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的发展方向.pptx
合集下载
《心理测量学课件》课件
![《心理测量学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6811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7.png)
心理测量的伦理原则
尊重被试者权利
公正性原则
确保被试者在心理测量中的权益,不侵犯 其隐私和尊严。
对待所有被试者一视同仁,确保测量结果 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诚信原则
保密原则
对被试者提供准确、全面的测量信息,避 免误导或欺骗。
对被试者的个人信息和测量结果进行严格 保密,防止泄露。
心理测量的法律规范
法律法规遵守
招聘流程优化
心理测量可以简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通过标准化测试和评估,企业可以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候选人, 减少面试和试用期的时间和成本。
教育评估与诊断
学生评估
心理测量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 好等,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 据。
诊断与干预
心理测量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诊断工具,识别学生的学习困 难和行为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误差来源识别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识别误差的主要来源,为改进测量方法和提高 测量精度提供依据。
03
心理测量的常用工具
智力测验
总结词
智力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智力水平的工具。
详细描述
智力测验通常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等方面的测试,通过一系列问题或 任务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常见的智力测验有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氏智 力量表等。
随着心理测量学研究的深入,心理测验将更加标 准化和客观化,以提高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跨文化比较
心理测量将更加注重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了解不 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差异。
3
动态评估
心理测量将逐渐从静态评估转向动态评估,以更 好地反映个体心理状态的变化和适应性。
心理测量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心理测量技术》课件
![《心理测量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689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8.png)
加强心理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加强心理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心理测量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例如,将心理测量技 术应用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心理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实践应用反馈的信息 和数据,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心理测量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健康测验
总结词
心理健康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量技术。
详细描述
心理健康测验通常包括一系列问题、自我报告问卷和观察评估,旨在测量个体的情绪状 态、心理适应能力、应对压力的方式等。心理健康测验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健
康评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帮助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现和成就。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选择准化测验考虑测验的适用范围
选择经过标准化、信度和效度经过检 验的测验工具,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所选测验适用于目标人群,避免 因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造成 的偏差。
根据测量目的选择测验
根据测量的具体目的选择相应的测验 工具,例如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兴 趣测验等。
测验的信度与效度问题
信度
测验的一致性,可以通过重测信度、 复本信度、分半信度等方法来评估。
效度
测验的有效性,可以分为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验证效度和应用效度等类
型。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 充分条件,只有具备一定信度的测验
才有可能具备较好的效度。
测验结果的保密问题
保护被试者的隐私
制定测验计划
确定测验时间和地
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b8eb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f.png)
调查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样本的 数据,以描述心理现象的分布和特点。
VS
详细描述
调查法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样本 的数据,以描述心理现象的分布和特点。 调查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样本,具有较高 的代表性,能够揭示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和趋势。
个案研究法
信度与效度
信度的定义
信度是指测验的一致性程度,即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稳定性。
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验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想要测量的 心理特质或行为。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心理测验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信度是效度的必 要条件,但效度更高的测验不一定信度更高。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定义
根据研究和实践反馈,不断更新和改进心理测量 学的理论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
01 学科能力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技术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02 人才选拔
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天赋等进 行评估,选拔优秀学生。
03 教育质量监测
通过心理测量手段评估教育质量,为教育改革提 供数据支持。
职业领域
职业能力评估
心理测量学的重要性
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测量学通过客观的评估方法, 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帮 助揭示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测量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和 潜力,为个性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提供指导。
辅助决策制定
在职业领域,心理测量学可以为 招聘、选拔和晋升提供参考依据, 帮助组织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政 策。
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43页PPT
![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4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66c10f336c1eb91a375d67.png)
1911年又作了第二次修订,主要是让该测验 也能用于成人.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各国翻译和修订,其 中最成功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的斯 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这个量表不仅使内容 更完善,而且还改进了评价指标,提出了智 商的概念。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心理测量快速发展, 测验的形式和品种也有了不断的创新:
促在这 方面进行过研究工作的有冯特,高尔顿, 卡特尔和闵斯特伯格等。
冯特的贡献
在19世纪实验心理学家不怎么关心个体间的 差异,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放在揭示人类行为的 共同性而不是差异性. 冯特在实验研究中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个体 差异,对个体差异加以区分有赖于测量的手段, 由此促使冯特去研究心理测量的问题. 实验心理学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最终为心理 测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的
早期探索和尝试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起源于对精神病人和智 力落后者的区分.社会需要一种鉴别智力落后 者的标准和客观的分类系统.
