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设计
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同济
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同济高等数学微积分是大学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数学分析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同济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是一本经典的教材,被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中。
本文将从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的结构《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以微积分的概念、定理和方法为主线,分为基础篇和进阶篇两部分。
基础篇主要介绍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初等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和微分等内容。
进阶篇则进一步深入,介绍了微积分的应用,如曲线图形与积分、微分方程和级数等。
教材的编排严谨,各章节之间有着很好的衔接。
每一章节都以开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而后,按照逐步深入的原则,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定理和方法。
同时,教材设置了大量习题和示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二、内容特点《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系统: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微积分的各个方面。
从基本的概念和初等函数开始,逐步引入导数和积分,最终展示微积分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涉及了微分方程和级数等高级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扩展和深入学习的机会。
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注重实际应用的引入。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逻辑清晰:教材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内容紧密衔接。
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教材还采用了数学推导和证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4.通俗易懂:尽管是高等数学的教材,但同济大学在编写中注重表达的简洁和通俗。
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和公式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材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问题、讲述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高等数学同济教案
高等数学同济教案教案标题:高等数学同济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教案内容:课时一: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2. 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微分的定义和性质4. 微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课时二:不定积分与定积分1. 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2. 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4.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课时三:微分方程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3. 二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4. 微分方程的应用课时四:级数与数项级数1. 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3. 数项级数的收敛性判定4. 数项级数的求和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新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合作学习。
4. 课堂练习: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和方法。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正确计算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同济版》2. 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影仪、电脑、PPT等3. 额外练习题和习题解析:辅助教材、习题集等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3.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基本运算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和解题能力。
大学数学—微积分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
大学数学—微积分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大学数学—微积分第二版上册是一本介绍微积分的教材,涵盖了微积分的各个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微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微积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极限、微分、积分等;2.理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包括导数定义、微分中值定理、积分中值定理等;3.掌握微积分中的基本计算方法,如求导、积分、极值问题等;4.学会将微积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极限1.定义与性质2.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夹逼定理4.极限存在准则第二章导数1.导数定义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高阶导数4.微分中值定理5.隐函数及其导数第三章应用导数1.极值问题2.函数图像的绘制3.平均值定理4.最值定理5.驻点及分类第四章积分1.不定积分2.定积分3.积分的四则运算法则4.牛顿-莱布尼茨公式5.积分中值定理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微积分的各个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以典型问题为例,演示如何运用微积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日常考勤: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问题回答、讲解等。
3.课后作业:定期布置作业,评估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4.考试评估: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程参考资料1.微积分第二版上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微积分教程,数学文化出版社3.微积分应用问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就是大学数学—微积分第二版上册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设计将微积分的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综合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积分,掌握微积分的计算和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济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一、绪论1. 高等数学的发展历程及意义;2. 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3. 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一元函数微积分学1.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2.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3. 微分中值定理;4. 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5.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6.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7.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8. 定积分的应用。
三、多元函数微积分学1. 多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偏导数与全微分;3.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4. 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5. 重积分的计算方法;6. 重积分的应用。
四、无穷级数论1. 级数的基本概念;2. 收敛级数的性质;3. 幂级数与泰勒级数;4. 函数展开与插值;5. 项级数与积分级数。
五、常微分方程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3.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应用方法;4. 习题课: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5.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教学进度安排:1. 绪论(2课时)2.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12课时)3.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10课时)4. 无穷级数论(8课时)5. 常微分方程(6课时)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 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高等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3. 网络教学平台;4. 习题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①②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12课时)微分学是微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概念是导数与微分。
本章主要学习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物理意义,了解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会求函数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与法线方程,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反函数的导数,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对数函数的求导法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n 阶导数,理解微分概念,掌握微分法则,了解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会求函数的一阶微分,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计划用12学时。
]§2.1:导数概念教学目的: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理解函数连续性与可导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建立导数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连续与可导的关系。
教学难点:导数定义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函数在一点的导数为了给出导数的概念,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1)直线运动的速度设某点沿直线运动。
在直线上引入原点和单位点(即表示实数1的点),使直线成为数轴。
此外,再取定一个时刻作为测量时间的零点。
设动点于时刻t 在直线上的位置的坐标为s (简称位置s )。
这样,运动完全由某个函数()s f t =所确定。
这函数对运动过程中所出现的t 值有定义,称为位置函数。
在最简单的情形,该动点所经过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就是说,无论取哪一段时间间隔,比值经过的路程 所花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这个比值就称为该动点的速度,并说该点作匀速运动。
如果运动不是匀速的,那么在运动的不同时间间隔内,比值①会有不同的值。
这样,把比值①笼统地称为该动点的速度就不合适了,而需要按不同时刻来考虑。
那么,这种非匀速运动的动点在某一时刻(设为0t )的速度应如何理解而又如何求得呢?首先取从时刻0t 到t 这样一个时间间隔, 在这段时间内,动点从位置()00s f t =移动到()t s f t =。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设计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1.1.1 幂函数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
例如,当m = 3时,y=x3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
若0<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减少的。
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图1-21)。
[如图]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
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减少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正,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负。
[如图] 1.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同济大学高数第七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等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运算方法;(3)了解数学在工程、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函数与极限2. 导数与微分3.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 不定积分5. 定积分及其应用6. 微分方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与极限的基本概念;(2)导数与微分的基本概念;(3)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本概念;(4)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1)极限的运算法则;(2)导数与微分的应用;(3)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应用;(4)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理解、掌握;2. 例题法: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习题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识:(1)函数与极限:讲解函数、极限、连续性等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2)导数与微分:讲解导数、微分等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3)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讲解微分中值定理,并举例说明导数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不定积分:讲解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5)定积分及其应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定积分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微分方程:讲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并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案第六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4、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 3 设二元函数 z f ( x, y) 在点 ( x0 , y0 ) 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 ( x, y ) 是邻域内任意一点,如果
x x0 y y0
lim f ( x, y ) f ( x0 , y 0 ) ,
则称 z f ( x, y) 在点 ( x0 , y0 ) 处连续 . 如果函数 z f ( x, y) 在点 ( x0 , y0 ) 处不连续,则称函数 z f ( x, y) 在
2 2
2 2 2 2 例 2 求函数 z ln x y 2 x ln 4 x y 的定义域
2
例 3 已知函数 f ( x y, x y )
x2 y 2 , 求 f ( x, y) 的表达式,并求 f (2,1) 的值. x2 y 2
例 4 证明
x2 y 0. x , y 0,0 x 2 y 2 lim
则称常数 A 为函数 f x, y 当 x, y x0 , y0 时的极限,记作
x , y x0 , y0
o
lim
f x, y A 或 f x, y A , x, y x0 , y0 .
