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鉴赏--《高山流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筝曲《高山流水》鉴赏

一、前言

幼时不懂古风音乐的韵味,甚至不知何为余音绕梁之感,却也能在听到老人收音机里传出《高山流水》琴音之时,知道这是好听的、美的。年少时再在音乐课上听到这首曲子,才知道竟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还是高自成先生编创的山东古筝名曲,原为山东大板套曲中四首琴曲联缀而成,1955年作者遵照周总理的建议进行了改编,1960年定名为《高山流水》,开始被广泛流传。那时才开始懂得,原来一支真正有韵味的曲子,是真能流传百年,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感觉其美妙的。而后知晓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佳话,更是对《高山流水》有了更高的推崇,遂决定今日选此作为此次的鉴赏曲目,希望能对这一曲《高山流水》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二、出处背景

史书《吕氏春秋》最早记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其由来更是引人入胜。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俞伯牙精通琴艺很会弹琴,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初次遇到钟子期是在汉阳江口,钟子期说自己也精通曲谱会弹琴,但俞伯牙看其打扮将信将疑,于是对钟子期提出很多专业的器乐问题试探他,钟子期不仅对答如流,还如数家珍般认真,为了更好的试探钟子期对乐曲的理解,俞伯牙紧拨琴弦,就地演奏了一曲,琴声刚落钟子期就赞叹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漏声色又继续弹奏一曲,子期忘情沉醉其中赞道:“美哉汤汤

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连连施礼告罪:“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貌取人,岂不负了天下贤士?失敬!失敬!”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次年再次相聚,两人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即由“知音”而结交为“契友”。这琴,这曲,这故事,这人一直流芳百世流芳百世,被人们传颂着,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而今,筝曲《高山流水》也随着地域的特点被人们改变为很多个版本,比如:山东、河南、浙江等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都属以上三大流派中的代表作。这三首乐曲,虽相差万千,但还是有其共性的,首先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最重要的也是通过弹奏而从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声寻知音、觅知音,传播人世间真情友爱的真谛。

此文鉴赏的《高山流水》,系高自成先生编创并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根据作者口述,此曲原为山东大板套曲中四首琴曲联缀而成,1955年作者遵照周总理的建议进行了改编,1960年定名为《高山流水》,该曲名为自然景物的描写,实则是表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触景生情的感情抒发。

《高山流水》是五十年代创编的一首筝曲,它是继《庆丰年》之后的又一首深受筝界欢迎的作品,是山东筝乐的代表作之一,在各大流派名曲中占有重要位置。被各艺术院校编入教学大纲,新近兴起的全国各地社会古筝考级的版本里几乎都被录用。可见乐曲之深入人心,乐曲对人的启发不完全是仅限于弹弹,掌握山东乐曲特色而已,而是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之中弹奏它,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真谛。

二、作者介绍

高自成先生,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筝专业教授,自1957年受聘到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学,敬业执教,潜心于对下一代的培养和山东筝曲的创作、整理工作。1986年出版了高自成编著的《山东筝曲集》。如今高先生年事已高,他的敬业精神、朴素的工作作风、为人谦和之品质,却仍几十年如一日地煜煜生辉,深入人心。

以下是高自成先生采访时的原文口述,详细介绍了编曲《高山流水》的背景和因缘契机:

此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小套曲)里“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首琴曲联缀而成。早先曾以筝、琵琶、扬琴、奚琴以合奏形式演奏。过去山东老家的艺人时常凑聚在一起,自弹自娱,弹到兴浓处,便自然而然地合在一起奏起来,称之为“对流水”、“碰八板”。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筝是张为沼先生,扬琴是高克奇先生,琵琶是石登岩先生,奚琴是马义温先生。这四首联缀而成的套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十大套曲之一。这些套曲,最早是宫廷乐师们演奏使用的,流散于石家庄,而后又传至山东北王庄(现黄河北临清地区),传至山东军城黎同庄,有一个民间艺人叫李邦荣,筝弹得好,大指小关节托劈非常灵活。他下传着五大弟子,也称五大金刚,有李念盛、黎连俊、张为台、黄怀德、张为沼。我们演奏用的乐谱(工尺谱)就是顺着这条线传下来的。至今我仍保存着这些乐谱。夏忙秋种之后,农闲时节,家乡艺人们在一起娱乐的机会就更多,他们提着乐器,今天

去西庄,明天去东庄,凑在一起一弹就是几天几夜,手指越弹越顺,相互合作默契,弹到尽情舒心处,老先生就自言自语:“太好听了,这曲子只有神仙才能写出来!”记得大家合奏到晚上三点多钟,我的师傅张为沼走火入魔,硬是对大家说:“我总觉得琴旁站着一白发老人,来来回回走动,笑听咱们弹琴呢!”这肯定是没有的事,只说明师傅的精气神进入音乐的仙境里去了。

1954年,高自成先生曾与山东艺人王殿玉、张为沼一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过唱片,唱片的正反两面写着“风摆翠竹”、“高山流水”字样。1955年,高自成参加总政歌舞团,当时一是教学、二是演奏,进团没有多长时间,高先生接受了一次外事接待演出任务,准备了《高山流水》,即当时演奏的的四首琴书曲牌。审查节目是由总政治部进行,那天周总理也坐在台下。第二天,团长陈其通对筝独奏这个节目讲了意见:一部分人主张为这四段曲牌配上伴奏。总理建议把最后一段(书韵)取掉,主要因为“书韵”与前面三首曲牌的意境不协调,指出在第一段加上流水声音,与主题更接近些。当时总理还说,“演好这首乐曲,可以让小高去泰山体验体验生活”。按总理的要求,高先生大胆地在第一段“琴韵”前加了双手弹出的引子,为的是多一点水声,把山、水的形象表现出来,原先第一段的反复是从头开始,改为从中间反复并将“琴韵”标题改成“小溪流水”。第二段“风摆翠竹”是写景的,就保留不动,第三段“夜静銮铃”旋律多以加花为主,多一点流水的响声,小标题改为“高山流水”。最后的结尾接过去的工尺谱落在低音上,经当时参加审查的杨大钧先生提议,改高八度,落在高音上结束。高自

成成功地改编了这首乐曲,并在政协怀仁堂音乐厅为中央首长以及当时来华访问的蒙古领导人进行了演奏,至今再无变动。

三、分段详析

《高山流水》的指法操作主要通过包含的“泛音、拂、绰、注、滚、上、下”等指法,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整首乐曲总共包含十段,每一段都有各自要表达的情怀,以下简单分析各段子所表达的意境:

1、引子部分,俗称第一段: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飘忽无定、云雾缭绕的感觉,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

2、第二到三段:节奏活泼,泛音清澈,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3、第四到五段:旋律轻快如歌,如同行云流水,扬扬悠悠。

4、第六段:旋律跌岩起伏,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犹如独坐危舟过巫峡,惊心动魄,目眩神移,此身在激流峡谷中,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5、第七段:音势减弱,在先降后升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如同轻舟已过激流处,独见平湖自畅游的意境。

6、第八到九段:此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旋律加入了新音乐材料,前面如歌的场景进行变化后的再现,音乐充满着热情,流水之声再度响起,富于激情,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稍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