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4ec13bd0029bd64783e2c58.png)
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吴门画派:仇英作品欣赏仇十洲,原漆工,师周臣,苦学成;桃源图,色绿青,山水秀,人传情。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
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1509),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徒而业画。
初为漆工,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征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
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
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以工笔重彩为主。
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
他擅人物画,尤工仕女,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
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
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为明代之杰出者。
吴门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吴门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a81be1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5.png)
吴门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5世纪中国画坛出现了以沈周为代表的被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的崭新艺术流派,而此种画风久盛不衰,绵延横亘五百余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艺术门派。
这种流派之所以出现在苏州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出现在明代中叶而不是别的什么历史时期,是因为吴门画派的诞生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原因的。
首先,说说政治方面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人统治建立明朝。
朱元璋出身贫苦,小时放过牛,又入寺当过小沙弥,后他“参加革命”,从士兵擢升为将领,最后登上龙殿当了皇帝,但他几十年戎马之际努力学习文化,不但通晓儒家经典,还能吟诗作文,欣赏书画。
我曾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他在赵孟頫的山水画上的亲笔题跋,虽字写得歪歪扭扭,但行文通畅,字句优美。
我暗叹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之水平了得。
他十分怀念被蒙古人灭掉的大宋王朝,建国甫定,即恢复宋制,建立画院。
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开国皇帝像他那样重视绘画艺术的。
史料记载,朱元璋常亲临画院,甚至兴致所至还泼墨挥毫画上几笔山水。
但朱元璋的人格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喜欢画家的同时,常暴露出滥杀无辜的本性,不知多少画家“稍不合”就成了洪武帝的刀下鬼。
到了永乐时,朱棣虽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苛政仍如其父朱元璋。
到宣宗时,皇帝朱瞻基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画家,他与明初几位前辈一样崇尚宋人画,“院派”画一统天下。
由于政治上仍处于禁锢状态,画坛始终是“万马齐喑”。
直到明英宗时,虽然他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他外出打仗时,居然在“土木堡之变”中当了蒙古人的俘虏,可见窝囊至极),但他对政治要放松得多了,这时艺术创作开始活跃了。
再到明宪宗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特别是绘画,多种风格出现逐渐取代了“院派”、“浙派”一统天下的局面。
尤其宪宗朱见深在位时干了很多荒唐事,但他却能画一手好画,绘画水平绝对是“全国会员”级别。
到了明孝宗时,皇帝朱祐樘励精图治、除弊革新,将明朝推向“弘治中兴”(明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与思潮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与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daf51b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1.png)
中国历代艺术流派与思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流派与思潮。
这些流派与思潮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点,还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变迁。
本文将从不同艺术领域入手,介绍中国历代的艺术流派以及背后的思潮。
绘画艺术流派与思潮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
其中,吴门画派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吴门画派兴起于唐朝,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追求意境的深邃和笔墨的简练。
吴门画派的兴起与当时社会的重视山水之美和哲学思潮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形成了一种追求自然真实与个性表达的艺术思潮。
文人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主张“致良知”,并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思潮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绘画的题材和风格,也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流派是花鸟画。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追求。
花鸟画流派繁多,例如明代的董其昌花鸟画,追求写实和细腻的表现,而清代的齐白石花鸟画则更注重个性风格和笔墨的豪放。
雕塑艺术流派与思潮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以石刻为主要表现方式。
其中,佛教艺术是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雕塑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雕塑追求的是超脱尘俗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通过雕塑形象将佛教思想传达给人们。
在现代,雕塑艺术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新雕塑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雕塑的重要思潮之一。
新雕塑运动主张拒绝传统束缚,追求创新和个人表达。
这一思潮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戏曲艺术流派与思潮中国戏曲艺术流派繁多,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
其中,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艺术流派之一。
京剧起源于北京,将当地民间音乐和舞蹈融入戏曲表演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京剧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其凝练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人物造型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07072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5.png)
吴门四家名词解释吴门四家是指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江南吴地的四大画家家族,包括四家分别是松江周派、太湖苏派、江宁傅派和钱塘马派。
吴门四家主要以山水画为主,并在绘画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一、松江周派松江周派是由周文矩创立的画派。
周文矩是一位南宋中期的画家,擅长山水画。
他注重研究自然景物,善于运用笔墨表现山水的自然风貌,尤其擅长描绘枯黄与新绿交替的秋景。
周文矩的画作以构图简洁、墨色鲜明著称,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画家,被誉为"周派"。
二、太湖苏派太湖苏派由苏轼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苏轼、冷葛、杨洵。
其中以苏轼最具代表性。
