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和《国学概论》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https://img.taocdn.com/s3/m/902098b30242a8956bece45d.png)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史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02b3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f.png)
精彩摘录
“国学者,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钱穆先生在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国 学的理解,他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 体。
精彩摘录
“国学之道,贵在持经达变。”钱穆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了国学的方法论。他 强调了学习国学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变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 运用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精彩摘录
“中国文化重道德不重权利。”在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时,钱穆先生指 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重视道德和伦理,而不是重视权利和利 益。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精彩摘录
“中国文化重传统不重变革。”钱穆先生也指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保守元素。 他强调了中国文化对于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文化不太注重变革和创新,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局限之一。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是一本由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所著的书籍, 它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的国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钱穆先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 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他通过对中国传统 文化和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以及它对世界文化 的贡献。他也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虽然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奥, 但是钱穆先生的文字非常简洁、清晰,让人能够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和思想。同 时,这本书的注释也非常详尽,对于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阅读感受
国学 钱穆
![国学 钱穆](https://img.taocdn.com/s3/m/e0f7c9390b4c2e3f572763f2.png)
常州府中学
南京钟英中学
二、偏向科学考证
对新文化运动的总体看法:
《国学概论》:“新文化运动,唱自胡适之、陈独秀,以文
学革命为旗帜,以社会道德思想一般之改进为目的,以西洋 之科学与民治为趋向之标准,以实验主义的态度为下手之方 法”
《国学概论》:“胡氏自述其实验主义者之态度,亦即新文
心术,覆人才,不忘我故以求通之人伦政事,持论稍稍近 宋明,则侧目却步,止为非类,其不诋诃而揶揄之,为贤 矣。”
《国史大纲》书前言“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 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 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 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 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 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 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 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钱穆与国学研究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原名恩鑅,1912年改
为今名,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等等。
《中国史学名著》:
“事情的复杂性,变化性,定要从编年里去看,才懂得这事
之本末与常变。” “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 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 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材料或一件事情,却不看重历史上一 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 在一人或几个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 传到下代后世。”
钱穆国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
![钱穆国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09ac6f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8.png)
钱穆国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篇一钱穆国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哎呀,读了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的第二章,我这心里头可真是五味杂陈啊!一开始,我觉得这第二章就像个神秘的宝盒,充满了未知和好奇。
