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属木脂素的化学研究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南五味子属隶属五味子科,我国有本属植物共10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在中国南方省区,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根及茎藤多有做为中药或民间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瘀肿,胃病等相关病症。
近年来,众多的文献报导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HBV,抗血小板凝聚,抗肿瘤,抗HIV等方面的活性,因此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寻找和发现新结构以及新活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产的多种南五味子属植物,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南五味子属植物中有的种类如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在中国大陆的资源分布仍不明确,因而缺乏有关化学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为了揭示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中国东南部的资源分布状况,探讨南五味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特征,以及从中寻找活性化学成分,本文对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展开实地调查,探究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福建省的资源分布,并对产于福建的三种南五味子属植物进行了的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用常规的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重结晶等手段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用UV、IR、MS、1H-NMR、13C-NMR、DEPT、2D-NMR、CD等光谱手段鉴定了97个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属于木脂素(联苯环辛烯型、螺苯骈呋喃型、二芳基丁烷型、四氢呋喃型等)、三萜(羊毛甾烷型、环阿尔廷型等)、甾体、苯的衍生物、黄酮、生物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
通过资源调查,在福建省共采集到南五味子属植物5种,通过形态、解剖及与馆藏标本的核对,分别鉴定为黑老虎K. coccinea、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异型南五味子K.heteroclita、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和冷饭藤K. oblongifolia。
从而证实了福建有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olia和黑老虎K. coccinea的分布,弥补了植物志对该类资源记载的不足。
北五味子各器官中木脂素含量分析

Ab t c : nt i p p r t ec n e t f in n nfut x lm dp le o rt na dr o i i e e t g la e i ifee t a t s r t I h s a e , h o t o l a si r i, y e a a n g n h o m f t n tndf rn a e, e v s nd r p r a a o n o S hs r r hn n i Wa e r n d T e e dt h we h th ih s c ne t f id f i n n f e i u ac ie s at s Sd t mie . h s o dta t ehg et o tn o 4k n so l a swa n e . h o t t f e r s g si s d T ec n e e n o s hs n r c i d i s tehg et n4kn s f in s n s e b th o t t f e x s hz n r a nWa h ih s i i d l a i d, u t ec n e o d o y c ia d i o gn e n nWa t elwe t 4k n f in n i S h o si n id o l a s s g n s e . h o tn o l n n Wa g n tdi ho m o rt n a te ac eino S hs n r hn n i a e T ec n e t f ye o e d T ec ne t f i a s s a me e np le g u f a a h c rt t S o f c i d ac ie s g . o tn o x lm f a s h l n s s d ce e i rt na t e c rt no S h a d ac ie s a e i a Wa e r ad n at S h a c e o f c i n r hn ni g . gn S a i s s
北五味子有效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常用中药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北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e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故称北五味子,其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北五味子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木质素类中生理活性研究最多的是对肝脏有作用的成分,现代将有效成分做成各种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但五味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存在于种子中[1],常与大量树脂状物共存,一般制备过程不易提出,给工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药材。
因此,迫切需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剂质量的提取工艺。
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王成梅[2]以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优选醇提工艺: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3 h。
袁胜英[3]以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五味子提取的最佳工艺:4倍量85%乙醇提取3 h,共提取2次。
袁海龙等[4]以五味子甲素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90%,回流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5。
王茹等[5]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以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了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为:以生药重量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4 h。
李奉勤等[6]考察了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回流时间和pH值对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85%乙醇、液固比为5∶1,pH值为5.5,回流时间为2 h,五味子乙素含量为291.04 mg/100 g。
五味子药材特征图谱质量标准研究