苏轼是一位文人画家,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他的画作以充满想象力和诗意的构图著称,以墨色温润、古朴自然、意境深远而闻名。
苏轼提倡"意象化"的艺术追求,注重抓住画作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三、江宁傅派江宁傅派由傅抱石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傅抱石、傅石谷、傅白石。
傅抱石是一位以山水画著称的画家,他的画作以笔墨浓重、造型简洁为主要特点。
他注重借景寄情,通过构图和线条来表现画意。
傅抱石的画作大气磅礴、浑厚深沉,他尤其擅长表现大山大川和奇峰怪石,以及枯木、荒岛等寂寥孤独的景致。
四、钱塘马派钱塘马派由马远创立,主要流派有三位画家:马远、夏圭、郭熙。
马远是一位擅长山水画的画家,他注重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尤其擅长描绘江水流淌和山川的气势。
他的画作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为特点,造型浑圆饱满、气势磅礴。
马远对景物的入微、神彩的表现,以及他的笔墨和构图的技巧,使他成为吴门四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吴门四家的成就在于他们在山水画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每一位画家都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拓展和创新对后来的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绘画作品广泛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ca7b306958fafab069dc0269.png)
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
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均属吴郡(今苏州)人,故名。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
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
吴中四才子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
《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1]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苏州四大名园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已修改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已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62ce68e4b8f67c1cfad6b837.png)
浅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摘要:明代晚中期的绘画成为了吴派的天下,研究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对人们更深入的认识吴门画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吴门画派的历史背景等内容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然后介绍了吴门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代表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从非“士”非“隐”的平民文人的艺术特色、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色、山水画的园林化的特色三个方面探讨了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吴门画派;艺术特色;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1吴门画派我国明代从洪武元年(1368)到祟祯十七年(1644)前后历时276年。
这一时期的绘画,初期以浙派为代表,但是到了中晚期则成为了吴派的天下。
吴门画派起初被称为松江画派,后来被后人合并为吴派。
吴门画派主要是因为吴国在苏州一带建国,苏州的别名也叫做吴门。
吴门是一个画家辈出的地方,自晋到清总共有1220多有名望的画家产生,特别是在明代,出现了一大片蜚声画坛的书家。
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是其中声誉最著者。
吴门画派是松江画派领袖董其昌先生提出的,南村别墅图册题跋中进行了述说。
吴门画派经历了酝酿、兴起、繁盛和衰落几个阶段。
明初至天顺年间(1368一1465)是该画派的滥筋期。
这一阶段,苏州在经历了元末战乱之后,经济、文化虽未完全复苏.但作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和人文荟萃之地,这里仍是诗人、画家活动的中心。
著名者有王级,杜琼、刘迁、陈汝言、沈良深、沈恒吉等人,被称为吴门画派的前驱。
他们继承元代赵孟顺和“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攒的文人画的传统,并将文人画的衣钵,通过父子、师生、亲友关系的渠道,递接传授。
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终于在明代中期,使文人画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一1567)是吴门画派的炽盛时期,也就是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文嘉、陈淳、钱毅、陆治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画家活动的岁月,先后将近一百年。
2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5b59ba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6.png)
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吴门画派是一支独具特色的画派,被誉为扬州八怪的艺术传统。
这个画派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创作风貌,更体现了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演变。
吴门画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扬州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镇。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吴伟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兼诗人,他在艺术创作中吸收了许多南北画的技法,并且将江南地区的山水风光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门画派的创作主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
在画的构图上,他们喜欢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山川河流的起伏,营造出幽深幻境。
而在墨色的运用上,他们喜欢使用重墨、淡墨、飞白等技法,以突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灵感。
这些特色的运用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想象力。
吴门画派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影响。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画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沉浸在自然山水之中,通过写生和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通过墨色的繁简和笔触的虚实,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同时,吴门画派也是一支文人画派,画家们多以文人为题材,创作出形象典雅、情感真挚的作品。
他们通过文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士人文化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这种以文人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吴门画派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和个性化。
吴门画派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扬州地区,他们的艺术成就也获得了当时文化界的广泛认可。
尤其是吴伟业的弟子郑燮,他不仅承袭了吴门画派的传统,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技法,使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冲击,吴门画派逐渐走向式微。
近代以来,西方绘画和写实主义的影响逐渐深入中国艺术界,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即便如此,在中国艺术史上,吴门画派仍然堪称独特的艺术珍品,展示了扬州文化与中国画派发展的辉煌历程。
正如吴门画派的艺术家们追求自然和自由一样,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追求,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开拓。