1838年法国医生Esquirol最早提出以语言水 平来确认智力是否落后以及落后的程度.
另一位法国医生Seguin提出了感觉辨别和运 动控制能力作为智力水平评判的指标.
比纳早年曾经探索过各种鉴别智力的 方法.
比纳反对当时社会上所采用的智力测 验的做法,他认为大多数测验感觉方 面的内容太多,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 的、特殊的能力.他认为测量智力实 际上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方法,一些 简单的做法就能达到目的.
比纳认为心理测量的根本原 理在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比 较以归类,这也是近代测验理 论的基本思想。
– 操作量表 – 团体测验 – 教育测验 – 人格测验 – 特殊能力测验
第四节 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早期发 展
–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樊炳清介绍和评述了比 纳量表。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被各国翻译和修订,其 中最成功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的斯 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这个量表不仅使内容 更完善,而且还改进了评价指标,提出了智 商的概念。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心理测量快速发展, 测验的形式和品种也有了不断的创新:
促在这 方面进行过研究工作的有冯特,高尔顿, 卡特尔和闵斯特伯格等。
冯特的贡献
在19世纪实验心理学家不怎么关心个体间的 差异,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放在揭示人类行为的 共同性而不是差异性. 冯特在实验研究中却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个体 差异,对个体差异加以区分有赖于测量的手段, 由此促使冯特去研究心理测量的问题. 实验心理学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最终为心理 测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的
早期探索和尝试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起源于对精神病人和智 力落后者的区分.社会需要一种鉴别智力落后 者的标准和客观的分类系统.
1838年法国医生Esquirol最早提出以语言水 平来确认智力是否落后以及落后的程度.
另一位法国医生Seguin提出了感觉辨别和运 动控制能力作为智力水平评判的指标.
比纳早年曾经探索过各种鉴别智力的 方法.
比纳反对当时社会上所采用的智力测 验的做法,他认为大多数测验感觉方 面的内容太多,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 的、特殊的能力.他认为测量智力实 际上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方法,一些 简单的做法就能达到目的.
比纳认为心理测量的根本原 理在于将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比 较以归类,这也是近代测验理 论的基本思想。
– 操作量表 – 团体测验 – 教育测验 – 人格测验 – 特殊能力测验
第四节 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早期发 展
–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樊炳清介绍和评述了比 纳量表。
4心理测验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PPT课件
![4心理测验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7894fcfc789eb172dc869.png)
4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6,我认为做事情不必太认真,做得成就做,做不成拉倒。 7,我做一件事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这件事的重要性,即该不
该做,而不在于这件事的兴趣,即不在于想不想做。 8,晚间我躺在床上,有时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事情,但
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9,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即使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我也
6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16,我办事喜易怕难,爱拣容易的做,难的能拖就拖,能推则推。 17,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从不盲从,总喜欢分析、鉴别一下。 18,凡是比我能干的人,我不太怀疑他的看法。 19,遇事我喜欢自己拿主意,当然也不排斥听取别人的建议。 20,遇到复杂的情况,我常常举棋不定,许久不能做出决断。
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 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42
2、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 较有逻辑、条理。
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 左脑发达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左脑发达善于组织。 左脑发达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
第四章 心理测验
1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一、中国的心理测验 二、西方心理测验的最初探索
2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具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心 理条件。纵观古今,那些具有辉煌人生记录的人都 具有超常的意志力。在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今天, 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显得尤其重要。你的意志力如 何?做做下面的题目可以大体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 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构造不同。 女性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她们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6,我认为做事情不必太认真,做得成就做,做不成拉倒。 7,我做一件事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这件事的重要性,即该不