五 昧子主产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 北 等地 , 商 品 习 称 北 五 味 子, 为 木 兰科 植 物 五 味 子 S c h i s a n d r a c h i n e n s i s ( T u r c z . ) B a i l 1 .的 干
材 的主要 活性成 分 , 具有降酶保肝 、 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 去除人体
燥成 熟果实 , 具有敛肺 、 滋肾、 生津、 收汗 、 涩精的功效 , 用于治疗 肺虚 喘咳 、 口干作渴 、 自汗 、 盗汗 、 劳伤赢瘦 、 梦遗 滑精 、 久泻久痢 。
现代 研究证 明 , 五 味子含 有木脂 素 、 挥发油 、 有机酸 、 维生素 、 三
萜、 倍 半萜及 多糖 等多种化 学成分 …。 木脂 素类 成分 为五味子药
五味子药材 特征 图谱质量标准研 究
张
( 1 .吉林 省食 品药 品检验 所 , 吉林 长 春
敏 , 董
慧
1 3 0 1 1 7 )
1 3 0 0 3 3 ; 2 .中国人 民解 放军装 甲兵技术 学院 医院, 吉林 长春
摘要 : 目的 采用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 建 立不 同产 地五味子 中木脂素类成 分特征 图谱鉴 别方法 。 方法 以正 己烷作为提取 溶剂 , 色谱 柱为
了可 靠 的依 据 。
关键词 : 高效液相 色谱 法; 五味 子 ; 木脂 素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2 8 4 . 1 ; R 2 8 2 . 7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4 9 3 1 ( 2 0 1 4 ) O 1 —0 0 2 5— 0 2
表1 大 黄 酚加 样 回 收 试验 结 果 ( n= 6 )
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的研制及其抗氧化功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的研制及其抗氧化功效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五味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和保健食品中。
五味子富含木脂
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效。
然而,五味子的药效成分含量较低,易受外界影响而降低活性,制约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
挥作用。
因此,研发一种稳定性好、口感佳、药效成分含量高的五味子制剂,具有很
高的价值和意义。
本研究拟从五味子木脂素入手,选用天然糯米粉、胶原蛋白等材料研制五味子木脂素
软胶囊,通过生化指标及动物实验对其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估,为五味子的制剂开发提
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选取天然糯米粉、胶原蛋白为原材料,通过微波杀菌、超声辅助、真空干燥等工艺将
其与五味子木脂素混合制成软胶囊。
2. 药剂学评价:
对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进行外观、粒径、包埋率、水分含量等药剂学评价。
3. 生化指标评估:
通过MMC/FeCl3诱导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评估其抗氧化功效。
4. 动物实验评估:
通过小鼠模型,评估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对氧化应激水平、血糖、血脂、血液参数、
肝功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开发出一种稳定性好、口感佳、药效成分含量高的五味子木脂素软胶囊,并通过生化指标及动物实验对其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估。
预计成果将为五味子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摘要】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内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阐明内南五味子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其资源提供一定参考.%The dried stems of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 is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as "Dian-Ji-Xue-Teng"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irregular menstruation,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which is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Studies show that lignans are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K.interior and have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anti-oxidation,antitumor,anti-HIV,etc.In this paper,herbal authentic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K.interior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illuminating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and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of this plan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7(019)007【总页数】6页(P1045-1050)【关键词】内南五味子;木脂素;抗氧化;抗肿瘤【作者】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内南五味子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为五味子科南味子属植物,又称凤庆鸡血藤、散血香,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主产于我国云南宝山、凤庆、临沧、耿马等地,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为常绿攀援灌木[1],其干燥根、藤茎可供药用,性温,味苦、甘,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筋活络的功能[2]。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可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文章分别对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标签:五味子;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实。
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历史久远,源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书中记载曰:“本品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
”历代复有除热、养五脏、补虚劳、明目、令人悦泽等记载。
其果实酸、甘、辛、咸、苦五味俱有,故名为五味子。
近代中医学研究发现:五味子的主要成分是由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关于五味子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1.五味子的主要成分五味子主要成分是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但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提取工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成分被精确的分离测定含量。
