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兰辞》与迪斯尼《木兰》的对比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迪士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迪士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摘要:《花木兰》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第36部年度动画片,该片以中国历史故事《木兰辞》的花木兰为背景,结合西方文化中的美国自由主义,对木兰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构建出与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忠孝美德的花木兰不同又有相通的一个现代版的“女英雄”木兰故事形象,使得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有了灵魂上的交锋与融合。
本文分三章来论述国产《花木兰》的木兰形象与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形象,分析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木兰形象有何不同,以及在影片《花木兰》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并对儒家文化与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分别作探讨。
关键词:木兰形象;儒家文化;自由主义;中美文化差异1.1由马楚成执导的国产电影《花木兰》在各大院线放映。
赵薇塑造的花木兰“忠孝两全、舍身卫国”的刚烈以及爱情悲剧令无数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赵薇版的花木兰没有一如既往的将花木兰表现为气质英武,而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女性的角色上”。
从别父,从军、征战、乃至遭遇爱情、被出卖、刺杀、还乡,层层迭起中,木兰始终陷于复杂的情感矛盾和心灵挣扎里,在女性的本质和男性的环境中让人既怜且惊。
赵薇扮演的木兰形象,是将自己的女性阴柔完全收藏,在夜深无人语时才拿出来与内心独白。
1.2迪斯尼将中国的花木兰推向了全世界。
它的成功在于它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揭开了中国这个古老东方的神秘面纱,成功的再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
迪斯尼版本中花木兰语言幽默风趣、鲜明个性、追求自由,成了一个说话的时候会耸肩膀,可以由着自己性子做事说话的典型美国女孩,有着不同一般的轻松幽默的美式街头风格,木兰在迪斯尼公司的塑造下成为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没有太多的责任压在肩上,而更多的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为个人成功而不断奋斗。
2.1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花木兰是人们理想的一个化身,既是替父从军奇女子,又是待字闺中的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怀念故乡的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家。
从《木兰》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木兰》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摘要: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思想。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一直被视为巾帼英雄的代表。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曾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常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并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形象。
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士尼动画《木兰》,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重新刻画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她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孝女,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女性。
中国的花木兰在迪士尼的重塑下,认同和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融入了美国文化。
本文引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以迪士尼影片《木兰》为例,分析了本次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查的目的。
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现状作了梳理,对目前电影中的跨文化交际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
第三部分分析了迪士尼影片《木兰》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的《木兰辞》与迪士尼影片中《木兰》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花木兰这一形象,从忠孝之道与自我追求、男尊女卑与女性主义、传统相亲与自由恋爱三方面介绍了中美文化的差异,然后总结了中美文化的融合,即电影《木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素材,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诸多特点。
第四部分通过对运城学院外语系,中文系和数学系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电影对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所持有的跨文化价值观。
第五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目前大学生的跨文化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跨文化意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此木兰非彼木兰_从_木兰辞_和动画片_花木兰_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3.加强同音字、近音字的教学
吁—
烧—
终—
修—
(1)她学习很好,现在被一个大公司录用了,我觉得她很利害。 (2)我做错了,她不会模模地看,反而会告诉我,让我知道而让
(二)别字偏误
我改变。
1.形近偏误
4.字义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此类偏误主要是留学生字形接近的汉字代替正确的汉字,例
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可以通过字义进行教学,这样减少别
二、两位木兰形象上的对比——传统与自由的对撞
中国,这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深受儒家,道家及 佛教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体系。在这 个传统中,男女的社会分工明显不同,“男耕女织”是这种社会鲜 明的特色。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要守本分,要遵守“三从四 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一开头,就为我 们勾画出典型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在男耕女织的年代,她掌握着 社会要求女子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她又是一位懂得打扮自己的 美丽女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回到家,她就脱下战 袍,穿上了旧时女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