钱穆先生的文字,有时候感觉像个老学究在那慢条斯理地讲着大道理,可仔细琢磨,又觉得挺有滋味。
这一章里提到的那些国学的概念和理论,可能、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会觉得枯燥无聊。
但我觉得,嘿,这就像是挖掘宝藏,你得一层一层地剥开那外面的泥土,才能看到闪闪发光的金子。
比如说,里面讲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就在想,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忙着追求新东西,那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是不是被我们冷落了呢?也许是,也许不是。
我觉得钱穆先生的观点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国学认知的一些黑暗角落。
但同时,我又在想,他的观点是不是就完全正确呢?我觉得吧,可能也未必,毕竟时代在变化,我们的理解和看法也会跟着变。
就像我们现在,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一边又渴望从国学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难道国学就只能被供奉在高高的神坛上,而不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读完这一章,我真的是思绪万千,感觉自己像是在国学的海洋里畅游,时而兴奋,时而迷茫。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趟“旅程”,真好!篇二钱穆国学概论第二章读后感哇塞,读完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的第二章,我这脑子都快炸啦!说真的,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读懂吗?”可没想到,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第二章里讲的东西,就像一道道难题,摆在我面前。
我一会儿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会儿又觉得“哎呀,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说钱穆先生谈到国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我就在想,这些书在古代那可是宝贝,可到了现在,我们还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吗?也许能,也许不能。
像里面提到的一些古人的思想和观念,有时候我觉得太陈旧了,不适合现在的社会。
可又一转念,难道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吗?我觉得这还真不好说。
钱穆先生的文字,有时候像个严厉的老师,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有时候又像个亲切的长辈,耐心地给我讲道理。
讲国学的多骗子,读懂这几本书,秒懂国学骗子学问功底
![讲国学的多骗子,读懂这几本书,秒懂国学骗子学问功底](https://img.taocdn.com/s3/m/0cdb5b9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45.png)
讲国学的多骗⼦,读懂这⼏本书,秒懂国学骗⼦学问功底⽂/马庆云前⼏天写“我的年度书单”,聊到了今年(最近两年来)知名作家们出版的⼀些⼩说。
有读者私信问我,能否推荐⼏本国学⽅⾯的专著书籍。
⼀下⼦把我难住了。
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国学”这个词没有教授提过。
我们中⽂系的学⽣,就像是杂⾷动物,什么都吃,也吃草,也吃⾁,有时候,是⼝屎,都得啃⼀啃。
当然,“是⼝屎”不是特指《幻城》、《⼩时代》啊。
单独推荐国学专著,其实不够妥帖。
我⽐较认可上学那会⼉中⽂系的学习氛围,什么都吃,什么都啃。
⽐如,我们上先锋诗歌的课程,就不仅讲先锋派的诗歌及其作者,⽽且讲西⽅哲学,尤其是康德、尼采、⿊格尔等等,都得涉猎,不然,先锋诗歌的课程就听不懂。
再⽐如,我们讲中国古典⽂学的时候,竟然要去历史系旁听印度宗教史,要了解印度⼀些⼩教派的事⼉。
⼤学的有趣之处在于,什么都讲,⼜什么都不讲,进门了,就得⾃⼰找着读。
所以,我觉得,推荐国学的专著的⼤前提,是⾄少要读三本书。
⼀本是罗素的《西⽅哲学史》。
这本书,在⼤学⾥边的哲学系,好像是教学课程任务,是教科书。
⽼罗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把西⽅的哲学很好地归纳了出来,可以管中窥豹了。
第⼆本,则是胡适先⽣的《中国哲学史⼤纲》。
这本书胡适先⽣就写了⼗⼆篇,重点就讲了孔孟荀庄墨等等。
第三本,则是冯友兰先⽣的《中国哲学简史》。
这书是⼆⼗⼋章,把中国哲学史“讲全了”。
读完这三本书之后,应该可以建⽴对西⽅哲学还有中国哲学的概貌认识了。
您可能也就会觉得,哲学这东西是相通的,东西⽅也都是殊途同归的。
继⽽再回来读“国学”书,就可能事半功倍了。
我不建议在没有东西⽅哲学史基本功的前提下读“国学”。
继⽽,为⼤家推荐⼏本国学专著。
《章太炎国学讲义》章太炎先⽣是近代中国的风云⼈物,关于他的事迹,并⾮本⽂重点,不赘述。
我之所以把《章太炎国学讲义》列为国学专著的推荐书⽬,最主要原因是我读书少,也没读过⼏本国学书。
其次,则是章太炎先⽣涉猎⼴泛,不仅有中学的基础,⽽且西学⽔平也堪称绝代。
国学书籍人生必读
![国学书籍人生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fcc00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7.png)
国学书籍人生必读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五本国学书籍人生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国学书籍人生必读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高校》《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玩耍,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国学-入门心得
![国学-入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3522d0e79563c1ec5da71eb.png)
最近闹非典,在荷塘的石头上、工字厅前的树林里面、东操的看台上、比较放松的看完了三本国学入门书,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和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
有趣的是,三本书分别是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三家大出版社出版的,可见国学普及,倒有点流行起来的意思,虽然这几本书,最年轻的也有快60岁了。
