或在水中游泳时会觉得身体轻了许多,有一种向上的感觉,好象水在托着我们一样,那种感觉就是浮力。
因为我们的身体较重水的浮力托不住,所以我们就会下沉。
有的物品也会因为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面积)的改变会发生沉浮的改变,如浸水的衣服放入水中会浮起来,而我们把它拧一团时它就会沉下去,这就是小朋友说的大轮船浮在水面上原因,我们把很重的钢铁的面积变大了,它就不会沉下去了。
原理浅析水的浮力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浮力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浮力概念:介绍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即浮力。
2. 实验一: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材料:不同体积的塑料块、水、容器步骤:(1)让幼儿观察不同体积的塑料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3. 实验二: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泡沫球等)、水、容器步骤:(1)让幼儿观察不同密度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水的浮力现象,引发幼儿对水的浮力的兴趣。
2. 实验一: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1)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1)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的浮力现象的探索,记录实验结果。
2. 开展水的浮力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3. 组织幼儿进行水的浮力现象的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塑料块、木块、铁块、泡沫球等)、水、容器、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
2. 材料:PPT、实验指导书、教学卡片等。
3. 环境:安静、整洁的实验操作区。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水的浮力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3. 引导法: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幼儿启蒙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探究浮力原理
幼儿启蒙-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探究浮力原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浮力原理,知道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原理,知道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浮力与物体放入水中的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不同体积的木块、石头、泡沫球等物体;大盆、水、测量工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到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引发幼儿对浮力原理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浮力原理,解释为什么物体会在水中浮起来。
3. 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体积的物体放入水中后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思考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幼儿理解浮力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主动观察和思考?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4. 是否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态度?5.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过程,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群、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
3. 主题活动:开展以浮力原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制作浮力小船、水中生物观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自评:让幼儿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浮力》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浮力》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物体的浮力产生原因和特点;2. 理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3. 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半个西瓜、一个水盆、水、不同形状的、有不同密度的物体(如石子、铅球、泡沫球等);2. 讲义、图片等教具;3. 视频辅助材料。
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5分钟)1. 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水中的物体;2. 老师向孩子提问:“为什么船舶可以漂浮在水中?”。
二、教学展示(25分钟)1.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重力”和“浮力”的定义和特点;2. 老师让孩子们先自由探究,看谁能找到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探究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原因;3. 让孩子们围绕实验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4. 老师引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将西瓜掏空,浸入水中,观察它上下浮动的情况。
然后逐个往西瓜中放入不同形状的物体,看它们会浮在哪里?为什么会浮在这里??5. 老师引导孩子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重力”、“浮力”的理解。
三、复习总结环节(10分钟)1. 老师汇总孩子们的观察和发现,再次解释“重力”、“浮力”的内涵;2. 老师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为什么沉重的物体会沉在水里,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3. 让孩子们自由发表感想,老师在一旁予以指导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孩子们回家向家长讲述科学实验过程和结果;2. 让家长辅助孩子们查找与“重力”、“浮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及图片等直观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重力和浮力;2. 合作学习法: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进行互帮互助、独立思考和完善表达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3. 经验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验,发掘出好奇心,加深对“重力”、“浮力”等概念的理解;4. 问题导学法:教师通过问题提出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探究,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沉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沉浮的秘密在大班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就是关于物体的浮力与沉降。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索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在实施教案时,很多老师仅仅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而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却很少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班科学教案沉浮的秘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在设计大班科学教案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沉浮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应该确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可以设计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液体中的表现,探索不同物体的沉浮规律;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提出假设并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实物和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施实验之前,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课题,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游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沉浮的奥秘。
