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家具、造纸、印刷等 • 重工业: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
化工等 • 局限性:涵盖面不全;农轻重三者的界限越来
越模糊,确定产业划分界限日益困难
1.4三次产业分类法
• 193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A.Fisher)根据 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早提出了三次产 业的分类方法。
额开始迅速的被更富于远见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这些制造商销 售的品牌有特莱克、坎农戴尔、巨人和钻石等。
或许,施温公司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握住自行车是一种全球
产品,公司迟迟未能开发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一直 拖到70年代末,施温公司才开始加入国外竞争,把大量的自行车 转移到日本进行生产,但那时,不断扩张的台湾地区的自行车工
•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lndustry) :指广义上的服 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生活服务 业、旅游业、公务业(科学、教育、卫生、政府 等公共行政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等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 第一次产业:农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 • 第二次产业 :工业,建筑业 ( 工业:采掘业,
行车工厂。作为与巨人公司合伙关系的一部分,施温公司将所有
的一切,包括技术、工程、生产能力都交给了巨人公司,这正是
巨人公司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自行车制造商所求之不得的。作为
交换条件,施温公司进口和在美国市场上以施温商标经销巨Baidu Nhomakorabea公
司制造的自行车。正如一家美国竞争者所言:“施温将特许权盛 在银盘上奉送给了巨人公司。“
在70年代,施温公司不断投资于它的强大零售分销网络和品 牌,以便主宰10挡变速车市场。但进入80年代后,市场转移了, 山地车取代10档变速车成为销量最大的车型,并且轻型的、高技 术的、外国产的自行车在成年的自行车爱好者中日益普及。施温
公司错过了这两次市场转换的机会,它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太慢,
管理当局专注于削减成本而不是创新。结果,施温公司的市场分
• 案例分析 伊格纳茨施温于1895年在芝加哥创办了施温自行
车公司,后来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在60年代,施温公 司占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 现在。
爱德华小施温是创始人伊格纳茨的长孙,1979年他接过公司 的控制权,那时,问题已经出现,而糟糕的是计划和决策又使已 有的问题雪上加霜。
础、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生产 周期长,技术要求低,劳动作业重复等 • ⑤衰退产业 • ⑥淘汰产业
特点:
• (1)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 (2)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
和漫长 • (3)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 (4)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 (5)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 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 第一次产业(Primary lndustry):指广义的农业, 包括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
•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lndustry):指广义上的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 通信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
一阶段? A.成长期 B.投入期
C.衰退期 D.成熟期 C 8.对于巨人公司对施温公司的计策,以下哪一说法是最恰当的? A.巨人公司“过河拆桥”,这种“奸商”行为需要通过更 完善的商法来予以规范、约束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的商家都必须善于谋划计策, 善于打败对手。合作与竞争是可以随时转化的。对于巨人公司的 “过河拆桥”行为,法律上不必也不能做什么,关键是要强化社 会道德对商人行为的软性约束 C.以现有的国际商法和惯例来看,巨人公司的行为是不合 法的,其导致的施温公司的破产的后果也是不道德的 D.施温公司的破产结局是市场上产品寿命周期规律运动的 必然结果,与巨人公司的做法并无太大的关系。换言之,施温公 司的倒闭是早晚必然发生的事,与人为的力量无关 B
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知识的老化,也会 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资源的密集程度 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1.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 按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分类
• ①糼小产业 • ②新兴产业 • ③朝阳产业。特点是技术先进、知识密集、低能耗、
高经济效益。 • ④夕阳产业。特点:主要以简单的电力机械原理为基
•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 (C.G.Clark, )在继承费歇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 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 1950年代,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z, 1971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运用这一方法系统研究和 揭示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化规律,三次产业 分类法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并已成为世界通行的统 计方法。
• 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 其他产业
• 以产品用途的75%为划分界限
1.7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 又称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根据不同的产业在 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划分为:
• ①资本密集型产业 •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 •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 • 局限性:技术进步越快,知识老化也越快,原
1.9其他分类法
• 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
• 技术先进程度分类法:传统产业、高新 技术产业
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
• 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从最简单的修鞋 到最复杂的航天、科研都包括了。从最简单的 劳动密集型—理发业、餐饮业等到技术要求最 为复杂的高知识密集型产业一信息产业,生物 工程。
第四产业?