关键词:《木兰辞》;电影《木兰》;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2)03-0063-01
一、引言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塑造了木兰这么一位女英雄形 象。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战后,立下奇功的她却 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千百年来,这个勤劳,孝顺, 勇敢的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根 据《木兰辞》,拍出了其第36部动画片《花木兰》,创造了票房佳 绩,一举夺得“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但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多大 的反响。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所创作的木兰被赋予了浓烈的美国色 彩,是一个追求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富有强烈女权主义意识的 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木兰,因此激发不起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本 文将对《木兰辞》中的木兰和动画片中的木兰进行对比,并简要的 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通过本文 能加强人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 顺利进行。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木兰》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族英雄故事,它叙述了女主角木兰化身为男装亮相,在战场上为父亲报仇救国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里流传了数百年,并且在西方也有着一定的著名度。
不同于中国版本的《木兰》,迪士尼在2020年推出的电影《花木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与谈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西方对于《木兰》电影叙事的不同视域。
起首,我们来看中国版本的《木兰》叙事。
这个故事最早出此刻《木兰诗》中,以诗歌形式传承了数百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木兰被视为为国家经受重任的典型女性形象。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男权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男性更多地参与政治、军事等领域,而女性则通常被限制在家庭角色中。
木兰的故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冲破性沉思的机会,她不顾家庭与个人安危,选择扮装为男儿,完成父亲的重任。
这种视域中,木兰被塑造成了一个顽强、聪慧的女性形象,她以英勇、忠诚、伶俐和努力为代表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值得崇敬和尊敬的象征。
然而,迪士尼的版本对于《木兰》电影叙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迪士尼的电影中,木兰依旧是一个英勇的女子,但故事背景更多地融入了西方观众所熟识的元素。
迪士尼的《花木兰》并没有选择在中国拍摄,而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进行。
电影中加入了许多西方风格的装饰和场景,使得电影更加符合西方观众的眼光。
此外,在这个版本中,木兰被赐予了超凡的能力,她成为了一位既英勇且具备超感知能力的战士。
西方观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与中国观众有所不同,于是迪士尼对于木兰角色的刻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中西方对《木兰》电影叙事的不同视域还体此刻角色人设和故事线的改动上。
在中国版本的《木兰》中,她只有一个妹妹,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与感情线相关的内容。
而迪士尼的《花木兰》则加入了一个潜在的爱情线索,木兰与战友梁四相处融洽,并且暗生情愫。
这种改动旨在满足西方观众对于爱情情节的需求,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观览性。
此外,在电影的结尾,迪士尼的《花木兰》强调了女性权利和对等的主题,强调木兰的英勇事迹对于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女性群体具有启发意义。
tg木兰
从迪士尼动画片中木兰形象塑造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快速发展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其中有融合,也有区别和差异。
迪士尼公司创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基于同一故事情景,不同创作理念和文化差异,把《花木兰》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使故事内容有了新看点。
该片从主题特色,人物关系,创作差异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木兰辞》推陈出新进行了深层次发掘,使木兰以一个全新的形象重新深入人心。
该片改变了观众对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的看法,在故事情节和结尾都有所改动。
两个花木兰形象表现出的明显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将首先介绍并分析影片中的花木兰形象,接着将这一形象与中国传统的花木兰形象进行对比,指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动画片;花木兰;形象塑造;中西文化;差异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rom Hua Mulan’s Image in Di sney Cartoon Film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cess of multiculturalism has developed quickly;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ommunication keeps increasing, which includes both merging and diversity.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Mulan Ci, Disney cartoon film Mulan arrived at a new height of creation and provided the audience with a new perspective by showing different creative idea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me feature, character relationship, creation differences and other aspects, Disney Company explor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Mulan Ci, makes bold adaptations, and brings forth a brand-new image of Hua Mulan to the audience. The film has greatly changed Chinese audience’s traditional view of Mulan by adapting the plots and the end of the original stor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magesof Hua Mulan are thought-provoking.