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自动控制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 x, x ) f ( x , x ) 或 x x 即 f ( x, x)是关于 x 的偶函数。 f ( x, x ) f ( x , x )
自动控制原理
23
若相平面图关于原点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 x, x) 和(- x, x)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同,应有
自动控制原理
11
有些非线性系统,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可以 产生固定振幅和固定频率的周期振荡,这种周 期振荡称为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或极限环。 如果非线性系统有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则它的 振幅和频率不受扰动和初始状态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
12
4.频率响应: 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非线性系统呈现出 一些在线性系统中见不到的特殊现象,诸如跳跃 谐振和多值响应、倍频振荡和分频振荡、频率捕 捉(跟踪)现象等。 图8.6为一机械系统,由重物、阻尼器、非线性弹 簧组成。其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为 M B x K x K x 3 0 x (8-1) ——重物的位移; 式中 M——质量; B——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 K x K x3——非线性弹簧力。
图8.8 机械系统的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17
8.3相平面分析法
相平面法是庞卡莱(H.Poincare)提出来的一 种用图解法求解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方法,它 实质上属于状态空间分析法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 该方法适合于研究给定初始状态的二阶自由运动 系统和给定初始状态及非周期输入信号(如阶跃、 斜坡或脉冲信号等)的二阶系统 8.3.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8.3.3 奇点和极限环 8.3.4 相平面分析举例
自动控制原理
16
因此,响应曲线实际上是不连续的,并且对于频率增 加和减小的两种情况,响应曲线上的点沿着不同的路线移 动。点2与点5之间曲线对应的振荡是不稳定的振荡,在实 验中是观测不到的。
x 2 6 x 5 3
1
5 1 4
2 3
6
4
0
0
(a)具有硬弹簧的机械系统
(b)具有软弹簧的机械系统
f (x, x) f (x, x) 0 x x 0
相轨迹的斜率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说明通过该点的相轨迹 曲线有一条以上,这样的点称为奇点,显然奇点只分布在 相平面的x轴上。
自动控制原理
25
(3)相轨迹通过x轴的斜率 在x轴上,所有点都满足 x 0 。除奇点外相轨迹在x轴上的 斜率为
f ( x, x) f ( x, x) x x
所以,除了奇点外,相轨迹和x轴垂直相交。
(4)相轨迹移动的方向 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则x随着参变量时间t的 加而增大,所以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由左向右运动;反之, 下半平面,由于,则x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系统 态沿相轨迹由右向左运动。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的移动方向 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
-M
x
(b)
m
x
0 m -M (d)
x
图8.4 继电器型非线性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7
8.2.2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由于描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为非线 性微分方程,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因此非线性系 统的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
1.稳定性分析复杂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3.自激振荡(极限环) 4.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3
1.相平面法: 一种图解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严重非线性 特性的一阶、二阶系统,该方法通过在相平面绘 制相轨迹曲线,确定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始 条件下解的运动形式。 2.描述函数法: 一种等效线性化的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对 于满足结构要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 将非线性特性近似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 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14
图8.7描绘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下频率和 振幅的关系。在对图8.6所示的系统进行强迫振荡实验 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为外作用函数。
M B x K x K x 3 Pcost x 式中 Pcos t 为外作用函数