目前常使用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提取工艺有:醇提法、水提法、超声提取法、乙醚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
临床上已经被鉴别出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类:①木脂素类,五味子的鲜果中五味子素活性成分为0.12%,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安五酸、安五脂素、d-表加把辛、襄五脂素等。
②挥发性主要包括:α-蒎烯、茨烯、β-蒎烯、月桂烯、α-萜品烯、柠檬等。
③有机酸类,五味子的鲜果中有机酸成分10%,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
④其他成分:柠檬醛、叶绿素、树脂、VC、VE、甾醇、鞣质及多糖类等。
2.五味子的药理学作用2.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五味子对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的作用。
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的智力活动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而且五味子对中枢神经不同的部位均有兴奋作用,加强脊髓的反射能力,还可以使大脑兴奋,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
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夏继成【摘要】南五味子主要含有三萜类和木脂素类两大类成分。
南五味子具有避免肝脏受损、促进肝脏细胞再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作用、抗氧化作用等活性。
本文对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页(P10-10)【关键词】南五味子;成分;活性;进展【作者】夏继成【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91.1 三萜类。
三萜类成分是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化学成分的主要区别之一。
实验报道在南五味子根皮、茎和种子中得到了新南五酸A,B,C(neokadsuranic acid A,12,B,13,C,14)、南五内酯A(kadsulactone A,2)、南五内酯(kadsulactone,6)、五内酯A,B,E,F(schisanlactone A,B,3,E,4,F,5)、五味子酸(schizandronic acid,7)、长南酸(changnanic acid,8)和表安五酸(epianwuweizic acid)等化合物[1-5];从绯红南五味子根和茎中得到了绯红南五味子酸(coccinic acid,16)[6];从异型南五味子茎和根中得到了12α-乙酰氧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α-acetoxycoccinic acid,17)、12β-乙酰氧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β-acetoxycoccinic acid,18)、12α-羟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α-hydroxycoccinic acid,19)、12β-羟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β-hydroxycoccinic acid,20)、安五酸(anwuweizic acid)、异安五酸(isoanwuweizic acid,1)和开环-新南五酸A(seco-neokadsuranic acid A,15)等[7-9];CHEN Dao-feng等还从披针叶南五味子ncilimba根中得到了披针叶南五味子内酯A,B,C(lancilactone A,9,B,10,C,11)等三萜内酯类化合物[10]。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五味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不断被挖掘。
本文从五味子的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中枢调节、改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最新研究,为其在临床的进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红北产者黑,人滋补药,必用北者乃良”。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中国药典》收录有两种五味子药材,分别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又名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尤以北五味子质量为佳,畅销国内外。
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的正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在西南及长江流城以南地区均有出产。
全世界有五味子约50种,其中我国有近30种。
五味子药用价值很高,其作为名贵常用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在《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等质量标准中多次出现,是应用面较广、用最较大的中药材品种。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有增加中枢神经兴奋,增强人体精神、体力和心血管系统张力及肝内有具心脏收缩力,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转氨酶等活性;同时五味子还具有选择性抑制神经递质、增加脑内5-HT含量,协同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为五味子各化学成分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对肝脏的作用五味子具有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的作用。
四氯化碳(CC14)是其中一种对肝脏最具毒害的物质。
大量研究显示,五味子的强效保肝功效能对抗CC14的毒害作用。
包天桐等研究发现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等引起小鼠肝损伤为模型,发现五味子的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作用[1]。
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

五味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别名北五味子、味子、药葡萄、山花椒, 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藤本植物, 是我国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区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经历第四纪冰川时期保留下来的第三纪古老植物之一。
五味子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以果实入药。
1五味子的营养与药理作用五味子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传统中医认为: 五味子有益气敛肺, 生津滋肾, 涩精止泻, 宁心安神之功效。
主治肺虚咳, 津伤口渴, 神经衰弱, 久泻久痢等症。
