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要求]: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点燃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化学式书写错误。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
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要求]: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 原子的个数也为4。

因此SO 2的系数为4除以SO 2中S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4SO 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 原子的个数也为11。

所以O 2的系数为11除以O 2中O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 2。

的系数。

2FeS 2 + 11/2O 2 1Fe 2O 3 + 4SO 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 2 + 11O 2 2Fe 2O 3 + 8SO 2
二、书写的步骤(考点)记忆口诀:写配注等
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 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C + O 2
点燃
CO 2 S + O 2
点燃
SO 2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2Mg + O 2
点燃
2MgO
2H 2O 2 2H 2O + O 2↑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2KClO 3
MnO 2 △
2KCl+3O 2↑ 2H 2O
通电
2H 2↑+ O 2↑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
Mn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之和,如用13
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35
17Cl和
37
17Cl()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B.属于同种元素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2.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

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3.据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它们会释放出300多种能引发30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甲醛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化学式为CH2O。

下面关于甲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氮、氧三种元素构成
B.甲醛由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4.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x+3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H3 B. NH4NO3 C.NO D.NO2
5.某纯净物M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表示为:M+O2 H2O+CO2 ,则有关M的组成叙述正确是()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

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2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7.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4S2O4)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

下列关于它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4个氢分子、2个氮分子和2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B.它的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2+
C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
D .它的组成元素碳、氢、氮、硫、氧的质量比为6:1:7:4:8
8.X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元素Y 为-2价,由X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 .XY2
B .X2Y
C .XY
D .X6Y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 .两个氢氧根离子20H-
B .两个氢原子H2
C .五氧化二磷P5O2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0
10.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CH3OH )的工业废水,使其变成无毒的N2和CO2,从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化学反应为:6NH3+5CH3OH+12A=3N2+5CO2+19H2O ,则A 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H2 B .CO C .O2 D .NO
二、填空题
2.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存有硝酸铵(NH4NO3)。

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的大量一氧化二氮(N2O )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NH4NO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2002年5月,湮没千年的桂林古环城水系顺利贯通,实现了“两江四湖”的通航。

为使“两江四湖”不再受污染,某校学生向市民发出了倡议书的部分内容: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因为含磷洗衣粉中有三磷酸五钠(Na5P3O10),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 中 元素能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变质。

5.氢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化学式是NaH ,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达标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C
二、
2.(1)NH4NO3=2H20+N2O 3.3,磷
5.NaH+H20=NaoH+H2↑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须记住的化学式
一、单质的化学式:(25个)
1、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
2、固态非金属单质:碳C 、磷P、硫S、硅Si
3、稀有气体单质:氦He、氖Ne、氩Ar
4、金属单质:铁Fe、铜Cu、锌Zn、铝Al、银Ag、镁Mg、
钡Ba、铂Pt、金Au、汞Hg、钾K、钙Ca、锰Mn、钠Na
二、化合物的化学式:(37个)
1、氧化物:水H2O、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锰MnO2、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氧化铜CuO、氧化铁Fe2O3、
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一氧化碳CO、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铝Al2O3、二氧化硅SiO2、氧化汞HgO、氧化亚铜Cu2O、氨气NH3
2、酸:硫酸H2SO4、碳酸H2CO3、盐酸HCl、硝酸HNO3
3、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
4、盐: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硫酸铜CuSO4、碳酸钠Na2CO3、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碳酸钙CaCO3、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铁Fe2(SO4)3
5、有机物:甲烷CH4、乙醇(俗名酒精)C2H5OH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须记住的化学方程式(34个)
1、镁燃烧:2Mg+O
22MgO 2、铁燃烧:3Fe+2O
2
Fe
3
O
4
3、铝燃烧:4Al+3O
22Al
2
O
3
4、氢气燃烧:2H
2
+O
2
2H
2
O(淡蓝色
火焰)
5、红磷燃烧:4P+5O
22P
2
O
5
6、硫粉燃烧: S+O
2
SO
2
7、碳充分燃烧:C+O
2CO
2
8、碳不充分燃烧:2C+O
2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
2
2CO 10、一氧化碳燃烧:
2CO+O
2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H
2
O==H
2
CO
3
(溶液变红)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5H
2
O==CuSO
4
·5H
2
O 1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
O
2
2H
2
O+O
2

15、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2H
2
↑+O
2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
2CO
3
==H
2
O+CO
2
↑ 1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
3
CaO+CO
2

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eSO
4
+Cu(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
20、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
+H
2

21、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
2+H
2
↑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CuO
Cu+H
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
2

24、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
2O+C H
2
+CO(水煤气)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
4Fe+3CO
2

26、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蓝色沉淀)
2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
CO
2
+2H
2
O (蓝色火焰)
2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2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
2Fe+3CO
2
31、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
2+CO
2
==CaCO
3
↓+H
2
O(变浑浊)
3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
2==Na
2
CO
3
+H
2
O
33、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34、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