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抗原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9fa0f25f0e7cd185253671.png)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对78例Ⅰ期和Ⅱa期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
手术当天晨取血样,快速荧光酶标法测定SCCAg。
结果:早期宫颈鳞癌有淋巴结转移者SCCAg测定值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t=7.890,P=0.000)。
多因素分析调整后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OR值为1.669(Wald=9.124,P=0.000),95% CI为1.112~2.226。
SCCAg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ROC的AUC为0.713(P=0.001),95% CI为0.606~0.820。
当截断值为3.5 ng/ml时,特异度为0.714、灵敏度为0.651、Youden指数为0.365,其预测价值最佳。
结论:SCCAg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截断值为3.5 ng/ml时,预测价值最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detection in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early stag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ageⅠand Ⅱa of early stag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which determined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surgery, and SCCAg were detected by fast fluorescent. Results: The SCCAg in early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t=7.890, P=0.000). After adjust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OR value for SCCAg predict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1.669 (Wald=9.124, P=0.000), 95% CI was 1.112-2.226. The AUC for the ROC was 0.713 (P=0.001), 95% CI was 0.606-0.820. When the cut-off point was 3.5 ng/ml, the specificity was 0.714, the sensitivity was 0.651, Yonden index was 0.365, the predictive value was the best.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SCCAg has a good predictive value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early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en the cut-off point was 3.5 ng/ml, the predictive value is the best.[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recast腫瘤相关抗原TA-4是从人类宫颈癌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
鳞状细胞癌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鳞状细胞癌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796f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4.png)
瘤直径≤5GF 高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为高分化的患者,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HCG、TSGF 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均低于 SCC-Ag、HCG、TSGF 低表达患
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Ag、HCG、TSGF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直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精选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164bd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0.png)
02 探索SCC-Ag在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 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03 开展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以评估SCC-Ag在不 同类型和阶段的宫颈癌中的预测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2
它具有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3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生物学特性还包括其在肿瘤 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 能相关。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血清中宫颈鳞癌 相关抗原的水平。
总结词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详细描述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在低分化肿瘤细胞中较高,而在高分化肿瘤细胞 中较低。这表明宫颈鳞癌相关抗原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结词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详细描述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明显升高。 这表明宫颈鳞癌相关抗原可能与肿瘤的转移潜能有关。
预后评估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的表达水平与 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相关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 效果。
监测复发
宫颈鳞癌相关抗原水平的动态监 测有助于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CATALOGUE
临床病理参数概述
临床病理参数的定义与分类
临床病理参数是指通过病理学检查获取的与疾病相关的各种 指标和数据,包括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 结转移等。
04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0e6ed050e2524de5187e1e.png)
果: 早期 宫颈鳞 癌 有淋 巴结 转 移者 S C g测 定值 高 于未 发生 淋 巴结 转 移者 ( 78 0,= .0 ) CA t .9 P O0 0 。多 因素 分析 调 整后 = S C g水 平 与宫颈 鳞癌 淋 巴结转 移 的 O CA R值 为 1 6 ( . 9 Wdd 91 4,= .o ) 9 % C 为 112 22 6 C A 6 = .2 P Oo o ,5 I .l~ .2 。S C g对 早期
[ 要】目的 : 讨鳞 状 上皮 细胞 癌抗 原 (C A ) 测在 预测 早期 宫颈 鳞癌 淋 巴结转 移 中 的作 用 。方 法 : 7 摘 探 S C g检 对 8例 I 期 和 1a I 期早 期宫 颈鳞 癌 患者行 手术 治疗 , 确定 淋 巴结转 移情 况 。 术 当天晨 取血 样 , 速荧 光酶标 法 测定 S C g 结 手 快 C A。
me t fG n eooya dO s tc, a gaH s i l f e t l o t nvri , hn sa 4 0 0 , hn ) n y acl n bt r sXi y opt nr uhU i sy C a gh 1 0 8 C ia o g ei n aoC aS e t [ src] jcie T vs gt efnt no s umo s e acn m nie S C ) eet ni elmp o e Abta t Obet : oi et aet ci f q a u lcrio aat n(C Ag d tc o t v n i h u o cl g i n h y hnd
鳞状细胞癌抗原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鳞状细胞癌抗原研究进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d4ca3dee06eff9aef80719.png)
在使用本产品时判 断准确 , 各实验室应在规 定的操作流程下 操作 , 分别建立 4种染色体异 常阈值 。
发展与染 色体不稳 定性 也紧 密相连 , 特别 是与 3号 、 及 7号
1 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 性密切 相关。 因此对 以上染色体及 位
—
—
—
—
3 —— 4 — —
! 兰
【 )
焦亚 L u l J』I J I
r
j 羔 !