1.5标准产业分类法
• 又称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是联合 国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制定和颁布的一 种产业分类方法
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气的制造和供 给业) • 第三次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 • 流通业 • 为生产和生产服务的行业 •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行业 部门 •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 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如:第二次产 业的采掘业和矿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 是直接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进行的 生产活动,理应划入第一次产业;
第二章 产业分类
1.1两大部类分类法
• 马克思根据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用于生产消费, 还是作为生活资料用于生活消费,把社会生产部 门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和生 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
• 这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 方法
• 局限性:包含范围不全;分类界限不明;分类法 不够细化;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 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1.2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法
• 按是否创造物质财富进行的分类 • 物质生产决定非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发展而来 • 局限性:太过笼统,界限不明
1.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 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 农 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 轻工业:纺织、食品、缝纫(服装)、制革、毛
到1984年,巨人公司每年交付给施温公司70万辆自行车,以 施温公司商标销售,占施温公司年销售额的70%。几年后,巨人 公司利用从施温公司那里获得的知识,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他们 自己的商标。
到1992年,巨人公司和中国大陆的自行车公司,已经在世界 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巨人公司销售的每10辆自行车中,有7 辆是以自己的商标出售的,而施温公司怎么样了?当它的市场份 额在1992年10月跌落到5%时,公司开始申请破产。
• 它把国民经济分为十个部门,每个部门下面分 成若干小项,再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大、 中、小、细共四级,并对各项都规定了统计编 码
• 这种产业分类将全部经济活动不遗漏地给以分 割,并使之规范化。基于这种分类法所作的统 计有很高的可比性,能为各种各样的产业结构 分析所利用
权威性、 涵盖性、
实用性
1.6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三)成熟期: 初步成熟期:2004-2006年 成熟期产业链上各组成企业进行重新调整。 完全成熟期:2007-2015年 企业竞争将基于品牌价值、产品创新能力与服务水
平。 (四)衰退期:2015年以后
迫于新技术和替代产品的挑战,加上人们生活习惯 的变化,原有概念的手机产品面临边缘化,计算与娱乐 能力更强的替代品出现。
业已经在价格上击败了日本生产厂家。作为对付这种竞争的一种
策略,施温公司开始少量进口中国台湾省制造的巨人牌自行车, 然后贴上施温商标在美国市场上出售。
• 1981年,当施温公司设在芝加哥的主要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时, 公司采取了也许是最愚蠢的行动。管理当局不是和工人谈判解决
问题,而是关闭了工厂,将工程师和设备前往台湾的巨人公司自
• 1.在1965年,施温自行车处于产品寿命周期 的哪一阶段:
A.成长期 B.投入期 C.衰退期 D.成熟期
D 2.在美国自行车市场上占有25%的份额,
该数字可用来说明:
A.行业的成长状态 B.市场的饱和程度和吸引力
C.企业的竞争力 D.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C
• 4.到1975年,施温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进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哪
举例:
中国本土手机产业的生命周期
(一)投入期:1995年前 无品牌(NBM:No-brand Manufacture)竞争时期
(二)成长期:1996-2003年 国内自有品牌(OBM:Own-Brand Manufacture)通过
与设计公司或海外的模块供应商合作(早期如法国的 Wavecom,韩国的Sewon、Bellwave等),在跨国巨 头统治的市场缝隙中寻找发展机会。
化工等 • 局限性:涵盖面不全;农轻重三者的界限越来
越模糊,确定产业划分界限日益困难
1.4三次产业分类法
• 193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A.Fisher)根据 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早提出了三次产 业的分类方法。
额开始迅速的被更富于远见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这些制造商销 售的品牌有特莱克、坎农戴尔、巨人和钻石等。
或许,施温公司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握住自行车是一种全球
产品,公司迟迟未能开发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一直 拖到70年代末,施温公司才开始加入国外竞争,把大量的自行车 转移到日本进行生产,但那时,不断扩张的台湾地区的自行车工
•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lndustry) :指广义上的服 务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生活服务 业、旅游业、公务业(科学、教育、卫生、政府 等公共行政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等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 第一次产业:农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 • 第二次产业 :工业,建筑业 ( 工业:采掘业,
行车工厂。作为与巨人公司合伙关系的一部分,施温公司将所有
的一切,包括技术、工程、生产能力都交给了巨人公司,这正是
巨人公司要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自行车制造商所求之不得的。作为
交换条件,施温公司进口和在美国市场上以施温商标经销巨Baidu Nhomakorabea公
司制造的自行车。正如一家美国竞争者所言:“施温将特许权盛 在银盘上奉送给了巨人公司。“
在70年代,施温公司不断投资于它的强大零售分销网络和品 牌,以便主宰10挡变速车市场。但进入80年代后,市场转移了, 山地车取代10档变速车成为销量最大的车型,并且轻型的、高技 术的、外国产的自行车在成年的自行车爱好者中日益普及。施温
公司错过了这两次市场转换的机会,它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太慢,
管理当局专注于削减成本而不是创新。结果,施温公司的市场分
• 案例分析 伊格纳茨施温于1895年在芝加哥创办了施温自行
车公司,后来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在60年代,施温公 司占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 现在。
爱德华小施温是创始人伊格纳茨的长孙,1979年他接过公司 的控制权,那时,问题已经出现,而糟糕的是计划和决策又使已 有的问题雪上加霜。
础、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生产 周期长,技术要求低,劳动作业重复等 • ⑤衰退产业 • ⑥淘汰产业
特点:
• (1)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 (2)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
和漫长 • (3)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 (4)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 (5)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 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 第一次产业(Primary lndustry):指广义的农业, 包括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