钱穆先生的书,本来是做为中学教材的,钱先生还哀叹中等学校程度低落,殊不知现在大学课堂,也未必有这样程度的讲授了。
若能神游民国十七年之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和苏州中学,听先生亲授此学,面陈所惑,诚一快事也。
钱先生此书,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国学概论,其实应该叫做《中国学术思想史概论》,钱先生注意的重点倒不是国学各门科的成就,而是两千年治学思想之变迁,所以做国学入门,并不恰当。
如讲述佛学一章,钱先生更注重的是佛经翻译和传播的历程,而不是中国佛学本身的分门别类的思想内容,这一点上,没有曹伯韩先生的书更名副其实。
钱穆对宋明理学之研究和清代学术之研究颇为重视,所以这部分讲述的也特别多。
让人有点悲哀的是,如同王小波对朱熹理学的嘲笑,这部分学术虽然弄得纷繁复杂俨然大宗,却空泛无稽甚至流于诡异。
清代汉学,虽然复古,到后期诸子研究兴起,看起来有点像文艺复兴研究古希腊学术的热热闹闹,结果却完全不同。
为古而古,出不了新思想。
诚如曹伯韩先生说,虽然乱世是出思想大师的重要条件,但是五胡十国也是乱世,怎么没有像战国之际一样百家争鸣,因为那个时候徒有乱世,而没有上升的阶级,所以没有进步的经济根源。
汉学复兴和文化复兴的差异也在这里。
钱先生主张古代思想变迁的几句话却很有道理,先秦诸子,为“阶级之觉醒”、魏晋清谈为”个人之发现“、宋明理学则是“大我之寻证”。
钱氏的书还有一个好处,因为作者除此书之外,还有很多分学术时代的专论作品,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研读,如对两汉经学感兴趣,可以去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如对清代学术有兴趣,可以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可惜《清儒学案》丢失了。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e21c05f0e7cd185253653.png)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
1960年,耶鲁大学把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当代大儒钱穆,他们这样评价说: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称为当代最后一个大儒的人,却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钱穆读书常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
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曾说自己每读一书必认真从头读到尾。
钱穆从此要求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读完后再换一本。
他从古人身上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便身体力行,规定自己早上读经子,晚上读史,中间读闲书,充分提高读书的效率。
钱穆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亲都英年早逝,他一直为自己健康担忧,一次从一本日本书上看到讲究卫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从此每天起居有恒,坚持静坐散步,记,以此督促自己。
晚年他把自己长寿的秘诀都归功于有规律的生活。
从1912年起,在十年半时间内,钱穆辗转四所学校任教,读书之余完成了第一部学术著作《论语文解》,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渐渐崭露头角。
十年面壁,钱穆终于找到自己的治学门径,专治儒学和史学,自称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
(《宋明理学概述序》)钱穆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
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
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当我幼年,在前清时代,就听有人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
这种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来治学的动力,莫非因国难之鼓励,爱国之指导。
(《中国文化精神序》)在无锡三师时,钱穆已经完成《国学概论》,并开始撰写其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以《国学概论》为中心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以《国学概论》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664a1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钱穆与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以《国学概论》为中心张先飞
【期刊名称】《史学月刊》
【年(卷),期】2008(0)8
【摘要】在现代中国学术发生期,钱穆先生对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在承继梁启超、胡适、柳诒徵等先行体制开拓者所倡导的总的历史写作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历史写作实践,在《国学概论》中对胡适、梁启超等的历史哲学与历史写作观念进行了纠正,他的这一历史写作实践标志着现代学术史的写作观念与实践已初步趋向完善,同时也标示着20世纪30年代后学术史研究的另一条独特路径,显现出了他殊异于同时代学者的独有学术风貌。
【总页数】7页(P23-29)
【关键词】钱穆;《国学概论》;现代学术史;历史哲学
【作者】张先飞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92
【相关文献】
1.国学院体制与现代中国学术的知识构成——现代学术的知识范型研究之一 [J], 贺昌盛
2.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的新开拓--评《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
史之会通》 [J], 赵贞
3.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J], 古风;
4.“会通为体,分别为用”——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的大义家言 [J], 任锋
5.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发展的路径抉择及其反思——以钱穆与冯友兰为中心 [J], 张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学概论钱穆第二章读后感