也可记作
P P0
lim f P A 或 f P A , P P 0.
高等数学教学教案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授课序号 01
教
教学课题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参考教材 大纲要求
第六章 第一节
学
基
本
指
标
复习、新知识课
多元函数的概念、 极限与连续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和性质
《高等数学(一)微积分》讲义
5. 复合函数
给定函数链 f : D1 → f (D1) g : D → g(D) ⊂ D1
则复合函数为 f o g : D → f [g(D) ]
6. 初等函数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与复合而成的由一个表达式表示的函
数。
4/69
二、 极限 (1.概念回顾 2、极限的求法,)
=
lim
x→π
1 cos x
sin x
-2 ⋅ 2(π
−
2 x)=
lim
x→π
1 -4 sin
cos x
x(π − 2x)
2
2
2
=
lim
x→π
1 -4 sin
x
⋅
cos
lxi→mπ(π −
2xx )=
1 -4
lim
x→π
−
sin −2
x =
−
1 8
2
2
2
13/69
注:使用洛必达法则必须判断所求的极限是分式型的未定式 ∞ 、 0 。 ∞0
例 5:
求 lim x→∞
x+5 x2 − 9
.
解:
lim
x→∞
x+5 x2 − 9
=
lim
x→∞
1 x
+
5 x2
1−
9 x2
=
1 lim( x→∞ x
+
5 x2
)
=
0
=
0.
lim(1 −
x→∞
9 x2
)
1
知识点:设a0 ≠ 0, b0 ≠ 0, m, n ∈ N ,
高等数学教学教案 函数的微分
y = f(x0+x)f(x0)= Ax + o (x) …… (*)
成立(其中,A 与x 无关). 则称函数 y=f(x)在点 x0 可微,称 Ax 为函数在点 x0 的微分,即为 dy = Ax; 若(*)不成立,则称 y = f(x)在点 x0 不可微. 规定:自变量的微分,就是它的增量,即:
近似值. 这一项被称为y 的线性主要部分. 定义:自变量 x 的变化量x 与 x 是无关的,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为 dx;而因变量相应的变化量y 的
线性主要部分 f (x) x f (x)dy则称为函数 y=f(x)在点 x 处相应于自变量的变化量x 的微分,用 df(x)
或 dy 表示,即:
dy df (x) f (x)dx.
讲解方法四
引进实际问题,由研究函数的改变量 y = f(x0+x) f(x0)与自变量改变量 x 之间的关系,计 算函数改变量的大小,引发出微分的根本思想是在局部范围内用线性函数来近似函数的本质.
例如:
计算正方形面积增量
S=2xx + (x)2
计算圆面积增量
S=2 rr + (r)2
计算球体积增量 计算自由落体路程增量
x
y)斜率为
f
' ( x)
的唯一确定的
切线存在. 切线在切点 P(x,y)附近与曲线密合,并且在相当靠近切点的地方,密合得难以区分. 这在分析上意味着
在点 x 的小邻域内,函数值 y = f(x)可用切线上相应点的纵坐标值来近似. 而在 x 充分小的邻域内,近似误 差 R 与x 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若 f 在区间 I 的每一点可微,则称 f 在 I 上可微. 讲解方法三
(完整版)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2章导数与微分.docx
(完整版)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2章导数与微分.docx高等数学教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目的: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n 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4、高阶导数;6、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教学难点: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分段函数的导数;3、反函数的导数4、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导数。
§2. 1导数概念一、引例1.直线运动的速度设一质点在坐标轴上作非匀速运动时刻 t 质点的坐标为s s 是 t 的函数s f(t)求动点在时刻 t0的速度考虑比值s s0 f (t) f (t0)t t0t t0这个比值可认为是动点在时间间隔t t0内的平均速度如果时间间隔选较短这个比值在实践中也可用来说明动点在时刻t0的速度但这样做是不精确的更确地应当这样令 t t0 0 取比值 f (t)f (t0 )的极限如果这个极限存在设为 v 即t t0v lim f (t) f (t0)t t0t t0这时就把这个极限值v 称为动点在时刻t 0的速度2.切线问题设有曲线 C 及 C 上的一点 M 在点 M 外另取 C 上一点 N作割线MN 当点 N 沿曲线 C 趋于点 M 时如果割线MN绕点M旋转而趋于极限位置 MT直线MT就称为曲线C有点M处的切线设曲线 C 就是函数 y f(x)的图形现在要确定曲线在点M(x ,y )( y 0f(x )) 处的切线只要000定出切线的斜率就行了为此在点 M 外另取 C 上一点 N(x, y)于是割线 MN 的斜率为y y0 f ( x) f (x0)tanx0x x0x其中为割线 MN 的倾角当点 N 沿曲线 C 趋于点 M 时 x x0如果当x0 时上式的极限存在设为 k即k f (x)f (x0)limx x0x x0存在则此极限 k是割线斜率的极限也就是切线的斜率这里 k tan其中是切线 MT 的倾角于是通过点 M(x0, f(x0))且以 k为斜率的直线 MT 便是曲线 C 在点 M 处的切线二、导数的定义1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与导函数从上面所讨论的两个问题看出非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切线的斜率都归结为如下的极限lim f ( x) f ( x0)x x0x x0令 x x x0则 y f(x0x) f(x0)f( x) f(x0) x x0相当于 x0 于是lim f ( x) f (x0)x x0x x0成为lim y或 lim f (x0x) f (x0)x0x x0x定义设函数y f(x)在点仍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限存在则称函数 y 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处取得增量x(点x0 x y 取得增量 y