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经》中战争诗特征的探索

对《诗经》中战争诗特征的探索
对《诗经》中战争诗特征的探索

对《诗经》中战争诗特征的探索

内容摘要:《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歌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滥觞。《诗经》包罗万象,记录了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政权兴衰、劳动生产、祭祀燕飨、婚恋嫁娶等社会现象在《诗经》中都有描述和反映,而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时期征战历史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战争是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诗经》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宝典 ,其有关战争内容的诗篇所透露的情感特征与体现的军事战略思想倾向 ,有助于人们认识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特色 ,正确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对《诗经》中的战争诗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探讨研究《诗经》战争诗的内容、当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探讨《诗经》战争诗分类及主要描述内容;第二部分结合具体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战争诗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个部分论述《诗经》战争诗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战争诗 ?特征

一、导言

人们对战争诗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开始的时候,大家只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当我们逐一对《诗经》的了解时才发现,《诗经》的内容各不相同。现我就对《诗经》中战争诗特征谈一点认识。

二、探讨《诗经》战争诗的分类及主要描述内容

战争诗是《诗经》中重要的诗歌类型之一,《诗经》全书共收集诗歌305首,其中战争诗就有30多首。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主题,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朝代的变迭,总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而处于战争之中,就势必面临死亡的威胁,就必须考虑和关心生命价值的问题,重点对其中涉及生命价值观的某些表现及其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根据表现内容和情感倾向上的不同,《诗经》战争诗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缅怀、赞诵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颂歌型”战争诗;(二)、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的“军歌型”战争诗;(三)、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四)、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由于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等原因,《诗经》中战争诗的描述大多没有残酷的,鲜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描述,相反,更多的则是中华民族崇尚德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舍弃精神。自武王讨纣到幽王失国(前11世纪到前771年),西周王朝历时300余年。为了王权的集中,西周王朝采取了家族式、卓越战功能臣式的分封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各诸侯变得逐渐强大,与此同时,西周王室的奢淫和残暴也激起百姓的强烈不满,各诸侯之间开始不满足于自身原有的土

地,各自逐渐向外扩张,西周王朝为了集权的统一,由此开始了西周的年年征战。例如《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

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就是写在西周时期,周边诸侯骚扰,侵犯时,为了国家的安定而发起的战争。在《诗经》中,大多的战争诗都是描述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疾苦和思恋家人的哀伤,但迫于王权的统治压力,不得不参加战争的无奈。通过战争诗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士兵和老百姓的无奈、凄凉。其一、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为了政权的稳定,必须对周边民族进行镇压。北方的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同期,还有许多类似的作品产生,如:《小雅·采薇》《秦风·无衣》、《大雅·常武》等战争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如《小雅·采薇》是出征戎狄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戎狄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其二、对内镇压叛乱。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豳风·东山》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作品。反映的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努力的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士兵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士兵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战争诗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士兵心理活动细腻的描写,

反映出无论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发起战争的原因,他们更多的则是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生的哀伤和失望。

三、描述战争作者的不同,论述战争对各自利益主体的作用

自西周周文王到周幽王的王权衰落,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由奴隶制逐渐演变成封建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最终瓦解,与此同时,宗教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之状态。儒、道、墨、法、等各家学术争鸣。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一个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兼并,各诸侯国相互战争,以大并小,以强并弱,在王朝的兴衰变迭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战争。然而,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战争的意义对他们是不一样的,统治阶级为了政权的统一,而士兵则是战争的附属品,他们的牺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现简要从官方和民间的角度出发,论述他们眼中的战争诗:

《诗经》战争诗主要反映了周王朝时期的战争描述。自周王朝兴起开始,便与毗邻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发生摩擦;终周朝一代,西北戎狄频繁入侵,南方荆蛮间或离叛,山东诸侯亦不时作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虽有文、武、成、康盛世威慑戎狄,有周公平叛、穆王伐戎以及宣王中兴,但周幽王还是被犬戎攻杀于骊山之下,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亦时刻觊觎着京畿地区的丰腴土地与统领天下的权威。严峻的边患和无止无休的征伐成为周王朝时期重要的社会主题,战争自然被详述、生动地反映在诗篇中。