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image of Mulan in the cartoon film, then compare this image with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finally point ou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Key words:Disney cartoon film; Hua Mulan;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提纲1. Introduction1.1 The origin of Hua Mulan’s story1.2 Disney cartoon film Mulan1.3 Film criticism on cartoon film Mulan1.4 Thesis statement2. Hua Mulan’s image in Mulan Ci2.1 Hua Mulan’s character features2.2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 Mulan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her life3. Hua Mulan’s image in cartoon film Mulan3.1 Hua Mulan’s character features3.2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 Mulan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in her life3.3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 Mulan and two imaginary supporting roles—Muxu Dragon and Cricket4. Major changes in Hua Mulan’s characterization made in cartoon film Mulan 4.1 Change in the theme4.2 Changes in plots4.2.1 Mulan and the matchmaker4.2.2 Mulan’s girl identity revealing4.2.3 War description4.2.4 Mulan’s love4.3 Modern elements melted in Hua Mulan’s characterization5.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 estern culture reflected from Hua Mulan’s cartoon film image5.1 Chinese culture5.1.1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5.1.2 Obedience5.1.3 Women’s subordinate social position5.2 Western culture5.2.1 Sense of honor5.2.2 Rebellious consciousness5.2.3 Pursuit of equal right between men and women5.2.4 Pursuit of individual value5.2.5 Pursuit of love6. Conclusion。
从《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与南北朝
中 国南 北朝 名 歌 《 木 兰诗 》里 有 一位 女孩 名 字 叫花 木兰 ,她 代 父 从 军 的故 事在 1 9 9 8 年 被美 国迪 士 尼 公司 改编 成 一部 带有 美 国 风 格 的 动 画 电影 。 同一 个 故事 体现 着 两 个不 同 的灵 魂 ,这两 个 灵 魂 的区别 正是 中国人 与美 国人 思维 上 的差异 。 中美 关于 花 木兰 人物 塑造 的差 异 唧 唧复 唧唧 ,木 兰 当户织 。不 闻机 杼 声 ,惟 闻女 叹息 。 《 木 兰 诗》 的 开头 是这 样 介绍 花木 兰 的 :她 原本 和 传统 的 女孩 子没 有 什 么区 别 ,专 心于 纺 织 女红 。只 是 因为 “ 阿 爷 无大 儿 ,木 兰无 长 兄。 ’当 时匈 奴 强 敌 来袭 ,年 迈 的 父 亲如 果 去 抗 击 匈 奴 ,身 体 必 定不 如 年轻 人 ,去 了 战场 凶 多吉 少 。并且 如 果父 亲 去 了危 险 的 战 场木 兰 也会 失 去尽 孝 的对 象 ?如 果一 家人 没 有一 个人 愿 意 为 国 出力 ,那 便是 对 国家 不 忠 。为 了忠 孝两 全 ,木 兰在 没 有办 法 的情 况 下选 择 了代 替 父亲 从 军 。在 这样 特殊 的情 况 下 《 木 兰诗 》 里面 的花木 兰 为 了 “ 忠 ”和 “ 孝 ”所 以选择 从 军 。再看 动 画 片 《 花木 兰 》 中 的花 木兰 ,不论 是 穿着 睡衣 在 家里 东奔 西 走 、大 喊大 叫 , 还 是 骑 马去 寻 找媒 婆 、在路 边 多管 闲事 。都 体现 了动 画 片里 的花 木 兰 是一 位 非常 叛逆 调 皮任 性 的女 孩 ,在 被媒 婆 否 定 了 自己的人 生 价值 之 后 ,才 有 了证 明 自己、替 父 从军 的想 法 。 正如 木兰 在湖 边 的那一 段 : “ 也 许我 并 不是 为 了我 爹 ,我 这么 做 也许 只是 想证
重写经典:中西方差异——以迪斯尼动画《木兰》对《木兰辞》的改写为例
《重写经典:中西方差异》——以迪斯尼动画《木兰》对《木兰辞》的改写为例摘要: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
1998 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动画中的花木兰形象的解读。
本文从美国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入手,主要从女性主义的研究角度来考察花木兰的新形象和其寻求自我的女性主义意识,并通过中西文化背景下对花木兰新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中西的差异。
关键词:花木兰;形象;重写经典;中西方差异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她的故事一直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关于这位奇女子的传说最早记录于南北朝民歌古乐府《木兰辞》,诗中记载了木兰为了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为了保家卫国,毅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从此女扮男装,替父出征。
《木兰辞》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位“忠”和“孝”化身的巾帼英雄,木兰十二年乔装隐忍,沙场出生入死,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 年,以中国传统的花木兰的故事为背景,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出品的长篇动画巨片《木兰》。
不同于以往对花木兰形象的诠释,该动画片有着强烈的女性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花木兰被重塑成一名不仅孝顺父母,热爱祖国,更勇于突破传统意识的束缚,追求自由,寻求自我,有着独立思想和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新女性形象。
美国迪斯尼动画《木兰》以外国人的审美观来诠释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其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不仅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同时也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