f( x0x) f(x0)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的极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y f(x)在点 x0处的导数记为y |x x0即f ( x ) lim y lim f (x0x) f (x0)x x0xx 0也可记为 y |x x 0dy 或 df (x)x 0dx x x 0dx x函数 f(x)在点 x 处可导有时也说成 f(x) 在点 x具有导数或导数存在导数的定义式也可取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f (x 0 ) lim f (x 0 h) f ( x 0 )hh 0f ( x ) lim f (x) f (x 0)x x 0 x x 0在实际中需要讨论各种具有不同意义的变量的变化“快慢” 问题在数学上就是所谓函数的变化率问题导数概念就是函数变化率这一概念的精确描述如果极限 limf (x 0x) f (x 0) 不存在就说函数 y f(x)在点 x 0 处不可导x 0x如果不可导的原因是由于lim f (x 0x) f (x 0)x 0x 也往往说函数 y f(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为无穷大如果函数 y f(x) 在开区间 I 内的每点处都可导就称函数 f(x)在开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对于任一 x I都对应着 f( x)的一个确定的导数值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这个函数叫做原来函数 y f(x)的导函数记作 yf ( x)dy 或 df (x)dx dx导函数的定义式y limf ( x x) f ( x)limf ( xh) f ( x)xx h 0hf (x )与 f (x)之间的关系函数 f(x)在点 x 0 处的导数 f(x)就是导函数 f (x)在点 x x 0 处的函数值即f ( x 0 ) f (x) x x 0导函数 f (x)简称导数而 f(x )是 f(x)在 x 处的导数或导数左右导数所列极限存在则定义f( x)在 x 0 的左导数 f ( x 0 ) f (x 0 h) f ( x 0 )limhh 0f( x)在 x 0 的右导数f (x 0 ) f (x 0 h) f (x 0 )lim hh 0如果极限 limf (x 0 h) f ( x 0) 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h0 h如果极限 limf (x 0h) f ( x 0)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hh导数与左右导数的关系f (x 0) Af (x 0) f (x 0 ) Af (x)在 x 0 处的值x 0 的左导数x 0 的右导数高等数学教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求导数举例例 1.求函数 f(x) C (C 为常数)的导数解 f ( x) lim f (xh) f ( x) lim CC 0 h 0h h 0h即 (C ) 0例 2 求 f (x)1x 的导数f (x h) f (x)1 1h 解f ( x) lim lim x h xlim h 0 h h 0hh 0 h(x h) x例 3 求 f (x) x 的导数解f (x)f ( x h) f (x)lim x h xlim hhh 0hlimh11x 2 xh 0h( x hx) h 0 x h例 2.求函数 f(x) x n (n 为正整数 )在 x a 处的导数解 f (a) lim f (x) f (a)lim x na n lim (x n 1ax n 2xax a x axa x a 把以上结果中的 a 换成 x 得 f (x)nx n 1 即 (x n )nx n 1lim11x 2h 0 (x h)xa n 1) na n 1(C) 0 (1 ) 1 ( x) 1(x )x x 22 x 更一般地有 (x )其中为常数例 3.求函数 f(x) sin x 的导数解 f (x)lim f ( x h) f ( x)lim sin( xh 0h h 01 hh lim2 cos(x2) sinhh2x 1h) sin xhlim cos(x h)sin h2 cos xh 02 h2即 (sin x) cos x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 (cos x ) sin x例 4.求函数 f(x) a x (a>0 a 1) 的导数解 f (x) limh) f (x) lim a x h a xh 0hh 0ha x lim a h1 令a h 1 t a x lim th 0 htlog a (1 t)a x 1 a x ln alog a e特别地有 (e x ) e x例 5.求函数 f(x) log a x (a>0 a 1) 的导数解 f ( x) limf (x h) f ( x) h 0h lim 1log a (xh ) h 0 hxlim log a ( x h) log a xh 0h1lim x log a (1 h )1lim log a (1 h )h xx hxx h 0x1log a e1x xln a解log a (x h) log a x 1log a (1 h ) f (x) lim hlimxh 0h0 h1lim log a (1 h ) h x 1log a e1x h 0 x xxlna即(log a x)1xln a1 特殊地x(log a x)1(ln x)1xln a x3.单侧导数极限 lim f (x h)f ( x)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 0hlim f ( x h) f (x)及 lim f (x h) f (x)h 0h h 0h 都存在且相等f( x)在 x 处的左导数 f ( x 0 ) lim f (x h) f (x)0 h 0 hf( x)在 x 0 处的右导数 f ( x 0 ) lim f (x h) f ( x)h 0h导数与左右导数的关系函数 f(x)在点 x 0 处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左导数左导数f (x 0 ) 和右导数 f (x 0)都存在且相等如果函数 f(x)在开区间 (a, b)内可导且右导数 f (a) 和左导数 f (b)都存在就说 f(x) 有闭区间 [a, b]上可导例 6.