该做,而不在于这件事的兴趣,即不在于想不想做。 8,晚间我躺在床上,有时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事情,但
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9,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即使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我也
6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16,我办事喜易怕难,爱拣容易的做,难的能拖就拖,能推则推。 17,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从不盲从,总喜欢分析、鉴别一下。 18,凡是比我能干的人,我不太怀疑他的看法。 19,遇事我喜欢自己拿主意,当然也不排斥听取别人的建议。 20,遇到复杂的情况,我常常举棋不定,许久不能做出决断。
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 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42
2、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 较有逻辑、条理。
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 左脑发达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左脑发达善于组织。 左脑发达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
第四章 心理测验
1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起源及历史
一、中国的心理测验 二、西方心理测验的最初探索
2
案例量表:意志力测试
具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心 理条件。纵观古今,那些具有辉煌人生记录的人都 具有超常的意志力。在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今天, 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显得尤其重要。你的意志力如 何?做做下面的题目可以大体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 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构造不同。 女性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她们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
《心理测验及其应》课件
![《心理测验及其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407d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4.png)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目录
• 心理测验概述 • 心理测验的编制 • 常用心理测验介绍 • 心理测验的应用 • 心理测验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未来心理测验的发展趋势
01
心理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心理特质、 能力或倾向的工具,通过一系列标准 化的程序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特征 进行测量和评估。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
通过重测信度法、分半信度法等方法 检验测验的一致性,确保测验结果可 靠。
效度检验
通过内容效度法、结构效度法等方法 检验测验的有效性,确保测验能够准 确反映被试者的心理特质。
03
常用心理测验介绍
智力测验
总结词
智力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智力水平的工具,通常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和任务来测量 。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
总结词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工具,通常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和选择题来测量。
详细描述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通常包括对不同领域和活动的偏好、对生活目标的看法等方面的测试,用于了解个体的兴趣爱 好和价值观。兴趣与价值观测验广泛应用于职业指导、教育咨询等领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适应性。
编写题目
根据测验目标和内容,编写具有 代表性、能反映被试者心理特质 的题目。
测验的标准化
01
制定施测程序
制定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包括测 验的发放、指导语、时间限制等 。
02
03
选取标准样本
实施施测
选取标准样本,用于比较被试者 的成绩,以评估其在同类人群中 的相对位置。
按照标准化程序,对被试者进行 施测,确保测验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开发特定 的心理测验,以满足特定需求。
目录
• 心理测验概述 • 心理测验的编制 • 常用心理测验介绍 • 心理测验的应用 • 心理测验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未来心理测验的发展趋势
01
心理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心理特质、 能力或倾向的工具,通过一系列标准 化的程序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特征 进行测量和评估。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
通过重测信度法、分半信度法等方法 检验测验的一致性,确保测验结果可 靠。
效度检验
通过内容效度法、结构效度法等方法 检验测验的有效性,确保测验能够准 确反映被试者的心理特质。
03
常用心理测验介绍
智力测验
总结词
智力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智力水平的工具,通常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和任务来测量 。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
