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3、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的阶段 、 个人有关能力的高低、 个人有关能力的高低、从意图到行为实施的时间间隔 亲社会行为的本身也强化以后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本身也强化以后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实施增强助人者关于助人形象的自我认知和利他性的内 部归因,个体为保持这种形象更有可能做出与之前一致的亲社会行为。 部归因,个体为保持这种形象更有可能做出与之前一致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者在行为中得到了物质的、社会的或者自身情感的报偿, 亲社会行为者在行为中得到了物质的、社会的或者自身情感的报偿, 为继续得到这种报偿而更多地做出亲社会行为。 为继续得到这种报偿而更多地做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实施增 加了一个人角色采择的机会,增加了一次领会他人情感、观点的机会, 加了一个人角色采择的机会,增加了一次领会他人情感、观点的机会, 这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个体的角色采择能力同时也多了一次学习亲社 会行为的机会。 会行为的机会。
三、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50%左右;分享 合作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 左右; 左右 行为和助人行为次之,分别约占19.8%和18.4%;公德行 行为和助人行为次之,分别约占 和 ; 为和安慰行为很少。 为和安慰行为很少。
• 四、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 时的强化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
组员:王蜜 向春艳
一、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增多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
12个月以前 指向有趣的事物、分享有趣的事物、对他 个月以前 指向有趣的事物、分享有趣的事物、 人消极的情绪做出反应 12---18个月 安慰行为 靠近、轻拍、拥抱、给替代物 靠近、轻拍、拥抱、 个月 18个月以后 言语安慰、行为帮助( 个月以后 帮助行为 言语安慰、行为帮助(具体且 有指向性)、 )、寻求外界帮助 有指向性)、寻求外界帮助 • 当母亲处于困境时,攻击性反应型、问题解决型和焦虑内 当母亲处于困境时,攻击性反应型、 疚型儿童在以后的年龄也表现了他们的特征类型。 疚型儿童在以后的年龄也表现了他们的特征类型。 • • • •
• 六、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 亲社会行为较多的儿童同样有攻击性行为 • 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儿童也表现有亲社会行为
• 七、幼儿的同情心具有普遍性,年龄与同情心的 幼儿的同情心具有普遍性, 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 李江雪、申荷永、廖凤林对幼儿园3---6岁儿童的同情心发展研究表明, 李江雪、申荷永、廖凤林对幼儿园 岁儿童的同情心发展研究表明, 岁儿童的同情心发展研究表明 幼儿不仅对身边的父母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在不断变化 且存在年龄差异
• 1、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或指 、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 向不明。 向不明。 • 2、性别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 、性别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 大班儿童 • 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 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 性伙伴的次 • 数不断减少。 数不断减少。 • 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 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 • 1、4---5岁以前,儿童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阶段 岁以前, 、 岁以前 儿童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 • 2、5---7岁期间,儿童处于“稳定性”阶段 岁期间, 、 岁期间 儿童处于“稳定性”
• 五、幼儿亲社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不高, 不高,随年龄增大其一致性增加
• • • • •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中的三个阶段: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中的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 对他人需要的注意 2、亲社会行为意图的确定阶段 、 关系、 关系、心境和自我认知 紧急情况下助人意图的确定受认知变量和人格变量所起作用相对较小, 紧急情况下助人意图的确定受认知变量和人格变量所起作用相对较小, 而情感因素如移情、同情、内疚感、个人痛苦起主导作用。 而情感因素如移情、同情、内疚感、个人痛苦起主导作用。 • 非紧急情况下助人意图的确定时认知变量和人格变量则起主导作用 • 认知因素包含对亲社会行为的主观效用分析和他人需要原因的归因 • 在非紧急情况下人格因素和认知因素并不孤立,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 在非紧急情况下人格因素和认知因素并不孤立, 作用。 作用。
• • • 1、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出的积极反应和中性 、 反应较多,且频率接近。 反应较多,且频率接近。 2、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即回 、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 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一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 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一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分 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 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