![国学概论钱穆第二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4b454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c.png)
国学概论钱穆第二章读后感篇一国学概论钱穆第二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的第二章,我这心里头啊,那真是五味杂陈!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东西可能会特别枯燥,说不定读着读着我就睡着了。
可没想到,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这一章里讲的那些国学的门道,就像是一道道神秘的大门,等着我去推开。
钱穆先生的观点,有时候我觉得简直太对了,比如他说的那个啥,哎呀,我都有点记不清了,反正就是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国学是这么回事儿啊!”但有时候呢,我又在心里犯嘀咕:“真的是这样吗?也许还有别的可能呢?” 你说我是不是有点纠结?我想到自己以前对国学的理解,那简直就是一知半解,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个耳朵就以为是扇子。
现在读了这第二章,才发现国学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
比如说,书里提到的那些古代的经典著作,我以前可能就知道个名字,根本不知道里面到底藏着多少智慧。
现在想想,我以前是不是太傻太天真啦?这国学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我才刚刚摸到一点点边儿。
我不禁在想,要是我能早点读这本书,早点了解这些,也许我的知识储备能更丰富一些,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能更有底气。
可反过来又一想,现在读也不晚呀,对吧?读这一章,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一会儿看到一点亮光,兴奋得不行;一会儿又陷入迷茫,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路探索,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又惊又喜!篇二国学概论钱穆第二章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第二章的感受。
刚翻开这一章的时候,我心里还直犯嘀咕:“能有啥新鲜的?”结果,读着读着,我就被打脸了!钱穆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国学认知的新大门。
也许你会问,有这么神奇?我跟你说,还真有!他讲的那些观点,有的让我频频点头,“嗯,没错,就是这么回事!”有的却让我皱起眉头,心里寻思着:“这能行得通吗?” 我觉得吧,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质疑。
就像书里提到的那些国学的发展历程,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时候顺利,有时候颠簸。
从哪本书开始学国学最好
![从哪本书开始学国学最好](https://img.taocdn.com/s3/m/3b51bd8c770bf78a652954e8.png)
从哪本书开始学国学最好对于初入国学的你,是不是不知道看什么书。
让本人来告诉你从哪本书开始学国学吧。
从哪本书开始学国学1,章太炎《国学概论》中华书局版“跟大师学国学”系列这是我接触国学读过的第一本书,一本很薄的小书,很不起眼,翻开后却发现“腹内有乾坤”。
《国学概论》一书中,章太炎先生首先阐述了自己对国学之本体的理解,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的独特见解。
之后便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哲学、文学的派别,对各派别之源流发展以及区别都作出了系统地梳理。
因为此书是章先生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故而文字浅显易懂,读者能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就能对国学各派别有比较清晰的一个框架认识。
附录之中,也有很多关于国学的精辟论文,值得一看。
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再好不过的了解国学的入门之书。
2,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中华书局版此书也是章太炎先生的讲演辑录,但与《国学概论》又有所差异。
《概论》偏重对国学之派别的分析梳理,而此书对国学各部的分析更加全面详尽。
书中分别阐述了对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学以及文学的略说,不仅有对其派别的梳理,对各派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发展源流等,章先生都给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有争议的一些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读此书确实让人启发颇多,受益匪浅。
3,曹伯韩《国学常识》中华书局版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国学知识点的百科全书,对于国学的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
《国学常识》一书,对与国学有关的常识进行了十分详细全面的介绍。
首先概述国学,描绘出一个国学的基本轮廓;之后阐述研究国学所应有的基本方法,即对小学、考证学相关知识的阐述;再之后则分述国学中的经、史、子、集四部的基础知识,并分别详细阐述其发展演变,同时也分析了佛学相关的知识;最后略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艺术。
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多个学科相结合,可谓包罗万象。
4,钱穆《国学概论》九州出版社版钱穆先生是自成思想体系的大家,对于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
![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e10adb5aef8941ea76e0567.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历史经典文献读书心得篇一:大学历史必读书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
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XX年。
《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荣新江: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