片中木兰新形象的成功塑造,她身上所折射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是进行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视角。
一、封建制度下中国传统的花木兰形象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代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关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作者:孟繁欣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摘要: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恪守孝道,她的巾幗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被大家所熟知。
然而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MULAN》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呈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木兰形象,同时也让世人对木兰这一经典形象有了新的解读。
本文就木兰在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从生活、爱情和从军动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试图挖掘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木兰;形象差异;文化内涵一、中美木兰形象的差异(一)生活中的木兰1.外貌方面花木兰凯旋之后恢复女装时的描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的年轻姑娘,她怎么会不美呢?所以虽然《木兰辞》中并未对花木兰的外在形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但通过侧面描写说明木兰的形象应该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符合中国人民对传统女性的想象。
所以作为千古传唱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形象。
2.性格方面《木兰辞》中的木兰忠和孝是其最大的性格特征,其中记录的木兰在生活中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
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初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便可清楚明了的知道,木兰并非出于个人性格喜好,喜欢征战沙场,而是为了一个“孝”字,因为父亲年岁已高,而家中又没有兄长,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去边关打仗,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二)木兰与爱情1.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碰撞《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便表现了木兰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中不仅仅要像个男人一样,参加艰苦的战斗,还要压抑自身的性别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心理上的还包括生理上的,这样才能在军营中保全自己。
但是,对于像花木兰这样正直花样年华的妙龄少女来说,女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事情——婚姻,也在被压抑、被耽误。
从迪斯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女性文化差异
作者: 冯英杰
作者机构: 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8-1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0期
主题词:�花木兰》;迪斯尼;马楚成;女性文化
摘要:1998年,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大型动画片《木兰》,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
2009年11月,由香港导演马楚成执导的中国国产电影《花木兰》在各大院线放映。
赵薇塑造的花木兰“忠孝两全、舍身卫国”的刚烈以及爱情悲剧令无数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通过对比“美国花木兰”与“中国花木兰”,可以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近年来,迪士尼公司陆续推出了多部改编自经典动画电影的真人版本。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一部莫过于2020年上映的《花木兰》。
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故事,迪士尼如何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改编,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和风貌,在此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部电影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不可避免地,我们要从故事情节入手。
两部电影都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战胜敌人的故事。
然而,中美两个版本在细节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版《花木兰》更注重人物关系和内心的挣扎,强调个人价值和女性权益,通过木兰的形象来传达女性自立的重要性。
而中国版《花木兰》则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强调集体荣誉和忠诚精神。
两个版本在主线故事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和情节,使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观赏性。
在角色塑造方面,两部电影都力图展现一个坚强勇敢的花木兰形象。
在中国版《花木兰》中,军队训练的场景更加真实,木兰在战争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她的勇敢和智慧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更注重木兰的内心成长和自我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来展示木兰的坚韧和勇气。
两个版本的花木兰都被塑造成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形象给观众们树立了信心和榜样。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是两个版本对中国文化的呈现。
中国版《花木兰》在场景、服装和音乐上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影片中穿插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展现了汉服的美丽和细节。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更注重展示现代中国的风貌和城市的发展。
电影中的场景更加国际化,服装和道具也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两个版本的电影在中国文化呈现上有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享受。
最后,两个版本的电影在情绪表达和功底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版《花木兰》更注重丰富的情感和心理的刻画,通过歌曲和表演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而美国版《花木兰》则结合了现代动作片的特点,注重打斗场面和视觉效果。
