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 第1课《走进大自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苏少版()美术一上《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教案

二、走进大自然第周星期总课时数一、学情分析本课让小朋友了解认识各种基本的颜色,谈一谈自己对各种颜色的喜欢,对各种颜色的感受。
并要求小朋友用多种颜色,并且是喜欢的颜色来表现大自然,通过本课教学让小朋友课一步地了解各种颜色,并能调配出其他颜色来进行绘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小朋友了解各种颜色2、用各种基本颜色调配出其他的许多颜色来表现大自然。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树叶、花朵、小盆栽等。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蜡笔等。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内容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P2-P4六、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由教师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见到过彩虹吗?你们知道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吗?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大自然的颜色吗?2、揭示主题:《走进大自然》三、讲授新课:1、了解各种基本颜色刚才小朋友说了许多关于彩虹的颜色,那彩虹[究竟有哪七种颜色呢?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就是所有颜色的基本色。
2、了解色彩(基本颜色)带来的不同感受。
小朋友,当你们看到这个红色会产生什么感觉?那黄、橙、绿、青、蓝、紫,颜色有什么感受呢?红:温暖;黄:热烈;橙:活泼;绿:健康;蓝:安静;紫:浪漫、华丽。
3、让学生尝试用基本色调配其它颜色。
除了基本的七种颜色,还有许多我们见到的色彩是哪里来的呢?就是用这七种基本色调配出来的。
比如:绿色=黄+蓝;橙=红+黄;紫=红+蓝。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1、用基本颜色,画出大自然的颜色。
2、用基本颜色调配各种其他色彩,并绘画出晴天或阴天的大自然。
七、小结与评价1、学生作业讲评: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2、教师小结学生行为进行点评八、教学反思九、板书设计走进大自然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绿色=黄+蓝;橙=红+黄;紫=红+蓝。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创作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角色,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协作和交流。 Nhomakorabea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大自然美景?”比如,路边的花草、天空的云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景象,如花草、树木、天空、小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形状和纹理;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具体内容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大自然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山水等。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心灵享受,是我们美术创作的源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描绘大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如何观察大自然,并将之美化为艺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走进大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观察确实很感兴趣,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色彩的运用和形状的描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走自进大然-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自进大然-苏少版课程背景本教学设计是为一年级上册学生设计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同时,本课程还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走自进大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的资源,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本课程中,我们将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绘画表达1.在自然中走过首先,让学生走到户外,感受自然的美妙。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例如:花草、昆虫、小鸟、石头等。
在走过的过程中,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绘制自己的理解回到教室后,让学生用画笔把自己在自然中的感受表现出来。
他们可以画出自己所见的花草、昆虫、小鸟等,也可以画出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让学生自由绘制,创造出他们自己的作品。
3.创造自己的自然场景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自然中的感受,创造自己的自然场景。
例如:在画布上画出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个小池塘等。
在画布上,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式•实地观察;•绘画表达;•师生互动。
巩固练习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实地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自然场景,并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在课后,让学生自由绘制,创造自己的自然画。
通过这样的练习,巩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
总结本课程通过教育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通过绘画表达学生对自然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能够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保护自然的种子,是对学生人格和心灵养成的重要贡献。
苏少版(2012)美术一上《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12分)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达标测评
(12分)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准备
等
教具
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板书设计
走近大自然
规则形不规则形
环节
与时控
师生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入
(1分)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揭示目标
(1分)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
(3分)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自主学习
(10分)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课时教案
课题
走近大自然1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点难点
教学重
重点: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一、教材分析绚烂多彩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可以带给孩童丰富的视觉感受,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认识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特殊,教师需要提供多一些的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目标1、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常见的颜色2、学习使用油画棒,水粉笔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画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3、培养对生活与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颜色的正确认识,掌握基本的涂色方法,欣赏色彩。
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产生奇妙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PPT、图片、油画棒、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谈话的方式讲述自己暑假旅游的事迹,请同学谈谈暑假的旅游体验,去了哪些地方,参观了哪些自然风光?引出课题—《走进大自然》2、新授:(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纪录片(如四季美景),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2)谈谈你自己眼中的大自然,绚丽的落日,雨后的彩虹,雷鸣时的闪电,风花雪月,霞光的天际等。
(3)“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的颜色多。
(出示图片)3、讨论及反思(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时有什么不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哪儿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总结:大自然的光和色是会玩魔术的。
4、作业布置A.为自己游玩过的自然名胜进行绘画创作。
B.抓住一瞬间的自然现象进行创作。
C.自己构思创作一幅理想的自然风景画。
要求:符合主题,构图饱满,颜色丰富,色彩涂抹饱满。
5、作业点评学生自评:小作者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他人评价:请其他同学来评论该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师评价: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评价。
6.教学反思: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