x
K
非线性弹簧 重物
K 0
自动控制原理
4
3.逆系统法: 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伪线性系统, 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法直接应 用数学工具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是非线性系统 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些方法主要是解 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且以稳定性问题 为主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 成果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2n x x 0 x
2 n
自动控制原理
19
x2 x
B
C A
x1 x
0
(a)
(b)
图8.10 相平面图
图8.9 时间响应与相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20
如果以相变量和 x1 为 x2 坐标构成平面,称为相平 面,则系统在某一时刻t1的状态就成为相平面上 的一个点( x1 (t ), x2 (t ))。在相平面上,由 ( x1 , x2 )或 ( x, x ) 以时间为参变量构成的曲线,称为相轨 迹。图8.9(b)对应图8.9(a)绘出了相应的相轨迹。 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时间参量的增大方向。若以 一些初始状态作为起始点,在相平面上做出一簇 相轨迹,称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8.10所示。 图中用实线表示了二阶线性系统过阻尼时在三种 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其余用虚线表示了在 其它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它们共同构成一幅相 平面图,它清晰地表明系统在各种初始条件下的 运动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
8
1.稳定性分析复杂: 在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时,必须要 明确两点: a.指明给定系统的初始状态或输入信号 b.指明相对于哪一个平衡状态来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与系统初始状态 的幅值无关 。某些非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当初始状态不同时,同 一个非线性系统可能有不同的响应形式,如单调 收敛、振荡收敛或振荡发散等。
自动控制原理
9
例如:具有分段线性特性的非线性增益控制系统, 当初始状态(初始误差)。 0 e <E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形式为单调收敛,当初始状态 e0>E时,系统的零输 入响应形式为振荡收敛形式 ,如图8.5所示
e(t) t E
e0
0
t 某非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10
图 8.5
3.自激振荡(极限环): 线性定常系统:例如典型二阶线性系统,如 果阻尼比=0,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系统的零输 入响应为等幅周期振荡,其角频率 取决于系统的 参数,其振幅A与初始状态有关。但是,实际的线 性系统要维持振幅A和角频率 不变的等幅周期振 荡是不可能的。一是系统的参数会发生变化,即 使很微小的变化,也将导致 ≠0 ;二是假定系统 的参数不变, ≡ 0 ,然而,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 到扰动,将使响应的振幅A发生变化,因此,原来 的等幅周期振荡不复存在。
自动控制原理
21
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设描述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8-5) 是的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若令为相变量,并将式 (8-5)化为两个一阶微分方程 dx (8-6) x dt
(8-7) 用式(8-6)去除式(8-7),于是得到一个以x为自变量, 为因变量,不显含时间t的一阶微分方程 dx f ( x, x) (8-8) dx x 式(8-8)给出了相轨迹通过点的斜率。根据此式,用解 析法或图解法即可绘出相平面图。
自动控制原理
13
参数M、B和K均是正的常数,而k′可为正,也 可为负。如果为正,弹簧就称为硬弹簧;如果为负, 则称为软弹簧。系统非线性的程度用K的值来表征。 非线性微分方程(8-1)称为杜芬(Duffing)方程,它常 常在非线性力学中进行讨论。如果该系统受到一个 非零初始条件的作用,则方程(8-1)的解代表一个阻 尼振荡,在实验中可观察到: 1、当振幅减小时,自由振荡的频率或减小, 或增加,这分别取决于 K 0或 K 0 ; 2、随着自由振荡的振幅减小,频率将保持不 变,这时系统又相当于一个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22
f ( x, x) 0 x
dx f (x, x) x dt
1.相平面图的特点 :相平面图的对称性
相平面图往往是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故绘制时 可只画其中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可根据对称原理添补 上。相平面图的对称性可以从相轨迹的斜率来判断。 若相平面图关于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x, x) 和(- x, x) ( 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反。由式(8-8),应有 f ( x, x) f (- x, x) 或 f ( x, x) f (- x, x) x x 即 f ( x, x) 是关于x的奇函数。 若相平面图关于x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和的斜率相等, 符号相反,应有
自动控制原理
5
8.2.1典型非线性特性
y