探针 、 7号染色体 着丝粒特 异性探 针 、7号染 色体着丝粒 特 l
号染色体及 P 6基因位点异 常情况 , 了保 证各 临床实验室 1 为
异性探针 ) 。对膀胱癌遗传 学改 变的研究 中 , 人们 发现 9号 染色体部分( p6位 点) 如 1 或全部丢失是最常见遗传学改变 ,
4 小 结和 展望
HS H技术 的问世和近年的发展 使得核 酸原位定 位检测 技术在灵敏度 、 特异性 、 检测速度、 位点联合检测 以及 实验 多 室安全方 面都得 到长足 进步。随着人 类基 因组研 究 以及 对 疾病研究 的不 断深入 , H将 会被 越来 越广 泛地 应用于 相 HS 关疾 病 的诊断或 指导 用药领 域。在 我 国 ,IH技 术在 临床 FS 上 的应用还不普及 , 这可能 与 HS H探 针太 贵 以及 临床 医师 缺乏对该技术 的了解 等 因素有 关 , 相信 随着 国产商 品化 的
文就近年来 有关 S C的研究进展 , 一简要 的综述 。 C 作
1 S CC的特征
鳞状细胞癌抗原作为一种肿瘤标志 物 , 与各种器 官的鳞 状细胞癌相关 。它 由两个相类似 的约 4 k a蛋 白质组成 : 5D 即 S C1和 S C2 它们具 有特异 的蛋 白酶 抑制剂 的特 性。根 C一 C -, 据其等 电点 的不 同可 以分 为两类 :I .5的 中性 S C和 P ≥6 2 C H < .5的酸性 S C 62 C 。中性 S C一般分布在鳞状细胞 内部 , C 而 酸性 S C则 大量表 达于 鳞状细胞 癌并外泌 出细胞 。这 两 C 类 S C可以相互 转化 ,C C S C的分 子量 在不 同组 织 中不 同 , 这 可能是 由于 S C的不 同修饰 造成 的。S C就 其生物 活性来 C C 说属于丝氨酸蛋 白酶抑制物。 目前 , 两个属于酸性 S C的蛋 C 白 :C 一 和 S C2的基 因位 于 1 q 1 3中大 约 50 b的 区 S C1 C一 82. 0k 域 , 中包 含 至少 4个其 它 的丝 氨 酸蛋 白酶 抑制 物基 因。 其 S C1和 S C2高度 同源 ,C 一 c N C- C- S C 1的 D A含 11 核苷酸 , 71 编 码 30个氨基酸。S C2基 因启 动子位 于 一 2 9 C- 44到 + 7的 区 4 域 , 5 旁侧区域含有 T T bx Es 其 ’ A A o ,t结合序列 。S C的表达 C 以组 织特异性方式进行 调节 。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00a95a3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d.png)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肿瘤相关物质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甲胎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与肝癌及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阳性检测指标。
临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
在转移性肝癌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正常参考值:≤7ng/m l癌胚抗原(CEA)C 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CEA在诊断上辅助价值。
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可能越小,生存时间越长;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正常参考值:≤5ng/ml癌抗原125(CA125)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血清中,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恶性肿瘤引起腹水中可见升高,升高可见于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多种妇科良性疾病。
正常参考值:≤35U/ml癌抗原15-3(CA15-3)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
癌抗原15-3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指标。
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f5a8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1.png)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在人体内出现的一些特定的物质,其特异性与肿瘤的存在或者进展相关。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疾病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正常胚胎组织中表达,在大肠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也可以被检测到。
CEA的检测可用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癌组织的判断和手术后复发的监测。
但并非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能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因此CEA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2.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SCC是一种角蛋白,广泛存在于鳞状细胞癌中,如头颈部、食管、宫颈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SCC的检测常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例如,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变化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3. 碳酸酐酶9(CA9):CA9是一种在低氧环境中高表达的酶,多在肾细胞癌中发现。
CA9的检测可以用于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预后的评估。
此外,CA9还可以用于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进行检测。
PSA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有癌症,因为有些非癌性疾病也会导致PSA升高。
因此,PSA检测通常结合其他方法,如前列腺生物检查(如经直肠指诊或前列腺穿刺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
5.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促炎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
IL-6的升高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包括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
IL-6的检测可以作为肿瘤炎症反应与进展的标志,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fb68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9.png)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本,或者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方法,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效果等信息的一种生物标记物。
以下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的主要临床意义。
1.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监测。
CEA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恶性肿瘤,但不能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监测。
PS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前列腺癌的标志,但也可能出现在前列腺炎症或增生等非恶性病变中。
3.癌抗原125(CA125)CA125是卵巢上皮癌的标志物,也可用于盆腔炎症、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诊断。
CA125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卵巢癌,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妇科疾病中。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异性产物,常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的诊断和监测。
NSE的升高可以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
5.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和性器官畸胎瘤等恶性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AFP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癌或睾丸畸胎瘤,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非恶性病变中。
6.鳞状细胞癌抗原(SCC)7.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在骨肿瘤(如骨转移)、肝细胞癌等疾病中常常升高。
ALP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肿瘤的监测和评估骨转移的情况。
除了以上列举的肿瘤标志物,还有许多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如甲功、钙离子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或降低与相应肿瘤类型有关,早期发现和监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并不是100%准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e868e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d.png)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分子,其在肿瘤的诊断、疾病分期、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和复发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以下是临床常见的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EA)是胎儿期消失后在成年人体内只有极微量存在的标志物,常见于消化道、肺、乳腺等多种恶性肿瘤。
