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详解精编版
五运六气讲
![五运六气讲](https://img.taocdn.com/s3/m/3d120b5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a.png)
五运六气讲大家好,我是茗珂,就读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在今天由我带着大家了解一些关于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
实习中。
五运六气来自于《黄帝内经》的《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七篇,也有说九篇的,关于里面的内容的解读更是众说纷纭,希望今天我的一家之词能让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某年夏天夜里,天气闷热,在吾将睡未睡之间,天空忽然间雷声大作电闪雷鸣,吾突然咳声不止极其怪异。
细想之下,当是夜中该藏不藏,电闪雷掣,阳气为之宣泄,木火之气反施于金水,急服桂附地黄丸一枚,使气降归藏,三分钟后,立止而安眠。
【此素体本虚,当夜又多食泡椒鸡爪之辛散食物,故而发病。
】从小病例中可见,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而在我的认识里,五运六气就是探索自然之谜的,谈论运气是与五行分不开的。
什么是五行呢,《尚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樯。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
“金木水火土”被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
“行”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南公怀瑾在《易经杂说》指出,“行”就是运动,即指动能,而“金木水火土五行”,则是动能的代表符号。
五行就是五种能量的运动规律,中医的气应当是这个“炁”,先天元炁,无物而生能,无形而致力,意念灵能之称,这里我理解为宇宙中那股无形的能量。
【扩充,炁,读音,qì,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人的第一个灵体所需要的能量,不同于气。
“炁”乃先天之炁,代表无极,“气”乃后天之气。
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是“场”的一种状态。
中医里,“炁”指的是先天之气,而“气”指的是后天之气。
】《史记?天官》索隐案,天文有五官。
官者,星官也。
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正如张衡云,“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
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
觽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50e2c586a45177232e60a2bc.png)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庚子年五运六气古中医详解
![庚子年五运六气古中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a56d3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5.png)
庚子年五运六气古中医详解
庚子年是一个五运六气周期的年份,对于古中医来说,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五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指的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气象变化。
以下是庚子年各运六气的详细解析:
庚子年属金运,金主肺,因此太阳经(肺经)气旺、水势增强,全年气候寒冷干燥,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还应注意清热化痰、祛风止咳的养生。
庚子年的太阳气从立春开始,初旬进入少阳,并经过三伏、土旺等六气的变化,最后在隆冬结束。
因此,庚子年春季肺气旺盛、宜清肺润燥;夏季火气旺盛、宜清热解毒;处于土旺时期的中秋节应注意养胃;秋冬之际太阳气再遇太阳,容易陷入寒湿之邪,因此应加强祛寒保暖。
总之,庚子年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应根据时令气候变化进行相应的养生调理。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a5a3d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c.png)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引言部分用于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中医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五运六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首先,文章将从概念入手,介绍五运和六气的基本含义。
五运指的是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它们互相制约、相生相克,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而六气则是指天地之间的能量流动,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它们在不同季节交替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五运的概述。
具体包括五运相克、相生的关系,以及五运与人体脏腑、经络、病症的联系。
五运的运行规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还能够用于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五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而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后,文章将详细介绍六气的概述。
