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201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直接相 互作用
复合核的形成:
第一阶段:复 合核的形成
第二阶段:复合 核的衰变分解
31
复合核的各种衰变方式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n X (
A Z A Z A Z A Z
A1 Z A1 Z A1 Z A1 Z A1 Z A1 Z
X ) n X 弹性散射
• 实际上人体中还含有18%的碳,天然碳 中放射性碳-14的丰度为1.2E-12,其半衰期 为5730年。考虑此因素后,人体内的放射 性活度大约是
21
考古断代-碳14
• 由于宇宙射线作用,大气中会产生一部分 放射性的碳-14。活的植物由于不断进行 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其体内的碳中的碳 14含量与大气中相同。死的植物停止了光 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其体内的碳-14核由 于不断衰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今天挖 掘出来古代植物遗体内,碳中碳14的含量, 低于大气中的含量。
2
碳-14的活度是6.022 1010 2.30110 10 / 分=13.8次 / 分 3.5=13.8e- t 从13.8次 / 分下降到3.5次 / 分,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11343年。
24
二、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 1.1.1 中子特性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核子组成???(11H) – 中子质量:1.675E-27kg – 中子属性:不带电荷 – 自由中子(free neutron):不稳定(T1/2=10.6 min) →质子+电子
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张竞宇
1
Contents
基本概念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共振吸收
核裂变过程
链式裂变反应
2
一、基本概念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实现自持链式 核反应的装置 按原子核产生能量的方式:分为裂变反应堆、 聚变反应堆、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反应 堆等
3
核裂变反应堆分类:
14
原子核的能态(能级)
在学习大学物理时,我们就知道,核外的电子可以 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级/轨道),受到激发的电 子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也可以从高能级 跳回低能级,同时释放能量。
原子核也可以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小的状 态称为基态,能量较大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激发态一般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
22
例题
14 12 假定在活的植物体内 C 与 C 的原子数之比是
1.2:1012 ,
14
C 的半衰期是5730年。考古工作
者将某古代遗址中的一块木头碳化后,测得每克碳 的放射性活度为3.5次/分,试估算此古代遗址的年代。
23
活体植物中一克碳中的碳原子数目是 6.022 1023/12 =5.0183 102 2个 其中的碳-14原子数目是 5.0183 102 2 1.2 1012=6.022 1010 个 碳-14的衰变常数 0.693 0.693 = = =2.3011010 / 分 T1 5730 365 24 60
27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势散射
中子与原子核的 相互作用方式
直接相互作用
复合核的形成
28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势散射
中子波与核表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子并未进入靶核。任何能量的中子 都有可能引起这种反应。特点:散射 前后靶核内能没有变化。入射中子把 它的一部份或全部动能传给靶核,成 为靶核的动能。势散射后,中子改变 了运动方向和能量。势散射前后中子 与靶核系统的动能和动量守恒,势散 射是一种弹性散射。
A Z 1
X H
1 1
n X (
A-3 Z 2
X He
4 2
33
Biblioteka Baidu
弹性散射 散射 根据中子与 靶核相互作 用结果的不 同,将中子 与原子核作 用分为 吸收 非弹性散射
辐射俘获 核裂变 (n, p) 反应
(n, ) 反应
……
34
1.1.3 中子的散射
弹性散射
在中子所有能量范围内都有可能发生 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势散射 中子-靶核系统动能和动量守恒,可看作 “弹性球”式碰撞,用经典力学方法处理。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对中子从高能慢化到 低能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弹性散射。
6
丰度和富集度
设样品中有一种元素,此元素有若干种同位 素。 • 某种同位素的原子数目在该元素原子总数 中所占的份额,称为这种同位素的丰度。 • 某种同位素的重量在该元素总重量中所占 的份额,称为这种同位素的富集度。
丰度和富集度一般都用百分比表示。
7
例如:
在天然铀中,主要有铀235和铀238两种同位 素。 • 铀235的丰度是: 0.72% • 铀235的富集度是: 0.712%
散射
中子被吸收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入 射中子把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靶核的内能,靶 非弹性散射 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射线而返回基态。 散射前后中子与靶核系统动量守恒,但动 能不守恒。 非弹性散射具有阈能的特点: 35
1.1.4 中子的吸收
核裂变
中子的吸收
辐射俘获(n,)
(n,p)、(n,)等反应 称为带电粒子反应
为什么富集度的值小于丰度的值?