吴门四家之唐寅书画鉴赏
![吴门四家之唐寅书画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445dc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3.png)
吴门四家之唐寅书画鉴赏明代时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中期以吴门各家为代表,继承了元代水墨画派,占据画坛主流。
唐寅以南宋“院体”为宗,在绘画方面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等无所不工。
他的传世作品保留至今,其中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风格上对“神韵”的追求,都对后世画坛有着尤为深远的影响。
标签:吴门四家;唐寅;书画;鉴赏一、吴门四家之唐寅吴门画派属文人画系,四家技艺全面,绘画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出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又能描绘清雅隽秀的南方小景。
他们时而提笔挥墨,潇洒恣意,时而细细描摹,精致细微,他们运用娴熟的技法,描绘周边的园林景色,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绘画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曾参加应天府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第二年,由于受舞弊案牵连而下狱,案情弄清后被贬为一般吏人。
唐寅在遭遇科场舞弊案之后选择皈依佛门,自号“六如”,比喻世间一切皆空,表面唐寅想藉以解脱一切烦恼与痛楚。
正德九年,宁王朱宸豪仰慕其才智,于是受到聘用,后因被误认为有谋反之心,唐寅装疯卖傻终被宁王放回归乡。
在他回乡之后,一心致力于书画,实际借书画抒发内心的郁愤。
唐寅一生经历的各种曲折使他变得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声色,流连诗酒,并且刻下印章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实也名不虚传。
作为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他早年拜师于以院派著称的周臣,不仅青出于蓝并且吸收了元代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水墨浅绛法,博取众长,以“院体”工细为主,兼备“文人画”之笔墨,将其融会贯通,自创一格。
他的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均结构严谨,笔墨劲健,皴法富于变化,刚中含柔、粗中有细,风格清幽淡远、秀逸清俊。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奇峻的崇山峻岭,全景气势磅礴。
有的则描绘楼阁溪桥,亭榭园林,小景清隽秀美。
他绘画的题材丰富多变,笔墨技法也随题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唐寅的人物画造诣也很深,题材主要是仕女和历史故事,造型准确,人物情态飘洒高雅,画法多样丰富。
近现代吴门画派艺术特征
![近现代吴门画派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b2a457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6.png)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吴门画派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和绝妙的笔墨运用,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主要画风倾向,至今仍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对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近现代吴门画派的艺术特征,通过对唐寅、文徵明的经典画作分析了其画风特点、主要手法及其意境内涵,发现吴门画派多通过写实渲染画作意境,并且其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以及丰富多样的墨色变化的艺术特征沿用至今。
一、吴门画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色(一)唐寅唐寅擅长山水人物画,早期拜师吴门画派开宗大师沈周为师,又师承周臣、李唐、刘松年等人。
唐寅在山水画中融入了文人画技法,因此整体画风笔法挺健、细润秀丽,尤其是山水画中墨色不仅淋漓酣畅,又使景色相互融合犹如一体。
唐寅在《山路松声图》中以淡墨晕染整体、浓墨强调细节,景色枯湿明显,形成了生动的墨韵,色泽丰富又恰到好处,既写实又写意,背景又给人空旷寂寥之感,严谨、清逸的个人艺术特征较明显。
(二)文徵明文徵明同样师承多人,在诗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领域均有造诣,是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
文徵明一生追求艺术活动,生活平静优裕,作品也大多表现出文人墨客的风雅,宁静以致远的情境。
而其画法特点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细笔,这类画作笔墨秀丽柔密,二是粗笔,多见于山水画,下笔尽显苍润劲健、朴茂多姿[1]。
《春深高树图》是文徵明传世经意之作,此图中刻画深山高树的工笔虽然不显精细,但整体画作体现当代文人墨客追求典雅宁静、平淡质朴的情趣。
二、近现代吴门画派的主要艺术特征(一)诗书画印完美统一吴门画派在中国的国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中国绘画开创了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先河。
吴门画派注重画作元素的开发、创新,强调通过景色写实营造幽远意境。
而近现代的大部分画作中沿用此艺术特征,如王锡麒的画作常运用丰富的画面内容体现画作具体意境,赋予画作较强的层次感[2]。
而近现代吴门画派尤其注重绘画题款、画面和印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者在画作中的形式选择要求较高,对国画创造和融入了一种全新的形式美感,例如顾若波的山水扇画,重点表现在排版布局上,需要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以此扩大画面意境。
吴门画派名词解释
![吴门画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faa5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c.png)
吴门画派名词解释吴门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流派之一,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兴盛于明代。
吴门画派以吴中地区为中心,辐射扬州、杭州等地,影响了后来的江南画派,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吴门画派的特点吴门画派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注重情致的表达。
其创作风格多以淡泊雅致、境界高远为特点,笔墨清丽流畅,色彩淡雅素净。
吴门画派追求独特的写意艺术,注重以画传情,以山水为载体,通过表现自然景观来达到情感的传递。
二、代表人物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八大家,即贾信、唐寅、文征明、祝允明、杨维桢、倪元璐、郑燮、陈洪绶。
他们都是吴中的文人书画家,对吴门画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贾信是吴门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善于描绘山水的形态和神韵,创立了吴门画派“小品山水”风格。
唐寅是吴门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他擅长描绘人物,作品富有韵味和诗意。
文征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格。
祝允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他擅长花鸟画,作品细腻传神,色彩鲜艳。
杨维桢是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笔墨清丽,构图精妙,堪称吴门画派的典范。
三、吴门画派的影响吴门画派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吴门画派开创了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新风格,改变了以往绘画的传统模式,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与个性。
其次,吴门画派的创作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江南画派,特别是八大家的画风深受后世画家推崇,被奉为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吴门画派对后世的山水花鸟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
总之,吴门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
八大家是该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门画派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
国画10大流派,你知几派?