求函数 f(x) x|在 x 0 处的导数(0) lim f (0 h)f (0) lim |h|1h 0hh 0 hf (0) lim f (0 h) f (0) lim |h|1h 0 h h 0 h因为 f (0) f (0) 所以函数 f(x) |x|在 x 0 处不可导四、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 y f(x)在点 x 0 处的导数 f (x 0)在几何上表示曲线y f(x) 在点 M( x 0, f(x 0 ))处的切线的斜率即f ( x 0) tan其中是切线的倾角如果 y f(x)在点 x 0 处的导数为无穷大这时曲线 y f(x) 的割线以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x x 0为极限位置即曲线 y f( x)在点 M (x 0, f( x 0))处具有垂直于x 轴的切线 x x 0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知曲线 y f(x)在点 M(x , y )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 f (x 0)(x x 0)过切点 M(x , y )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叫做曲线y f(x)在点 M 处的法线如果f (x 0) 0法线的斜率为1 从而法线方程为f ( x 0)y y 01( x x 0 )f (x 0 )例 8 求等边双曲线 1 1y x 在点 (2 , 2) 处的切线的斜率并写出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解y1所求切线及法线的斜率分别为x2k 1 ( 1 ) x 14k 21 1x 22k 14所求切线方程为 y 24( x 1 ) 即 4x y 42所求法线方程为 y 21(x 1) 即 2x 8y 15 04 2例 9 求曲线 y x x 的通过点 (0 4)的切线方程解设切点的横坐标为x 0则切线的斜率为31f ( x 0 ) (x 2 )3x 2x 03 x 02 x 2于是所求切线的方程可设为3y x 0 x2x 0(x x 0)根据题目要求点 (0 4)在切线上因此4 x 0 x 03x 0(0 x 0 )2解之得 x 0 4 于是所求切线的方程为3y 4 4 4 (x 4) 即 3x y 4 0四、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设函数 y f(x)在点 x 0 处可导即 limy (x 0 ) 存在则fxxlimy limy x lim y lim x f (x ) 0 0x 0x 0 x x 0 xx 0这就是说函数 y f(x)在点 x 0 处是连续的所以如果函数 y f(x)在点 x 处可导则函数在该点必连续另一方面一个函数在某点连续却不一定在该点处可导例 7.函数 f (x)3x 在区间 ( , )内连续但在点 x 0 处不可导这是因为函数在点x 0 处导数为无穷大f (0 h) f (0) 3 h 0limhlimhh 0h 0x§2 2 函数的求导法则一、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定理 1 如果函数 u u(x)及 vv( x)在点 x 具有导数那么它们的和、差、积、商(除分母为零的点外 )都在点 x 具有导数并且[u(x) v(x)] u (x) v (x)[u(x) v(x)] u (x)v(x) u(x)v (x) u(x) u ( x)v( x) u(x)v (x)v(x)v 2 (x)证明 (1) [ u( x) v(x)] lim [ u( xh) v( x h)] [u(x)v( x)]hhlimu(x h) u( x)v( x h) v(x)u (x) v (x)h 0h h法则 (1) 可简单地表示为(u v) u v(2) [ u(x) v( x)] limu( xh)v(x h) u(x)v(x)h 0hlim 1 [u(x h)v(xh) u(x)v( x h)u( x)v(x h) u(x)v(x)]h 0 hlim u(x h) u( x) v( x h) u(x) v( xh) v( x)h 0 h hlimu(xh) u(x) lim v(x h)u(x) limv(xh) v(x)hh h 0hhu (x)v(x) u(x)v ( x)其中 lim v(x h)v(x) 是由于 v (x)存在故 v( x)在点 x 连续h 0法则 (2) 可简单地表示为(uv) u v uvu(x h) u(x)(3) u( x)limv(xh) v(x) lim u(x h)v(x) u( x)v( x h) v(x) hh h 0 v( x h)v( x)hlim [u(x h)u(x)] v(x) u(x)[v(x h) v(x)] h 0v(x h)v(x)hu(x h) u(x) v(x) u( x)v( xh) v( x) lim hv( x h)v(x)hh 0u (x)v(x) u(x)v (x)v 2( x)法则 (3) 可简单地表示为( u) u v uvvv 2(u v) u v(uv) u v uv ( u)u v uvv v 2定理 1 中的法则 (1)、 (2)可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可导函数的情形例如设 u u(x)、 v v(x)、ww(x)均可导则有(u v w) uv w(uvw) [( uv)w] (uv) w (uv) w(u v uv )w uvw u vw uv w uvw 即(uvw)u vw uv w uvw(Cu) Cu例 1. y 2x 3 5x 2 3x 7 求 y解 y (2x 3 5x 23x7) (2x 3) 5x 2) 3x)7) 2 (x 3) 5 x 2) 3 x)2 3x 2 5 2x3 6x 2 10x 3例 2 f (x) x 34cos x sin求 f (x)及 f ()22解32f ( x)(x ) (4 cos x) (sin 2)3x4sin xf () 3242 4例 3. y e x (sin x cos x) 求 y解 ye x ) (sin x cos x) e x (sin x cos x)e x (sin x cos x) e x (cos x sin x) 2e x cos x例 4. y tan x 求 y解 y(tan x)( sin x )cos xcos 2 x sin 2 xcos 2x(sin x) cos xsin x(cos x)cos 2 x1sec 2xcos 2x即(tan x) sec 2x例 5. y sec x 求 y 解y (secx) ( 1)(1) cos x 1 (cos x)cos xcos 2 x 即(sec x) sec x tan xsin x sec x tan xcos 2x用类似方法还可求得余切函数及余割函数的导数公式(cot x) csc 2x(csc x)csc x cot x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定理 2 如果函数 xf(y)在某区间 I y 内单调、可导且 f (y) 0 那么它的反函数 y f 1( x)在对应区间 I x { x|x f(y) yI y } 内也可导并且[ f 1( x) ] f 1dy1 ( y)或 dxdxdy简要证明由于 x f(y)在 I y 内单调、可导 (从而连续 ) 所以 x f(y)的反函数 y f 1(x)存在且 f 1( x)在 I x 内也单调、连续任取 xI x 给 x 以增量x( x 0 xx I x ) 由 y f 1(x) 的单调性可知11于是y 1x xy因为 y f 1(x)连续故lim y0x 0从而[ f1(x)] lim y lim11x x f(y)x 0y0y上述结论可简单地说成反函数的导数等于直接函数导数的倒数例 6.