从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看文化误读及积极意义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in high speed,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main route fo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e important mean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both the Disney animation Mulan and the Chinese domestic movie Hua Mulan originate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ballad Ode of Mulan. Thus, studi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Mulan and Hua Mulan are comparable in this sense.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feminism and communication, but not from cultural valu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dep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values.Based on qualitative stud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Mulan and Chinese Hua Mulan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cal appearance, personality traits, moral norms and love concepts. In the Disney animation, Mulan is shaped as a vivacious, bold and self-centered western-style girl. However, the domestic film Hua Mulan brings a reserved, filial, loyal and conventional oriental woman to Chinese viewer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ot of the image differences, the paper adopts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thics. First, in term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Disney Mulan takes self-realization as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interprets the individualistic heroism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 Chinese Hua Mulan has become the perfect incarnation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econd, concern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e Disney Mulan has shown the courage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 and challenge all difficulties, while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icks to conventions and is always seeking for the harmony of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ird, in terms of social status, the Disney Mulan’s journey to glory isfilled with the spiri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rictly abides by the feudal order and has fulfilled her duties to her father and the country. Finally, in terms of gender roles, the Disney Mulan presents the typical American male traits such as assertiveness and aggressiveness, the Chinese Hua Mulan strictly complies with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After return as a girl again, Hua Mulan continues to live a simple and conventional life taking care of the household.Undoubtedly, it was Disney animation that made Mulan well known by the world. The domestic movie has deepen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ends. Valuable experience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tremendous success through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Under the trend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develop multicultural values to promote our national cultural brand to the world.Key words:Reader response theory; Idioms’ translation; Images ’Transformation摘要在当今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媒介已成为各国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影视作品则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从中美艺术家对“花木兰”形象诠释的异同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中美艺术家对“花木兰”形象诠释的异同看中美文化差异人物形象的来源——《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美国迪士尼版《MULAN》1998 年,迪斯尼将木兰故事制作成动画片《花木兰》( Mulan) ,影片总收入达三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
这部动画片以美国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木兰故事作了新的改动。
影片讲述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一直很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
北方匈奴来犯,年迈的父亲被征召上战场,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偷走父亲的盔甲,假扮成男装,代替父亲出征。
花家的祖宗们为保护花木兰,派出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
《木兰辞》与迪斯尼电影《木兰》的对比分析
13 出征 动机 .
诗歌里 的木兰代 父从军 的原因是 “ 阿爷无大儿 ,木兰
无长兄 ”。她 因孝敬 年迈 的父 亲而女扮 男装 ,替父 征战沙
场。
11人物形象、性格 .