自上世纪中叶,中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学者运用现代医学手段,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五味子可以降低肝炎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治疗肝脏的化学毒物损伤;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 能增强肌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使低血压患者血压升高, 但不会使正常血压升高; 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 改善人的智能, 增加记忆力; 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促进心脏活动。
科学实验证明每100 g 五味子鲜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2~6 g,有机酸10 g、五味子素0.12 g 和维生素C4~5 mg, 在果浆中还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多种矿质元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00 g 五味子嫩叶中, 含蛋白质3.9 g、碳水化合物13 g、钙363 mg、磷22 mg、铁6.6 mg、胡萝卜素5.08 mg、维生素B1 0.09 mg、维生素B2 0.2 mg、尼克酸1.5 mg 和维生素C22 mg, 并含有16 种氨基酸, 其中7 种是人体必须氨基酸, 以及各种矿质元素和生物碱类。
2五味子研究现状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五味子的成分研究、生物学研究和栽培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测定出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并在国内开展了大面积的人工栽植,并积极开展良种选育工作,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一些科研院所先后选育出了“红珍珠”、“粉珍珠”、“红玛瑙”等有价值的新品种、新品系。
龙九味之五味子研究进展

龙九味之五味子研究进展武天元I,张树明2C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4;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己正式列入了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欧洲等世界药典。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较大。
根据五味子产地分布,黑龙江省为主产区,且药材质量较优,被国内外中医药学者所追捧。
同时黑龙江省为了打造中医药大省强省,将五味子列入重点发展的“龙九味”之一。
为了更好的了解五味子近年研究,课题组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托,以“五味子”为关键词检索了近十年五味子炮制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分析后概述如下。
1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为上品,但该书中未记载炮制方法。
在汉代《金匮玉函经》中为最早出现其炮制“曰:'碎’”,梁代《本草经集注》中“曰:'打破’”。
而后五味子的多种炮制方法陆续出现,如炒法、焙法、烧法、炮法、烘法、蒸法、熬膏、制炭、蜜制、酒制、糯米炒、裁炒、盐蒸、蜜酒合制等。
“炒”法为孙思邈首次在《银海精微》中提出。
“蜜制”为《雷公炮炙论》中最早记载“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
醋五味子出现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该法为近代炮制方法的发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记载。
对不同炮制品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而存在区域使用差异,常用的有醋五味子、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炒五味子,但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有醋五味子为五味子饮片⑴O近十年对五味子的炮制工艺主要集中在醋制和酒制工艺,仅一篇文章为五味子盐炙工艺研究。
其中醋制工艺包括醋蒸工艺及高压醋蒸工艺研究:许世泉等⑵以五味子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为指标确定最佳高压醋蒸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3h,蒸制1h;高慧等⑶以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蒸制及烘制时间对醋五味子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加20%米醋闷润1.5h,蒸制3h,于50t烘制1h;刘炬灼等⑷以8种木脂素的含量及总和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BBD-RSM优化五味子的炮制工艺,确定醋蒸炮制工艺最佳条件为醋的用量30g/ 100g,闷润时间1h,蒸制时间5h。
五味子

五味子五味子中其他成分的分析方法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主产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等,本草中列为上品,认为有益气、明目、补不足、养五脏、壮筋骨的作用,且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安神之功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对五味子的发药品及保健品有参考作用。
五味子中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有机酸类、多糖类、苷类、其他成分等。
一.化学成分1.挥发性成分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奈的衍生物等,主要为α-蒎烯(α-pinem )、茨烯(camphene )、β-蒎烯(β- pinem )、月桂烯(myrcene )、α-萜品烯(α-terpinene )、柠檬烯(limonene )等。
周英等报道,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200个成分,其中包括34 个三萜类成分。
秦波等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含有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含氧倍半萜类和少量醇、酸等含氧化合物。
芮和恺等从五味子挥发油中鉴定了29 中化合物,站挥发油总量的39.65%,除澄茄烯、依兰烯、防风根烯外,其余成分均属首次从五味子挥发油中发现,包括倍半蒈烯、α-花柏醇等。
刘风雷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为12.1%,12.7%和13.0%。
戴好富等对辽宁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得到其挥发油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 定性定量分析,共检出8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O个化合物。
李晓宁等。
2.木脂素类我国学者先后从北五味子中分离出五味子甲素(shiandrin A)、五味子乙素(shiandrin B)、五味子丙素(shiandrin C)、五味子醇甲(se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sehizandrol B)、五味子酯甲(wuweizi ester A)、五味子酯乙(wuweizi ester B)等化合物。
五味子有效成分的研究

五味子有效成分的研究摘要: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
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酸苦咸五味皆备,因此而得名。