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辞采华美,气势宏大,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主旋律” 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平乱讨伐的歌颂。显而易见,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

而反观保存在《国风》中的一些诗篇,诸如《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秦风·小戎》、《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这些诗篇的字里行间则散发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与厌战悲苦。且以《邶风·击鼓》为例,这首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鲁隐公四年宋、陈、蔡、卫联合伐郑,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权谋利益之争给参战的士卒带来了灾难:“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面对国家强加给士卒的战争,“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战士们的心情糟糕到极点,因为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战争在民众心中毫无意义。厌战与畏死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战士们心中有家庭、妻子的牵挂,而这种柔情在随时会为不义之战送命的情境下更显温婉凄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多被用于婚礼祝福,充满了喜乐与温馨,而当面临绝境、生死难料的士兵们在荒凉

的郊外想起新婚时的情景,想起与爱人海誓山盟的这句誓言时,却是那样的苦楚与悲伤!“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近乎歇斯底里的哀号令人寸断肝肠,唏嘘落泪。这类诗篇代表了下层士兵、平民百姓们的呼声,战争对于他们来说,荣耀与胜利毫无意义,而死亡与流离,却能带来致命的打击与难愈的伤痛。这类源自民间的战争诗,多是表达凄恻的相思、幽怨的愤恨与无边无际的怅然与伤感,这便是审视战争的民间立场,以其真挚深厚、感人肺腑的情蕴,呈现出悲伤的情调。

不难理解,战争的胜利是要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而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平民百姓,广大民众对战争的体验无疑是悲苦深重的。正义的抗敌也好,不义之战也罢,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和生命的消亡。而作为统治阶层,他们眼中是权威与荣耀,功勋与利益,“一将功成万骨枯”,君王将领更在意丰功伟绩带给自己的流芳百世,无数死难士兵的亡魂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两种视角的分歧与对立可见一斑。而且这种对立是恒久的。

四、简要论述《诗经》战争诗风格对后期作品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诗经》战争诗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现就《诗经》战争诗中最主要的写作风格进行探讨:

(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诗经》战争诗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战争诗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

(三)、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诗经》战争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当时,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其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其中某些具体的描绘,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义的兴,更为后代诗人所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都可以在《诗经》里看到萌芽。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兴句起头的很多。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而兴句和所咏之辞融为一体,构成诗的意境,则是《诗经》比兴发展的更高阶段。

参考文献:

①褚斌杰主编的《<诗经>与楚辞》[M]

②洪应明主编的《诗经》[Z]

③夏宇全和郭超主编的《诗经》[Z]

④裴金华主编的论《诗经》中战争诗的特征[Z]

⑤徐烨主编的《诗经》中的战争诗[Z]

诗经爱情十二讲答案

智慧树《诗经爱情诗十二讲》答案 第一章: 1.《诗》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年的诗歌作品。 五百 2.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其中二代是指()。 夏、商 3.下列《诗经》分类中最有文学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风》 4.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个学派,其中有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一派的传本。 毛诗 5.《诗经》原名《诗》《诗三百》,《诗经》之称是从()开始的。 西汉 6.《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音。 南 7.《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大铃)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其中“行人”是指()。 采诗官 8.著有《诗经的性欲观》,提出“《诗经》是一部淫诗”的现代学者是()。 闻一多 9.“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是指()。 农历二月 第二章: 1.最早的情人节之辞《郑风·溱洧》中溱、洧两条河流在今天的()省。