“ 忠孝之道 ”作为 中国传统 的道 德规 范,一直影 响和
迪斯尼版 电影里 ,首先是遭 受相亲 失败 的打击后 ,她
规范着 中国女性 的言行 。 《 木兰辞 》里 的花木 兰便是 一个 隐忍克 己、传统 贤惠的年轻 女子形象 ,她 弘扬 了 中国传 统 文化根深 蒂 固的忠孝之道 。 “ 唧唧 复唧唧 ,木 兰当户织 。 不 闻机杼 声 ,唯 闻女叹息 。 ”短短两 句勾画 出一个具有 典 型妇德 的女子——心灵手巧 、勤劳善 良、端庄稳重。 迪版花 木兰活 泼可爱 、大胆泼辣 、很有主 见 。在 为她 相 亲时 ,她 拒绝把娥 眉画长 ,说 出了 “ 自己”的心声 。 做 她 孝顺父 亲 ,英 勇机 智 。她 女扮男装 ,却不认 同男人 的缺 点;她是 女儿身 ,却 比男子 更勇敢 、更士气高 昂,想要父 母 为她感 到骄傲 ;她 喜欢李 翔,就主 动去接触 、帮助 自己 的心上人 ,最终得 到如意 郎君 。她展现 的是一个 率真 、大
收稿 E :2 1— 9 2 l 期 0 1 0 - 6修回 日期:2 l - 0 2 O 11-2 作者简介 :艾素萍 ( 9 1 1 7 一),女 ,四川中江籍 , 硕士 ,IJI  ̄I 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61
中国西 部科 技 2 1 年1 月 ( 旬 )第1 卷 第3 期 总第2 6 0 1 1 下 0 3 6 期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导言:《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讲述了军旅中的一位女英雄木兰的故事。
而迪士尼的《Mulan》(中文名《花木兰》)则是根据《木兰辞》改编而成的美国动画电影。
这两个作品虽然都以木兰的故事为基础,但是由于源自于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中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本文试图从故事主题、人物形象、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等不同角度对这两个作品进行分析,以探究《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故事主题比较《木兰辞》以中国古代的军事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女子木兰为了替父从军,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故事突出了女性的坚韧勇敢以及家国情怀,强调了家庭责任和忠诚。
而美国电影《Mulan》则更加注重女性主义和自我实现。
故事中的花木兰并不是为了替父从军,而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价值和自由选择踏上了战场。
电影中强调了她作为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强调了个人的追求和自由意志。
从故事主题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辞》更加注重传统的家国情怀和女性的责任感,而《Mulan》则更加强调了自我实现和个人追求的价值。
二、人物形象比较在《木兰辞》中,木兰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强调了孝道和忠诚,具有女子贞石,勇敢无畏、反抗封建礼教的个性特色。
而在美国电影《Mulan》中,花木兰的形象则更加强调了现代女性的自主性和坚强。
她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代表了女性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
这两个作品中的木兰形象都带有强烈的女性特质,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木兰辞》中的木兰更加注重传统的女性美德,而《Mulan》中的花木兰则更加强调了自主性和坚强。
三、价值观念比较《木兰辞》中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忠诚、孝道、勇敢和家国情怀上。
木兰为了替父从军,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父母、国家的忠诚和尊重。
关于的花木兰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论文.doc
关于的花木兰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论文花木兰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花木兰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花木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本文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木兰替父从军与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作对比分析,从其人物性格、服装、色彩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吸取美国迪士尼在动画片《花木兰》中的成功之处,深思找出一条属于中国学派自己的特色出路。
关键词:造型;服装;色彩差异1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近几年,好莱坞对于中国题材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在国际上袭来一股热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风”。
在这股热风肆意蔓延的时候,作为中国动画的创,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深思一下其中的理由所在?为什么美国会将创作题材伸向中国?为什么美国就可以把“中国风”成功地推向世界?提到迪士尼动画,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熟悉与喜爱,它在国际上一直占据了很大的影响力,中国题材的《花木兰》通过迪士尼的制作加工使全世界认识了这位中国女英雄。
其塑造的木兰形象,从妆容到性格再到服饰,不仅有中国韵味,同时我们依旧可看到迪士尼的影子,到底美国笔下的中国人物有什么出彩之处呢?与中国人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就从形象、服装、色彩三方面对人物造型进行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比,找出花木兰人物造型在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
2南北朝时期与动画片《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对比(1)女子形象特点的对比。
作为木兰故事的起源,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可谓是标志性的里程碑。
它受到当时北朝战争的社会背景影响,描绘了花木兰征战沙场,金戈铁马的战争情形,木兰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
自古以来大家对中国女子的印象都是身材相对娇小,头发又黑又直,眼睛呈黑色,皮肤细腻呈淡黄色,面部轮廓平缓生动,整体曲线柔和匀称。