![国画10大流派,你知几派?](https://img.taocdn.com/s3/m/88b007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b.png)
国画10大流派,你知几派?十大国画流派,你知道几派?吴门画派'吴门画派'亦称'吴派',自明中叶以后,以江南苏州为中心,大为活跃,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
吴门画派流风弥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吴门派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合称'明四家'。
松江画派明代松江,地处江浙两省的交通要冲,是当时全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常有各地的文人学士过往,文化艺术因此而兴盛。
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人分别创立了'华亭派'、'云间派'、'松江派',这三个画派统称为'松江画派'。
而在众多的画家中,唯董其昌执画坛牛耳。
'四王'画派四大画派共同特点是以'元四家'中黄子久的'恬淡平和'为最高审美标准,追求无一点尘俗之气,一时学者风从,造成'家家大痴,人人一峰'的局面。
按年龄长幼'四王'的排列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他们受到皇室扶值,是朝野共赏的人物,成为清初画界公认的正统派。
他们的画风影响中国画坛数百年。
王原祁虞山派清初,江苏常熟虞山出了一个大画家王翚(字石谷),画风清秀工丽,内容雅俗共赏,一时学者蜂拥,形成虞山派。
虞山派画家很多,在王的子孙中就有十几人,其中以石谷的曾孙王玖(二痴)成就较大,王原祁的裔孙王三锡亦能用石谷法实地写生。
虞山派流传虽久,但因没有突出人材,清末民国初年,已日薄西山。
娄东派四王之一的王时敏,他本人身为京官,参与了宫延许多重大的绘画活动,因而影响日益扩大,不少人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形成了娄东派。
娄东派的绘画艺术只是祖述宗师,缺少创新和开拓,出了一些如王昱、王宸等'小四王'一类的画家。
扬州画派清代康熙明,政权稳定,社会繁荣,一个艺术新潮派出现在万商云集的扬州的画坛上,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扬州八怪'。
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分析
![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31be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7.png)
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分析宋代书画是中国书画发展的早期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书画家们主要分为“南北”两个流派,南派以浙江宣德派、吴门派和越州派为代表,北派以山水为主的文人画、东坡派和徽宗派为代表。
在宋代书画各派风格特点的阐述中,究竟哪些流派最具代表性?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南派书画1. 宣德派宣德派是宋代最为兴旺的画派之一,主要通过画龙点睛的技法表达自己的意境,在注重形似而不重理似的同时,将意趣含蓄于其画中。
同时,宣德派的画家注重色彩运用和造意创作,注重将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状况相呼应。
比如,如同韩愈曾经响应“皇恩浩荡,收为南康”的号召,一些南派画家便通过绘制以南康为主题的山水画作来表达对时代的敬意。
2. 吴门派吴门派是宋代书画派的又一个代表,它致力于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江淮平原的特征和南方的气候、景象和时间特点。
吴门派的画家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将生活的缩影反映在作品中。
他们也善于研究人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重点在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姿态、动态和神态等特征上。
3. 越州派越州派是宋代南派书画的又一个代表,它主要表现越州之地硕果累累的丰富自然景观,如崇山峻岭、四季花开、河岸流水等风景。
越派的画家更加强调文学气息,并在笔墨运用上有所追求。
如欧阳修和苏轼的山水画均极具文学气息,调和文词与画境,令人流连忘返,越派的画家在这方面都有所研习和探讨。
北派书画1. 文人画文人画是宋代北派书画的代表之一,它主要反映文人自身情感和志趣。
文人书画家除了对艺术本身的精彩表达外,也表现出了他们对社会和历史的质疑和反思。
他们更加强调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内涵,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情。
在形式和技法上,文人画充分发挥了诗词歌赋的用意,具有语言化和抒情化的特点。
2. 东坡派东坡派也是宋代北派书画的代表之一,由文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苏轼带领,以他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
东坡派鲜明地反映出苏轼个性与文化美学的完美结合,他强调画作应当突出主观感受和意象,在笔墨运用上也比较自由和随意。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92920476eeaeaad0f33043.png)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
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
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
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
“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
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
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