具体包括六气的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六气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了解六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节自身的体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六气相关的常见病。
最后,文章将总结中医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五运六气理论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中医五运六气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从而提升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为了全面介绍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医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完整word版)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
![(完整word版)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8e7e5bcf580216fc710afdf0.png)
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及其口诀五运六气学说也属于古代的时间医学范畴,它至少产生于《内经》诞生的时代。
在《黄帝内经。
素问》中,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性大论篇第六十七等都是论述运气学说的思想及内容的,因在《素问》中即有论述,所以历代著名医家,有很多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及著作,近现代关于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说也颇多.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内经》里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非常地难懂。
而历代及近现代的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著作,好像没有哪位用运气学说直接来指导临床选穴及处方用药的,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吧。
当然,我也没有读懂《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内容,然而,没有读懂,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够去探究五运六气学说的由来,并努力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它,并最终得以给出它在临床上直接指导针灸选穴和处方用药的方法。
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五运六气学说,并已经能够熟练用于临床,疗效屡经验证,所以这里介绍给大家。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知识: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五运六气与时间的联系:《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内经》里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这里也介绍一下: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虽然“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但甲代表土运太过,简称为土太过;己代表土运不及,简称为土不及。
其它依此类推,归纳如下:甲:土太过己:土不及;乙:金不及庚:金太过;丁:木不及壬:木太过;丙:水太过辛:水不及;戊:火太过癸:火不及;在六气中,“子午少阴君火"等没有分别。
《黄帝内经》解析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解析五运六气](https://img.taocdn.com/s3/m/acbfbc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0.png)
《黄帝内经》解析五运六气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说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简称三阴三阳。
一阴又叫厥阴,属风;二阴又叫少阴,属火;三阴又叫太阴,属湿;一阳叫少阳,属火;二阳叫阳明,属燥;三阳叫太阳,属寒水。
古人用天干地支描述五运六气,甲己代表土运,乙庚代表金运,丙辛代表水运,丁壬代表木运,戊癸代表火运,十个天干中,奇数为阳,甲、丙、戊、庚、壬,代表的运气过旺,偶数为阴,乙、丁、己、辛、癸,代表运气不足。
2017年丁酉年,是木运不足的年份,《黄帝内经》记载“岁木不及,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民病中清,月去肋通,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
木气不足,金来克,金代表燥金,金主寒凉,干燥。
木主肝胆,木受克制,人的肝气不足,两肋腋下容易疼痛,木克土,土主人的脾胃,土气过旺,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容易出问题。
丁酉年,酉代表阳明燥金,金代表金气,燥气,寒凉之气,木气不足,金气克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
复则炎暑流火”。
就是说在这样的年份,容易长痱子生热疮,秋天干燥,寒气来得早,容易出现虫灾,从人体来说,脾胃受邪,引起咳嗽,鼻子容易出血等。
2017年天气干燥,草木晚荣,肃杀之气来得早,春夏干旱,夏天炎热,脾胃容易受寒凉侵袭,夏秋易出现热疮,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女子容易导致经血不足,乳腺增生等。