总结词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工具,通常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和选择题来测量。
详细描述
兴趣与价值观测验通常包括对不同领域和活动的偏好、对生活目标的看法等方面的测试,用于了解个体的兴趣爱 好和价值观。兴趣与价值观测验广泛应用于职业指导、教育咨询等领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适应性。
编写题目
根据测验目标和内容,编写具有 代表性、能反映被试者心理特质 的题目。
测验的标准化
01
制定施测程序
制定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包括测 验的发放、指导语、时间限制等 。
02
03
选取标准样本
实施施测
选取标准样本,用于比较被试者 的成绩,以评估其在同类人群中 的相对位置。
按照标准化程序,对被试者进行 施测,确保测验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开发特定 的心理测验,以满足特定需求。
第二章 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 ppt2012.9.9
![第二章 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 ppt2012.9.9](https://img.taocdn.com/s3/m/f41e6304844769eae009edd3.png)
“瑞文彩色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40年代~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 Wechdler)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
“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韦克斯勒的贡
献是:(1)运用了离差智商代替了比率智商,(2) 把智力量表分为语言量表和操作量表。
6世纪,我国江南有了“周岁试儿”的习俗。
《颜子家训》:“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
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
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
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命之试儿”。
清代的益智图(七巧板)、九连环可以被
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二、人格测量
孔子不仅论及学生的智力水平评定,同时也提
Terman)于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其 中最为重要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 表示智力水平高低。
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1911 年 , 德 国 汉 堡 大 学心理学家斯滕就提出
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
的比值(心理商数)表 示儿童的聪明程度,推 孟在修订比内—西蒙量 表时将其改为“智商”
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
取。”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 :
1.描述性的,定性的,而非定量的 ; 2.分类式的 ; 3.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 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 4.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第二节 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心理测量的起源
心理测量的前提是人的个别差异,对于人的个别差异 的关注是源于18世纪天文学上的一个事件。1796年,
天文学家N.马林斯基因为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到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言语能力 • ▲ 数字能力 • ▲ 逻辑推理能力 • ▲ 思维灵活性 • ▲ 空间想象力 • ▲ 记忆能力 • ▲ 分析判断能力 • ▲ 知觉准确性
11
技能差异
• 操作技能 • 心智技能
12
操作技能
• 手指灵活性 • 手腕灵活性 • 手眼协调 • 双臂协调 • 动作稳定性 • 动作准确性 • 动作持久性
• 操作量表:填图;图画排列;积木图案; 拼图;数字符号
• 所有测验分数都要转化成标准差为3, 平均数为10的标准分数,也称量表分数。
• 用离差智商公式计算言语智商、操作智 商和总智商
36
韦氏成人中国版
• 湖南医学院龚耀先教授主持, 1982年完成
• 分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 • 城市取样2029人,农村取样992
8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和情操)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人格心理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价 值观、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 能力、气质和 性格
9
个性特征
• 特质论 • 类型论 • 精神分析论
10
认知能力差异
手;;比较两线段的长短等
31
斯坦福-比奈量表
• 1916年由推孟修订 • 是最早的标准化测验 • 最早使用智商的概念 • 认识到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32
斯坦福-比奈量表
• 1972年第三次修订 • 1986年完成第四次修订,成为不
同的测验,共分四个因素 • 言语推理;数字推理;抽象/视
觉推理;短时记忆
人
37
韦氏儿童中国版
• 1979年由北师大林传鼎、张厚粲 主持修订,1981年重新修订。
• 测验了2300多学生,修订了评分 标准,增加了一个项目
• 其实质是一个人的智力与其同龄 人相比所处的位置。
• 比率智商 • 离差智商
29
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 智商的提出
–心理年龄(MA) –智商(IQ)
• 智商的计算方法: 1、比率智商 IQ MA 100
CA
2、离差智商 IQ = 100 +15Z
30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 1905年第一版 • 1911年第三次修订 • 用年龄做标准 • 测量智力的整体 • 例如:分辩上下午;分别左右