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
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
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
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明代中期仇英绘画作品。
明代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中国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
仇英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
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
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东林图卷》、《捣衣图》、《千秋绝艳图》、《修竹仕女图》、《枫溪垂钓图》、《四季仕女图》、《沙汀鸳鸯图》、《临宋萧照高宗瑞应图》、《清明上河图》、《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图》、《归汾图》、《仿李唐山水》、《春游晚归图》、《松溪横笛图》、《春庭行乐图》、《梧竹消夏图》、《采芝图》等。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430b10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6.png)
浅谈吴门画派的兴衰吴门画派是中国画的一支重要派别,兴起于元代,发展于明代,逐渐衰落于清代。
这一派别以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为中心,囊括了许多杰出的画家与作品。
下面,我将从吴门画派的兴起、发展与衰落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吴门画派的起源可追溯到元代初年。
当时,不少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家流派逐渐衰亡,一些文人画家为了继承并发扬南宋绘画的传统,纷纷迁徙至苏州和杭州一带。
这些艺术家以苏州的平湖派为主干,相互切磋,互相学习,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画派——吴门画派。
这一画派主张以写意为主,追求用笔墨表达个人情感,强调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吴门画派在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画坛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吴门画家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技艺的巅峰,作品格调高雅,用笔遒劲有力,画面构图丰满,色彩鲜明。
他们擅长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和人物题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如周文璞、唐寅、文徵明等,他们的艺术成就被誉为“无上境界”。
随着明朝的衰落,吴门画派逐渐走向衰落。
明末清初,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画家们的创作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清代的画坛充满了功利与保守,官方美术理论强调概括和规范,妨碍了个人创新与风格发展。
外来艺术的影响以及工商业的兴起,也使得吴门画派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吴门画派的兴衰,也可以看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转型与冲击的缩影。
吴门画派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它是中国画坛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吴门画派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对后世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吴门画派的兴衰历程是中国画史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它的兴起、发展和衰亡,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坛文化的兴盛与衰退,也表达了艺术家与时代的互动与影响。
吴门画派的影响与贡献,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中国画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吴门画派的兴起及原因分析
![吴门画派的兴起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2273d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40.png)
吴门画派的兴起及原因分析摘要:吴门画派的兴起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于宋元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于社会政治、经济与当时风俗的顺应与影响上。
对于吴门画派兴起原因,应该从艺术的本体、社会思想的结构甚至是经济的角度来综合分析。
关键词:吴门画派文人画兴起原因明朝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了以沈周、唐寅、仇英、文征明为首的一个画家群体,作为群体而言,有着共同的生活交往圈与类似的文化背景。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极富个性,在艺术上主要继承着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和艺术陶冶。
从其整体的艺术水准上来说,这群画家是中国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吴门画家作为一支流派力量的存在,在明代晚期已经得到得到社会的承认。