在组织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当学生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这个物体能够漂浮在水上?”,“你们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物体的浮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索答案。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一些真实的沉浮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沉浮的规律。
还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电脑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索,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的秘密简介本次大班科学活动的主题为“沉与浮的秘密”,旨在通过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加深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与活动计划实验一:水果沉浮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水果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实验材料•几个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橙子、柠檬、草莓等。
•一个大水盆•清水实验步骤1.先将水倒入水盆中,水的深度应够孩子们放入整个水果。
2.一个一个地将不同水果放入水盆,观察每种水果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记录下来。
3.让孩子们推测浮在水面的水果和沉在水底的水果之间的区别,结合课堂讲解让孩子明白是密度高的水果沉在水底,密度小的则浮在水面。
实验总结让孩子们整理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同的水果会有不同的沉浮情况?2.水果的密度在实验中是如何被证明的?3.水果沉浮和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二:设计和制作小纸船活动目的通过让孩子们亲手设计和制作小纸船的过程,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浮力和沉的原理。
活动材料•A4纸数张•铅笔•水盆•水活动步骤1.第一步,让孩子们用一张A4纸,按图纸前面的设计原则摆放,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对其进行剪裁。
2.为了保证纸船不会沉入水底,让孩子们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增加船在水中的浮力,例如加上哪些装置等。
3.让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小纸船放在水上,看看船是否会漂浮于水面,那些船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活动总结让孩子们归纳总结以下问题:1.纸船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是什么?2.如何通过设计来增加船在水中的浮力?3.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活动三:水上接力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水上接力比赛,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活动材料•大水盆•很多玩具球和其他轻重不同玩具•长的木棍或其他长条状物质活动步骤1.玩家分成若干组,每组的开端都有第一个队员,后面的队员依次排队在5米外的另一个水盆旁。
2.竞赛通过将不同材质的球和玩具放在水盆里面,让每个队员来逐个取出不同的球和玩具,并把他们运回到队伍中,然后下一位玩家就可以开始了。
原理浅析水的浮力大班科学教案
原理浅析水的浮力大班科学教案。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密度。
密度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的重量除以它的体积。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那么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反之,若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它会沉到水底。
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在水中的物体有重力向下作用,同时也有水的浮力向上推动。
当这两股力相等的时候,物体就会在水中漂浮。
那么,浮力到底如何产生呢?这是由于水的压力产生的。
当物体放入水中时,水将向它周围的任何方向施加压力。
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产生的互相推动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水分子的形状来理解这个过程。
当水分子碰到一个物体时,它会向物体施加出向上的压力。
这样一来,所有水分子的向上压力相加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然而我们发现,水的浮力和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它的水平面接触面积等因素都有关系。
当一个物体被放在水中时,水会将周围接触面积较大的部分向下施加更多的压力,使得物体在水中漂浮的位置会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玩拼图游戏时,有时会发现小片拼好后整个图形的重心相对于周围物体的浮力有变化。
此外,水的浮力还与物体周围的流动状态有关。
当水流动时,它将产生一个低压区,这样一来会形成一个向物体靠近的水流。
这种流动形成的压力与向上的浮力相加就会将物体向上推,使其浮在水表面上。
在实际应用中,水的浮力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变化船舶的设计和重心,使得它在水中漂浮的位置更稳定。
而在体育比赛中,人类也常用这个原理设计出各种漂浮设备,如浮板和浮球等。
这些设备在水上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而人的重心又处在物体的重心位置上,这样就可以保持平衡。
此外,水族箱中鱼类也可以通过不同形状和体积的鱼缸,使得自己在水中漂浮更加自如。
水的浮力是一个极其有趣和重要的自然现象。
它还可以通过很多实际应用。
通过对这个过程进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各种科技设备,并更好地探索水中的未知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活动:浮力的秘密(大班)
设计意图:
在“我发现”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观察、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孩子们看看这,瞧瞧那,对那些平时常接触又有些陌生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在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浮力的秘密”,皆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物体的浮力,创造性的发现调节浮力的方法。
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认识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水中为什么沉浮的道理。
2、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想出调节物品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罐子、珠子、木块、塑料片、铁片、石子、橡皮泥、泡沫、小气球、钉子、玻璃球等
2、教师准备一张大的记录物体沉浮的记录表。
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小猴子开火车来到我们的教室。
(放录音开火车的声音)
2、小猴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学准备中的物品)
3、利用汉字卡边认读汉字边认识物品。
二、探索浮力的秘密
1、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幼儿把不同的操作物品分别放到桌子上透明的罐子中。
(2)、幼儿自由操作,和同伴互相交流,观察物品放入水中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发现浮力的秘密
(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有的物品浮起来,有的沉下去?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允许幼儿有各种想法,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用幼儿易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
(不管是什么物品,当它的重量与水的浮力相等时,它就浮在水面上,水向上托的感觉就是浮力,反之,当物品的重量超过水的浮力时就会下沉。
)(3)、你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发现过什么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吗?
