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长都应关心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并认真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随之出现。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长都应关心的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影响因素

1.家庭成员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中小学生是处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毛病,很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离异等形成的家庭分裂,容易使青少年

产生不信任感,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或是极端的孤立心理,无法与人沟通,消极情绪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孩子寻找“精神刺激”。

2.家庭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有的父母教育的观点、内容不正确,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如今,大多数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疾病和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大重视。认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没有了解孩子内心深处有什么想法,对于孩子的行为异常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克服,任其错误的想法长期发展。有的家长太专制,缺乏建立民主的家风:不相信孩子有自立能力,不允许孩子追求独立自主,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彼此互相尊重,更谈不上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这样,孩子有什么想法就不能毫无顾忌地讲出来,家长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将孩子的错误想法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二)社会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当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它们对学生冲击很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

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学校教育影响因素

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知识接受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能力,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考核教师的水平。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因此,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忽略了感情因素;教学过程讲究的是科学性与严密性,而缺乏教学的民主性与平等性。

(四)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

1.身心发展水平不协调

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方面来看,青少年时期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理智的社会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这个特殊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但其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缺乏合理调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信心,是青少年学生常常遇到的内心顾虑。如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评估过低或因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的自卑心理;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造成的孤独心理;当自己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了失望、忧郁等心理反映。

2.攀比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青少年也会产生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心理的产生与互相攀比及尊卑感等因素有关。北京师

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分析,有不少家境较好、从小有优越感、中小学成绩也很优秀的学生,当他们进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后,面对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优越感变成了失落感,心理产生不平衡又不能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就可能走向极端。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家庭的参与、支持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基石,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这样,即使孩子在外面受到打击,在家里也能得到安慰、支持和鼓励。这种家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平衡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

(二)社会环境的净化、优化

积极争取社会的大力支持,协助清除文化垃圾,如大众媒体一些对学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等,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

殊受众群体的成长需要,不能为了票房价值,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都端给青少年。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努力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一个严峻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2]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3] 胡俊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