8
质量亏损
自由质子和自由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发 生质量亏损。也就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总 是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
例: Al-27 的原子核含有13个质子和14个中子, 其质量为26.9744 amu 而 13个自由质子和14个自由中子的质量为 27.2159 amu 亏损的质量: 0.2415 amu
* * * * * * 1 0 1 0 A Z
n X ( n X ( n X ( n X (
A Z A Z
X) n ( X) 非弹性散射
A Z *
X) X) X) X)
A+1 Z A1 Z1
X +
A2 Z2
辐射俘获 (n, p)反应 (n, )反应
32
1 X + X +(2 3) 0 n 裂变
• 第四代:基于经济性、安全性、减少核废物及防止核扩散考虑的 新一代核系统,6种潜在堆型:超高温堆、超临界水冷堆、熔盐 堆、气冷快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
5
核素,同位素
• 一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Z、中子数N的一 类原子(或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称为 同位素。 例如,天然氧中含有氧-16, 氧-17, 氧-18三种 不同的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都含有8个 质子,因而是同位素。
– 按用途分:生产堆、实验堆、动力堆 – 按冷却剂或慢化剂分:轻水堆、重水堆、气冷堆、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 – 按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能量分:热中子堆、快中 子堆
4
– 按发展历程分: • 第一代: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原型堆,前苏联Obninsk(压力管 式石墨水冷堆),美国shippingport(压水堆),法国UNGG (天然铀石墨慢化气冷堆) • 第二代:20世纪60/70年代建造的商业机组,PWR(西屋312, 法玛通M310,俄罗斯VVER),加拿大CANDU堆,日本BWR堆 • 二代加:CPR-1000,CNP-1000 •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研究的先进型核电厂:AP1000、 EPR
裂变放出的中子寿命约10-4~10-3s<<10.6 25 min,所以在反应堆物理中不考虑中子的衰变
中子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动性
• 约化波长:
4.551012 m E
• 上式中E为中子能量,单位为eV
• 那么E=1MeV/0.01eV, 约化波长为 ?/?
• 氢原子直径:~10-10m
在反应堆物理中将中子作为一个粒子来描述
26
• 中子分类(按能量):
• 快中子(fast neutron):E > 0.1 MeV • 超热中子(epithermal neutron):1 eV < E < 0.1 MeV • 热中子(thermal neutron):E < 1eV
(屏蔽、剂量学上的能量分界与上有所差别)
t
17
放射性核的平均寿命
平均寿命是衰变常数的倒数 t 1
例如 =0.02/s
则 t = 50s
18
半衰期
某种放射性核的数目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该种放射性核的半衰期,一般用T1 表示
2 T1
N0e e e
T1
2
N0 / 2
T1
2
1/ 2
2 ln 2 T1
36
核裂变
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裂 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片的现象,通 常伴随着发射中子及γ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 电粒子。 易裂变核素:与各种能量中子均能发生裂变,并且 在低能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的可能性较大,如:233U, 235U, 239Pu, 241Pu等; 可裂变核素 :在能量高于某一阈值的中子作用下才 发生裂变的核素,如:232Th,238U,240Pu等
11
E mc
平均结合能
• 平均到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的结合能称为平 均结合能(也称为比结合能)。 上例中的平均结合能是8.33Mev •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
12
13
裂变和聚变
•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轻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 重核的平均结合能也较小,中等质量核的平 均结合能较大。因此: 两个轻核聚合为一个核时,可以放出能量 一个重核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核时,可以 放出能量。 U235一次裂变释放200MeV,DT聚变一次释 放17.6MeV,为什么氢弹能量>原子弹???