临床上常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组织和血清中的酶类物质,它在骨组织重塑和体内磷酸盐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升高的ALP水平常见于骨肿瘤、肝胆疾病等疾病,在肿瘤筛查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3. 碳酸酐酶 IX(CA-IX)碳酸酐酶IX(CA-IX)是一种与细胞外环境酸化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CA-IX的表达通常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形成和侵袭能力相关,尤其是肾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CA-IX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
PSA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但也可能出现于前列腺炎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非恶性疾病中,所以PSA必须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5.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早期肝脏和胆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成年人身体内只有极少量。
AFP的升高常见于肝细胞癌、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
AFP的检测主要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等特定肿瘤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
6. 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25(CA-125)是一种产生于卵巢上皮细胞的蛋白质,CA-125的升高常见于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特别是滤泡性卵巢癌。
CA-125的检测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肿瘤标识物12项
![肿瘤标识物12项](https://img.taocdn.com/s3/m/9f8976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8.png)
肿瘤标识物12项肿瘤标识物是指能够在患者体内检测到的一些特定物质,它们的产生常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肿瘤标识物在早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标识物,其中常见的有12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些肿瘤标识物的相关内容。
1. 癌抗原(CEA)CEA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筛查和监测。
其浓度的升高提示疾病进展或复发。
2. 碳酸酐酶IX(CAIX)CAIX是一种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许多肿瘤细胞内。
它对诊断肾癌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4. 癌胚抗原(AFP)AFP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
5.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SCCA是一种角质形成细胞特异性蛋白,其升高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6.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YFRA 21-1)CYFRA 21-1主要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鳞状细胞肺癌。
7. 黄素结合蛋白(Bilirubin)Bilirubin的升高提示肝胆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肝癌和胆管癌。
8. 碱性磷酸酶(ALP)ALP在肾癌、前列腺癌和骨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重要价值。
9. 癌胚抗原19-9(CA19-9)CA19-9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胰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10. 白蛋白(ALB)ALB的含量在肝癌患者中常常降低,它也是判断肝脏功能是否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11. 铁蛋白(FT)FT的水平升高可能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和预后相关。
12. 细胞角蛋白19(CYFRA 19)CYFRA 19是一种角蛋白的分解产物,其升高与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以上是12种常见的肿瘤标识物。
它们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疗效监测等工作。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901c4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0.png)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引言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肺癌。
肺癌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评估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一、SC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关联性研究1. SCC与肺癌的关系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是一种蛋白质抗原,通常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细胞中。
而鳞状细胞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
研究表明,SCC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肺部肿瘤负荷相关,并且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往往较高。
SC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临床价值。
2. SCC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研究表明,SCC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相关。
一项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SCC表达水平与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呈显著相关关系,表达水平高的患者化疗后疾病控制率较低,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化疗后疾病控制率较高。
这表明SCC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1. SCC作为化疗疗效预测指标随着对SCC与化疗疗效关系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将SCC作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一些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监测化疗前后的SCC表达水平变化,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化疗疗效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和后续治疗的选择。
3. SCC在指导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基于SCC在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SCC在指导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识别SCC高表达的患者,并根据其病情特点和SCC表达水平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https://img.taocdn.com/s3/m/6e3fc81b6bd97f192279e932.png)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瑞典康乃格诊断公司全国免费产品支持专线: 800 810 1531内容提要SCCA结构功能SCCA临床意义康乃格SCC ELISA试剂介绍SCCA概述1. 肿瘤相关抗原TA-4是由子宫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
SCC是它的提纯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原表达能力,简称为SCC抗原或SCCA。
2. SCCA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正常组织(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
3. 血清中至少有四种形式的SCCA:¾游离SCCA1,¾游离SCCA2,¾以及与相对应的丝氨酸蛋白酶结合的复合物。
SCCA研究历史¾1977年自宫颈癌细胞组织分离出肿瘤相关抗原TA-4¾1984年电泳分离成功( > 10 种蛋白质)酸性: 等电点5.9-6.2中性: 等电点6.3-6.6¾1991年获得SCCA cDNA¾1995年染色体定位于18q21.3SCCA 基因结构18q21.3PI8 Bomapin PAI2 SCCA1 SCCA2 Headpin Maspin SCCA: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产物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一起,位于18q21.3染色体上,2个基因前后纵向排列;SCCA基因包括8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8 含有作用点(Reactive Site Loop,RSL), 此环状结构决定了不同丝氨酸蛋白酶的特异性。