用五运六气分析全年基本情况,是说这一年容易生这些疾病,并非所有人都会生这些病,中医研究病因,有两个因素,一个叫气机,一个叫神机,合起来叫病机,思机就是三阴三阳的变化,气机作用于人体时,需要人的神机跟外在的气机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由内在的神机决定,气机在作用于人体时,因每个人的神机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fa30f0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7.png)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是我国古代细分气象学规律,是中医治病诊断分析所必需的基本原则。
从历史上看,五运六气的探讨自《素问》以来,一直是中医发起的核心理论,并被称为中医学的创始者宋朝张仲景所称赞。
五运六气包含着大量的五行和六气,在中医学中更是被称为“千古绝学”,具有天地时空三界、五行各自相互克制的宇宙规律,将宇宙大自然的规律与人体机能和脏腑运行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运六气就是中国古代关于气象学规律的细分,它把天地中间渗入人体,将人体健康状况表现出来,以合理的原则来支撑正常生理功能,以此关键字来调节人体健康状态。
五运六气是关于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客观诊断,它需要从治病和防病的角度综合考虑多种气血体质、脏腑津液运行等,一个个的脏腑分类来综合的判断,确定脏腑的气血形成机制,气血的形成之外,还包括气运、循经、表里气血等要素,以此判定医者的治病策略,调节五行元气,从而维持人体健康。
五运六气实际上是把宇宙大自然的路径,以及宇宙本身的律以及生物本质的秩序,糅合到单一的气象和人体之中,以此去预知准确的生物應有的秩序,并此去持续的调和,达到完整的自身机能体系,从而启动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https://img.taocdn.com/s3/m/4f714e4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8.png)
五运六⽓·基础知识详解(1)中医经典系列:五运六⽓,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其年规律⽤天⼲表⽰,天⼲即是天的主⼲带动作⽤。
⽓是地球本⾝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六种⽓候的推移;⽓的年规律⽤地⽀表⽰,地球物理本⾝的⽀撑作⽤。
1(⼀)⼗⼆⽀化⽓寒、暑、燥、湿、风、⽕,临御之化也。
”主制为临,从侍为御。
——《素问·六元正纪⼤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变由⽣也。
——《天元纪⼤论》主制为临,从侍为御。
即是说:寒⽔、君⽕、相⽕、湿⼟、燥⾦、风⽊六⽓,总是由于阴阳两个⽅⾯⼀主⼀从,两相激动⽽发⽣的。
王冰在《素问六⽓⽞珠密语》中,把临御主从解释为“正对之化”,他说:“正化者,即天令正化其令,正⽆邪化,—天⽓实故也。
对化者,即对位冲化也。
对化即天令虚,易其正数,乃从成也。
”逢⼦、午年,则为少阴君⽕之⽓所主;逢丑、未年,则为太阴湿⼟之⽓所主;逢寅、申年,则为少阳相⽕之⽓所主;逢卯、⾣年,则为阳明燥⾦之⽓所主;逢⾠、戌年,则为太阳寒⽔之⽓所主;逢巳、亥年,则为厥阴风⽊之⽓所主。
刘温舒在《素问⼊式运⽓论奥·论客⽓》⾥,有明⽩的解释,他说:六⽓分上下左右⽽⾏天令,⼗⼆⽀分节令时⽇⽽司地化。
上下相召,⽽寒、暑(热)、燥、湿、风、⽕与四时之⽓不同者,盖相临不⼀⽽使然也。
六⽓司于⼗⼆⽀者,有正对之化也。
如⼦与午均为君⽕,但午之⽅位在南,在⽉建为五⽉,南⽅与五⽉仲夏均属⽕,所以午为正化;⼦为⼗⼀⽉⽉建,居正北⽅,与正南⽅的午遥遥相对,故⼦为对化。
未与丑均为湿⼟,未为六⽉⽉建,六⽉为长夏,正当湿⼟旺季,所以未为正化;丑为⼗⼆⽉⽉建,未在西南⽅,丑在东北⽅,东北⽅⼗⼆⽉的丑,与在西南⽅六⽉的未遥遥相对,故丑为对化。
寅与申均为相⽕,正⽉建寅,在时令为孟春,正当⽊⽓旺时,⽊能⽣⽕,为⽕之母,所以寅为正化;申为七⽉⽉建,七⽉初秋属燥⾦,是下半年的第⼀⽉,与上半年的第⼀⽉正⽉遥遥相对,故申为对化。
五运六气的详解与运用
![五运六气的详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5a91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d.png)
五运六气的详解与运用
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国医学中用来解释和预测人体健康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一套理论体系。
它结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们祖先长期观察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活动的智慧结晶。
五运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和它们的太过与不及。
每行对应一个特定的时间阶段,以此来描述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
六气则是配合五行理论的另一种划分,它将一年分为六个气候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地支和相应的五行属性配合而成。
这六气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
每气主宰四个月份,合起来就是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
五运六气的运用非常广泛,它不仅用于预测天气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饮食、穿着、保健等,更重要的是,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中。
中医通过分析个体的出生年份(即五运六气中的年运和年气),来判断个体的体质和易患疾病,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保健方案。
例如,癸卯年的五运六气分析中,可以得知该年的气候
特征和相应的健康影响。