15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放射性核的数目与该 时刻存有的该种放射性核的数目成正比。
dN N dt 称为衰变常数,它与时间无关, 与核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力等 因素都无关。
16
dN (t ) N (t ) dt N (0) N 0 (初始条件) N (t ) N 0 e
10
结合能
• 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这一部分能 量称为结合能。 • 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公式, 2 1u相当于931.5Mev, 1MeV= 1.60217646 × 10^-13 J 1eV等于一个电子在一伏电压加速时获得的能量 1度电等于3.6×10^6 J
上例中的结合能是0.2415*931.5=224.9MeV
37
辐射俘获(n,)
1 0
n X (
A Z
A1 Z
X)
*
A+1 Z
X+
可在所有能区发生,低能中子与中等质量核 (30<A<90)、重核(A>90)易发生
(核燃料增值/转换)
38
带电粒子反应
(n,p)、(n,)等反应称为带电粒子反应
39
三、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薄靶实验: 用一束强度为 I (中子 / cm2 s) 的平行中子束去 轰击一个面积为1cm2、厚度为x的薄靶,薄靶材 料的核密度为N (个 / cm3),平行中子束经过 薄靶以后强度减为I ' , 记 I=I - I ',是中子束流的变化量。
9
amu
• amu( atomic mass unit ),称为原子质量单位,简称u ,等于核素12C的一个中性原子处于基态时静止质量的 1/12 • 1u=(1.6605402±0.0000010)×10^-27 kg • 自由质子质量Mp=1.007825u • 自由中子质量Mn=1.008665u • 电子质量Me=Mp/1836=Mn/1840
29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 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 核内的核反应。如果从靶核中发射出来的核 子是质子,这就是直接相互作用的(n,p) 反应;如果从核里发射出来的核子是中子, 同时靶核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放出射线,就 是直接非弹性散射过程。由于入射中子必须 要有较高的能量才能与原子核发射直接相 互作用(阈能),而在核反应堆内具有那 样高能量的中子数量很少,所以在反应堆 物理分析中,这种直接相互作用不重要。
2
2
19
放射性活度
• 某放射性样品,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 衰变次数,称为该样品的的活度。
活度 = N
• 活度的单位:贝可Bq,居里Ci
1贝可=1次衰变/秒 1居里=3.7 10
10
贝可
20
例子:
• 人体中大约含有0.2 % 的钾,钾-40在天 然钾中的丰度为0.0117 %, 其半衰期为 12.77亿年。求体重75公斤的人体内的放 射性活度。
直接相 互作用
复合核的形成:
第一阶段:复 合核的形成
第二阶段:复合 核的衰变分解
31
复合核的各种衰变方式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n X (
A Z A Z A Z A Z
A1 Z A1 Z A1 Z A1 Z A1 Z A1 Z
X ) n X 弹性散射
• 实际上人体中还含有18%的碳,天然碳 中放射性碳-14的丰度为1.2E-12,其半衰期 为5730年。考虑此因素后,人体内的放射 性活度大约是
21
考古断代-碳14
• 由于宇宙射线作用,大气中会产生一部分 放射性的碳-14。活的植物由于不断进行 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其体内的碳中的碳 14含量与大气中相同。死的植物停止了光 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其体内的碳-14核由 于不断衰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今天挖 掘出来古代植物遗体内,碳中碳14的含量, 低于大气中的含量。
2
碳-14的活度是6.022 1010 2.30110 10 / 分=13.8次 / 分 3.5=13.8e- t 从13.8次 / 分下降到3.5次 / 分,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11343年。
24
二、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 1.1.1 中子特性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核子组成???(11H) – 中子质量:1.675E-27kg – 中子属性:不带电荷 – 自由中子(free neutron):不稳定(T1/2=10.6 min) →质子+电子
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张竞宇
1
Contents
基本概念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共振吸收
核裂变过程
链式裂变反应
2
一、基本概念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实现自持链式 核反应的装置 按原子核产生能量的方式:分为裂变反应堆、 聚变反应堆、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反应 堆等
3
核裂变反应堆分类:
14
原子核的能态(能级)
在学习大学物理时,我们就知道,核外的电子可以 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级/轨道),受到激发的电 子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也可以从高能级 跳回低能级,同时释放能量。
原子核也可以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小的状 态称为基态,能量较大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激发态一般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