设 x sin y y[2,]为直接函数则 y arcsin x 是它的反函数函数 x sin y 在开2区间 (,)内单调、可导且22(sin y)cos y0因此由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在对应区间 I x ( 11)内有(arcsin x)1111cos y1sin 2 y 1 x2(sin y)类似地有(arccosx)11x2例 7.设 x tan y y(,) 为直接函数则 y arctan x 是它的反函数函数x tan y 在22区间 (,)内单调、可导且22(tan y) sec2 y0因此由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在对应区间 I x () 内有(arctan x)1111 (tan y)sec2 y1tan2 y 1 x2类似地有(arccot x)11x2例 8 设 x a y(a 0a1)为直接函数) 内单调、可导且(a y) a y ln a0因此由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在对应区间(log a x)111(a y) a y ln a xln a则 y log a x 是它的反函数函数x a y在区间I y(I x (0)内有杂的初等函数的导数如可求呢?如函数lntan x、 e x3、的导数怎样求?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定理 3如果 u g( x)在点 x 可导函数 y f(u)在点 u g(x)可导则复合函数y f[g(x)] 在点 x 可导且其导数为dy dy dy dudx f (u) g ( x) 或dx du dx证明当 u g(x)在 x 的某邻域内为常数时y=f[(x)] 也是常数此时导数为零结论自然成立当 u g(x)在 x 的某邻域内不等于常数时u 0此时有y f [ g(x x)] f [g (x)] f [ g( x x)] f [ g( x)]g(x x)g(x)x x g (x x)g(x)xf (u u) f (u)g( x x) g( x)u xdy lim y lim f (u u) f (u)lim g (x x)g (x) = f( u) g (x )dx x0x u0u x 0x简要证明dy lim y lim y u lim y lim u f (u)g (x)dx x 0 x x 0 ux u 0 u x 0 x例9 y e x3求dydx解函数 y e x3可看作是由 y e u u x3复合而成的因此dy dy du u3x 22x3dx du dx e3x e例 10y sin2x dy 1 x2求dx解函数y sin2x是由 y sin uu2x复合而成的1x2 1 x2因此dy dydu cosu2(1x2 )(2x)22(1x2)2x2 dx du(12)222 cosdx x(1 x ) 1 x 对复合函数的导数比较熟练后就不必再写出中间变量dy例 11. lnsin x 求dx(ln sin x)1(sin x)1cosx cot x解sin xdx sin x例 12. y31 2x2求 dydxdy 12解[(1 2x 2 )3 ]1(1 2x 2) 3(12x 2)4xdx3 33 (1 2x 2) 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中间变量的情形例如设 y f(u)u (v) v (x)则dy dy du dy du dvdx du dx du dv dxdy 例 13. y lncos(e ) 求 dx dy x 1x 解dx [ln cos(e )]cos(e x ) [cos(e )]1xxxxcos(e x ) [ sin(e )] (e ) e tan(e ) sin 1 dy例 14. y e x 求dx1)cos1(1)解dy(ex )e x(sinexsin 1sin 1sin 1dxx x x1 sin 1cos 1e xx 2 x 例 15 设 x 0 证明幂函数的导数公式(x )x1解因为 x(e ln x ) eln x 所以(x ) (e ln x) e ln x( ln x) eln xx 1x1四、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1)(C) 0 (2)(x )x 1(3)(sin x) cos x (4)(cos x) sin x (5)(tan x) sec 2 x(6)(cot x) csc 2x(7)(sec x) sec x tan x(8)(csc x) csc x cot x (9)(a x ) a x ln a (10)( e x )e x(11) (log a x)1x ln a (12) (ln x)1(13) (arcsin x)1 1 x2(14) (arccos x) 11 x 2(15) (arctan x)1 1 x2(16) (arccot x)11 x 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设 u u(x) v v(x)都可导则 (1)(u v) u v (2)(C u) C u (3)(u v) u v u v (4) ( u )u vuvvv 23.反函数的求导法则设 x f(y)在区间 I y 内单调、可导且f (y) 0 则它的反函数 y f 1(x)在 I x f(I y )内也可导并且[ f1( x) ]1 或 dy 1f ( y)dxdxdy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 y f(x)而 u g(x)且 f(u)及 g(x)都可导则复合函数 y f[g(x)] 的导数为dy dy du或 y (x) f (u) g (x)dxdu dx例 16 求双曲正弦 sh x 的导数 . 解因为sh x1x e x) 所以2 (e(sh x)1(e xe x) 1 (e x e x ) ch x22即 (sh x) ch x类似地有(ch x) sh x例 17 求双曲正切 th x 的导数解因为 th xsh x 所以ch x(th x) ch 2 x sh 2 x1ch 2xch 2x解因为 arsh x ln( x1x2 )所以(arsh x)1(1x)1x11x2x2 1 x2由 arch x ln( x x21) 可得 (arch x)1 x2 1由 arth x 1ln1x可得 (arth x)1 21x 1 x2类似地可得 (arch x)1(arth x)1 x211x2例 19. y sin nx sin n x (n 为常数 )求 y解 y (sin nx)sin n x + sin nx(sin n x)ncos nx sin n x+sin nx n sin n1x (sin x )ncos nx sin n x+n sin n 1x cos x n sin n 1x sin(n+1)x §2. 3高阶导数一般地函数 y f(x)的导数 y f(x) 仍然是 x 的函数我们把 y f (x)的导数叫做函数 y f(x)的二阶导数记作y 、 f (x) 或d 2 y dx2即y (y ) f(x) [f(x)] d 2 y d( dy )dx2dx dx相应地把 y f(x)的导数 f (x)叫做函数 y f(x)的一阶导数类似地二阶导数的导数叫做三阶导数三阶导数的导数叫做四阶导数一般地 (n 1)阶导数的导数叫做n 阶导数分别记作yy (4)nd 3 y d 4 y d n y y ( )或dx 3dx 4dx n函数 f(x)具有 n 阶导数也常说成函数 f(x)为 n 阶可导如果函数 f(x)在点 x 处具有 n 阶导数那么函数 f(x)在点 x 的某一邻域内必定具有一切低于n 阶的导数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导数统称高阶导数y 称为一阶导数 y y y (4)y (n)都称为高阶导数例 1. y ax b 求 y 解 y a y 0例 2. s sin t 求 s解 scost s 2sin t例 3.