根据五运六气的理论,人们可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特定年份的气候变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五运六气的详解需要结合具体的年份和当时的宇宙气候背景,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有了更多的科技手段来预测天气和分析气候变化,但五运六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在某些领域内发挥着它的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先民对自然规律深刻理解和尊重。
【《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运气要诀】序
![【《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运气要诀】序](https://img.taocdn.com/s3/m/3e430e3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7.png)
【《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运气要诀】序一、干支的阴阳属性: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戊。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二、干支配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三、干支配五方:东方甲乙;南方丙丁;中央戊己;西方庚辛;北方壬癸。
东方寅卯辰;南方巳午未;西方申酉戌;北方亥子丑。
四、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丑未太阴湿土;卯酉阳明燥金;巳亥厥阴风木;辰戌太阳寒水。
五、天干化五运:甲己之年化土运;乙庚之年化金运;丙辛之年化水运;丁壬之年化木运;戊癸之年化火运。
六、中运、主运、客运:中运以年干化。
客运之初运同中运,二运以下相生推算。
主运年年不变;初运木、二运火,三运土,四运金,终运水,共分五节。
三者关系如下:中运主管全年;客运加临主运,表现特殊变化。
主运表现一般年年不变的规律。
七、主气:年年不变分六步: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终之气太阳寒水。
八、客气:客气也分六步主之,分述为司天、在泉、四间气。
司天之气在客气的三之气之位。
在泉之气在客气的终之气之位。
首先由年支确定司天之气: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已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再由司天之气推得在泉之气:司天为少阴,在泉则为阳明;司天为太阴,在泉则为太阳;司天为少阳,在泉则为厥阴;司天为阳明,在泉则为少阴;司天为太阳,在泉则为太阴。
以司天在泉之气,顺时针方向推得左右二间气: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生厥阴,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太阴生少阳……即是一生二,二生三,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如此公式,六步客气皆可得出。
九、主气、客气加临关系:司天之气管上半年,但又可对全年影响;在泉之气管下半年。
精编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资料
![精编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485ed2102de2bd960588be.png)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遗篇).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
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
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
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
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
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
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
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
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
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1.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
五运六气学详解与运用
![五运六气学详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e880abda38376baf1faef5.png)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经》中占比重较大的重要内容。
中医工作者多需深入学习和钻研古典医著《内经》。
从历史上来看,但凡对中医有所贡献者,多得力于《内经》,而学习《内经》难度较大的莫过于有关五运六气这部分内容。
由于五运六气内容在《内经》中是散见的,而辞句和公式又不易理解。
作品目录编辑引言第一章五行一、五行的释义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及其涵义(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二)事物的五行属性涵义1.时令2.发展过程3.气候4.方位5.时间6.五音7.天干地支8.五色9.五味10.脏11.腑三、五行生克规律(一)五行生克的一般概念与规律(二)五行生克的涵义四、五行乘侮第二章干支甲子一、十干二、十二支三、甲子纪年月日(一)甲子纪年(二)甲子纪月1.口诀推算法2.公式计算法(三)甲子纪日(四)甲子纪时第三章五运一、十干化运二、太过不及与平气(一)太过不及(二)平气三、主运(一)五音健运(二)太少相生(三)五步推运(四)五运交司时刻四、客运第四章六气一、十二支化气二、主气三、客气(一)司天在泉(二)南北政四、客主加临第五章运气相合一、年的运气相合(一)年的运气太过不及与平气(二)年的运气同化1.天符2.岁会3.同天符4.同岁会5.