著名书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董其昌明确地提出“吴门画派”这一概念,并梳理出它的渊源关系。
明后期的薛冈称:“余谓丹青有宗派,姑苏独得其传”也认为苏州画家已形成一支宗派。
在有明一代里,吴门画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因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一个绘画流派的兴起与衰落,既可将其看成是艺术本体自身演化的结果,是一种艺术现象。
更是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吴门画派的兴起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于宋元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于社会政治、经济与当时风俗的顺应与影响上。
而实际上,作为画派而言,“吴门四家”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其绘画风格和艺术诉求并不一定相近。
王稼句先生《吴门四家》中也认为“吴门四家”各具传统,也各有传承,所谓“吴门画派”,既不是绘画风格上的相近,也不是绘画思想上的共同追求,而仅仅因为他们都生活在苏州或邻近地区,属于地域文化流派。
所以除艺术本身的传承之外,我们还应该从明代社会市民阶层兴起,市场经济萌芽和苏州地区的地域特征来看看待“吴门画派”的兴起。
一、明代的文学哲学思潮对文人画的影响弘治,正德年间,文学上兴起前七子的复古运动,吴中才子徐祯卿即是其中一员,他们批评那种歌功颂德千篇一律而缺乏生气的文字,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从古代优秀的文学中,增长知识,开拓心胸,这一古文运动,对于吴门画家的诗文和绘画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蒋嵩、周之冕作品赏析简述浙派与吴门画派之风格之异
![蒋嵩、周之冕作品赏析简述浙派与吴门画派之风格之异](https://img.taocdn.com/s3/m/94bb980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3.png)
蒋嵩、周之冕作品赏析简述浙派与吴门画派之风格之异作者:张忠诚来源:《旅游世界》2020年第10期浙派和吴门画派在各自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取向方面旗帜鲜明,风格独立,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后世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其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却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派与吴门画派是明代绘画的重要流派。
浙派风行于明代中前期,以戴进、吴伟为代表。
二人都有明代宫廷画家的经历,与院体绘画有一定的联系。
其山水取法以宋代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主的南宋画风,艺术风格粗细兼备,挺劲豪放,水墨淋漓,笔墨简率纵逸,技法娴熟,笔法姿肆,是一个以职业画家为主体的绘画流派。
成员尚有蒋嵩、张路、汪肇、史文、郑文林等人。
浙派在明代中后期渐趋于弱势,其优势地位被吴门画派所取代。
吴门画派以沈周为开山巨匠,继而有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名家,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的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开创一代新风,取代了院体和浙派成为当时的主流画派。
吴门画派的灵魂人物是沈周和文徵明,他们承元代文人画之衣钵。
发展了文人画的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文人情怀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奠定了吴门画派的思想基调。
吴门画家群体较众,以苏州地区文人画家群体为主,其代表人物尚有周之冕、陈淳、文嘉、张宏等名家。
从画派的人员结构来看,浙派以职业画家为主,吴门画派以文人画家为主。
他们以各自的优势而营造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浙派画家注重技法的表现力,以宋人为宗,多以精熟的笔墨表现自然界的风霜雪雨之变化,自然生活气息浓重。
画面多富有动感,情节起伏跌宕,波澜壮阔。
技法以描写景物自身的结构为能事,以疏放、开张的笔墨,雄肆激昂的艺术表现力和动荡富有生气的场景邀赏于观者。
体现了高超的技法和娴熟的功力,绘画专业性极强。
而吴门画派的主将多为文人,在绘画方面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艺术修养全面,对文人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性,发展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思想。
浅谈岭南画派、海派、吴门画派
![浅谈岭南画派、海派、吴门画派](https://img.taocdn.com/s3/m/e529efebb8f67c1cfad6b8c3.png)
浅谈岭南画派、海派、吴门画派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两个大派:海派和岭南画派,而吴门画派则在明朝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
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
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
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
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
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
其中任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
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
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