a、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鼓励幼儿进步的口吻让幼儿积极发言。
b、教师讲解生活中浮力的产生
我们在池中洗澡或在水中游泳时会觉得身体轻了许多,有一种向上的感觉,好象水在托着我们一样,那种感觉就是浮力。
因为我们的身体较重水的浮力托不住,所以我们就会下沉。
有的物品也会因为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面积)的改变会发生沉浮的改变,如浸水的衣服放入水中会浮起来,而我们把它拧一团时它就会沉下去,这就是小朋友说的大轮船浮在水面上原因,我们把很重的钢铁的面积变大了,它就不会沉下去了。
这些问题等我们长大了学习很多知识我们就会知道了。
3、填记录表
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实验的时候什么物品浮上来了,什么物品沉下去了?(教师把幼儿说的用简笔画画在表格里)
三、创新层次、加大实验难度
1、我们表格里记录的浮上来的物品小朋友有没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呢?
(幼儿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实验,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
2、教师参与到幼儿的实验中,启发引导幼儿想出好办法
(泡沫上面压铁球、塑料片绑在一起、橡皮泥捏成一团------,不会游泳的人可以套上游泳圈等)
3、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动脑筋把表格里记录的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钉子系在吹起的气球下、橡皮泥增大面积、小石子放在泡沫上、玻璃球放铁片上------)4、填记录表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好办法是什么?
(2)教师实验幼儿的想法,实验成功的记录到表格里。
反思:
一、活动形式凸显自主性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力求让幼儿多动脑、动手,通过反复操作获得新知,得出结论。
其次,我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如: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把浮上来的物品沉下去吗?,让幼儿大胆想象、自由操作,较容易的掌握了浮力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渗透科学性
科学活动比较严谨,比较枯燥。
在本活动中通过操作、实验让幼儿在简单的动手活动中掌握了难懂的物体沉浮问题,解释了生活中的小问题,为以后爱科学,学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活动中幼儿较活跃,但想像力不强,特别是对玻璃球浮上来的相象有点贫乏,我觉得是活动内容有点深的缘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幼儿不知轻拿轻放、乱抢等问题,这些大概是操作材料少的原因,但教学气氛活跃,目标完成较好。
活动目标:大一班戴志娟
1、通过猜测、实验得出统计表的结果,使幼儿认识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水中为什么沉浮的道理。
2、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想出改变物品沉浮的办法,培养创新能力。
3、激发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介绍“水宝宝自述”自述。
2、盛水的器皿、木块、塑料雪花片、铁螺帽、玻璃弹珠、塑料盒子、石头、
树叶、泡沫等。
活动过程:
一、导出课题,使幼儿对浮力现象产生兴趣。
出示一块石头和一片树叶,请幼儿猜猜:它们落到水里会怎么样?
并请幼儿演示,认识“沉”和“浮”。
二、提供各种材料的物品,让幼儿探索浮力的秘密。
(一)、1、出示统计表,让幼儿猜测表上物品的沉浮
2、幼儿把各种物品放入水中,告诉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提出玩水的要求]
3、再次看统计表,得出结论
4、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水宝宝是怎么说的?(介绍浮力的有关概念。
)
小结:原来,水宝宝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力?(浮力)浮力能把塑料雪花片和木块浮在水面上,把铁螺帽和玻璃弹珠沉入水底。
可为什么用钢铁做成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二)、加大实验难度,提高幼儿思考、创新的层次。
1、大家都来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浮上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让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各种改变沉浮的方法。
)
2、请幼儿上前演示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并讲解改变沉浮的有关条件。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