河南 2.“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出自《诗经》哪一首()。 《郑风?溱洧》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诗经》下列那两首中出现()。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 4.《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观”一般解释为()比较妥当。 看 5.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蘭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虐,恬不知羞。……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是评价下列哪一首诗() 《郑风?溱洧》 6.“尾(yi)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一典故后概括为“尾生之信”“抱柱之信”“蓝桥之约”。最初出自() 《庄子》 7.《诗经·周南》开端六首《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都与男女爱情婚姻有关,其中祝贺新郎的诗是() 《樛木》 8.贯穿《周南·关雎》一诗的纲领性诗句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一词本义是指() 深闺 10.《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瑤……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其中质地最次的一种玉石是() 琼玖 11.与古希腊爱情诗人萨福《新娘》“像一枝可爱的红苹果还在枝头,还在顶梢,被采摘的人遗忘了,不是遗忘了,是够不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经·国风》中的诗歌是()《召南?摽有梅》 12.关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子家语》评论说“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取其雌雄有别。”“雌雄有别”的实质是指() 男女隔离制度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 考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6-04-24 23:59 题目数50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100 说明: 评语: 8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A. 《魏风· 园有桃》 B. 《陈风防有鹊巢》 C. 《郑风丰》

D. 《王风黍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2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 A.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 《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 《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 《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2分)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

A. 飘落、梅花 B. 打落梅子 C. 飘落梅子 D. 打落梅花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2分) 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 A. 《郑风· 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 B. 《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 C. 《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 D. 《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 正确答案是:C

诗经中的爱情名言名句

诗经中的爱情名言名句 导读: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配偶。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译文: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 三、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译文: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三心二意,三天两头改变他的态度。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译文:我俩一天不见面,好象隔着三季那样长久。 五、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译文:用竹竿去打梅子吧,树上只剩七个梅子了;要找丈夫麼,快趁吉日良辰。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瓜》译文:他送我鲜美的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还她。 七、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柏舟》译文:那披着头发的少年郎,和我是天生的一双,到死,我发誓也不会改变我的主张。 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译文: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十一、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子衿》译文:那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十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译文: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诗经中的爱情名言名句】 1.诗经中的爱情名句精选 2.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3.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4.诗经中的经典爱情名句 5.《诗经》中的爱情诗名句 6.《诗经》中的爱情名句赏析 7.诗经中的爱情诗名句

诗经中的九大爱情诗

诗经 --九首动人的爱情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楚辞与诗经的爱情诗

比较楚辞和诗经中的爱情 0905010077 黄静文学院一班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其中的爱情描写更是生动突出,在此,将诗经与楚辞中的爱情小小的比较一下。 楚辞中的爱情诗都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恋爱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对爱情和两人未来的生活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即使是暂时遇到一点阻碍也不会对心中的感情有很大的动摇,是全心全意的来对待的。《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则多种多样,有乐观欣喜的,有暗思成愁的,也有悲伤失望的,这些诗表达了多种情绪变化。 从内容形式上看,楚辞中两首爱情诗内容单一——《湘夫人》《山鬼》描的都是恋爱约会中一方等待另一方的情状,不仅有仿描写人物倾世容颜的铺垫,还有清丽的景色作为渲染,仿佛一道精致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赏心悦目;《诗经》则描写了人世间多种爱情形式,有单相思的,有两情相悦的,有被抛弃的,还有思归的,这些诗歌给我们的视觉和思想呈上一堂盛宴,在欣赏这些诗歌的同时不禁产生种种思考,对人世,以及情感。 楚辞中的男女主人公都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而是自然中的神或者精灵,他们的爱情不会像世俗中的爱情一样有诸多羁绊,不会一方等待有封建门第观念,不会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不会受到世俗流言蜚语的伤害,他们的性格更加单纯明净、豪爽洒脱。如在《湘夫人》中,湘君因湘夫人失信未至,而将湘夫人赠与的袂和褋抛入水中,还留下一句“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有一种小孩子气,如赌