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
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岭南绘画艺术萌芽较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简单的图画;青铜时代的珠海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不仅规模较大,构图也已非常复杂。
但是,从传统中国画意义上讲,岭南这一艺术形式仍然起步很晚,并且还是在中原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岭南的画家,据说最早的几位是唐朝的张询、宋朝的白玉蟾和元朝的孔伯明,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什么作品。
明朝以后,岭南开始闻名中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世难晚 应事忘得 骑有是酒 马千花中 客变下趣 输人何三 我生物杯 北无胜时 窗百樽畅 眠年前然 。。。。
文 徵 明
五 律 诗 轴
, , , ,
“粗笔”(“粗 与他的绘画从师沈周直抒胸臆 文” )
的“漫兴”作风以及学习黄庭 坚的书法有关,兼备雄浑与朴 厚的风格 但不被其看重妃清晨在 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 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 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 个画面,集中表现了贵妃 爱牡丹、喜簪花、善声乐、 好打扮的习性,也概括反 映了贵妃奢华纵乐的生活 内容。仕女容貌端庄娟美。 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 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 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
文嘉
文嘉(公元1501-1583年),字 休承,号文水,文征明次子,官 和州学正。书画承家学,所画山 水,笔墨疏简,意境清远,风格 明净秀润。存世代表作有《仿董 源溪山行旅图轴》、《王百谷半 偈庵图轴》、《山静日长图卷》、 《曲水园图卷》。文嘉早年曾为 其父文征明代笔,如《石壁飞虹 图轴》。他本人亦有不少伪作, 如《溪亭试茗图轴》、《溪桥携 琴图轴》等。
吴门画派的崛起——“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 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吴门四家” 中沈周与文徵明,还有唐寅、仇英是吴门 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四人中沈周、文 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 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 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 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 唐寅、仇英各有内格。
用笔精细而劲利,沉稳而文静
用色、墨典雅而舒适、苍古而清润
画面既无剑拔生硬之匠气、亦无随意
轻巧之草气,使得他的作品在没有强 烈视觉效果下形成了自己淡雅平静的 个性特征 题材分为“庭院田园”与“高山大岭” 两类
【真赏斋图】
全画平和而真切,在细腻中反复吟咏与玩味。图中假 山玲珑剔透,杂以花草树木,伴以曲径水光,俨然今日的 苏州园林之景。构图严谨缜密,境界幽雅清旷,用笔精微 而苍秀,沉稳而文静,堪称“细文”的代表作品。
陈道复
陈道复(1483—1544年),初名淳,后 以字行,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吴(苏州) 人,文征明弟子。擅长山水、花鸟,中年 以后,笔墨放纵,自成一格。山水取法米 友仁、高克恭,作泼墨云山,淋漓纵逸, 代表作有《罨画山图卷》。花鸟师法沈周、 文征明,善作水墨写意法,亦有浅设色花 卉,如《葵石图轴》、《墨花钓艇图卷》; 而《红梨诗画图卷》和《洛阳春色图卷》, 则作水墨浅设色,勾勒与没骨相间,水墨 与色彩相融,用笔与形体相依,在写实之 中别具疏斜历乱,俊逸豪爽之致。其写意 花鸟画,达到了文人画所崇尚的“逸格”。 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更有 《陈白阳集》传世。
【 古 槎 鸲 鹆 图 】
“天才匠人” 仇英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 (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他出身工匠,早 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徒而业画。初 为漆工,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 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征明赞其为“异才”, 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人物图 初为漆工,为人彩绘栋宇, 有志丹青,周臣发现有异才,收为弟子教之, 得文徵明称誉,知名于时。临摹唐宋名笔十分 刻苦,规仿之迹自能乱真。擅画人物,尤长仕 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 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
的流衍
文人的不 妥协
吴门画派的孕育
吴门画派的孕育
在吴门派崛起之前 的明代初期,江南苏州、 无锡地区已经有一批画 家,如陈汝言、王紱 、 徐贲、赵元、刘钰、沈 贞兄弟、杜琼等人,绘 画上主要继承元代黄公 望、王蒙传统,创作以 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 他们的艺术给吴门派的 开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故可称为这一 画派的前驱。
一类是结合于山水之中,人物的神情
风姿刻画得比较简练生动 另一类则是以人物为主的作品,是继 承了赵孟頫以及宋代李公麟而来,借 助赵的表现手法,使得其画作具有一 种明代特有的世俗胭脂之玩赏气息
【 听 泉 图 】
【 湘 君 湘 夫 人 图 】
花鸟画
