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摘要信任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信任是许多人类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信任在人际交往、组织运作中有着广泛影响和运用。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不同角度的观点提出了信任的概念,并从个体、人际、制度、性别等方面对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任;个体因素;人际因素;制度因素;性别因素

1、前言

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和控制机制,是维系社会系统的重要凝聚力,是社会整合的超级“粘合剂”。社会的高信任度有助于增加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加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和良胜发展,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从而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不信任则助长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严重的信任危机会造成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

2、信任的心理学定义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学界对信任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2.1对信任的一般概括性定义

rotter(1967)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luhmann(1979)指出,信任是在一项既定的人际活动中个体面临的潜在危害与潜在利益的比率。由此可见,人

际信任是存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之间的概念,是人际交往双方对人性的态度,它内化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状况上,表现在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

2.2从对信任的分类及相关要素来理解信任的内涵

关于信任有怎样的结构和成分,学者们有不同的说法。mcallister(1995)认为人际信任包含两个下属成分,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情感的信任。willialnson(1996)将信任分为三种:计算的信任、制度的信任)、个人的信任。杨宜音(1999)就“自家人”信任构建过程问题分别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了个案研究,并通过“应信”和“当信”把信任分为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四种信任类型。butler(1991)通过研究发现了开放性、接受性、可用性、公平、忠诚、守诺、正直、能力、组件、连贯性等10个与信任有关的因素。cummings & bromiley认为信任由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保持承诺、公正的协商、避免获取额外的好处。

信任也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考察。第一是水平的维度,任何社会、组织、团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信任,不同的是信任的范围和信任的程度。第二是垂直的维度。社会存在着不同阶层和等级的秩序和权力安排。在不同的阶层的人们之间、人民与政府之间、社会管理的各个层次之间,也需要信任。

3、影响信任的因素

3.1 影响信任的个人因素

人际信任是存在于两人之间或两人以上的概念。在信任关系中包含着信任主体与信任客体。

3.1.1 从信任主体方面讲,影响信任的因素有人格特质、身心状况、交往经验

个体的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信任他人的一般倾向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人格特质会影响人际信任。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在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人际信任、安全感、自我接纳等心理因素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鲁小华,霍莉钦,丛中)不同情绪状态对人际信任也会产生影响(牟冬莲王光荣)。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认知的内容和真实性而实现的。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形成对信息更加积极和信任的评价。消极情绪状态下个体会产生更多的怀疑和拒绝。消极情绪能够增强识别谎言的敏感性并降低积极偏向的影响。

信任是以过去推论未来,以熟悉推论不熟悉。khodyakov & dmitry(2007)强调信任与个体经验有直接相关,经验影响着人们的信任行为。对信任判断由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两阶段心理过程构成。首先信任是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他人的可信度存在一种假设。然后实际的交往情况可能验证假设也可能推翻假设。实际的情况同预期之间差距越大,则人际信任行为的改变越多。多体验合作经验有助于增强和维护人际信任。

3.1.2 从客体方面讲,影响信任的个人因素有个体的名誉声望、智力能力

人们会根据某人在组织中的特定地位和角色作出信任的判断,即角色信任。角色信任并非基于与某人交往获得的经验信息,而是以“角色、地位”作为判断他人可信度的替代信息。即使缺乏对被信任者的个人信息的了解,人们也会根据他所处的职位,与之建立某种程度的信任(yuki, maddux, brewer, & takemura, 2005)。

声誉可以填补信息不足,促进合作的愿望,减少交易成本(h. lorenz 1988)。声誉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机构的浓缩的历史。声誉是众人的印象,“声誉——信任”的机制就是从众的心理机制。声誉建立的方式包括口碑、广告、档案等。声誉是提高信任度增加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

3.2 影响信任的人际因素

在考虑他人是否值得信任时,人们会利用到多种信息,诸如利益、感情、社会关系等因素。

利益关系和制度在信任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理性选择理论模型认为,人们进行任何风险决策时,会对各种选择进行利益计算,并最终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或损失最小化的决策(arrow,k. 1994)。一个人是否接受另一个人提供的信息取决于两个人在利益上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受外在惩罚制度的影响(何虹,方平)。当利益与信任预期不冲突时,人们才倾向做出信任决策。陈思静对博

弈情境的研究发现,在竞争情境下,个体的信任水平随着不确定性增高而降低;在合作情境下个体的信任水平随不确定性增高而增高(陈思静)。

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精于计算,人的决策行为不仅出于利益还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合作以及彼此间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相互的信任。社会支持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程度。研究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两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丁道群和沈模卫研究证明了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人际心信任有直接影响,人格特质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网络人际信任。

人们还会通过对方所属组织和群体的社会范畴来推断其是否值得信任。price ,smith&lench(2006)发现了风险评价领域存在的团体效应。人们倾向于对与自己同属一个团体的人持乐观态度和有利看法。除了正式组织之外,在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中,人们会因为较多的接触交流增加相互的信任度。 3.3 影响信任的制度因素

利用制定或修改规则、签订合同等方式可以降低失信的风险从而增加人们的信任行为。规则和合同影响着人们的一般信任,即对陌生人的信任。在缺少广泛的一般可信赖性时,一般信任是无法持续的(brent simpson, kimmo eriksson2009)。一般可信赖性指的是陌生人把扩展到他们身上的信任当作荣耀的倾向。合同契约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