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比喻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4、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根据资料,自主学习: 1、

作者档案:

2、读准字音:

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为( )宫室之美为()之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而不受

3.写出本文的通假字:

4、积累下列实词:

【得兼】【有甚于】【苟得】【恶】【患】【如使】【何不用也】

【则】【由是】【是故】【非独】【丧】【箪】【豆】【羹】【呼】【尔】【蹴】【不屑】【万钟】【何加】【奉】【已】【本心】【义】

5、一词多义

(1)为:今为()宫室之美而为( )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向为身死而不受( )

(2)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4)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①之:呼尔而与之()为宫室之美()

②而:呼尔而与之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③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三、布置作业:积累重点的实词。

第二课时

一、调动记忆,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合作赏析:

(一)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思路点拨:首先运用了()论证,从()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

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

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

超过了(),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论证,论证了

(),所以在()和()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从()面进行()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是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面举例,与前者(),指出一些显贵的人(“”)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 )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 );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3.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

4.文中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7.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9.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三、赏析语言特色: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归纳《孟子》的文章语言特点。

四、拓展探究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五、布置作业:整理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