•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lndustry):指广义上的 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 通信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
一阶段? A.成长期 B.投入期
C.衰退期 D.成熟期 C 8.对于巨人公司对施温公司的计策,以下哪一说法是最恰当的? A.巨人公司“过河拆桥”,这种“奸商”行为需要通过更 完善的商法来予以规范、约束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的商家都必须善于谋划计策, 善于打败对手。合作与竞争是可以随时转化的。对于巨人公司的 “过河拆桥”行为,法律上不必也不能做什么,关键是要强化社 会道德对商人行为的软性约束 C.以现有的国际商法和惯例来看,巨人公司的行为是不合 法的,其导致的施温公司的破产的后果也是不道德的 D.施温公司的破产结局是市场上产品寿命周期规律运动的 必然结果,与巨人公司的做法并无太大的关系。换言之,施温公 司的倒闭是早晚必然发生的事,与人为的力量无关 B
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知识的老化,也会 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资源的密集程度 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1.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 按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分类
• ①糼小产业 • ②新兴产业 • ③朝阳产业。特点是技术先进、知识密集、低能耗、
高经济效益。 • ④夕阳产业。特点:主要以简单的电力机械原理为基
•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 (C.G.Clark, )在继承费歇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 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 1950年代,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z, 1971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运用这一方法系统研究和 揭示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化规律,三次产业 分类法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并已成为世界通行的统 计方法。
• 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 其他产业
• 以产品用途的75%为划分界限
1.7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 又称资源密集产业分类法,根据不同的产业在 生产过程中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划分为:
• ①资本密集型产业 •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 •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 • 局限性:技术进步越快,知识老化也越快,原
1.9其他分类法
• 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
• 技术先进程度分类法:传统产业、高新 技术产业
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
• ②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从最简单的修鞋 到最复杂的航天、科研都包括了。从最简单的 劳动密集型—理发业、餐饮业等到技术要求最 为复杂的高知识密集型产业一信息产业,生物 工程。
第四产业?
1.5标准产业分类法
• 又称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是联合 国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制定和颁布的一 种产业分类方法
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气的制造和供 给业) • 第三次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 • 流通业 • 为生产和生产服务的行业 •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行业 部门 •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 ①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如:第二次产 业的采掘业和矿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 是直接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进行的 生产活动,理应划入第一次产业;
第二章 产业分类
1.1两大部类分类法
• 马克思根据产品是作为生产资料用于生产消费, 还是作为生活资料用于生活消费,把社会生产部 门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和生 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
• 这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 方法
• 局限性:包含范围不全;分类界限不明;分类法 不够细化;这种分类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 甚运,分析口径不一,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1.2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法
• 按是否创造物质财富进行的分类 • 物质生产决定非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
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发展而来 • 局限性:太过笼统,界限不明
1.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 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 农 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 轻工业:纺织、食品、缝纫(服装)、制革、毛
到1984年,巨人公司每年交付给施温公司70万辆自行车,以 施温公司商标销售,占施温公司年销售额的70%。几年后,巨人 公司利用从施温公司那里获得的知识,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他们 自己的商标。
到1992年,巨人公司和中国大陆的自行车公司,已经在世界 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巨人公司销售的每10辆自行车中,有7 辆是以自己的商标出售的,而施温公司怎么样了?当它的市场份 额在1992年10月跌落到5%时,公司开始申请破产。
• 它把国民经济分为十个部门,每个部门下面分 成若干小项,再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大、 中、小、细共四级,并对各项都规定了统计编 码
• 这种产业分类将全部经济活动不遗漏地给以分 割,并使之规范化。基于这种分类法所作的统 计有很高的可比性,能为各种各样的产业结构 分析所利用
权威性、 涵盖性、
实用性
1.6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三)成熟期: 初步成熟期:2004-2006年 成熟期产业链上各组成企业进行重新调整。 完全成熟期:2007-2015年 企业竞争将基于品牌价值、产品创新能力与服务水
平。 (四)衰退期:2015年以后
迫于新技术和替代产品的挑战,加上人们生活习惯 的变化,原有概念的手机产品面临边缘化,计算与娱乐 能力更强的替代品出现。
业已经在价格上击败了日本生产厂家。作为对付这种竞争的一种
策略,施温公司开始少量进口中国台湾省制造的巨人牌自行车, 然后贴上施温商标在美国市场上出售。
• 1981年,当施温公司设在芝加哥的主要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时, 公司采取了也许是最愚蠢的行动。管理当局不是和工人谈判解决
问题,而是关闭了工厂,将工程师和设备前往台湾的巨人公司自
• 1.在1965年,施温自行车处于产品寿命周期 的哪一阶段:
A.成长期 B.投入期 C.衰退期 D.成熟期
D 2.在美国自行车市场上占有25%的份额,
该数字可用来说明:
A.行业的成长状态 B.市场的饱和程度和吸引力
C.企业的竞争力 D.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C
• 4.到1975年,施温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进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哪
举例:
中国本土手机产业的生命周期
(一)投入期:1995年前 无品牌(NBM:No-brand Manufacture)竞争时期
(二)成长期:1996-2003年 国内自有品牌(OBM:Own-Brand Manufacture)通过
与设计公司或海外的模块供应商合作(早期如法国的 Wavecom,韩国的Sewon、Bellwave等),在跨国巨 头统治的市场缝隙中寻找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