五味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和提取方法的深入研究,对认识五味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超临界超声微波五味子是目前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中药材之一,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者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者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杂质少(不得过1%)者为佳。
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呈球形或者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1~2枚,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从中医角度讲五味子的功效主要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从近代药理学讲: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具有消炎作用;具有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的作用。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该文对其有效成分的一系列研究简述如下。
1 木脂素类1.1 概况在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中木脂素结构类型多,含量丰富,总木脂素含量约为2%~8%,立体化学复杂,而且生物活性广泛、显著,此类成分的母核大多为联苯环辛烯型,同时多数是有手性差异。
主要包括五味子素、新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乙等等。
从五味子中提取木质素的提取分离流程

从五味子中提取木质素的提取分离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概述在中药材五味子中提取木质素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木质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益处。
五味子属木脂素的化学研究

化 学 工 业
Sci ce en and Tech nol ogy nno I vaton i He al r d
五 味 子 属 木 脂 素 的化 学研 究
罗 钟 桓 ( 哈尔滨华 德学 院 哈尔 滨 1 0 2 ) 0 5 5
摘 要 : 脂 素 是 自然 界 广 泛 存 在 的一 美 植 物 雌 激 素 , 五 味 子 属 药 用植 物 的 主 要 生物 活 性 成 分 , 文 介 绍 了木 脂 素 概 况及 五 味 子 中木 脂 木 是 本 素 的 研 究 现 状 ,为五 味 子 属 药 用植 物 的木 脂 素 奏 化 合 物 开 发 利 用提 供 参 考 关 键 词 : 脂 素 五 味 子 属 提取 工 艺 检 测 方 法 木 中图 分类 号 : Q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0 8 2 1 ) () 1 7 2 1 4 9 X( 0 1 l a属 植 物 的 果 实 在 民 间 广 泛 应 果实 中 为 1 1 %。 芳英 等【采用TLC法 及 . 8 慕 6 J 用 。 据 产 地 名称 有 北 五 味 子 、 五 味 子 、 RP-HP 根 南 LC法 对 五味 子 果 实 、 茎 及果 柄 中 藤 川 五味 子 、 味 子 及 云 南五 味 子 等 共 l 五 4种 。 的 五 味 子醇 甲 、 味 子 酯 甲、 味 子 甲素 及 五 五 在 国 内 外一 直 被 用作 滋 补 强 壮 药 和 收 敛镇 五 味 子 乙 素 进 行 鉴 别 及 含 量 测 定 , 现 五 发 咳药 。 味 子 与 人参 相 似 , 有 “ 应 原 样 ” 五 具 适 味 子藤 茎 中 的 五 味子 醇 甲含 量 与五 味 子 果 作 用 , 增 强 机 体 对 非 特 异 性 刺 激 的 防 御 实 中 的 相 近 , 味 子 乙 素 的 含 量 约 为 五 味 能 五 能 力【, 我 国6 种 大 宗 药 材 之 一 , 中 的 子果 实 的5 %, 五味 子 果 柄 中 上述 两 种 成 l是 I 7 其 O 而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为 木 脂 素 。 味 子 大 量 用 于 分 均 较 少 。 五 医药 , 品 、 品加 工 、 加 剂 、 妆 品 等领 2. 不 同产 地 不 同季 节对 木脂 素 成分 和 食 食 添 化 3 域 。 含 量 的 影 响 五 味 子 属 植 物 由于 不 同产 地 的 生 态 环 境 所含 木 脂 素成 分 及含 量 产生 差 异 。 小 妹 宋 1木脂 素概 述 在 自然 界 中 许 多 植 物 都 含 有 植 物 雌 激 等 [采 用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和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7 1 素 , 主 要 包 括 异 黄 酮 、 豆 素 和 木 脂 素 。 法 测 定 了陕 西 省 不 同 产 区 的 南 五味 子 种 子 其 香 木 脂 素 是 一 类 主 要 通 过 p一 羟 基 苯 乙 烯 单 样 品的 总 木脂 素 及 五味 子 酯 甲的 含量 , 果 结 体 的 氧 化 耦 合 而 成 的 、 植 物 中广 泛 分 布 表 明 不 同 产 区 南 五 味 子 种 子 样 品 中 总 木 脂 在 的 小分 子 量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 脂素 可 分 为 7 木 素的 含量 存在 较 大差 异( .8 1 7 %~4. 9 。 0 %)除 类 : 脂 素 、 木 脂素 、 木 脂 素 、 杂 木 脂 产地 外 , 节的 变化 对 五味 子 属植 物 木脂 素 木 新 降 混 季 素 、 聚体 木 脂 素 、 苯 木 脂素 和 新 异 木 脂 含量 也 产生 影 响 。 报 道辽 宁 省 野生 五味 子 多 联 据 素 。 脂 素 在 植 物 体 内 多 呈游 离态 , 有 与 果实 中 的木 脂 素 含量 在 七月 底停 止 增加 , 木 也 此 糖 结 合 成甙 存 在 于 植 物 的 树 脂 状 物 质 中 。 后 , 主要 是 果 肉重 量 的 增 加 , 为果 实 的 采 认 因 为 从 木 质部 和 树 脂 中 发 现 较 早 , 且 分 集 最 佳 时 期 为 九 月 中 旬 。 并 布较 多 , 而 得 名木 脂 素【 木 脂 素 类 化 合 故 。 物 可分 为 两 大 类 , 木 脂素 和 新 木 脂素 。 即 木 3 木 脂 素 的 提 取 脂素 类 是指 C -C 单位 通 过 边 链 的 D位 碳 6 3 游 离 的 木 脂 素 是 亲 脂 性 的 , 溶 于 乙 能 连 接 而 成 的 化 合物 。 一C3 位 不 通 过 边 醚 等 低 极 性 溶 剂 , 用 低 极 性 有 机 溶 剂 直 C6 单 可 链 p位 碳 连 接 而 形 成 的 聚 合 体被 归为 新 木 接 提 取 , 用 乙 醇 ( 丙 酮 ) 取 , 脂 素 苷 或 或 提 木 脂素 。 亲 水 性 强 , 以 按 苷 类 的 提 取 方 法 进 行 提 可 取 , 于苷 元分 子 相 对 较 大 , 采 用 中 低 极 由 应 2五昧子 属植 物木脂索 性 的 溶 剂 。 内酯 结 构 的 木 脂 素 也 可 利 用 具 2. 五昧 子属 植 物 中木脂素 的结构 1 其 溶 于 碱 液 的 性 质 , 与 其 他 非 皂 化 的 亲 而 五 味 子 属 植 物 木 脂 素 大 多具 有 联 苯 环 脂性 成 分 分 离 , 要 注 意 木 脂 素的 异 构化 , 但 辛 二 烯结 构 , 一 类 低 极 性 小 分子 化 合 物 。 是 尤 其 不 适 用 于 有 旋 光 活 性 的 木 脂 素 。 味 五 国 内 外学 者 已 经从 五 味 子 科 植 物 中 分 离 鉴 子 属 植 物 木 脂 素 提 取 方 法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定 出近 2 0 木 脂 素 成 分 , 五 味 子 属 中分 种 : 0种 从 离 得 到 的 木 脂 素 类 单 体 化 合 物 也 有 近 40 ( ) 浸法 : 1冷 浸提 常用 水 、 酮 、 丙 乙醇 、 氯 种 , 中具 有 明 显生 物 活 性 的 有 : 味 子 甲 其 五 仿 、 油 醚 、 己烷 等 作 溶 剂 , 方 法 操 作 石 正 该 素 、 味 子 乙素 、 味 子 丙素 、 味 子 醇 甲 、 简 单 , 五 五 五 实验 条 件 要 求 不 高 , 提 取 耗 时 、 但 耗 五味子醇乙 、 味子 酯甲、 味子酯乙 、 五 五 五 能 , 剂 浪 费 、 毒 、 溶 有 易残 留 , 而且 存 在 提 取 味子 酯 丙 、 味 子 酯 丁 、 五 酸 、 一 加 巴 液 浓 缩 或 提 取 率 低 等 问题 |。 