SCCA生物学特征¾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pin)家族--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¾SCCA1 与SCCA2的目标靶位RSL不同SCCA1抑制组织蛋白酶(cathepsin)L, S,KSCCA2抑制组织蛋白酶(cathepsin)G,以及肥大细胞的凝乳蛋白酶(chymase)¾SCC参与细胞凋亡调控:SCCA表达的增加可以使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而对机体的几种细胞自杀机制产生抵抗性。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f619e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5.png)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摘要】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但高度侵袭性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通常较差。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和糖链抗原199是宫颈小细胞癌中常见的肿瘤标记物,其水平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探讨了这两种糖链抗原在宫颈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水平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了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和糖链抗原199的水平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这一研究结果为宫颈小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糖链抗原在宫颈小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宫颈小细胞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99、水平表达、预后评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临床意义、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其中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少见恶性肿瘤。
尽管宫颈癌的检测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对于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存在挑战。
寻找能够准确评估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CA-125)和糖链抗原199(CA-199)作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CA-125和CA-199的水平与宫颈小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A-125和CA-199的水平表达与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评估依据,并为宫颈小细胞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糖链抗原125和糖链抗原199的水平表达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教学大纲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c195fb50e2524de4187e05.png)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瑞典康乃格诊断公司全国免费产品支持专线: 800 810 1531内容提要SCCA结构功能SCCA临床意义康乃格SCC ELISA试剂介绍SCCA概述1. 肿瘤相关抗原TA-4是由子宫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
SCC是它的提纯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原表达能力,简称为SCC抗原或SCCA。
2. SCCA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正常组织(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
3. 血清中至少有四种形式的SCCA:¾游离SCCA1,¾游离SCCA2,¾以及与相对应的丝氨酸蛋白酶结合的复合物。
SCCA研究历史¾1977年自宫颈癌细胞组织分离出肿瘤相关抗原TA-4¾1984年电泳分离成功( > 10 种蛋白质)酸性: 等电点5.9-6.2中性: 等电点6.3-6.6¾1991年获得SCCA cDNA¾1995年染色体定位于18q21.3SCCA 基因结构18q21.3PI8 Bomapin PAI2 SCCA1 SCCA2 Headpin Maspin SCCA: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产物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一起,位于18q21.3染色体上,2个基因前后纵向排列;SCCA基因包括8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8 含有作用点(Reactive Site Loop,RSL), 此环状结构决定了不同丝氨酸蛋白酶的特异性。
SCCA生物学特征¾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pin)家族--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¾SCCA1 与SCCA2的目标靶位RSL不同SCCA1抑制组织蛋白酶(cathepsin)L, S,KSCCA2抑制组织蛋白酶(cathepsin)G,以及肥大细胞的凝乳蛋白酶(chymase)¾SCC参与细胞凋亡调控:SCCA表达的增加可以使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而对机体的几种细胞自杀机制产生抵抗性。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fd39f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4.png)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栾晓梅;王诗卓【摘要】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鳞状上皮细胞膜产生的一种肿瘤相关蛋白,又名TA-4抗原,由SCCA1和SCCA2抗原组成.目前,SCC-Ag作为临床最早应用于鳞状细胞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与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血清水平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鳞状细胞癌,尤其是宫颈鳞癌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就SCC-Ag的生物学特点及近年来有关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is a squamous cell tumor-related protein produced by the membrane,also known as TA-4 antigen,and composed by SCCA1 and SCCA2. Currently,SCC-Ag was first used as a clinical diagnosis marker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he detection of its serum leve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hole body system, especiall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cal cancer's diagnosis, disease monitoring,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secondary indicato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C-Ag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SCC-Ag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39)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抗原,肿瘤;癌,鳞状细胞;宫颈肿瘤;肿瘤标记,生物学;血清【作者】栾晓梅;王诗卓【作者单位】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临床意义及参考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9a4875dcf84b9d528ea7ad7.png)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临床意义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部分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生物学特征SCCA由10个以上的蛋白组成,分子量约为45kDa,等电点从5.9-6.6。
根据其等电点可以分为两类:酸性SCCA和中性,中性SCCA一般在鳞状细胞内部,酸性SCCA却大量表达于鳞状细胞癌并外泌出细胞。
SCCA就其生物活性来说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目前,两个属于酸性SCCA的蛋白:SCCA- 1和SCCA-2的基因已鉴别出,SCCA- 1抑制糜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L的活性,发挥抗凋亡效应;SCC-2能够抑制组织蛋白酶G和巨细胞糜酶的活性, 因而使得上皮细胞免受这些蛋白酶所导致的炎症损伤。