1. 饱和特性 2. 死区特性 3.间隙特性
y
M 近似饱和特性 -b 0 -M b
实际饱和特性 x
图8.1 饱和非线性特性
y
K
- 0 K
-b
x
0
b
x
图8.2 死区非线性特性
图8.3 间隙非线性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6
4. 继电器特性
y M y M
0 -M (a) y M - 0 -M (c) y M x 0
K 0
K 0
M
x
B 粘性阻尼器
0
w
图8.6 机械系统
图8.7 频率和振幅的关系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
15
在进行实验时,使外作用函数的振幅P保持 常数,缓慢地改变其频率,并观察响应的振幅A, 可得到与图8.8(a)和8.8(b)类似的频率响应曲线。 假定,并且从图8.8(a)曲线上外作用频率 低的点 1开始。当 增加,A也增加,直到点2为止。若 频率继续增加,将引起从点2到点3的跳跃,并伴 有振幅和相位的改变,此现象称为跳跃谐振。当 频率 继续增加时,振幅A沿着曲线从点3到点4。 若换一个方向来进行实验,即从高频开始,这时 可观察到,当 减小时,振幅通过点3 逐渐增加, 直到点5为止。当 继续减小时,将引起从点5到 点6的另一个跳跃,也伴有振幅和相位的改变。在 这个跳跃之后,振幅A随着频率 的减小 一起减 小,并且沿着曲线从点6趋向点1。
f ( x, x) f (- x, x) x x
即有 f ( x, x) f ( x, x) 。
自动控制原理
24
1.相平面图的特点 :相平面图上的奇点和普通点
相平面上任一点( x, x) ,只要不同时满足 x 0 和 f(x, x) 0 , 则由式(8-8)确定的斜率是唯一的,通过该点的相轨迹有且 仅有一条,这样的点称为普通点。在相平面上,同时满足 x 0 和 f(x, x) 0 的点,由于
来自百度文库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自动控制原理
第 8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 8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8.1概述 8.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8.3相平面分析法 8.4描述函数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2
8.1 概述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诸 如非线性系统的响应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形 式,不能应用叠加原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且普 遍适用的处理方法。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受数学 工具限制,一般情况下难以求得非线性微分方程 的解析解,通常采用工程上适用的近似方法。 (1)相平面法 (2)描述函数法 (3)逆系统法
自动控制原理
18
8.3.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考虑二阶线性系统 (8-2) 式中 与 n 是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设系统仅由初始条件激励。这一系统的状态可以用两 个变量, 和 来描述。若令,则方程(8-2)可化为 x1 x, x2 x (8-3) 2 2 n x1 2n x2 x (8-4) x x2 只要给定初始条件 x1 (0)、(0) 或 x(0) 、(0),由这两个 一阶联立微分方程便可唯一地确定系统的状态。如此 定义的变量和称为相变量(或状态变量)。图8.9(a)绘 出了初始条件为及时,和在不同阻尼下的时间响应曲 线。
自动控制原理
23
若相平面图关于原点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 x, x) 和(- x, x)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同,应有
自动控制原理
11
有些非线性系统,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可以 产生固定振幅和固定频率的周期振荡,这种周 期振荡称为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或极限环。 如果非线性系统有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则它的 振幅和频率不受扰动和初始状态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
12
4.频率响应: 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非线性系统呈现出 一些在线性系统中见不到的特殊现象,诸如跳跃 谐振和多值响应、倍频振荡和分频振荡、频率捕 捉(跟踪)现象等。 图8.6为一机械系统,由重物、阻尼器、非线性弹 簧组成。其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为 M B x K x K x 3 0 x (8-1) ——重物的位移; 式中 M——质量; B——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 K x K x3——非线性弹簧力。
图8.8 机械系统的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17
8.3相平面分析法
相平面法是庞卡莱(H.Poincare)提出来的一 种用图解法求解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方法,它 实质上属于状态空间分析法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 该方法适合于研究给定初始状态的二阶自由运动 系统和给定初始状态及非周期输入信号(如阶跃、 斜坡或脉冲信号等)的二阶系统 8.3.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8.3.3 奇点和极限环 8.3.4 相平面分析举例
自动控制原理
16
因此,响应曲线实际上是不连续的,并且对于频率增 加和减小的两种情况,响应曲线上的点沿着不同的路线移 动。点2与点5之间曲线对应的振荡是不稳定的振荡,在实 验中是观测不到的。
x 2 6 x 5 3
1
5 1 4
2 3
6
4
0
0
(a)具有硬弹簧的机械系统
(b)具有软弹簧的机械系统