22
例题
14 12 假定在活的植物体内 C 与 C 的原子数之比是
1.2:1012 ,
14
C 的半衰期是5730年。考古工作
者将某古代遗址中的一块木头碳化后,测得每克碳 的放射性活度为3.5次/分,试估算此古代遗址的年代。
23
活体植物中一克碳中的碳原子数目是 6.022 1023/12 =5.0183 102 2个 其中的碳-14原子数目是 5.0183 102 2 1.2 1012=6.022 1010 个 碳-14的衰变常数 0.693 0.693 = = =2.3011010 / 分 T1 5730 365 24 60
27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势散射
中子与原子核的 相互作用方式
直接相互作用
复合核的形成
28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势散射
中子波与核表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子并未进入靶核。任何能量的中子 都有可能引起这种反应。特点:散射 前后靶核内能没有变化。入射中子把 它的一部份或全部动能传给靶核,成 为靶核的动能。势散射后,中子改变 了运动方向和能量。势散射前后中子 与靶核系统的动能和动量守恒,势散 射是一种弹性散射。
A Z 1
X H
1 1
n X (
A-3 Z 2
X He
4 2
33
Biblioteka Baidu
弹性散射 散射 根据中子与 靶核相互作 用结果的不 同,将中子 与原子核作 用分为 吸收 非弹性散射
辐射俘获 核裂变 (n, p) 反应
(n, ) 反应
……
34
1.1.3 中子的散射
弹性散射
在中子所有能量范围内都有可能发生 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势散射 中子-靶核系统动能和动量守恒,可看作 “弹性球”式碰撞,用经典力学方法处理。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对中子从高能慢化到 低能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弹性散射。
6
丰度和富集度
设样品中有一种元素,此元素有若干种同位 素。 • 某种同位素的原子数目在该元素原子总数 中所占的份额,称为这种同位素的丰度。 • 某种同位素的重量在该元素总重量中所占 的份额,称为这种同位素的富集度。
丰度和富集度一般都用百分比表示。
7
例如:
在天然铀中,主要有铀235和铀238两种同位 素。 • 铀235的丰度是: 0.72% • 铀235的富集度是: 0.712%
散射
中子被吸收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入 射中子把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靶核的内能,靶 非弹性散射 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射线而返回基态。 散射前后中子与靶核系统动量守恒,但动 能不守恒。 非弹性散射具有阈能的特点: 35
1.1.4 中子的吸收
核裂变
中子的吸收
辐射俘获(n,)
(n,p)、(n,)等反应 称为带电粒子反应
为什么富集度的值小于丰度的值?
8
质量亏损
自由质子和自由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发 生质量亏损。也就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总 是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
例: Al-27 的原子核含有13个质子和14个中子, 其质量为26.9744 amu 而 13个自由质子和14个自由中子的质量为 27.2159 amu 亏损的质量: 0.2415 amu
* * * * * * 1 0 1 0 A Z
n X ( n X ( n X ( n X (
A Z A Z
X) n ( X) 非弹性散射
A Z *
X) X) X) X)
A+1 Z A1 Z1
X +
A2 Z2
辐射俘获 (n, p)反应 (n, )反应
32
1 X + X +(2 3) 0 n 裂变
• 第四代:基于经济性、安全性、减少核废物及防止核扩散考虑的 新一代核系统,6种潜在堆型:超高温堆、超临界水冷堆、熔盐 堆、气冷快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
5
核素,同位素
• 一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Z、中子数N的一 类原子(或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核素称为 同位素。 例如,天然氧中含有氧-16, 氧-17, 氧-18三种 不同的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都含有8个 质子,因而是同位素。
– 按用途分:生产堆、实验堆、动力堆 – 按冷却剂或慢化剂分:轻水堆、重水堆、气冷堆、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 – 按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能量分:热中子堆、快中 子堆
4
– 按发展历程分: • 第一代: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原型堆,前苏联Obninsk(压力管 式石墨水冷堆),美国shippingport(压水堆),法国UNGG (天然铀石墨慢化气冷堆) • 第二代:20世纪60/70年代建造的商业机组,PWR(西屋312, 法玛通M310,俄罗斯VVER),加拿大CANDU堆,日本BWR堆 • 二代加:CPR-1000,CNP-1000 •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研究的先进型核电厂:AP1000、 EPR
裂变放出的中子寿命约10-4~10-3s<<10.6 25 min,所以在反应堆物理中不考虑中子的衰变
中子波粒二象性:粒子性和波动性
• 约化波长:
4.551012 m E
• 上式中E为中子能量,单位为eV
• 那么E=1MeV/0.01eV, 约化波长为 ?/?