*************************************************** *******************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
钱氏家族名人辈出
![钱氏家族名人辈出](https://img.taocdn.com/s3/m/6d70d7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4f.png)
钱氏家族名人辈出展开全文“三钱”是从周恩来开始叫响的,他们是杭州钱氏后人、“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无锡钱氏后人、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湖州钱氏后人、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者钱三强。
大陆“三钱”在建国之初力排众议,理出了56项科研项目的科技发展总纲、并建议确定6个紧急启动项目,即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通信和自动化技术。
这一远景规划确立了年轻共和国发展高端科学技术的基础。
这三人中,钱学森是吴越国王钱鏐的33代世孙,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
钱学森父亲钱王32代孙钱家治(后以字均夫行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供职于教育部、曾创办学校并任校长。
这位教育学家同时抚养自己儿子钱学森和侄子钱学榘,这两位“学”字辈的钱家后人一路从师大附小上到师大附中,后来都考上了上海交大。
1929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堂弟钱学榘1931年以也考入这所当时最好的工科大学,毕业时以全校总均分第一名荣膺“中国斐陶斐励学会交通大学会员”。
这些珍贵的资料现在还保存在上海交大。
钱氏兄弟1933年10月4日获得交大奖学金的档案现在还能查到,学校决定“奖励上学期成绩在90分以上,兼品行端纯者”。
受奖者有“机三钱学森,土四张光斗、电四钱钟韩、科三袁祥、机二钱学榘、电一朱仁堪”。
其中,钱学森和钱学榘是堂兄弟,钱学榘的儿子钱永健在75年后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中还有一位奖学金获得者钱钟韩则是无锡钱氏钱钟书的堂弟。
湖州钱氏中的钱玄同,是钱王后人中著名的新文化人物。
和钱家治一样,钱玄同也是留学东洋。
回国后任北大、北师大教授,钱玄同提倡文字改革,他所提倡的简化字到今天已经90年了。
“五四”运动时期他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他的儿子钱三强1913年出生,虽然是最早接触白话文、学习罗马字母标注汉语拼音的学生,却有着向理工科发展的科学头脑。
钱三强1937年留学法国,他的博士论文完成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核化学实验室。
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2355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4.png)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时代
今古文
学术
經學
晚漢
佛典
魏晉
国学
我国
潮流 宋明
思潮
学术思想
春秋
理學
詩書
六經
經生
下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钱穆先生为国学大家。本书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 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可使今人获知70年前学者对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种看法,亦可作为一种资料阅读。
目录分析
1
第一章孔子與 六經
2
第二章先秦諸 子
3
第三章嬴秦之 焚書坑儒
4 第四章兩漢經
生經今古文之 爭
5
第五章晚漢之 新思潮
第六章魏晉清 談
第七章南北朝 隋唐之經學注 疏及佛典繙譯
第一章孔子與六經
一易春秋 二詩書 三禮樂
第七章南北朝隋唐之經學注疏及佛典繙譯
一經學注疏 二佛典繙譯
第九章清代考證學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国学概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看了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深感自己知识匮乏的同时,亦对国学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梳理阐述,中华文化。 以现在的观点去看待书中的观点,不免有占先人便宜的意思。 一直想读,可惜找到的都是繁体竖排,虽然很有韵味,但阅读时总有不便,这本繁体横排来得太及时了,保 留了韵味,也便于翻看,界面设计也很走心,还没开始读,先五星预定。 愈读书愈觉己之已读之书甚少,欲读之书甚多;己之所知甚微,不知之知甚巨。 国学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 我们常说泱泱大国华夏文明,可是很少穷经据典,而读钱穆的《国学概论》,你可以初步一窥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特别是最后的两章,如果拜读过,思索过,十年浩劫就不会发生,类似的对中华文化的一票否决之想法 也绝不会产生。 中 国 人 , 了 解 自 己 文 化 和 历 史 , 传 承 中 华 文 化 精 神 , 做 有 文 化 自 信 和 创 造 力 的 堂 堂 正 正 的 中 国 人 ! ☕️ ☕️ 。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简介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8b0f9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7.png)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简介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那么你知道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都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简介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物品。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
是经典的文化著作,对其日后的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史大纲》是他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的一本通史,这本著作也被视为国史上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创作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内容简要。