太乙天符二、年分步的运气相合三、月和日的运气相合第六章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一、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六气的盛衰与发病(一)运的太过不及与发病(二)气的发病及其治法二、对运气病症治药的浅识(一)对《体仁汇编》中运气方药与治症的解析(二)对运气病证治药的一些临证体验五运太过不及的发病及其选用方药六气司天在泉和分步客主加临的发病及其选用方药附:六十年运气加临交司时刻表五运六气环周盘的应用说明后记。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中医精髓部分)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中医精髓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8a65d2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d.png)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中医精髓部分)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有一些传统文化,学习门槛确实有点高,例如,每个人都熟悉又陌生的“五运六气”。
有人说它就是玄学迷信,有人却又对它深信不疑,更多人大概更像小编,对它懵懵懂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入个门,看看五运六气到底是个什么——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运六气学说基本内容运气学说主要由“五运”和“六气”组成,是运用阴阳、五运、六气等理论,并以天干、地支作为演绎工具符号,来推测气候变化、生物生化及其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干支甲子、五运、六气和运气同化等方面。
《内经》主要见于《素问》的《六节藏象论》和《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
干支甲子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古人用甲子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并推算四时节气,而运气学说则是以甲子作为演绎工具,来推算运气盛衰和测知气候变化,所以中医运气学研究气运规律和发病规律,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一、天干概念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阴阳属性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
一般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阴阳,其划分是以奇偶数为依据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又称阳干。
乙、丁、己、辛、癸属阴,又称阴干;五行属性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天干与五行的配属,是以五行之气的性质,结合五方五时生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为依据而确立的。
五运六气图集【最全图表收藏版】
![五运六气图集【最全图表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a708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0.png)
五运六气图集【最全图表收藏版】
五行
五行者,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故谓之行。
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
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
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
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
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
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火为太阳,性炎上。
水为太阴,性润下。
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
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
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
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其性仁,金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宽厚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即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
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土黄,此正色也。
及其变易,则不然。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
过与不及,皆为乖道。
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
所以贵在折衷,归於中道
学中医|请扫码
诚信厚德|传承创新
优秀的人都关注了,你还在等什么。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3159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资料整理这个内容有点枯燥,不过仔细体会里面讲的内容很有意思。
1、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
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以阴阳转换,五行印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的运转和地球本身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