• 氢原子直径:~10-10m
在反应堆物理中将中子作为一个粒子来描述
26
• 中子分类(按能量):
• 快中子(fast neutron):E > 0.1 MeV • 超热中子(epithermal neutron):1 eV < E < 0.1 MeV • 热中子(thermal neutron):E < 1eV
(屏蔽、剂量学上的能量分界与上有所差别)
t
17
放射性核的平均寿命
平均寿命是衰变常数的倒数 t 1
例如 =0.02/s
则 t = 50s
18
半衰期
某种放射性核的数目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该种放射性核的半衰期,一般用T1 表示
2 T1
N0e e e
T1
2
N0 / 2
T1
2
1/ 2
2 ln 2 T1
36
核裂变
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在少数情况下,可分裂 成三个或更多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片的现象,通 常伴随着发射中子及γ射线,在少数情况下也发射轻带 电粒子。 易裂变核素:与各种能量中子均能发生裂变,并且 在低能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的可能性较大,如:233U, 235U, 239Pu, 241Pu等; 可裂变核素 :在能量高于某一阈值的中子作用下才 发生裂变的核素,如:232Th,238U,240Pu等
11
E mc
平均结合能
• 平均到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的结合能称为平 均结合能(也称为比结合能)。 上例中的平均结合能是8.33Mev •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
12
13
裂变和聚变
•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轻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 重核的平均结合能也较小,中等质量核的平 均结合能较大。因此: 两个轻核聚合为一个核时,可以放出能量 一个重核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核时,可以 放出能量。 U235一次裂变释放200MeV,DT聚变一次释 放17.6MeV,为什么氢弹能量>原子弹???
15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放射性核的数目与该 时刻存有的该种放射性核的数目成正比。
dN N dt 称为衰变常数,它与时间无关, 与核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力等 因素都无关。
16
dN (t ) N (t ) dt N (0) N 0 (初始条件) N (t ) N 0 e
10
结合能
• 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这一部分能 量称为结合能。 • 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公式, 2 1u相当于931.5Mev, 1MeV= 1.60217646 × 10^-13 J 1eV等于一个电子在一伏电压加速时获得的能量 1度电等于3.6×10^6 J
上例中的结合能是0.2415*931.5=224.9MeV
37
辐射俘获(n,)
1 0
n X (
A Z
A1 Z
X)
*
A+1 Z
X+
可在所有能区发生,低能中子与中等质量核 (30<A<90)、重核(A>90)易发生
(核燃料增值/转换)
38
带电粒子反应
(n,p)、(n,)等反应称为带电粒子反应
39
三、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薄靶实验: 用一束强度为 I (中子 / cm2 s) 的平行中子束去 轰击一个面积为1cm2、厚度为x的薄靶,薄靶材 料的核密度为N (个 / cm3),平行中子束经过 薄靶以后强度减为I ' , 记 I=I - I ',是中子束流的变化量。
9
amu
• amu( atomic mass unit ),称为原子质量单位,简称u ,等于核素12C的一个中性原子处于基态时静止质量的 1/12 • 1u=(1.6605402±0.0000010)×10^-27 kg • 自由质子质量Mp=1.007825u • 自由中子质量Mn=1.008665u • 电子质量Me=Mp/1836=Mn/1840
29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机理
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 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 核内的核反应。如果从靶核中发射出来的核 子是质子,这就是直接相互作用的(n,p) 反应;如果从核里发射出来的核子是中子, 同时靶核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放出射线,就 是直接非弹性散射过程。由于入射中子必须 要有较高的能量才能与原子核发射直接相 互作用(阈能),而在核反应堆内具有那 样高能量的中子数量很少,所以在反应堆 物理分析中,这种直接相互作用不重要。
2
2
19
放射性活度
• 某放射性样品,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 衰变次数,称为该样品的的活度。
活度 = N
• 活度的单位:贝可Bq,居里Ci
1贝可=1次衰变/秒 1居里=3.7 10
10
贝可
20
例子:
• 人体中大约含有0.2 % 的钾,钾-40在天 然钾中的丰度为0.0117 %, 其半衰期为 12.77亿年。求体重75公斤的人体内的放 射性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