26
关于智力的理论(2)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社会智力、 具体智力、抽象智力
• 认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 释智力,把信息加工分为同时加 工和序列加工
27
加德纳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 语言智能 空间智能 知人/人际关系智能 知己/自我认识智能
28
智商的含义
• 智商是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所得 的分数的指标(IQ)。
程。
19
可能的原因
•
主观
•
内因
客观 外因
20
归因模式
•
内部原因
• 稳 定 能力
不稳定 努力
外部原因
任务难度 运气
21
• 内控者 • 外控者
控制点
22
价值观念
• 文化与价值观 • 价值观与成长环境 • 目的性价值观 工具性价值观 • 价值观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23
智力测验
• 智力的含义 • 关于智力的理论 • 智商的含义 • 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13
心智技能
• 沟通能力 • 协调能力 • 决策能力 • 应变能力 • 创造能力 • 信息获得能力 • 赢得信任的能力
14
个性差异
• 特质论与类型论 • 内外向,情绪稳定性,诚实,自信
心,责任心,成就动机,开放性, 活动性,恒常性等 • 重要的个性特征:控制点,自尊, A型行为
15
个性差异
• 类型论:动力的来源和动力的方 向
第四章 心理测验
• 心理测验的发展 • 关于心理的界定 • 智力测验 • 机械能力测验 • 个性测验 • 性向测验
1
心理测验的发展
• 心理测验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的遗传差异说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首创心理测验 •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的智力测验 • 计算机技术与自适应测验
2
心理测验的特点
33
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国版
• 1924年陆志韦先生在南京发表修 订的中国版
• 1936年与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 • 1982年北京大学吴天敏教授再次
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34
韦克斯勒量表
• 成人量表 • 儿童量表 • 幼儿量表
35
韦克斯勒成人量表
• 言语量表:常识;背数;词汇;算术; 理解;类同;
• 是通过观察被试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 为(样本)来推论其内在的特征。
• 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其题目的 编制、实施、记分、分数的解释等都 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 是一种客观测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可 能由于上述环节带来的随意性或误差。
3
心理测验的种类
• 按内容分:能力、学绩、人格 • 按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 按性质分:难度测验、速度测验、
24
智力的含义
• 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 智力是学习能力 • 智力是环境适应能力 • 智力是解决问题能力
25
关于智力的理论
• 斯皮尔曼的两因素理论:一般因 素(G)与特殊因素(S)
•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数字、言 语、演绎推理、空间、记忆、归 纳推理、知觉速度
•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 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
5
典型作为测量 • 测量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无优劣差异, 但有结构的典型性及差异 • 测量无难度问题,而是“通俗性” 问题,有“社会称许性”问题 • 测量对象:人格,兴趣,动机,态 度,价值观
6
关于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义
• 心理的内容 • 心理的过程 • 心理的状态
7
普通心理学
• 认识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 个性
最佳行为、典型行为 • 按用途分:诊断、描述、甄选 • 按测验材料分: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
最高作为测量 • 测量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有优劣差异 • 测量有难度问题,“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 测量对象:智力,能力,能力倾向 (aptitudes),成就(achievements:知 识,技能)
• 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抑郁质
16
需要差异
• 需要层次(生理;安全;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
• 需要类型 • 需要的表现方式 • 工作的目的
17
人际交往特质
• 表现方式 主动
• 需要类型
•
感情
•
包容
•
控制
被动
18
归因方式差异
• 知觉与社会知觉 • 行为知觉与归因过程 • 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原因的解释过
11
技能差异
• 操作技能 • 心智技能
12
操作技能
• 手指灵活性 • 手腕灵活性 • 手眼协调 • 双臂协调 • 动作稳定性 • 动作准确性 • 动作持久性
• 操作量表:填图;图画排列;积木图案; 拼图;数字符号
• 所有测验分数都要转化成标准差为3, 平均数为10的标准分数,也称量表分数。
• 用离差智商公式计算言语智商、操作智 商和总智商
36
韦氏成人中国版
• 湖南医学院龚耀先教授主持, 1982年完成
• 分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 • 城市取样2029人,农村取样992
8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和情操)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人格心理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价 值观、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 能力、气质和 性格
9
个性特征
• 特质论 • 类型论 • 精神分析论
10
认知能力差异