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
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反应了古人朴素唯物自然简易的整体观,全息观,系统观。
在易学、天文学、气候学、农业生产方面均有运用。
不同的系统当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在中医学当中,其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
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当中的运用,系统而成熟的内容记载在《黄帝内经》当中,理论详实。
后世医家攀附内容太多,理论繁杂而不知其对错,同名之词而意义完全不同,为溯本归源,本课题以《黄帝内经》文中所述为准。
2、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当中的运用,主要功用为推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分析对人体的影响,预测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为预防疾病流行以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是在运气学说的基础之上,经消化吸收之后用于医学。
(1)五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内有详细论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记者,五岁为一周”。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五运是以年为观察单位的,统管一年,名称为“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
(2)六气《春秋·医和论疾》:“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而在《黄帝内经》则没有明确提出六气是什么。
五运六气之运气同化、运气异化和平气年详解
![五运六气之运气同化、运气异化和平气年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6be03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9.png)
五运六气之运气同化、运气异化和平气年详解运气学说,不仅研究了气侯与疾病关系,也研究了由于地球月亮的运动,寒暑的往复,而影响到生理、病理的变化和气血的盛衰,并强调要“因天时而调血气”。
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侯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乘年之虚,则邪甚也。
失时之和,亦邪甚也。
遇月之空,亦邪甚也。
重感于邪,则病危矣。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古代医学家在这里所提出的问题,除太阳外,还考虑到月球与地球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的运动影响气血盈虚的问题,这可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三体问题”与生命医学的研究,是给于后世若干世纪的研究课题。
如就中医学以地球月亮月运动影响人体气血变化的规律所发展的子午流泣,针对不同时刻结合脏腑经气的旺时进行治疗,《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就是在此方面的科研成就之。
因此,运气学说是医学与气象辩证的科学。
而在中医学中的结晶,无不贯穿于人体生理、病理、辨证、治则、节药、预后、预防摄生等各方面之理论。
运气学说在医学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某年的干支推断某年、某时运气的盛衰;二是根据运气的盛衰推断疾病流行的情况;三是根据运气的盛衰制定治疗原则。
后二者以第一条为前提,比较容易理解,而且《素问》七篇大论和《素问.刺法论》、《素问.本病论》中都有具体论述。
一运气同化:运气同化,是指五运和六气同类化合,60年中约有26年存在天地同化,无所克侮,气象较为正常的年分;但并不能把它们认为是平气,相反,正因为其同化的纯一之气,须防其亢害为灾。
①天符:凡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即为天符年。
60年中有12 年,即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戍年。
五运六气知识及源流PPT
![五运六气知识及源流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c7d65269eae009581bece4.png)
唐代
•唐·王冰次注《素问》时,才将《天元 纪》、《五运行》、《六微旨》、《气 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和 《至真要》这七篇专门探讨运气学说的 大论补入其中。此后运气学说方才为世 人所知,并逐渐得到了众多医家的重视。 •唐代后期又陆续出现了有关运气学说的 专著与专篇,如《素问六气玄珠素语》、 《天元玉册》等对“运气七篇”中的一 些概念和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进一 步探讨运气用药法则等内容。
秦汉时期
•五运六气学说始于《黄帝内经》主 要见于《素问》的《四气调神大 论》、《阴阳应象大论》及运气七 篇大论等 •地之五行为了与天之六气相配属, 在五行之后又加上一个火,即木、 火、土、金、水、火,以与六气--风、 寒、暑、湿、燥、火相对应。即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寒 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木 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素 问·天元纪大论》)
五运六气与天干地支关系(二)