教案名称: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学习能够利用画笔和颜料表达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花、树叶、小虫等。
2.准备好画纸、颜料、画笔和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拿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老师问学生:你们在大自然中看到过什么?二、发散思维(10分钟)1.老师给出一幅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中的内容。
2.老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问学生:你们还能想象出其他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吗?如:蝴蝶、雨滴、太阳等。
三、示范绘画(15分钟)1.老师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主题,例如花朵,示范给学生看。
2.老师用画笔蘸取颜料,将颜色涂在画纸上。
3.老师在画纸上画出花朵的形状,并向学生解说自己的操作。
四、学生绘画(30分钟)1.学生利用纸和颜料,根据老师的示范,尝试画出花朵的形状。
2.老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完成绘画后,老师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
2.老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例如:“你的花朵画得很好看,颜色很鲜艳。
”等。
六、小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大自然的画法。
2.老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并用画笔记录下美丽的景色。
七、拓展活动(10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里观察大自然的景色,并进行素描。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大自然的事物进行绘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美。
通过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可以在绘画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观察和绘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的技巧应用到自己周围的环境中,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大致画法有了初步认识,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美术表现手法:素描、水彩、版画、雕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2. 难点:如何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自然景观的图片、绘画作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画纸、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授课:教师讲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物,介绍美术表现手法,示范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 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1. 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意表现,是否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
3. 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大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态度,评价其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4. 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接在大自然中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大自然的美。
第1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第1课讲述的是走进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引导孩子们自然地产生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其美术创造活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大自然”这一概念,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够表达对大自然中运动的物体的感受;3.能够在美学审美的思考下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包括多幅大自然中的图像,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包括“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包括“色彩感知”、“色彩搭配” 等概念。
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实物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语言法:通过口语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词汇的释义;•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自身教学工作的重要反馈机制。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如下:•口头表述;•按要求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兴趣,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介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
2. 展示展示老师自己的美术作品或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色彩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或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准备画纸、颜料、画笔等美术工具;2.引导学生调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3.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色彩搭配等;4.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