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便着手把握时代发展。
为当时的中华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其另一部讲述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本书表面专门论述中国文化,其实也讲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
该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战争不断,人心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钱穆写下这本书,让国人看清中西差异,这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其另一代表作,本书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著作。
该书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引用广泛、考证精良。
钱穆还有许多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像《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学术通义》等等。
国学大师钱穆的生平资料国学大师钱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著书数量众多,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认为历史是贯穿的,他的观点在当时不被人认同,但钱穆用他的坚持赢得了后人的赞同。
在学术巅峰时期,由于时局动荡他放弃了学术研究,转而办学,创办了新亚学院,给流亡到香港的学生一个栖息地。
虽然有人评论他为了创业荒废学术,导致后期再无建树,但是老先生对于国学的奉献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国学大师钱穆创办学院新亚学院,办学中秉持着不牟利原则,坚持用中文授课,这些要求体现了他的一颗中国心,当时许多香港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免费授课,一时新亚学院的学习风气浓厚,吸引了许多学子。
国学概论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国学概论Microsoft Word 文档 (3)](https://img.taocdn.com/s3/m/1c547a006bd97f192279e97c.png)
1、国学概念的意义“国学”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最为响亮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意思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
说起这概念,它并不是“国产”的,而是十八、十九世纪日本人的发明。
只要我们到日本各地的图书馆去看看就会发现,日本人在图书目录分类中,就把关于他们本国文化与文学研究的著作列在了“国学”一栏里。
他们所说的“国”,是指他们本国,是和洋学对立而提出的。
在上一轮的世纪之交,有一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便把这个概念引入了中国。
中国古代也有“国学”这个名词,但概念与现在所说的国学不一样,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这在周朝就出现了。
比如《周礼·春官·乐师》就说:“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这里的国学就是指国立学校。
清代乾隆时有个叫刘绍攽的学者,刊刻过一本《国学讲义》,就是他在国学中教授学生的讲义。
我们叫“国学”,外国人则叫汉学。
以前我们国人也曾叫过“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中学”就是指“中国的学术与文化”。
但“中学”或“汉学”,只是一个隐去主体立场、缺少情感维系的科学名称,而“国学”则寄寓了中国人无限的爱国情感,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国学的基本分类“国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传统文化的代码,尽管是近代的事情,而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精神的研究,则应该从孔子算起。
是孔子建立了中国经典体系与文化学统,从而也开始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
关于传统学术的分类,筹划最早的是孔子,影响最大的是《隋书·经籍志》,最为合理的是章太炎先生。
孔子最早办学,在他的“孔子学院”中,根据学生自己的优长,分了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曾国藩按义理、词章、考据的学问分类,把德行与政事都归于了“义理”,把言语归于了词章,把文学归于了考据。
看来德行应该是关于道德理论的,是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如同今天大学里的“政治系”。
“言语”科,相当于“语言系”,“政事”科相当于“行政管理系”,“文学”科相当于“文献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与严耕望(左)、余英时(右)
《国学概论》
❖ “国学”的概念与“西学”相对,“国学”便 是待整理国故
❖ 钱穆先生在此书中主要阐述了“中国两千年 来的学术思想流转迁变之势”,他认为
❖ 先秦诸子为“阶级之觉醒” ❖ 魏晋清谈为“个人之发现” ❖ 宋明理学为“大我之寻证”
❖ 清末民初的学术为“民族精神之发扬”和 “物质科学之认识”
孔子与六经
❖不多且也
多缺漏,孔子著的书有些资料可信度也存疑, 且传到后世是否为孔子所著,也存疑。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罹 ❖ 如章说,孔子春秋有三功,一为史记编年之 祖,二为转官史为民间史,开平民舆论之自
❖ 由,三为以民族观念,发为大一统之理想
❖ 中国学术思想的核心是“礼”
钱穆
历史学家、思想家、教 育家
人物介绍
❖ 1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早年求学▪开始执教
▪创办新亚▪定名港中大▪膺选院士
❖ 2个人生活 ❖ 3自学成才▪与钱伯圭▪与燕大▪与胡适▪与
傅斯年▪与吕思勉▪新亚岁月▪与港中大
❖ 4个人作品
❖ 《刘向歆父子年谱》
❖ 5社会评价 ❖ 6后世纪念
钱伟长(左)与叔父钱穆
❖ “儒”本义是“术士”,为东周时期负责葬 礼等的术士
❖ 复性便是礼 ❖ “阅读国学到底学到了什么?” ❖ “动心忍性,克己复礼” ❖ 此八字与诸君共勉
❖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