以院体画的谨细为基点 深入了沈周的 写意风格 在精细与粗放 中选取一种恰 当的表达,为 后世的水墨大 写意画派的成 熟做了最后的 铺垫
沈 周 于 年 题 于 八 十 岁 小 像
浮生纸似 浮死上不 休一影似 休梦,, ,,身真 吾天外不 怀地人真 自一。, 春尘 。,
—— 1507
早期小幅作品,成就也略“粗沈”低 吸收了各种因素的形式感:
山水画“细沈”风 格
将青绿山水之长收之笔下; 承传了董巨风流与背诵山水臵陈布 势 之精华华; 存元人之遗韵——王蒙的苍茫厚实 和雄浑严谨的风格;
【 南 华 秋 水 图 】
【 汉 宫 春 晓 图 】
【汉宫春晓图】局部
在《汉宫春晓图》中,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妃嫔们或读书、或闲 聊、或奏乐、或刺绣等。画中园庭殿宇极其繁盛,台阁栏杆门墙皆用界 笔画成,精细入神。而人物勾勒笔法秀劲,设色青绿重彩,秾丽典雅, 表现手法上工笔与写意互相融合,十分自然贴切。据汉代刘歆的《西京 杂记》记载,西汉元帝后宫“三宫六苑七十二妃”的佳丽甚多,不得常 见,于是派遣画工毛延寿图形,再按图召幸。
山水画
具有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 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
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画面布局严谨整 饬,造型真实生动 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 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 美
【 西 洲 话 旧 图 轴 】
【 落 霞 孤 鹜 图 】
人物仕女画
代表了一种新的时尚与风格
,延续 了宋代的风俗因素,并进一步走向 了世俗性 分为两种,其一是线条精细的高古 游丝描,设色也浓重艳丽其二是线 条遒劲飞舞、挥洒自如的风格
【 王 蜀 宫 妓 图 】
【 秋 风 纨 扇 图 】
花鸟画
与沈、文相比,更加恣意,有的时
候也近乎狂野。 其作品更接近林良、吕纪的院体, 但却又一改干枯刻板的“院体”面 貌,用笔潇洒俊逸,用墨蕴润含蓄 而意蕴浓郁
【庐山高图】
公 荣 文 不 我 昔 公 尚 东陈 其 金 时 瀑 回 西 雄岌 庐 乎 名 能 崇 常 闻 亦 知 。夫 阳 膏 有 流 崖 来 ?乎 山 !利合丘游紫西庐 子诸水落淙沓天 二高 浩禄坟园公阳望灵 ,峰碧叶淙嶂堑 千, 荡云诗肥门祀怀有 今五不于泻鬼濯 三高 在过合遁,六故默 仲老可其不手其 百乎 物眼雅七仰老都契 弓人觅间极擘足 丈哉 表,,十公,,, ,,,,,,, 之! ,上自淫弥不便不 世或石直雷涧云 ,郁 黄不得,高妨欲远 家疑林下霆道霞 谓然 鹄作乐著庐添往千 庐纬幽彭殷千旦 即二 高书地作。公依里 之星黑蠡地丈夕 敷百 举自于白 相五钏 下之号流闻开吞 浅五 凌荐其发 与老于 ,精绿霜者鸿吐 原十 天,中如 成巢公 有隳熊虹耳。乎 。里 风下。秋 七云。 元自。。欲 其 培之 。不 蓬 翁松 劂空 聋 胸 何盘 公 。 。。 祖。 。 。 敢距 相 迁 争。 通 江 其 。
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
文徵明特展
【时间】 2013年11月12日— 2014年01月15日 09:00-17:00 【地点】苏州博物馆
“风流才子”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 虎,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一字子 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 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 画家、文学家。 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 溢, 诗文擅名。出身商人家庭, 自幼聪明伶俐。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 早年师于周臣,后师于沈周。 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 图》、《临水芙蓉图》、《秋风 纨扇图》、《牡丹仕女图》等绘 画作品传世。
酒车不但花半酒酒又桃桃桃 盏尘愿愿落醉醉醒摘花花花 花马鞠老花半还只桃仙庵坞 枝足躬死开醒来在花人下里 隐显车花年日花花换种桃桃 士者马酒复复下前酒桃花花 缘事前间年日眠坐钱树仙庵 。,。,。,。,。,。,
唐 寅
桃 花 庵 歌
无不我别彼若一若 花见笑人何将在将 无五他笑碌花平显 酒陵人我碌酒地者 锄豪看太我比一比 作杰不疯何车在隐 田墓穿癫闲马天士 。,。,。,。,
画面上峰岫叠涌、云雾缭 绕、宫殿楼台巍峨魁伟、溪泉潺 潺、板桥曲径,三两文人坐于奇 石间弹琴作乐。如果说陶氏原作 中歌咏的是农民式朴实平和的理 想,那么仇英此画则赋予了浓重 的贵族文人式的优雅情调。 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 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 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 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 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 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粗沈”风格
以黄山谷的行草笔意入画 大笔涂抹,中 锋淳厚,笔意 如折差漏痕, 显得骨气豁然 加之吴镇的水 墨韵致,画面 形重而意远, 有举重若轻之 妙。
【 京 江 送 别 图 】
花鸟画
继徐熙风格,并将 山水画中的文人趣 味甚至技法引入到 花鸟画的领域,开 创性地发展了水墨 写意法在花鸟画中 的应用 突出花鸟性格,将 花鸟注入人的主观 情绪
【赤壁图】
吴门画派的发展——吴门后学
自沈、文创立“吴 门画派”后,一跃而成 画坛主流,代有传人, 遗风不绝,将近半个世 纪,主要是文氏弟子继 承前辈衣钵。后学诸家 中在绘画方面较显成绩 者有文嘉、文伯仁、钱 谷、陆治、陈道复、王 谷祥、陆师道、居节、 周之冕、周天球等人, 他们或在山水或在花鸟 画上各有建树。
艺而臆 林成写 之 古 可 胜 贤 谓 事 名 绘 也 笔 事 。 、 之 斟 绝 酌 境 , ,
山水画
在古人的形式感中整合出一套自己
的路子,形成了他以工整细腻为基 调、以赋色浓艳的青绿为典型风格 特征 有精工浓丽的“大青绿,也有雍雅 凝重的兼工带写式“小青绿,还有 清逸洒脱的“水墨写意,当然,最 具代表性的当是他的大青绿。
“利行合一”的儒者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