地支化六气(黄帝内经内容) 地支配五行 寅、卯-------木 子、午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巳、午-------火 丑、未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申、酉-------金 寅、申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亥、子-------水 卯、酉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丑、未---土 辰、戌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撰述亦多。其中以汪 机《运气易览》、张景岳《类 经·运气类》、《类经图翼》较为 著名。其著较《素问》七大论更为 系统明确,容易掌握。 •清代陆懋修于其《世补斋医书》 中提出“六气大周天论” •总之,明清时期,运气学说趋于 系统化。
近代
◆运气理论的研究 与发展趋于理性化。
《五运六气图谱》解读
![《五运六气图谱》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12160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2.png)
《五运六气图谱》解读展开全文宛风古意 2017-06-21《五运六气图谱》解读(一)经术医(二)运气图式(三)儒道医一、经术医(1)经:四书、五经等(2)术:星命、六爻课、四柱八字、风水、奇门、六壬、太乙等术的基础:天文星象、历法、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3)医:从“术”中分化出来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金柜本草纲目(4)阴阳五行理论阴阳本为一物,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非直有二物相对也。
(朱熹)阳化气,阴成形。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黄帝内经素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形以寓气,气附于形”《邵雍》二、运气图式(1)五运六气应节图(2)年干推运(3)年支推气(4)五运客主加临(5)六气客主加临(6)六十年运气加临(7)经络周期图三、儒道医(1)子曰:一贯三为王(2)儒道同源合流“运气”,习称“五运六气”,是中国先哲推求气象规律的学说,完整地保留在《黄帝内经·素问》里。
《黄帝内经·素问》不仅是中国医学经典,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宝库之一。
其中“运气”学说尤为光辉。
据初步研究,它的“五行时空控制系统”思想是“运气”的精髓,而气象推求模式仅仅是一个框架。
倘若忽略”五行时空控制系统”思想,那么即使搭起气象推求框架,也是不能正确判断气象特征的。
因此,“运气”与其说是一中方术,毋宁说是哲学。
按照先哲们的理解,“五运六气”是一个气象母系统,“五运”和“六气”分别是子系统。
“五运”是阳,是“天之气”;“六气”是阴,是“地之气”。
“天之气”在上反下,“地之气”在下反上,此即“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阴阳交感之义。
以当今科学考之,先哲们的见识并不逊色。
地球绕太阳公转并又自转、太阳光对地球的辐射,有着四时昼夜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气象,这是所谓“五运”或“天之气”的内容。
地球内部以及地表形态如海洋、陆地、山脉、河流、湖泊、沼泽、森林、生物群体等,对于太阳能量的吸收、散发、储存、转化也各不相同,也影响着气象,这是所谓“六气”或“地之气”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六气: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一(天干配五行):二(地支配五行):甲、乙--------木寅、卯-------木丙、丁--------火巳、午-------火戊、己-------土申、酉-------金庚、辛--------金亥、子-------水壬、癸--------水辰、戌、丑、未---土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甲、己------土运丁、壬------木运乙、庚------金运戊、癸------火运丙、辛------水运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
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
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子华子》①:阴阳交,则生湿。
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
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
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
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
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
缘相火在水,一线阳根,温升而化乙木。
木中温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
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
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
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
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
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
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
唐以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这种学说的记载。
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
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不论天干、地支,都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
因为在序数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2.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配合(1)天干配五行:有两种配法。