f (x, x) f (x, x) 0 x x 0
相轨迹的斜率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说明通过该点的相轨迹 曲线有一条以上,这样的点称为奇点,显然奇点只分布在 相平面的x轴上。
自动控制原理
25
(3)相轨迹通过x轴的斜率 在x轴上,所有点都满足 x 0 。除奇点外相轨迹在x轴上的 斜率为
f ( x, x) f ( x, x) x x
所以,除了奇点外,相轨迹和x轴垂直相交。
(4)相轨迹移动的方向 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由于,则x随着参变量时间t的 加而增大,所以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由左向右运动;反之, 下半平面,由于,则x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系统 态沿相轨迹由右向左运动。系统状态沿相轨迹的移动方向 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
-M
x
(b)
m
x
0 m -M (d)
x
图8.4 继电器型非线性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7
8.2.2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点
由于描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为非线 性微分方程,叠加原理不再适用,因此非线性系 统的运动表现出以下特点:
1.稳定性分析复杂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3.自激振荡(极限环) 4.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3
1.相平面法: 一种图解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严重非线性 特性的一阶、二阶系统,该方法通过在相平面绘 制相轨迹曲线,确定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不同初始 条件下解的运动形式。 2.描述函数法: 一种等效线性化的图解分析方法,该方法对 于满足结构要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 将非线性特性近似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 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14
图8.7描绘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下频率和 振幅的关系。在对图8.6所示的系统进行强迫振荡实验 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为外作用函数。
M B x K x K x 3 Pcost x 式中 Pcos t 为外作用函数
x
K
非线性弹簧 重物
K 0
自动控制原理
4
3.逆系统法: 运用内环非线性反馈控制,构造伪线性系统, 以此为基础,设计外环控制网络,该方法直接应 用数学工具研究非线性控制问题,是非线性系统 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这些方法主要是解 决非线性系统的“分析”问题,且以稳定性问题 为主展开的。非线性系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 成果远不如稳定性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2n x x 0 x
2 n
自动控制原理
19
x2 x
B
C A
x1 x
0
(a)
(b)
图8.10 相平面图
图8.9 时间响应与相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20
如果以相变量和 x1 为 x2 坐标构成平面,称为相平 面,则系统在某一时刻t1的状态就成为相平面上 的一个点( x1 (t ), x2 (t ))。在相平面上,由 ( x1 , x2 )或 ( x, x ) 以时间为参变量构成的曲线,称为相轨 迹。图8.9(b)对应图8.9(a)绘出了相应的相轨迹。 相轨迹上的箭头表示时间参量的增大方向。若以 一些初始状态作为起始点,在相平面上做出一簇 相轨迹,称为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8.10所示。 图中用实线表示了二阶线性系统过阻尼时在三种 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其余用虚线表示了在 其它初始条件下的相轨迹,它们共同构成一幅相 平面图,它清晰地表明系统在各种初始条件下的 运动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
8
1.稳定性分析复杂: 在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时,必须要 明确两点: a.指明给定系统的初始状态或输入信号 b.指明相对于哪一个平衡状态来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
2.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与系统初始状态 的幅值无关 。某些非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形式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当初始状态不同时,同 一个非线性系统可能有不同的响应形式,如单调 收敛、振荡收敛或振荡发散等。
自动控制原理
9
例如:具有分段线性特性的非线性增益控制系统, 当初始状态(初始误差)。 0 e <E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形式为单调收敛,当初始状态 e0>E时,系统的零输 入响应形式为振荡收敛形式 ,如图8.5所示
e(t) t E
e0
0
t 某非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10
图 8.5