五 安 d 表 8 】 辛 、 五 脂 素 I。 襄 3 】 () 2 回流 提 取 法 : 流 提 取 是 目前 天 然 回 2. 不 同器 官 及部 位对 木脂 素 成分 与 含量 产 物 提 取 中 应 用 较 多 的 方 法 , 要 包 括 乙 2 主 的 影 响 醇 回流 提 取 法 和 甲 醇 回流 提 取 法 , 取 效 提 五味 子 属植 物 根 、 、 、 茎 叶 果实 及 种子 中 率 较 冷 浸 法 高 , 五味 子 木 脂 素 的 传 统 提 是 均 含有 木 脂素 成 分 , 成分 和 含量 有一 定 的 取 方 法 。 存在 提 取 温 度 高 , 间 长 , 程 但 但 时 过 差异 。 俊林 等 _用薄 层 扫 描 方法 测 定 了五 中 常 发 生 水 解 醇 解 、目标 组 分 分 解 破 坏 , 干 4 味 子 不同 器官木 脂 素 类成 分 的 含量 , 果 表 难 以 稳 定 产 品 质 量 的 问 题 【 。 结 9 1 明总 木 脂素 含量排 列 次序 为 茎( . 4 >果 1 6l %) ( ) 声 波 提 取 法 : 声 波 提 取 作 为 一 3超 超 (. 1%) ( .9%) 14 5 >根 1 13 >叶( .6 %)茎 中五味 种 新 型 提 取 技 术 , 免 了 传 统 溶 液 提 取 中 0 11 , 避 子 甲素 含量高 达O 2 %, .2 远高于 果( . 8 )根 高 温 对 目标 组 分 的 破 坏 。 声 波 具 有 能 量 OO % 、 超 (. 8 、 ( 0 %)郝 书 文 等【对 北 五 味 子 果 和 波 动 的 双 重性 , 用 其 强 烈 震 荡 和 空 化 0 0 %)叶 0.3 。 5 】 利 梗进 行 薄 层 层 析 及 主 要 有效 成分 的含 量 测 作 用 使 有 效 组 分 迅 速 溶 解 于 提 取 液 , 有 具 定, 结果表 明果 梗与 果实有 相同 的化学 成分 , 提 取 时 间 短 , 取 率 高 , 作 简 单 等 优 点 , 提 操 其中五 味子 乙素 在果 梗 中的含 量为 0 4 在 这 对 中 药 有 效 组 分 提 取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
木质素——精选推荐

一、项目简介1、项目概况: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性味甘酸温,具有益气生津,滋肾养心,收敛固涩的功能。
北五味子含有挥发油、有机酸、木脂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E、B1、B2、尼克酸、胡萝卜素;还含有K、Ca、Mg、Fe、Mn、Zn、Cu、Na等矿物质元素;近年又分析出原木脂素苯甲酰基脂素H、当归酰基木脂素H和顺芷酰基木脂素H。
随着近代对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五味子的食疗价值和科学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项目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利用临江市优质丰富的五味子资源,开发出五味子营养液、五味子粉粒、五味子含片等系列五味子产品。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 ch isand rach inensis(T u rcz.)B a 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敛肺生津,益胃养心,收敛固涩,滋补强壮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可与多种中药配伍组方.本文综述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泄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1〕.近代药理学证明,五味子具有镇静催眠,保肝降酶,促进肝糖原的生成的作用,具有抑制胃酸,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细胞和心脏,肾脏小动脉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的营养和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炎和神经衰弱等症〔2〕.五味子乙素在五味子中含量较高,同其他木质素类成分一起具有护肝,抗氧化等作用.本实验采用2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1 仪器,试剂和样品111 仪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型泵,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Empower工作站;电子天平METTLERAE240.112 试剂五味子乙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甲醇为美国Dikma公司产品,色谱纯;水为自制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113 样品挥发油0.89%有机酸9.11%(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木脂素:5% 有效成分:五味子素(Schizandrin),五味子甲素(Deoxyschzandrin), 五味子乙素(γ—Schizandrin)等.南五味子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等.五味子素R1=OH五味子甲素R1=HO五味子乙素R2 次甲二氧基O五味子素(schizandrin) γ-五味子素(γ-schizandrin)schizandrin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素,五味子醇A【理化】TLC鉴别: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对照药材为对照品;南五味子:以五味子甲素,南五味子为对照品.(原:以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溶于氯仿,1mg/ml)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展开,紫外254nm下检视.)【含量】五味子含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南五味子含五味子酯甲(C 30 H 32 O 9 ) 不得少于0.12% .【附注】浸提五味子如何(用理化方法鉴别)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如何获得南五味子标准品五味子的显微鉴别五味子木质素成分的结构.五味子乙素是从五味子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物质。
五味子果实、藤茎及藤皮的木质素成分分析

阳市新西试剂厂; 甲酸乙酯, 分析纯 , 沈阳市新西 试剂 厂 ; 味子 果实 、 茎及藤 皮均 采集 于吉林 省 五 藤 蛟河市; 五味子甲素 、 乙素对照品购 自中国药品生
物 制 品 检 定 所 , 号 分 别 为 : 174200 、 批 106 -04 8
王慧竹 , : 等 五味子果实 、 藤茎及藤皮 的木质 素成分分析
由上 图可知 , 五味 子果 实 、 皮 和藤 茎 中均含 藤 有 甲素和 乙素.
2 4 加 样 回收率试 验 .
取 已知 含量 的样 品粉 末 , 分别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123 色谱条件 .. 色谱柱 : J 岛津 si akC8 ( 5 . h pc l 20X 6 m 柱 4
薄 层层 析 , 出 , 取 晾干 , 紫外 灯 24a 下 检 视 , 在 5 m 薄 层结 果 , 图 1 如 所示 :
1 实验部分
1 1 仪 器与试 药 .
7 1 W 型分光光度仪, 5. G 上海仪器厂 ; 高效液 相色谱仪 , 日本岛津 ; 色谱柱 : 岛津 si—akC 8 h pc 1 m 柱 ,. 20f 5 4 6 5 l m;P 一 A紫外检测器. X i m, SD1 0 硅胶 G 5 青 岛海 洋化 工 有 限公 司 ; F24, 甲醇 ,
取 3种样 品粉 末 , 照 12 5方 法 制 备 供 试 按 ..