①由土开始,按相生次序相配,周而复始。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这种配法,是由所谓“五天之气”决定的,即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
(注:天干相合,这是古人观天发现,在甲与己的位置有相贯之气) (注:天干也有相克,即,每七位为相克,如甲木被金(庚)克,古书所言七杀,即指此)②按四时、四方相配: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在运气学,主要根据第一种配法(注:即以天干相合的方法,如甲己合土)决定何年由何运所主。
(2)地支配五行:按四方四偶相配,即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丑辰未戍中央土,土主四偶。
(3)地支配六气: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辰戍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注:好像少了卯酉阳明燥土)3.干支纪年:传说黄帝时即以干支相配纪日,如甲子、乙丑、丙寅……至东汉建武(公元25年)以后才以干支纪年。
由于天干为10,地支为12,二者按顺序相配,周而复始。
由甲子开始,至癸亥60年一轮,称为一甲子。
二、五运1.大运:又称中运,由土运开始,每年一运,按相生顺序,轮流统岁。
(注六十甲子从甲始,故由土运开始) “甲己(注:合土)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天元纪大论》)土运主湿,金运主燥,水运主寒,木运主风,火运主热。
为了表示五运的太过与不及,古人又引入了“五音建运”。
即以角徵宫商羽,配木火土金水。
即角配木运,徵(注:读zhi)配火运,宫配土运,商配金运,羽配水运。
五运有阴阳之分,五音有太少之别。
太表示太过,少表示不及。
如太角表示木运太过,少角表示木运不及;太徵表示火运太过,少徵表示火运不及;太宫表示土运太过,少宫表示土运不及……;太过之年,本气过胜;不及之年,则克己之气反胜。
如戊、癸年均为火运,但癸为阴年,故为不及,火运不及,寒气大胜;有胜就有复,复气是雨(复气后有言?);凡不及之运都有灾宫,不及之木灾三宫,不及之金灾七宫,不及之水灾一宫,不及之火灾九宫,不及之土灾五宫。
故癸未年南方有灾。
(注:反胜之寒气与复气雨,但地方是在南方开始)(注:几宫是指九宫图(洛书)中1-9的方位: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中央是五,方位与与后天八卦对应) 所以要这样相配,是为了表示在推算大运和主运的时候,能太少相兼。
如初运为太(太过),二运即为少(不及),三运又为太(太过)……也就是说“五音建运,太少相生”。
大运是统年(注:可以理解为年是一个系统、一个层次,五运在年是死的,太过还是不及这是变化。
有固定的,有变化的,变化中有反胜,还有复气)2.主运:一年分为五节,每节73日05刻。
(一个时辰100刻?120分100刻?)名曰初、二、三、四、终运。
每运各主一节气候。
(注:主运是统季节的,季节又是一个小系统.是系统的进一步分而言之)初运为木:由大寒日起,(注:大寒是阴尽阳生之日)木运主。
太过气候为风,不及(注:不及则克己之气反胜)气候为燥(注燥金克风木)。
(注:过去历史上有一断时间一年分为十个月,大寒是一年的开始.什么朝代?)(注是从木运始,一年从春天开始,与年的大运不同,年是从土开始)二运为火:由春分后13日起,火运主夏。
太过气候为热,不及气候为寒(注寒水克热火)。
三运为土:由芒种后10日起,土运主长夏。
太过气候为湿,不及气候为风(注:风木克湿土)。
四运为金:由处暑后7日起,金运主秋。
太过气候为燥,不及气候为热。
(注:热火克燥金)终运为水:由立冬生4日起,水运主冬。
太过气候为寒,不及气候为湿。
(注:湿土克寒水)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注:实际是年内分季节)的主运,虽然起于木,终于水,固定不变,(注:这是系统不变的格局)但起(初)运之太少,则需按五步推运法(五音建运之太少相兼)推定(这是系统格局不变中的“变”)。
即按本年大运之太少(大运阳年就是太,阴年就是少),逆推至木角(见下图),视其太少,而定本年主运初运之太少,然后再按太少相兼的次序定二、三、四及终运的太少。
如本年为癸未年,癸为火运(戊、癸为丹天之气所贯,故属火)阴干,配少徵(火配徵,阴配少),再逆推至太角(逆推至木角,这是规律)。
(推是由阳到阴,由阴到阳).故癸年大运的初运为太角(木),二运为少徵(火),三运为太宫(土),四运为少商(金),终运为太羽(水)。
如:木火土金水太角太徵太宫太商太羽少角少徵少宫少商少羽(癸年为少徵)又如辛丑年,辛为水运不及(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阴干属不及属少),配少羽,逆推至太商,再逆推至少宫,逆推至太徵,最后推至少角。
故辛年大运的初运为少角,二运为太徵,三运为少宫,四运为太商,终运为少羽。
太角太徵太宫太商太羽少角少徵少宫少商少羽(辛年为少羽)此外,五运的太过不及还表现在交运时间的早晚,如《六元正纪大论》说“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是指太过之运,在大寒节前13日交运,不及之运在大寒节后13日交运。
3.客运:客运是和主运相对而言。
也是一年分为五节,但每年初运由大(中)运而定(它与主运相比,一个是不变的按木火土金水,一个是变化的,都是分五季)。
其它各运太、少与主运(推导方法相同)同。
如甲己之岁宫(合土,属土,)为初运,二、三、四、终运按商、羽、角、徵五行相生次序推定。
初运之太少由大(中)运而定,如甲土为太宫,己土为少宫;而每步运的太、少与主运相同。
虽然也是太、少相兼,但顺序只有丁、壬年完全与主运同(注:丁壬合木)。
[甲、乙、癸年太羽接太角;戊、己、丙、庚辛年少羽接少角]。
对于主运与客运的关系,一般认为,主运主一年五节的正常气候;客运主一年五节的异常气候变化。
如2003年(癸未)的主运与客运为:(注:癸是火)初运二运三运四运五运主运太角(木) 少徵(火)太宫(土))少商(金)太羽(水)客运少徵(火)太宫(土))少商(金)太羽(水)太角(木)气候多风多寒阴湿而寒多湿多热多温多湿寒风冷洌3.五运与发病五运的太过不及均能影响人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晕癫疾……反胁痛而吐甚。
”凡是木运太过之年,风气就偏胜,多有大风、暴风形成;而人体肝气也会相应发生偏盛。
由于木克土的关系,脾气容易受到损害,又由于五行胜复的关系,土受到木的过分克制,其子金就要来报复,故在气候上还会出现燥气胜的现象,人体也会出现肺气失常的病变。
因此,木运太过之年,在气候上要考虑风、湿、燥三气的变化,而人体要考虑肝、脾、肺三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