气一般,虽然说心中的爱与恨是成反比的,恨之愈切则爱之愈深。与此对比,《诗经》中的主人公则是有着浓厚的人味,因为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他们的感情就更加丰富多样更浓重一些,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更近,更富生活气息。如《将仲子》中少女既希望情人前来与自己约会,又畏惧旁人的闲言碎语,矛盾纠结的样子展现得十分生动:在《静女》中,男子在城墙下等待女子而不至时,搔首踟蹰,表现出一种着急与迫切的情绪,而女子终于姗姗来迟后又很欣喜,一个前后态度的转变便将恋爱中的人特点就勾画出来了。 因为诗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性格的不同,诗歌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屈原乃楚国大夫,因向楚王忠贞直谏而受到党群小人的谗言陷害,最终被流放,乃至空有一腔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屈原的内心,是希望碰上贤明能慧眼识英才的君主并展示自己的抱负,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乐的盛世中,看到平民百姓都不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总是忧心忡忡。但是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最终认识到在实际中是无法达到这个理想的,他只能在文字中寄托自己的梦。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神灵,才能彻底的无视尘世的喧嚣,才能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思想,才能让有情人都可以成眷属,不受任何的束缚。文章表达的所有意蕴都是作者内心的想法。 而《诗经》中的诗按照现在大多数人支持的意见是孔子选诗的结果。孔子从三千余篇古诗中挑取了三百余篇写作手法较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编选入册。而这些诗多出于民间,由不同的人所作,因而风格

诗经名句——《诗经·周南·关雎》

诗经名句——《诗经·周南·关雎》 诗经名句——《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名句——《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南关雎》原文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 )。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周南关雎》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

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周南关雎》简介 《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鲁诗、韩诗都认为《关雎》是刺诗,讽刺国君内倾于色。也有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我们认为,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战争诗”简析

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最早的战争诗在《诗经》中出现,如《大雅·常武》、《国风·邶风·击鼓》、《国风·秦风·无衣》。唐朝时,边塞诗大放异彩,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本文整理新课标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中的,“战争诗”。标题前的数字为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的排序。 8.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所奏的是曲调《折杨柳》,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会引起离愁别恨。“怨”是这句诗的诗眼。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折柳寄亲也不可得。 这首诗写了燕然未勒,不得归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但没有颓废萎靡的格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类似,表达了一种“伟大的孤寂感”。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1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诗人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不免带点悲凉的意绪。但他用豪情超越了悲伤,要用“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又是何等的豪迈!这种与酣畅适意相统一的无需任何理念介入的豪迈之情,是盛唐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极度悲凉,又极度豪迈。】 1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明人李攀龙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34.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三首,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雄壮豪放,虽是中唐时期的作品,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 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9.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67.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以上4首宋诗,虽非战争诗,但诗人是因战争而发声。】 四首标准的战争诗,四首因战争而发声的古诗。共计八首,占75首必背古诗词的十分之一,“多难兴邦”。我国历史上真是多灾多难。珍惜今日的和平与安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新课标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扑克牌中国歌牌,玩游戏背诗词,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诗经》共计311首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诗经最美的十首诗歌吧。 野有蔓草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ráng]。有一美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首恋歌,写在一个零露未干的清晨,男子在田野草蔓间与女子不期而遇,一见倾心。邂逅总是美好的,而邂逅美人的地点在带露的蔓草间,正合我意,让此诗浪漫而唯美。 《唐风·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傍晚到入夜的过程,再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全诗采用赋的手法,叙述了战争过程中士兵不得回家和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的第四章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作战期间不时想起曾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不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5、《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 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 ),不知其期,曷(h )至哉? 鸡栖于埘(sh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 )?

《诗经》里最动人的十一首爱情诗,令人如痴如醉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歌就很动听,读了《诗经》更能体会民歌的妙趣横生,《诗经》中的爱情更是令人神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於嗟阔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於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於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摡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采葛