精密称取五味子 甲素 、 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各 5m , 2 L容量瓶 中, 甲醇定容 , g置 5 m 加 即得对照 品溶液 J 1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文章 编 号 :0 72 5 (0 )90 3-3 10 -83 2 1 0 - 20 1 0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摘要: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五味子属木质藤本,已知全世界有25种,我国约有18种。
五味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明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日。
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仅对五味子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介绍。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木质藤本1前言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
五味子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酸胺等造成肝损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
同时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还可减轻中毒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有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2]。
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五味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酚均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是多种保肝降酶中成药的主要成分[3]。
五味子能显著对抗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对小鼠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所致的ALT 升高及肝脏病理损伤均有改善作用[4]。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和五味子醇乙对扑热息痛诱发的肝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小鼠在注射扑热息痛后肝内谷光甘肽含量的下降,使血中扑热息痛浓度下降。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乙素或五味子酚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所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使小鼠服酒精后肝内丙二醛的增加明显减少。
五味子能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小鼠灌服五味子提取物或乙素,可使14C-苯丙氨酸渗入肝脏蛋白质速率显著加快,也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我国历代医学资料都记载了五味子有补脾、益气、生津、固涩等功效,主治肺虚喘咳、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是常用中药之一。
从50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五味子展开现代药理学研究。
Frckhman首先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几种化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70年代初,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的药物联苯双酯[1]。
1.五味子的化学成分五味子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萜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1.1木质素类化合物五味子果实和根茎中均含有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即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果皮和成熟种皮约含5%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根茎皮和茎皮中所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4.88%-12.4%,5.6%-9.9%[2]。
Ikeya等人对五味子木脂素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3]。
目前,已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出40余种木脂素化合物单体,其中五味子中含有32种。
在这40余种化合物中,已发现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有10种,五味子中含有其中的7种,分别为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均属于木脂素成分中的联苯环辛烯类。
1.2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五味子茎叶、果实和种子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秦波等[4]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组分,主要是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和含氧倍半萜类,其中以倍半萜类物质最多。
柯铭清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具镇咳功效,其效力是可待因的75%[5]。
1.3其他成分五味子果实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多种有机酸,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此外,在五味子果实中还发现了甾醇,维生素C、E,树脂,糅质及铁、锰、硅、磷等矿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子属木脂素的化学研究摘要:木脂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植物雌激素,是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木脂素概况及五味子中木脂素的研究现状,为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脂素五味子属提取工艺检测方法五味子属植物的果实在民间广泛应用。
根据产地名称有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川五味子、五味子及云南五味子等共14种。
在国内外一直被用作滋补强壮药和收敛镇咳药。
五味子与人参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1],是我国67种大宗药材之一,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
五味子大量用于医药、食品、食品加工、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
1 木脂素概述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含有植物雌激素,其主要包括异黄酮、香豆素和木脂素。
木脂素是一类主要通过p—羟基苯乙烯单体的氧化耦合而成的、在植物中广泛分布的小分子量次生代谢产物。
木脂素可分为7类:木脂素、新木脂素、降木脂素、混杂木脂素、多聚体木脂素、联苯木脂素和新异木脂素。
木脂素在植物体内多呈游离态,也有与糖结合成甙存在于植物的树脂状物质中。
因为从木质部和树脂中发现较早,并且分布较多,故而得名木脂素[2]。
木脂素类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即木脂素和新木脂素。
木脂素类是指C6-C3单位通过边链的β位碳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C6-C3单位不通过边链β位碳连接而形成的聚合体被归为新木脂素。
2 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2.1 五味子属植物中木脂素的结构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大多具有联苯环辛二烯结构,是一类低极性小分子化合物。
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鉴定出近200种木脂素成分,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也有近40种,其中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安五酸、d-表加巴辛、襄五脂素[3]。
2.2 不同器官及部位对木脂素成分与含量的影响五味子属植物根、茎、叶、果实及种子中均含有木脂素成分,但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于俊林等[4]用薄层扫描方法测定了五味子不同器官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总木脂素含量排列次序为茎(1.614%)>果(1.415%)>根(1.193%)>叶(0.161%),茎中五味子甲素含量高达0.22%,远高于果(0.08%)、根(0.08%)、叶(0.03%)。
郝书文等[5]对北五味子果梗进行薄层层析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果梗与果实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五味子乙素在果梗中的含量为0.4%,在果实中为1. 18%。
慕芳英等[6]采用TLC法及RP-HPLC法对五味子果实、藤茎及果柄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发现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与五味子果实中的相近,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约为五味子果实的50%,而五味子果柄中上述两种成分均较少。
2.3 不同产地、不同季节对木脂素成分和含量的影响五味子属植物由于不同产地的生态环境所含木脂素成分及含量产生差异。
宋小妹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陕西省不同产区的南五味子种子样品的总木脂素及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南五味子种子样品中总木脂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78%~4.09%)。