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改进
观察四季,感受变化,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
1. 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
2. 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
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
2. 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的变化。
3. 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
4. 学生作品中也画出了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变化。
作业要求
1. 第一次小练习,学习基本的使用颜料的方法,尝试调色和涂色,并借助小喷壶制造特别的画面效果。
2. 第二次小练习,辨别几种颜色,并学习用拓印的方法呈现几种认识的颜色。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第一篇: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课题:走近大自然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
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
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活动一:带队来到校园里。
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
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 走进大自然-苏少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教学重点: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变现四季风景。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水果,花等学生:作画工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朋友。
瞧:谁来了?(生:喜羊羊)播放课件动画:大家好,我是喜羊羊,今天我正要去一座大自然城堡参观呢,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生:想)走吧,让我们一起出发吧!2、(出示一座城堡大门)大自然城堡到了!看,门口贴着一张告示呢!告示上写着什么呢?(告示:大自然城堡内风景优美,若想入内,请闯关!)小朋友们,我们要和喜羊羊一起进去吗?(生:想)那让我们一起来闯关第一关:猜一猜这一关要求我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到了大自然里的什么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青蛙的叫声)过渡语:你们的耳朵真灵敏,轻松地闯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闻一闻出示:下面请一个鼻子最灵敏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来闯这关,闭起眼睛,能闻出来这是什么味道吗?(花,橙子,树叶,苹果)你还闻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味道?过渡语:你的鼻子真厉害,能闻到这么多大自然的味道!第三关:看一看出示:我们用耳朵听过,鼻子闻过之后,这一关,用我们的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还看到过哪些大自然的色彩?师小结过渡:恭喜小朋友们和喜羊羊一起顺利闯过了三关,看,大自然城堡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在大自然中尽情欣赏美丽的景色吧。
二、感受在大自然的美好。
1、(视频)欣赏四季景色。
(1)谈感受:谁来说说,在春天里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色?用()颜色的(),来说一说。
如:嫩绿的柳枝条,粉红的桃花……除了视频里的景色,我们在春天还能看到那些特有的风景?师: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
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2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3重点难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一阶段走进色彩实验室,利用微课,学生自学了三原色混合的原理。
理清了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活动2【讲授】第二阶段1、欣赏大自然四季的变换图片,主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色彩的变化。
2、教师出示两棵树,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季节的树。
然后出示四棵树,让学生分出四季不同的树,进一步强化四季的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看一看画家笔下的大自然,并分析色彩在画面中对表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作用。
活动3【练习】第三阶段小练笔:用三原色混合原理画彩虹,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示学生注意平涂技法的技巧。
活动4【活动】第四阶段在小练笔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与技法,完成美丽的大自然的绘画。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练了色彩混合原理和色彩平涂技法,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并没有耽误过多的教学时间,课堂的高效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完成作业时没有太多的压力。
活动5【作业】第五阶段1、作业点评,针对学生作业,教师、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自进大然-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认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树、花等。
2. 美术元素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
3.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自然景观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现自然景观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画板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描述自然景观。
2. 教学新课:讲解自然景观的分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
3.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自然景观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景观的分类2. 线条、色彩的应用3. 创作要求与评价标准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自然景观画。
2. 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程度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技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是否得到提高。
5.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景观,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
通过讲解、实践和评价,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重点关注细节: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与学具准备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自进大然-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自进大然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进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知识,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并描绘自然中的事物。
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让他们注意自然中的颜色、形状和纹理;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和颜料进行绘画,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互相评价和反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让他们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画纸、展示板。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
2. 观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观察自然中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3. 绘画: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和颜料进行绘画,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互相评价和反思。
板书设计1. 走自进大然2. 重点内容:绘画技巧、颜色搭配、观察与表达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再次观察自然,并尝试用画笔和颜料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自然风光图片: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自然风光图片,如山川、湖泊、森林、花朵等,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初步感受自然的美丽。
提问与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最喜欢大自然的哪些部分?”“你们在自然中见过哪些美丽的颜色?”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此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 观察观察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学生能够感知和描述自然界的景象。
2.熟悉色彩和形状基本概念,了解颜色对情感和视觉效果的影响。
3.学习美术造型基础方法,如画线、填色、切割和拼贴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观察细节和形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自然敬畏和美的感知。
2.通过美术作品创造和分享的体验,促进个人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自然景象,并通过手工模拟绘制具体形象。
2.了解基本的颜色和形状概念,从视觉效果上触发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画笔的形状和颜色的感性表现,让学生体验美的感受。
2.如何在表达自由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生活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
2.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如正方形、三角形、红色、黄色等。
3.画笔的使用方法和手工绘制基础技巧。
2.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看图片和描述自然景象,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大自然,并感知美丽。
步骤二:认识形状和颜色通过展示不同图形和颜色,引导学生了解形状的概念和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步骤三:绘制草地和太阳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和手工制作草地和太阳,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步骤四:拼凑风筝和云朵教师示范如何用颜色和形状手工制作云朵和风筝,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创造,并在班内分享和交流。
步骤五:收尾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并针对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价1.学生是否能准确识别基本图形和颜色。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画笔进行手工绘制和制作。
2.终结性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其造型精准度和色彩表现。
2.小组合作评价,比较作品的优缺点和收获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学习了美术方面的基础技巧。
部编一年级上美术《第一课 走进大自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苏少