证明函数 y2x x 2 满足关系式 y 3y 1 0证明因为 y2 2x 1 x2 2x x22x x 22x x 2(1 x) 2 2 xx2x)22x x 22x (1 11y22 x x 2(2x x 2 ) (2 x x 2)3y 3(2x x 2) 2所以 y 3y1 0例 4.求函数 y e x的 n 阶导数解 y e x y e x y e x y ( 4) e x一般地可得y ( n) e x即(e x )(n) e x例 5.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 n 阶导数解 y sin x y cos x sin( x 2)ycos(x) sin( x2) sin( x 2 )222 ycos(x2 ) sin( x 22) sin(x 3 )22 2y (4) cos(x 3) sin(x 4 )22一般地可得y (n) sin( x n) 即 (sin x)(n) sin(x n)22用类似方法可得 (cos x)(n) cos(x n)例 6.求对函数ln(1 x)的 n阶导数解y ln(1x)y(1x) 1y(1x)2y(1)(2)(1x)3y(4)(1)(2)(3)(1x) 4一般地可得(n 1)!y(n)(1)(2)(n1)(1x) n( 1)n 1(1x)n即[ln(1x)] (n)(1) n 1 (n 1)!(1x)n例 6.求幂函数 y x ( 是任意常数 )的 n 阶导数公式解 y x1y(1)x2y(1)(2)x3y ( 4)(1)(2)(3)x4一般地可得y (n)(1)(2)(n1)x n即(x )(n)(1)(2)(n 1)x n当n 时得到n(n)(x )( 1)( 2) 3 2 1 n!而(x n)( n 1) 0如果函数u u(x)及v v(x)都在点x处具有n阶导数那么显然函数u(x) v(x)也在点 x 处具有 n阶导数且(u v) (n) u(n) v(n)(uv)u v uv(uv)u v2u v uv(uv)u v 3u v3u v uv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n(uv)(n)C n k u(n k)v(k)k0这一公式称为莱布尼茨公式2 2x(20)例 8. y x e求 y解设 u e2 x v x2则(u)(k)2k e2x (k1, 2,, 20)v 2x v 2 (v)(k)0 (k 3, 4,, 20)代入莱布尼茨公式得y (20)(u v)(20)u(20)v C 201u(19) v C 202u(18)v220e2x x2 20 219e2x 2x20 19218e2 x 22!220e2x(x220x95)§2. 4隐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一、隐函数的导数显函数形如 y f(x) 的函数称为显函数例如 y sin x y ln x +e x隐函数由方程 F(x y) 0所确定的函数称为隐函数例如方程 x y3 1 0 确定的隐函数为y y 3 1 x如果在方程F(x y) 0 中当x取某区间内的任一值时相应地总有满足这方程的唯一的y 值存在那么就说方程F(x y) 0 在该区间内确定了一个隐函数把一个隐函数化成显函数叫做隐函数的显化隐函数的显化有时是有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计算隐函数的导数因此我们希望有一种方法不管隐函数能否显化都能直接由方程算出它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来例 1.求由方程 e y xye 0 所确定的隐函数 y 的导数解把方程两边的每一项对x 求导数得(e y ) (xy) (e) (0) 即 e y y y xy从而yy yx e y(x e0)例 2.求由方程 y 5 2y x 3x 7 0 所确定的隐函数 y f (x)在x 0 处的导数 y |x 0解把方程两边分别对 x 求导数得5y y 2y 1 21x 6 0由此得y1 21x 65 y 42因为当 x 0 时从原方程得 y 0 所以y |x 0 1 21x 6 |x 015y 4 2 2例 3求椭圆 x2y 21 在 (2, 33) 处的切线方程16 9 2 解把椭圆方程的两边分别对 x 求导得x2y y 08 9从而y9 x16y当 x 2 时y3 3 代入上式得所求切线的斜率2k y |x 234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 3 33 ( x 2) 即 3x4 y 8 3 02 4解把椭圆方程的两边分别对 x 求导得 x 2 y y 0 89将 x 2y3 3代入上式得211 y 043于是k y |x3 24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333( x 2) 即 3x 4 y 8 3 024例 4.求由方程x y 12sin y 0所确定的隐函数y的二阶导数解方程两边对x 求导得1dy1cos y dy0dx2dx于是dy2dx 2 cos y上式两边再对x 求导得d 2 y 2sin ydy4sin ydxdx2(2cos y)2(2 cos y)3对数求导法这种方法是先在y f(x)的两边取对数然后再求出 y 的导数设 y f(x)两边取对数得ln y ln f(x)两边对 x 求导得1 y[ln f (x)]yy f( x) [ln f(x)]对数求导法适用于求幂指函数 y [u(x)] v(x)的导数及多因子之积和商的导数例5.求 y x sin x (x>0) 的导数解法一两边取对数得ln y sin x ln x上式两边对x 求导得1y cos x ln x sin x1y x于是y y(cos x ln x sin x 1 ) xx sin x(cos x ln x sin x)x解法二这种幂指函数的导数也可按下面的方法求。
高等数学_同济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授课对象:同济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微积分、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微积分1.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偏导数和全微分3. 高阶导数和隐函数求导4. 微分方程及其解法二、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 向量的概念和运算2. 空间直角坐标系3. 向量积和混合积4. 平面和直线的方程5. 曲面和曲线的方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初等数学知识,如函数、极限等。