古人也一直以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来评价女子美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貌美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女子在“才气”方面的标准。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英雄一直作为民族骄傲牢牢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隐姓埋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代父从军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
虽然对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我们都已无从考证,但每当我们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古乐府《木兰辞》时,那个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巾帼英雄形象立刻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花木兰几经沙场,出生入死,乔装隐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妇女勇于献身的可贵品质都在花木兰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
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原则和民族灵魂。
动画片《花木兰》体现的是西方的现代精神理念,如花木兰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断地突破自我,即使身份被识破也毫不退缩。
她成了一位挑战自我,力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时代女性。
不仅如此,她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花木兰》播出后不久便风靡全球,它获得了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接受,不仅是在中美两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它所塑造的西式花木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同时也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木兰辞》开篇就指出,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是为了践行孝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战争爆发了,可汗开始在全国大肆征兵,十二卷军书,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体弱年迈,木兰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男扮女装,替父出征。
“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家需求与木兰的家庭情况之间发生难以解决的矛盾,木兰本人并没有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欲与男性试比高’的主观愿望”。
除此之外,文章开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木兰的叹息声已经压过了机杼声,可见木兰心中的万千愁绪,这也是作为一个子女,最真切的孝道流露。
木兰的愿望只是作为子女单纯地替父亲分忧,她本人并没有任何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木兰》的对比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花木兰的故事源自于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女子,其事迹流传了千百年,影响深远。
然而美国迪斯尼公司发行的动画片《木兰》,以美国的文化取向诠释《木兰辞》中的精神内核,将这个中国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孝女故事改写为好莱坞语境中女英雄的故事,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传播其特有的文化观念。
本文通过对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构筑的木兰形象的分析来探讨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1、中美文化传统思想的差异:规矩守礼——自由开放
《木兰辞》一开始写的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而这短短的两句话便交代了花木兰在家里的地位和分工——织布刺绣,以及其传统的古代女性形象。
《木兰辞》里的木兰含蓄而落落大方,具有典型的东方女子特征。
而美国的动画影片《花木兰》一开始却是木兰穿着短衣短裤,拿着毛笔在手上抄写着妇言妇容,以这种作弊方式期望通过媒婆的考验。
紧接着在媒婆考核面前错乱百出,惹祸连连,她彰显了美国文化中自有个性的色彩,是一个鲜活叛逆的现代女性。
这实在是与中国传统妇女那贤惠,娴静的形象具有天壤之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儒家、佛家及道家等各个学派的学说之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男耕女织”是传统文化的鲜明写照。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要谨守本分,遵从“三从四德”。
而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大熔炉”国家,没有什么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
早期的美国移民从欧洲大陆来到新大陆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和束缚,寻求自由,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因而美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具有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特点。
木兰在最后战胜匈奴,皇帝给予她最高的荣誉的时候,她高兴的跳起来,抱着年迈的皇帝,并没有谢恩,就与她的同伴们拥抱在一起。
这个在西方感情外放的过度里很正常,用他们正常的社交礼仪来看,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但是在中国,人们是很少会拥抱作为社交礼仪的,更何况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社会?再者,中国人尊长有序,遵守礼仪等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本来就比较内敛含蓄,这原本就是深受古代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个表现。
2、中美文化伦理思想的差异:家族至上——个人至上
与中国版的《花木兰》相比,在动画片《木兰》中,孝道的观念变成次要,孝道的观念不受重视,服从的美德不受重视。
《花木兰》里的情节是木兰从军时与父亲有一段对白,“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是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才从军征战的。