3.自激振荡(极限环): 线性定常系统:例如典型二阶线性系统,如 果阻尼比=0,在初始状态的激励下,系统的零输 入响应为等幅周期振荡,其角频率 取决于系统的 参数,其振幅A与初始状态有关。但是,实际的线 性系统要维持振幅A和角频率 不变的等幅周期振 荡是不可能的。一是系统的参数会发生变化,即 使很微小的变化,也将导致 ≠0 ;二是假定系统 的参数不变, ≡ 0 ,然而,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 到扰动,将使响应的振幅A发生变化,因此,原来 的等幅周期振荡不复存在。
自动控制原理
21
8.3.2 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设描述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8-5) 是的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若令为相变量,并将式 (8-5)化为两个一阶微分方程 dx (8-6) x dt
(8-7) 用式(8-6)去除式(8-7),于是得到一个以x为自变量, 为因变量,不显含时间t的一阶微分方程 dx f ( x, x) (8-8) dx x 式(8-8)给出了相轨迹通过点的斜率。根据此式,用解 析法或图解法即可绘出相平面图。
自动控制原理
13
参数M、B和K均是正的常数,而k′可为正,也 可为负。如果为正,弹簧就称为硬弹簧;如果为负, 则称为软弹簧。系统非线性的程度用K的值来表征。 非线性微分方程(8-1)称为杜芬(Duffing)方程,它常 常在非线性力学中进行讨论。如果该系统受到一个 非零初始条件的作用,则方程(8-1)的解代表一个阻 尼振荡,在实验中可观察到: 1、当振幅减小时,自由振荡的频率或减小, 或增加,这分别取决于 K 0或 K 0 ; 2、随着自由振荡的振幅减小,频率将保持不 变,这时系统又相当于一个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22
f ( x, x) 0 x
dx f (x, x) x dt
1.相平面图的特点 :相平面图的对称性
相平面图往往是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故绘制时 可只画其中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可根据对称原理添补 上。相平面图的对称性可以从相轨迹的斜率来判断。 若相平面图关于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在 x, x) 和(- x, x) ( 点上的斜率相等,符号相反。由式(8-8),应有 f ( x, x) f (- x, x) 或 f ( x, x) f (- x, x) x x 即 f ( x, x) 是关于x的奇函数。 若相平面图关于x轴对称,则相轨迹曲线和的斜率相等, 符号相反,应有
自动控制原理
5
8.2.1典型非线性特性
y
1. 饱和特性 2. 死区特性 3.间隙特性
y
M 近似饱和特性 -b 0 -M b
实际饱和特性 x
图8.1 饱和非线性特性
y
K
- 0 K
-b
x
0
b
x
图8.2 死区非线性特性
图8.3 间隙非线性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6
4. 继电器特性
y M y M
0 -M (a) y M - 0 -M (c) y M x 0
K 0
K 0
M
x
B 粘性阻尼器
0
w
图8.6 机械系统
图8.7 频率和振幅的关系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
15
在进行实验时,使外作用函数的振幅P保持 常数,缓慢地改变其频率,并观察响应的振幅A, 可得到与图8.8(a)和8.8(b)类似的频率响应曲线。 假定,并且从图8.8(a)曲线上外作用频率 低的点 1开始。当 增加,A也增加,直到点2为止。若 频率继续增加,将引起从点2到点3的跳跃,并伴 有振幅和相位的改变,此现象称为跳跃谐振。当 频率 继续增加时,振幅A沿着曲线从点3到点4。 若换一个方向来进行实验,即从高频开始,这时 可观察到,当 减小时,振幅通过点3 逐渐增加, 直到点5为止。当 继续减小时,将引起从点5到 点6的另一个跳跃,也伴有振幅和相位的改变。在 这个跳跃之后,振幅A随着频率 的减小 一起减 小,并且沿着曲线从点6趋向点1。
f ( x, x) f (- x, x) x x
即有 f ( x, x) f ( x, x) 。
自动控制原理
24
1.相平面图的特点 :相平面图上的奇点和普通点
相平面上任一点( x, x) ,只要不同时满足 x 0 和 f(x, x) 0 , 则由式(8-8)确定的斜率是唯一的,通过该点的相轨迹有且 仅有一条,这样的点称为普通点。在相平面上,同时满足 x 0 和 f(x, x) 0 的点,由于
来自百度文库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
自动控制原理
第 8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 8 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8.1概述 8.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8.3相平面分析法 8.4描述函数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2
8.1 概述
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有着很大的差别,诸 如非线性系统的响应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形 式,不能应用叠加原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且普 遍适用的处理方法。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受数学 工具限制,一般情况下难以求得非线性微分方程 的解析解,通常采用工程上适用的近似方法。 (1)相平面法 (2)描述函数法 (3)逆系统法
自动控制原理
18
8.3.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考虑二阶线性系统 (8-2) 式中 与 n 是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设系统仅由初始条件激励。这一系统的状态可以用两 个变量, 和 来描述。若令,则方程(8-2)可化为 x1 x, x2 x (8-3) 2 2 n x1 2n x2 x (8-4) x x2 只要给定初始条件 x1 (0)、(0) 或 x(0) 、(0),由这两个 一阶联立微分方程便可唯一地确定系统的状态。如此 定义的变量和称为相变量(或状态变量)。图8.9(a)绘 出了初始条件为及时,和在不同阻尼下的时间响应曲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