部编一年级上美术《第一课走进大自然》张丹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苏少退出客服电话:4008980910[全国]首页优课展示排行榜我晒的课我的已晒20077885课本年度3102538课我要晒课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运行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9518号-3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三只蝴蝶一、活动目标1、感受蝴蝶翅膀上的不同花纹,体验涂画装饰的乐趣。
2、尝试根据故事内容为蝴蝶涂色。
3、能运用多种图形或线条装饰蝴蝶。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回忆图画书或生活中见过的蝴蝶。
2、材料准备(1)老师用材料:挂图“三只蝴蝶”。
(2)幼儿用材料:记号笔、油画棒。
3、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老师讲述故事《三只蝴蝶》,引出主题。
指导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是最要好的朋友,它们遇到困难总是一起面对,相亲相爱不分手,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2)探索发现出于挂图“三只蝴蝶”,引导幼儿欣赏蝴蝶翅膀上的色彩和图案。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感觉蝴蝶特有的花纹、颜色。
指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故事中的三只蝴蝶吗?蝴蝶的身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的身上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图形和线条?引导幼儿书空表现翅膀上的各种线条或图案。
(3)创作表现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哪只蝴蝶?用你喜欢的线条和图形装饰它们,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吧!老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指导要求:鼓励幼儿用各种线条及图案装饰蝴蝶。
(4)欣赏评论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布置在作品展示区,组成“百蝶图”。
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老师从幼儿作画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再次讲述《三只蝴蝶》的故事,幼儿扮演蝴蝶自由飞舞,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5)结束活动老师和幼儿共同收拾整理绘画材料,结束活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3. 指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自然景物图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他们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感受。
3. 描绘:指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他们观察到的自然景物。
4. 展示与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谈论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板书设计课题: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观察并描绘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描绘他们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美术技能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

《走进大自然》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运用。
2. 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体验和创作具有韵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
4. 大自然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倡绿色生活,关注可持续发展。
5. 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的韵味与意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1. 导入: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与示范: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形态、色彩、生机与活力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大自然,创作一幅大自然题材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丰富教学内容。
2. 邀请大自然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大自然摄影或艺术创作方面的经验。
3. 开展大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大自然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

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学会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描绘和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
学具:学生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表现欲望。
Step 2: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Step 3:创作实践(10分钟)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图示、线条、色彩等元素,直观地展示大自然中的景物和绘画技巧。
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2

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是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要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能够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引导观察: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的特点。
2.示范讲解: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评价激励: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以及相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特殊准备,只需带上正常的上课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3重点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第一阶段
走进色彩实验室,利用微课,学生自学了三原色混合的原理。
理清了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2【讲授】第二阶段
1、欣赏大自然四季的变换图片,主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色彩的变化。
2、教师出示两棵树,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季节的树。
然后出示四棵树,让学生分出四季不同的树,进一步强化四季的色彩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看一看画家笔下的大自然,并分析色彩在画面中对表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作用。
3【练习】第三阶段
小练笔:用三原色混合原理画彩虹,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示学生注意平涂技法的技巧。
4【活动】第四阶段
在小练笔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与技法,完成美丽的大自然的绘画。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练了色彩混合原理和色彩平涂技法,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并没有耽误过多的教学时间,课堂的高效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完成作业时没有太多的压力。
5【作业】第五阶段
1、作业点评,针对学生作业,教师、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
2、拓展提问:我们今天利用了三原色混合的原理,学会了用色彩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还有什么材料和方法可以来表现大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