2. 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微积分1.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举例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3.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如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导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偏导数和全微分1. 介绍偏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全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举例讲解偏导数和全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 介绍向量的概念和运算。
2. 讲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的表示方法。
3. 讲解向量积和混合积的计算方法。
4. 介绍平面和直线的方程。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1.1.1 幂函数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
例如,当m = 3时,y=x3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总有定义。
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
若0<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减少的。
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图1-21)。
[如图]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
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函数值为正。
若0<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减少的,在开区间(0,1)函数值为正,而在区间(1,+∞)函数值为负。
[如图] 1.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2.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形都可由相应的三角函数的图形按反函数作图法的一般规则作出。
这四个反三角函数都是多值函数。
但是,我们可以选取这些函数的单值支。
例如,把Arcsinx的值限制在闭区间[-,]上,称为反正弦函数的主值,并记作arcsinx。
这样,函数y = arcsinx就是定义在闭区间[-1,1]上的单值函数,且有。
1.2 数列极限的概念设{}是一个数列,a是实数,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当n>N时都有,我们就称a是数列{}的极限,或者称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记为,a即为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以a为极限就是对任意给定的开区间,第N项以后的一切数全部落在这个区间。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设函数f(x)在点附近(但可能除掉点本身)有定义,设A为一个定数,如果对任意各定,一定存在,使得当时,总有,我们就称A是函数f(x)在点的极限,记作,这时称f(x)在点极限存在,这里我们不要求f(x)在点有定义,所以才有。
例如:,当x=1时,函数是没有定义的,但在x=1点函数的极限存在,为2。
1.4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是判断极限存在的重要准则之一,具体叙述如下:如果数列满足条件,就称数列是单调增加的;反之则称为是单调减少的。
在前面的章节中曾证明:收敛的数列必有界。
但也曾指出:有界的数列不一定收敛。
现在这个准则表明:如果数列不仅有界,而且是单调的,则其极限必定存在。
对这一准则的直观说明是,对应与单调数列的点只可能向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情形:或者无限趋近某一定点;或者沿数轴移向无穷远(因为不趋向于任何定点且递增,已符合趋向无穷的定义)。
但现在数列又是有界的,这就意味着移向无穷远已经不可能,所以必有极限。
从这一准则出发,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应用。
考虑数列,易证它是单调增加且有界(小于3),故可知这个数列极限存在,通常用字母e来表示它,即。
可以证明,当x取实数而趋于或时,函数的极限存在且都等于e,这个e是无理数,它的值是 e = 2.9045…1.5 柯西(Cauchy)极限存在准则我们发现,有时候收敛数列不一定是单调的,因此,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准则只是数列收敛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的。
当然,其中有界这一条件是必要的。
下面叙述的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它给出了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
柯西(Cauchy)极限存在准则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存在着这样的正整数N,使得当m>N,n>N时,就有。
必要性的证明设,若任意给定正数,则也是正数,于是由数列极限的定义,存在着正整数N,当n>N时,有;同样,当m>N时,也有。
因此,当m>N, n>N时,有所以条件是必要的。
充分性的证明从略。
这准则的几何意义表示,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在数轴上一切具有足够大的点,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小于。
柯西极限存在准则有时也叫做柯西审敛原理。
1.6 连续函数1.6.1 定义:若函数f(x)在x0点的附近包括x0点本身有定义,并且,则称f(x)在x0点连续,x0为f(x)的连续点。
[如图]1.6.2 充要条件:f(x)在x0点既是左连续又是右连续。
初等函数如三角、反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都是在自定义区间的连续函数。
1.6.3 三类不连续点:(1)第一类不连续点:f(x0+0),f(x0-0)存在但不相等。