手;;比较两线段的长短等
31
斯坦福-比奈量表
• 1916年由推孟修订 • 是最早的标准化测验 • 最早使用智商的概念 • 认识到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32
斯坦福-比奈量表
• 1972年第三次修订 • 1986年完成第四次修订,成为不
同的测验,共分四个因素 • 言语推理;数字推理;抽象/视
觉推理;短时记忆
人
37
韦氏儿童中国版
• 1979年由北师大林传鼎、张厚粲 主持修订,1981年重新修订。
• 测验了2300多学生,修订了评分 标准,增加了一个项目
• 其实质是一个人的智力与其同龄 人相比所处的位置。
• 比率智商 • 离差智商
29
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 智商的提出
–心理年龄(MA) –智商(IQ)
• 智商的计算方法: 1、比率智商 IQ MA 100
CA
2、离差智商 IQ = 100 +15Z
30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 1905年第一版 • 1911年第三次修订 • 用年龄做标准 • 测量智力的整体 • 例如:分辩上下午;分别左右
26
关于智力的理论(2)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社会智力、 具体智力、抽象智力
• 认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 释智力,把信息加工分为同时加 工和序列加工
27
加德纳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数学逻辑智能 语言智能 空间智能 知人/人际关系智能 知己/自我认识智能
28
智商的含义
• 智商是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所得 的分数的指标(IQ)。
程。
19
可能的原因
•
主观
•
内因
客观 外因
20
归因模式
•
内部原因
• 稳 定 能力
不稳定 努力
外部原因
任务难度 运气
21
• 内控者 • 外控者
控制点
22
价值观念
• 文化与价值观 • 价值观与成长环境 • 目的性价值观 工具性价值观 • 价值观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23
智力测验
• 智力的含义 • 关于智力的理论 • 智商的含义 • 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13
心智技能
• 沟通能力 • 协调能力 • 决策能力 • 应变能力 • 创造能力 • 信息获得能力 • 赢得信任的能力
14
个性差异
• 特质论与类型论 • 内外向,情绪稳定性,诚实,自信
心,责任心,成就动机,开放性, 活动性,恒常性等 • 重要的个性特征:控制点,自尊, A型行为
15
个性差异
• 类型论:动力的来源和动力的方 向
第四章 心理测验
• 心理测验的发展 • 关于心理的界定 • 智力测验 • 机械能力测验 • 个性测验 • 性向测验
1
心理测验的发展
• 心理测验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的遗传差异说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首创心理测验 •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的智力测验 • 计算机技术与自适应测验
2
心理测验的特点
33
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国版
• 1924年陆志韦先生在南京发表修 订的中国版
• 1936年与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 • 1982年北京大学吴天敏教授再次
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34
韦克斯勒量表
• 成人量表 • 儿童量表 • 幼儿量表
35
韦克斯勒成人量表
• 言语量表:常识;背数;词汇;算术; 理解;类同;
• 是通过观察被试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 为(样本)来推论其内在的特征。
• 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其题目的 编制、实施、记分、分数的解释等都 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
• 是一种客观测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可 能由于上述环节带来的随意性或误差。
3
心理测验的种类
• 按内容分:能力、学绩、人格 • 按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 按性质分:难度测验、速度测验、
24
智力的含义
• 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 智力是学习能力 • 智力是环境适应能力 • 智力是解决问题能力
25
关于智力的理论
• 斯皮尔曼的两因素理论:一般因 素(G)与特殊因素(S)
•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数字、言 语、演绎推理、空间、记忆、归 纳推理、知觉速度
•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 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
5
典型作为测量 • 测量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无优劣差异, 但有结构的典型性及差异 • 测量无难度问题,而是“通俗性” 问题,有“社会称许性”问题 • 测量对象:人格,兴趣,动机,态 度,价值观
6
关于心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义
• 心理的内容 • 心理的过程 • 心理的状态
7
普通心理学
• 认识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 个性
最佳行为、典型行为 • 按用途分:诊断、描述、甄选 • 按测验材料分: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
最高作为测量 • 测量的心理和行为品质有优劣差异 • 测量有难度问题,“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 测量对象:智力,能力,能力倾向 (aptitudes),成就(achievements:知 识,技能)
• 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抑郁质
16
需要差异
• 需要层次(生理;安全;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
• 需要类型 • 需要的表现方式 • 工作的目的
17
人际交往特质
• 表现方式 主动
• 需要类型
•
感情
•
包容
•
控制
被动
18
归因方式差异
• 知觉与社会知觉 • 行为知觉与归因过程 • 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原因的解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