诗经中反映周代战争的诗篇汇总

中华民族由于是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家园意识和深厚的爱国情感。这在《诗经》中反映的是特别突出的,而且对此后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卫国豪情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保家卫国是周人最为看重的,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诗经》中有不少描写战争的篇子,表现了对保家卫国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这是秦地军中战歌。史书说秦俗尚武,这首诗反映出士卒保家卫国慷慨从军的壮志豪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全诗三章,换字不多,重章叠唱,意思层层深入,突出将士团结一心,同仇敌汽,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热情,这是一种不可遏止的豪情。士卒们激情奋发地唱着: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同穿一领战袍。国家出兵打仗,把我的兵器修好。我和你对付共同的敌人。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同穿一领汗衫。国家出兵打仗,把我的兵器修好。我和你对付共同的敌人。谁说没有衣裳?我的衣裳就是你的衣裳。国家出兵打仗,赶快修好甲胄。你我一块儿走向战场。每当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热忱以及英勇献身精神,无论古往今来,这都是一个民族不被灭亡的根本力量所在。《秦风·无衣》这篇作品不仅真实表现出士卒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而且也标着着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再如《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这首诗一共六章,前三章写大将南仲带领士卒抵御玁狁,勤劳王事,克敌有功。诗的大意是说:“开出我的车子,车子走向牧地。打从天子所在,奉命来到这里。召集御车的武士,叫他们装载武器。如今国家多难,国难已是紧急。 开出我的车子,车子走向郊野。龟蛇旗子高举,竿上牛尾挂起。问那些龟蛇鸟旗,为何不飘扬翻飞?我的心惶惶不安,仆夫们面容憔悴。 天子命令南仲,到朔方筑起城墙。车马浩浩荡荡,旌旗一片辉煌。天子命我南仲,把城堡筑在朔方。威名远扬的南仲,把玁狁彻底扫荡。[余冠英今译] 诗中描写了将士从都城出发,经过牧场走向战场,辛苦转战,不得休息的紧张战斗情况。 再如《大雅·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这首诗歌主要是写宣王命令召虎领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的战斗情况以及战后奖赏。尤其是前三章写召虎受命征伐淮夷叛乱。诗人以长江、汉水的波涛翻滚比喻士气的旺盛,江汉之水浪滔滔,将士东征士气高。不是闲游图安逸,要把淮夷来征讨。战车已经出动,彩旗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导读:【篇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篇二:《方图》】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篇三:《草虫图》】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篇四:《鹊图》】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篇五:《麇图》】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篇六:《雎鸠图》】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中的爱情诗六篇】 1.《诗经》中的爱情

智慧树知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诗》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年的诗歌作品。 A.四百 B.五百 C.六百 D.七百 答案: 五百 2、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其中二代是指()。 A.虞、夏 B.夏、商 C.商、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夏、商 3、下列《诗经》分类中最有文学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答案: 《风》 4、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个学派,其中有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一派的传本。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答案: 毛诗 5、《诗经》原名《诗》《诗三百》,《诗经》之称是从()开始的。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答案: 西汉 6、《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音。”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 南 7、《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大铃)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其中“行人”是指()。 A.太师 B.天子 C.路人 D.采诗官

答案: 采诗官 8、著有《诗经的性欲观》,提出“《诗经》是一部淫诗”的现代学者是()。 A.王国维 B.胡适 C.闻一多 D.朱自清 答案: 闻一多 9、“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是指()。 A.农历正月 B.农历二月 C.农历三月 D.农历四月 答案: 农历二月 10、我们一般把《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分外六个方面:“寻爱求偶篇”、“结婚崇拜篇”“夫妻恩爱篇”“两地相思篇”“弃妇出妻”“婚情民俗篇”。《卫风·氓》》属于下列哪个方面的诗篇() A.寻爱求偶篇 B.结婚崇拜篇 C.夫妻恩爱篇 D.弃妇出妻篇 答案: 弃妇出妻篇 第二章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 【篇一】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篇二】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诗经》里十首诗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

————————————————————————————————作者:————————————————————————————————日期: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诗经》共计311首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诗经最美的十首诗歌吧。 野有蔓草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ráng]。有一美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首恋歌,写在一个零露未干的清晨,男子在田野草蔓间与女子不期而遇,一见倾心。邂逅总是美好的,而邂逅美人的地点在带露的蔓草间,正合我意,让此诗浪漫而唯美。 《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傍晚到入夜的过程,再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全诗采用赋的手法,叙述了战争过程中士兵不得回家和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的第四章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作战期间不时想起曾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不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