SCCA在正常鳞状上皮也有表达,尤其是表皮的颗粒层、棘层和宫颈外上皮中间层,起作用可能是在棘层、颗粒层, 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凋亡导致的的上皮角化。
第二部分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一)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临床意义SCCA主要应用于鳞癌的诊断,包括宫颈、头颈部、食管、肺和气管、泌尿生殖道和肛管部位的鳞癌以及预后,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
1、宫颈癌未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平均55%血清SCCA水平阳性,这一百分比与临床分期有关:IB期38% ,IIA期50. 5% ,IIB 期67.1% ,III期82. 8%,IV期83.3% 。
中等分化和良好分化肿瘤患者中SCCA阳性率比未分化和不良分化肿瘤中的高。
血清SCCA的测定具有重要的预后作用,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的水平, 是除淋巴结状况外最好的独立的预测标志。
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患者,李桂兰(2010)等检测了89例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及化疗前后血清中SCCA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中晚期宫颈鳞癌放化疗前后SCCA值的连续监测,敏感性为71.9%(64/89),特异性为95.3%。
SCCA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a5094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f.png)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人体的血清或其他生化物质中被检测出来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可作为肿瘤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指标。
其中,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肺癌诊断中比较常用的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糖蛋白,可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如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
特别是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其阳性率较低,限制了其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则是一种角化细胞来源的糖蛋白,在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前病变和肝细胞癌等恶性疾病中表达较高,故可作为这些疾病的标志物。
许多研究表明,联合检测CEA和SCC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效果。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报告了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该研究包括10篇文献,共纳入了6503例患者。
结果表明,联合检测CEA和S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2%和83.9%,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EA或SCC时的诊断效果。
尤其是在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中,联合检测CEA和SCC的敏感度更高,可达到76.5%。
此外,该联合检测方法还可用于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和预后监测。
具体来说,CEA和SCC联合检测可用于以下情况:1.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疗成功率。
2. 肺癌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后的CEA和SCC水平反映了肿瘤治疗效果的好坏。
若治疗有效,其水平应随之下降;若无效,则应继续治疗或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3. 肺癌患者的预后监测:随着肺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患者生存率也有了一定提高。
而CEA和SCC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肺癌患者的预后监测指标,在治疗后进行随访,可对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虽然可以作为肺癌的筛查和诊断指标,但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需结合肺部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scc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cc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c8a3a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7.png)
scc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性介绍。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探讨SCC 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并对其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肺癌、头颈部癌症等肿瘤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
然而,现有的SCC 肿瘤标志物参考值缺乏一致性,导致结果解读不明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2 文章结构我们将依次介绍SCC 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 的背景、重要性以及意义,并详细展示该新标准的概述说明和解释内容。
文章还将讨论基于该新标准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它对临床实践和治疗决策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SCC 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 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中可能出现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SCC 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解释其背后的意义,并讨论该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提高读者对SCC 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 的了解,并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该标准的指导,从而改善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SCC肿瘤标志物新标准2.52.1 SCC肿瘤标志物简介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是一种可作为检测和评估宫颈癌等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SCC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记物。
2.2 SCC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性鳞状细胞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
而SCC作为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的肿瘤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此外,SCC还能够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恶性程度和转移发展趋势,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2.3 SCC肿瘤标志物新标准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状细胞癌抗原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发布日期:2006-10-2
字体:【】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它最初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获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它包括两个基因SCC1和SCC2。
SCC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和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中。
在血清中至少有四种形式的SCC:游离SCC1、游离SCC2、以及与相对应的丝氨酸蛋白酶结合物。
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现在临床上一般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总SCC,其临床意义有:
1.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
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着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2.辅助诊断肺鳞癌: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3.食管鳞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
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
4.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