除产地外,季节的变化对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含量也产生影响。
据报道辽宁省野生五味子果实中的木脂素含量在七月底停止增加,此后,主要是果肉重量的增加,认为果实的采集最佳时期为九月中旬。
3 木脂素的提取游离的木脂素是亲脂性的,能溶于乙醚等低极性溶剂,可用低极性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或用乙醇(或丙酮)提取,木脂素苷亲水性强,可以按苷类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由于苷元分子相对较大,应采用中低极性的溶剂。
具内酯结构的木脂素也可利用其溶于碱液的性质,而与其他非皂化的亲脂性成分分离,但要注意木脂素的异构化,尤其不适用于有旋光活性的木脂素。
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冷浸法:浸提常用水、丙酮、乙醇、氯仿、石油醚、正己烷等作溶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但提取耗时、耗能,溶剂浪费、有毒、易残留,而且存在提取液浓缩或提取率低等问题[8]。
(2)回流提取法:回流提取是目前天然产物提取中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包括乙醇回流提取法和甲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是五味子木脂素的传统提取方法。
但存在提取温度高,时间长,过程中常发生水解、醇解、目标组分分解破坏,难以稳定产品质量的问题[9]。
(3)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作为一种新型提取技术,避免了传统溶液提取中高温对目标组分的破坏。
超声波具有能量和波动的双重性,利用其强烈震荡和空化作用使有效组分迅速溶解于提取液,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这对中药有效组分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微波萃取:这是一种从原料中萃取目标组分的现代分离方法,将微波辐射与溶剂萃取结合起来,具有萃取时间短、能耗低、溶剂用量少、提取成本低、产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新工艺,微波萃取法是一种五味子有效组分提取的有效方法。
(5)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的提取分离技术,由于具有提取效率高、省时、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产品质量稳定、选择性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特别适合用来提取对热敏感、易氧化分解的成分。
因此该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等方面得到较多的应用。
(6)法多索溶剂提取:法多索溶剂是一类新型的溶剂系统,主要由1,1,1,2-四氟乙烷组成,已被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食品和环境介质中物质的分析。
4 木脂素的分离纯化木脂素的分离可因被提取的木脂素的性质不同而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级沉淀法、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分离还需要依靠色谱分离法,吸附柱色谱及分配柱色谱。
一些基于色谱原理的分离纯化方法(如硅胶柱层析分离经制备色谱纯化、高速逆流色谱、胶束系统等)已经开始应用于五味子木脂素的分离和纯化,多种组分已经成功分离。
5 木脂素的检测方法木脂素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和非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GC 和HPLC等。
色谱法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和生物基体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还需考虑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选择合适的内标物。
非色谱法包括酶免疫法和荧光免疫法等。
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分光光度法:五味子木脂素都含有共轭双键,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也可以加入显色剂显色后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分析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木脂素提取工艺研究,但专属性不强,准确度不够高。
(2)薄层色谱法:由于薄层色谱的快速、简便与实效性,广泛应用于中草药品种鉴别和成分分析、中成药鉴别和质量标准研究等。
应用薄层扫描即薄层色谱与紫外分光光度或荧光光度分析联用,可进行各种药物的定量分析。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高和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是目前五味子属植物木脂素最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五味子木脂素大多挥发性差,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将成为五味子木脂素定量分析的首选方法。
6 结语木脂素类化合物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多种生理、药理学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作用,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保护肝脏和抗氧化作用。
近年来,许多木脂素化合物具有抗HIV活性已经被研究并被证实,如内南五味子12种木脂素中就有7种具有抗HIV病毒性能[10]。
还有一些木脂素类也具有对乙型肝炎抗原具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
对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将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味子属药用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五味子木脂素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但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复杂,研究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药理及构效关系上还存在许多有待探明的作用机制和有待统一的认识。
五味子木脂素是五味子属植物次生的代谢产物,本身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其成分及含量的变异广泛,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及含量均有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除了环境因子的影响外,还可能有遗传变异因素的影响。
五味子为著名传统中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类型广、结构变化大、立体异构多,其结构与合成研究仍然受到有机化学家的重视。
继续深入研究五味子科植物的成分及活性,对阐明五味子在传统中医应用中的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较多,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一定的适用范围,为木脂素的定性、定量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由于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萃取工艺条件主要靠摸索,费时、费力。
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超临界CO2流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预测和建立有关超临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为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五味子木脂素的分析和测定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和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方法。
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1] 裴毅,聂江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J].植物研究,2005,25(3):373~375.[2] 冯瑞红.砂地柏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及杀虫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3] 李晓光.五味子有效部位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5,28(2):156~159.[4] 于俊林,李世慧,陈晶等.北五味子根、茎、叶与果实木脂素成分比较研究[J].人参研究,1998(1):11~12.[5] 郝书文,宋桂娥.北五味子果梗的药用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2):8~9.[6] 慕芳英,金美花,刘仁俊.五味子果实、藤茎及果柄的成分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5,28(1):29~31.[7] 宋小妹,考玉萍.不同产区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测定[J].陕西中医,2004,25(7):645~646.[8] 应国清,俞志明.北五味子有效组分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5,26(6):84~87.[9] 高春花,钟海雁,孙昌波.五味子木脂素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专论与综述.2007,23(1):151~155.[10] CHEN DAOFENG,ZHANG SHUNXING,XIE LAN,et al. Anti-AIDS Agents-X X VI,structure-activiy correlations of gomisin-Grelates anti HIV lignans from Kadsura interior and of relates syntheticanalogs[J].Bioorg Med Chem,1997,5(8):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