而动画版《木兰》则是木兰悄悄留下一封信,没有得到父亲的许可,便悄然离家。
这个情节上的对比便可以体现中美伦理思想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而西方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
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及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伦理思想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
在家庭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的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家族意识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忠孝”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规范,个人要对家族长辈尽孝,为国家尽忠。
在中国的伦理观念中,“孝”字当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忠”通常被看做是“孝”的扩展和延伸。
在《木兰辞》里,木兰被赋予了典型的中华民族“忠、孝、智、勇”的传统美德: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敢于冲破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和传统观念,像男子一样去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体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木兰从军的直接原因就是“替爷征”,使老父避免战争之苦以安享晚年,这正反映了木兰的“孝”。
与中国文化相反,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观念。
美国的这种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独立、自由思考和选择方面,强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便形成了美国鲜明的个人主义特色的多元制社会。
木兰在甄选失败后,唱道:“什么时候我的倒影才能告诉我,我到底是谁?我的心应该能够自由飞翔,我的心充满了疑问”。
她代父从军,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她渴望寻找自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实现人生价值。
木兰在这部动画被看成了一个女子寻找、实现自我的传奇。
3、中美文化等级思想的差异:等级严明——人人平等
《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在战争中没有被别人发现是女儿身,“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她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叫花木力的男子而参军打仗的。
如果她在战场上被别人发现是一个女人,后果将是可想而知的,轻则会被逐出军营,重则会以欺君罔上治罪。
在动画片中,木兰的女儿身份却被提前发现了,而且木兰最后也是以女性的身份去参与战争,打败单于的。
自古以来,等级观念在中国就根深蒂固。
中国封建社会强调“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不仅划分了男女之间的等级差别。
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代都把女子当做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女子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而且绝对不允许她们参与男性社会的各项活动。
而在美国,民众普遍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美国《独立宣言》中“一切人都生而平等”的思想观念。
因此,在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中,等级观念相对非常淡薄,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也没有那么明显。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女权运动,更使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现。
木兰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并没有因为女子在体力上逊色于男子而放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不怕失败,越战越勇的毅力,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并把同伴原来鄙视的眼光转变为浓浓的欣赏,最获得大家的青睐。
再者,在电影里,木兰的女性身份没有被刻意隐瞒,当花木兰的性别曝光后,凭毅力和聪明在训练中赢得尊敬,靠个人机智制造雪崩,在被遣返回家的路上又救了皇帝,一个逐步发现自我的女英雄形象便应运而生。
不仅如此,电影中木兰数次救李翔于危难之中,颠覆了传统的“英雄救美”式的桥段。
作为男性的典型代表,李翔与木兰的力量对比强化了男女平等甚至女胜过男的主题思想。
电影木兰明确地突出了“男女平等”这一观念。
4、中美关于龙文化的差异:神圣高贵——邪恶恐怖
故事中新增了木须龙这个动物角色,其形象尤其值得深思。
我们知道龙本是中国文化木须龙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的是木兰的军师形象。
而我要探讨的是在东西方,对于龙这种神话式的动物有何差别。
首先,是木须龙的形象。
在影片中,木须龙是一条红色的小动物,不会飞,会喷出一点小小的火焰,胆小怕事,之强凌弱,常常依附在木兰身上,丝毫没有中国龙的威
严。
而这与中国的龙形象是相去甚远的,中国龙是翱翔于天空中的,或遨游与海里的,不受人类的束缚和制约,能力是无人能及的。
在中西文化中,龙所代表的象征也是不一样的。
龙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邪恶破坏的象征,红色代表的也是血腥恐怖的颜色。
在中国,龙是一个神圣高贵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所以才会有人中之龙,天子是龙的传人的一些成语,这也可以体现出龙的意象在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木兰辞》与迪斯尼的《木兰》正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其形象有如此多的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跨文化交流之际,除了对西方外来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认同之外,我们同时也要在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和挑战时彰显中国悠久历史、深厚人文底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民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