[如图](2)第二类不连续点:f(x0+0),f(x0-0)中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如图](3)第三类不连续点:f(x0+0),f(x0-0)存在且相等,但它不等于f(x0)或f(x)在x0点无定义。
[如图]1.7 一致连续性的概念及它与连续的不同1.7.1 定义:对,可找到只与有关而与x无关的,使得对区间任意两点x1,x2,当时总有,就称f(x)在区间一致连续。
1.7.2 与连续的比较:(1)连续可对一点来讲,而一致连续必须以区间为对象。
(2)连续函数对于某一点x0,取决于x0和,而一致连续函数的只取决于,与x值无关。
(3)一致连续的函数必定连续。
[例:函数y = 1/x,当x∈(0,1)时非一致连续,当x∈(C,1)时一致连续](4)康托定理:闭区间[a , b]上的连续函数f(x)一定在[a , b]上一致连续。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微分学是微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基本概念是导数与微分,其中导数反映出自变量的变化快慢程度,而微分则指明当自变量有微小变化时,函数大体上变化多少。
2.1 导数的概念2.1.1 导数的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邻域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取得增量x(点x0+x仍在该领域)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如果与之比当时的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在点处的导数,记为,即,也可记作。
导数的定义式也可取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和导数的概念就是函数变化率这一概念的精确描述。
2.1.2 求导举例例求函数(n为正整数)在处的导数解把以上结果中的换成得,即更一般地,对于幂函数(为常数),有这就是幂函数的导数公式.例求函数的导数解即这就是说, 正弦函数的导数是余弦函数.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就是说,余弦函数的导数是负的正弦函数。
例求函数的导数.解 =即这就是指数函数的导数公式,特殊地,当时,因,故有例求函数的导数.解= 作代换即得这就是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特殊地,当时,由上式得自然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2.1.3 导数的几何意义由导数的定义可知: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在几何上表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即,其中是切线的倾角.如下图:例求等边双曲线y=1/x, 在点(1/2,2)处的切线的斜率,并写出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解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知道,所求切线的斜率为由于,于是从而所求切线方程为即4x+y-4=0.所求法线的斜率为k2-1/k1=1/4, 于是所求法线方程为2x-8y+15=0.2.2 微分的概念2.2.1 微分的定义设函数在某区间有定义,及在这区间,如果函数的增量可表示为其中A是不依赖于的常数,而是比高阶的无穷小,那末称函数在点是可微的,而叫做函数在点相应于自变量增量的微分,记作,即例求函数y=x2在x=1和x=3处的微分.解函数在处的微分为在处的微分为函数在任意点的微分,称为函数的微分,记作或,即例如, 函数的微分为函数的微分为通常把自变量的增量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dx,即.于是函数y=f(x)的微分又可记作dy=f’(x)dx, 从而有x=3就是说,函数的微分dy与自变量的微分dx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数.因此,导数也叫做”微商”.2.2.2 微分的几何意义设△y是曲线y=f(x)上的点的纵坐标的增量,dy是曲线的切线上的纵坐标的相应的增量,当∣△x∣很小时, ∣△y-dy∣比∣△x∣小得多,因此在M点的邻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似代替曲线段.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上一章里,从分析实际问题中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快慢出发,引出了导数的概念,并讨论了导数的计算方法。
本章中,我们将应用导数来研究函数以及曲线的某些性态,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将介绍微分学的几个中值定理,他们是导数应用的理论基础3.1 三个中值定理3.1.1 罗尔定理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 , 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可导,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相等,即f(a) = f(b),那么在(a,b)至少有一点,使得函数f(x)在该点的导数等于零:。
3.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可导,那么在(a,b)至少有一点,使等式 (1)成立。
3.1.3 柯西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及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可导,且F’(x)在(a,b)的每一点处均不为零,那么在(a,b)至少有一点,使等式(2)成立。
3.2 洛必达法则3.2.1.洛必达法则的概念.定义:求待定型的方法(与此同时 );定理:若f(x)与g(x)在(a,a+)上有定义,且f(x)= g(x)=0;并且f’(x)与g’(x)在(a,a+)上存在. 0 且 =A 则= =A,(A可以是).证明思路: 补充定义x=a处f(x)=g(x)=0, 则[a,a+) 上==即 x时,x,于是=3.2.2 定理推广:由证明过程显然定理条件x可推广到x, x,x。
所以对于待定型,可利用定理将分子、分母同时求导后再求极限。
注意事项: 1.对于同一算式的计算中,定理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2.当算式中出现Sin或Cos形式时,应慎重考虑是否符合洛必达法则条件中f’(x)与g’(x)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