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精髓是儒道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文化精髓是儒道思想
早在三千年前,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书法就诞生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再到周代的金文、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含魏碑)、章草、今草、行书(史料记载今草和草书在汉代就产生了),唐代楷书达到了法度相当完备的程度,被称为“唐楷”,到了宋代,行书发展形成了很强的个性化……
直到今天,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从未走出人们的生活,甚至爱好者和书法家的数量都在与日俱增。

开怀之时笔端尽显洒脱,抑郁之时书写心中情怀,书法就是这样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有着不可复制的绵延美感。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这门艺术,知道今天这泼墨于纸上的字体都从何而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崇炜,听听他对书法历史的梳理。

书法史本身就是文化史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其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等演变而为小篆、隶书,定型于三国、汉、魏、晋、南北朝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胡崇炜介绍,“汉文字从殷商甲骨文开始,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程。

这3000年的历程与中华文化紧紧相伴,浩如烟海的古代法帖记载的无不是文化前行的足迹,中国书法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从艺术和思想内涵讲,传统书法的文化精髓是儒家与道家思想,甲骨文的刀痕妙趣、金文的凝重古朴、石鼓文的遒劲舒美、隶书的飘逸劲健、三国魏晋以降楷法的俊逸端庄,其黄金结构的特质创造了书法的极致经典……无论何种书体,其笔道内涵与结体美无不饱含着传统文化的含蓄、自然、平和、大气、从容,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代张旭、怀素的大草虽气势开张、龙飞凤舞,但无论怎样的狂放、怎样的飞动,线条无论长短,那种恰到好处的中和之美始终贯穿其中。


从汉字诞生的那一天起,除了实用性之外,人们也开始注重它的艺术价值,而每一个写书法的人了解书法的历史,都十分的必要,除此以外,书法的发展和每个朝代的变更和文化的兴起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展到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字体,通过了解每一段书法史,就如同是在细读中国的文化史。

每篇书法所写的内容都与传统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如古诗词警句,若是对中国的文化不了解,提笔就会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在学书法的过程中,临帖、创作无处不包含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笔时就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精神是书法的灵魂
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在今天被人们认同、传承并发扬光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具有传统文化的中庸意识,这也是一种很强的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中和’之美,在传统书法中体现得最为具体、最为透彻。

经典法帖最突出的共性是自然天成。

线条的墨韵有灵魂的存在,与天地和、与人心和。

天人合一使黑白相间、点线互动,赋予线条生命力,抒发情感,表达意蕴。

每个点的凝聚,每条线的游走,流出的是万象之美,表露的是书法家的心性。

这线条与我们用尺子画出来的线条迥然不同。

”胡崇炜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确实,书法不仅仅是技法和形式,它包含着的是文化精神、生命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看,书法艺
术与博大的传统文化相依相存。

“由于书法与文化的同源性,学习书法就是学习中华文化,其传统的博大精深岂是简单抄、描可学得。

这就像书法是不可重复的艺术一样,倘若让我重复一下自我,这是做不到。

”对于书法艺术的不可重复性,胡崇炜举了王羲之写《兰亭序》的例子,据说永和九年的三月修禊之日,文人墨客们会集兰亭溪边饮酒边作诗,畅叙幽情,到了最后想要结集,大家就推选王羲之来做序,谁知当时王羲之正好在酒兴渐起,挥笔写下了《兰亭序》。

待自己醒过来后,看到写的如此好的字问这是谁的作品,别人告知才知道是自己的作品,事后怎样想写出当时的字却再也写不出来了。

再美的书法,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缺少其中任何一样都难得,再好的作品也不可能重复出现,一挥而就的书法看似潇洒而随意,但每笔落下都是包含作者的特殊情绪和情感,换另一张白纸,即便是同样的场景,也难再有佳作了。

学书法要吃透古法
在现代,正在学习书法和想要学习书法的人都不在少数,除了要知道书法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外,还要掌握书法的精髓,而通往精髓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传统,临习古代的经典法帖,这样才能让书法从爱好变成特长,甚至走得更远。

胡崇炜在还是孩子时,看到父亲写大字报,自己就很感兴趣,但那时的农村没有书法家,也没有学习的条件,直到后来参军了,胡崇炜成为了部队中写字好的几个之一,21岁的他,便开始了拜师学书法。

而回忆起对自己书法进步较大的临帖时,胡崇炜提到了唐楷,让他受益很深。

“唐楷的法度非常严格,而想真正走进传统,掌握书法的神髓,最初都必须从最具体处入手,从点、画、提、按、行、顿、收等最实际的一招一式入手。

古往今来凡有大成者,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王铎等,无不是古法的出色继承者。

任何一位书家都无法逾越严格的基本技法训练这一环节。

”胡崇炜这样形容书法中的法度。

这也正是应了书法这一个词拆开成两个字的解释,“书”是动词,而法是指的法度,只有有了严格的法度才能走进书法。

胡崇炜认为,要把一部正书法帖练到可以用其点画规律创作出作品,并能得其真趣,这才是入书法之门,然后才能谈登堂入室。

通过基本功的扎实训练,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为写行草书打下坚实基础。

无数成功者验证了这一条规律:有多好的楷书基本功,就有多好的行草书。

反过来说,古今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观点,叫作草如楷。

这种说法无外乎是要求点画的到位。

古代书法理论形容王羲之的字为铁画银钩,就是指其点画练到位的程度。

在中国的古代,官员的科考中,书法和文章的内容同样重要,会影响到升迁和仕途,而在今天,电脑成为了人们比笔更重要的“书写工具”,很多人甚至提笔忘字,更不用说字写的是否漂亮了,所以,在今天,学习书法已不仅仅是涉及到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更多的也是一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沿袭文化的脉络。

记者王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